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梟臣》第377章 阮大铖的算計
  不管左良玉的理由如何,如今楊嗣昌戰敗的消息傳過去反正他鐵定是不會來了。和左良玉想比,更近一點的江西到現在還沒動靜,顯然也指望不上了。

  馮銓將左良玉的信遞給阮大铖,阮大铖並沒有去看信,而是問道:“如今之際只能請魏國公共出面在南京募集兵馬了。”

  馮銓搖搖頭,一來魏國公肯定不肯,他是被毛鈺打趴下了。沒有皇帝的聖旨是請不動他的。二來臨時募兵顯然來不及了。毛鈺想攻城的話又不是傳統的扛著雲梯前來,而是用重炮。什麽樣的城門經得起擊敗們重炮轟擊?楊嗣昌十萬人擋不住毛鈺,新募集的兵馬三四十萬也沒用!
  這時候馬士英走了進來看了垂頭喪氣的兩人一眼說道:“兩位不如先去江北避一避。最近毛鈺對江面的封鎖並不是很嚴;若是可能兩位親自去聖上面前陳明厲害,不能答應毛鈺的那些無理要求。”

  馬士英的這個建議也算是夠意思。但是馮銓不敢去啊。在南京城內還能自己做主。到了江北誰知道楊嗣昌那混蛋會不會直接將自己交給毛鈺。就算是到了京城,馮銓對哪位皇帝也沒信心啊,他因為魏忠賢的事情倒台,因為阮大铖而東山再起,因為攻訐毛鈺而屢次獲得拔擢。如今他和毛鈺兩個當事人,皇上拿毛鈺沒辦法,砍下他的人頭送給毛鈺化解毛鈺的怨恨說不定是最輕松的。

  阮大铖卻是在心中盤算,他是有閹黨的身份。但是如今皇上也成熟了知道自己被東林黨人騙了。加上朝堂上也需要有人製衡東林黨,所以他的地位非常牢固。楊嗣昌對他並不會對馮銓那樣。馮銓那是叛徒、反骨仔,典型的兩面三刀、唯利是圖。自己和楊嗣昌雖然政見不一,但過往沒有太多交集,自己要去京城他也不會攔著。到了京城在皇上面前哭訴一番說不定皇上新舊軟了。而且阮大铖認為南京一定擋不住毛鈺。

  所以在馮銓。驚訝的眼神中阮大铖點點頭對著馬士英說道:“南京這邊就辛苦諸位了!老夫此去京城必定請來聖旨。”

  阮大铖是當場就走的,非常之匆忙。以至於與高宏圖都沒有通氣就找了一條漁船帶了幾名隨從渡江北區。

  馮銓雖然覺得哪裡不妥當,但阮大铖在南京勢力龐大加上對自己有收容提攜之恩,他也就沒有多想。

  馬士英見到說服了阮大铖他又去找高宏圖,現在這局面朝廷是有心無力,左良玉不能來,江西是來不了。浙江福建是毛鈺的基本盤。廣東就算想來也是從陸路,那是幾個月後的事情還需要皇上的聖旨,河南……巡撫是熊文燦,馮銓奏章裡可是連他一起告了的。山東,馬士英想來想去想要增派援軍只能從山東抽調了。如果是去關寧前線皇上會毫不猶豫。但是讓山東兵南下,萬一東虜出動怎麽辦?
  現在看來只剩下兩條路,要麽依靠楊嗣昌現有的力量擊敗毛鈺,二是答應毛鈺的條件。鑒於楊嗣昌抵達揚州的戰績,馬士英趨向於答應毛鈺的條件。這就和高宏圖非常接近了。雖然毛鈺囂張跋扈,但這些年為朝廷立下的功勞也夠一個總督了。

  馬士英到了高府才知道一直稱病不出的魏國公也在。馬士英聽到了徐鴻基對毛鈺最客觀的評價:將門英豪、亂世梟雄!
  在徐鴻基的描述中毛鈺不但船堅炮利,陸戰部隊同樣犀利,士兵裝備優良,火槍的射程更是普通的弓箭兩倍,夜戰如同白晝。若是沒有東虜和農民軍,他的建議是調集全大明精銳之師剿殺這頭猛虎。如今看來只能放虎歸山了將來空男友人能夠對付。

  於是三人聯名上書朝廷,陳列南京之危居不在戰場,而在民心。楊總督一戰不利軍心喪盡,毛鈺隔絕南北江南人心惶惶、物價飛漲,剿滅毛鈺非一日之功,而南北通航迫在眉睫,也不是一隅之力能夠成功的。請朝廷造作決斷。

  三人的這份奏章在楊嗣昌的請罪書之後一天抵達,朱由檢氣得又摔了一大堆東西。他是那麽低相信楊嗣昌,結果楊嗣昌不但連渡江都沒有成功,還反被人家襲擊並佔領了大營,損傷幾萬人,卻不知道毛鈺死了幾個!楊嗣昌在信中等於是求援,其你去朝廷調遣山東軍並且攜帶重炮一抗衡毛鈺。

  言下之意就是毛鈺大炮在手天下他有!山東當然不能擅動,不說東虜隨時南下,如果山東調兵南下,萬一東江亂起來可就是直奔京城了。朱由檢可沒忘記東江首任總兵是誰!吳世昌和馮銓彈劾毛鈺的罪名當中還有包庇登萊叛軍和東江舊將一條。

  然後高宏圖等三人的聯名奏章到了,意思很明顯,既然朝廷暫時乾不過毛鈺不如講和。朱由檢不甘心,但是楊嗣昌不爭氣,加上毛鈺封鎖長江不僅僅是南京物價飛漲,現在連京城也開始全面漲價了。陝西的饑民已經夠多了,所以才會那麽亂,如果南北直隸都和陝西一樣,他這個皇帝怕是也做不成了。

  幾天后阮大铖進京了,他帶來了南直隸尤其是南京的情況,朝堂一片嘩然,因為楊嗣昌也好,高宏圖等人聯名也罷只是冷冰冰的文字,阮大铖是哭哭啼啼地進了京城,哭哭啼啼地被皇帝召見,然後哭著出來又次日出現在朝堂上。他之所以這麽悲泣是因為他心系南京百姓,因為毛鈺封鎖長江,江北許多蔬菜、糧食運不過去,南邊的浙江也被毛鈺控制,南京百姓如今快吃不上飯了。請朝廷作決斷,阮大铖沒有馮銓那種咄咄逼人,也沒有吳世昌那種出發時候的意氣風發。

  阮大铖只是和祥林嫂一樣逢人就將南京百姓如何苦,也不說誰對誰錯。也不說解決辦法,那意思就是全憑京城大人們和皇帝做主。不得不說阮大铖的表演是非常到位的。

  而當朱由檢單獨召見他的時候問他如何破局,阮大铖隻從牙縫裡吐出三個字:隨他願!

  朱由檢一臉驚容地看著他,他是真沒想到這位在他心目中是除了溫體仁之後唯一能夠和周延儒抗衡的大臣的辦法如此簡單。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