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末梟臣》第478章 各方反應
  松山,薊遼總督洪承疇行營,看著桌案上的四封書信,洪承疇饒是見慣了風雨也難以平靜。這四封信分別來自虎大威、祖大壽、黃台吉和毛鈺。

  祖大壽已經確認清軍兩次在塔山被毛鈺埋伏損失慘重,同時遼陽城已經被毛鈺攻陷。虎大威則是追著多爾袞來到塔山以北,見證了黃台吉和林丹汗一天一夜的廝殺,從虎大威和祖大壽的情報來看,黃台吉是因為毛鈺攻打遼陽被迫從遼西撤軍,而且在撤軍途中遭遇了林丹汗的攔截耽誤了兩天左右的時間。

  毛鈺則直接明確地告訴洪承疇,他得到詔令之後傾巢出動,如今已經收復遼南並且攻陷遼陽,前後全殲阿濟格和濟爾哈朗兩部,重創黃台吉,火燒豪格以及鑲黃旗精銳於遼陽王宮,接下來雙方將決戰沈陽。毛鈺說的很平淡,也很詳細,每次交戰清軍的傷亡都列了一個表。如果屬實也就是說毛鈺已經滅掉了清軍小半的兵力。

  毛鈺沒有要求洪承疇往沈陽進兵,但虎大威和祖大壽都表達了同樣的想法,幾十年來,這是大明難得的機會,他們想趁著清軍被毛鈺牽製,大兵壓境將黃台吉和所有的滿族人趕到大山裡去。

  作為挑起這次戰爭的始作俑者黃台吉則為委婉地表達了替洪承疇擔憂,因為毛鈺的崛起大明朝廷內部不穩,另外希望洪承疇能夠從中斡旋,只要大明答應,大請*願意去國號,退回到開戰之前的領地。給洪承疇送信的是遏必隆,他還帶來了黃台吉的承諾,只要遼西明軍不進犯遼東,大請*願意支援大明軍餉五十萬兩!當然遏必隆說的很清楚,這五十萬兩是給總督的,如果不夠還可以增加!
  洪承疇作為薊遼總督也知道接下來的戰鬥關系著大明和大請兩國的國運。不想因為幾十萬兩葬送了大明的前程。不過遏必隆赤*裸裸的離間,說什麽兔死狗烹,他還是有點擔心毛鈺和朱由檢的,尤其是阿偉剛愎自用的皇帝。

  於是他奮筆疾書恭請聖安的同時力主遼西各部立即出兵前往沈陽會同毛鈺夾擊黃台吉。在洪承疇看來,雖然前段時間遭受清軍襲擊,唐通背叛,遼西能戰之兵尚有九萬多,除了留守的和護送朱由檢回京的人馬,至少還能出動六七萬人。如今清軍剩下的兵力也不過八九萬,多出來六七萬人決戰,大明這一邊的勝算自然大增。

  洪承疇當然也不敢私藏黃台吉給他的書信,連同奏章一起派人送往寧遠城,等待朱由檢的裁定。在洪承疇眼裡不管毛鈺多麽驕橫跋扈,畢竟還是大明軍隊。前後兩次正面攻清軍讓清軍損兵折將,將領方面嶽托、豪格、阿濟格和濟爾哈朗一個個都是黃台吉的股肱大臣,病理方面至少消滅了清軍六七萬人!這是大明薊遼邊軍加上宣大軍幾十年的戰國!這樣的人雖然不服朝廷,對大明還是有功的,

  寧遠城的朱由檢心情額很複雜,自己高高興興而來,結果卻差點被清軍在半路上乾掉,盡管關寧鐵騎拚死護衛他,但還是受了傷。這是奇恥大辱,朱由檢在養傷的那一段時間才意識到如果自己就這麽一病不起大明江山還真可能就此變色。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現實錦州的祖大壽首先發現城外的清軍多虛張聲勢,大部分營地營空了,接著是洪承疇報告松山城外的清軍全部撤了。

  現在洪承疇的請戰書說明了問題!毛鈺在攻打遼南和遼陽,林丹汗趁火打劫,黃台吉不得不回軍救援。朱由檢並沒有因為清軍的撤退而高興,相反是因為毛鈺的驕傲不遜和我行我素,加上行動迅速、戰力驚人這就讓朱由檢睡不著了。

  前年毛鈺在直隸京畿一帶的突出表現已經讓朝廷擔憂。如今毛鈺居然能夠直搗黃龍,還一舉拿下了遼陽。按照洪承疇和黃台吉的手法,現在毛鈺在遼東戰場的可戰之兵有六七萬,這和遼西明軍能夠派遣出去的兵力差不多!這讓朱由檢無法接受。雖然毛鈺沒有回復,但是當初倉促之間六神無主的朱由檢冊封毛鈺為吳王,令其率兵勤王。如今毛鈺來了,不但勤王而且還重創清軍,收復遼南,如今更是攻陷遼陽。和毛鈺這個臨時冊封的吳王比起來,他這個大明皇帝跟廢物沒多大區別。現在毛鈺已經不是功高蓋主的問題,而是主從來就沒有辦法控制毛鈺,如今更是直接表現出來的軍力已經超過了大明朝廷所掌握的軍力!
  楊嗣昌和高起潛等人和朱由檢想的差不多,認為現階段毛鈺的威脅已經超過了大請,所以他決定坐山觀虎鬥,全然忘記了滿族過去幾十年對遼東、遼西以及大明京畿一帶的掠奪和仇恨。

  皇上選擇了對薊遼總督的奏章留中,楊嗣昌也對外放出風聲,要求各總兵小心黃台吉用計謀去而複返,務必嚴守各自防區,於是洪承疇有心殺敵也調不把動兵馬了。

  不過事情總有例外,八總兵有的投降了黃台吉,有的畏清如虎,但是山海關總兵吳三桂這次卻悄悄的出營,然後和舅父祖大壽在錦州匯合之後朝著塔山而去。他們兩部騎兵居多,所有有優勢,而且祖大壽是如今大明朝廷裡最大的投機分子,從前年的直隸大戰和如今的遼西、遼東截然相反的兩種局面讓祖大壽看到了不一樣的苗頭,如今大明朝廷、大清國和毛鈺三者之間大明朝廷是最孱弱的,如果他們甥舅倆從大明朝廷脫離倒向林外兩方的一方,這種看起來平衡的局面將會出現一邊倒。而毛鈺連反擊敗清軍,加上毛鈺的漢人身份,加上祖家和吳家的家族力量都在遼西,卡在大請和大明中間,大請要入關就必須通過遼西,而毛鈺的實力則可以不通過遼西,讓祖大壽和吳三桂還是偏向毛鈺更多一些,不過他們還是需要等到了戰場再決定。

  所以祖大壽在出兵之前也同時給毛鈺和黃台吉寫了信。

  黃台吉是老熟人了,祖大壽的要求自然黃台吉也知道。如今雙方對峙他不過是坐地起價。祖大壽就差直接說世鎮遼西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