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末梟臣》第370章 朝廷對策
  毛鈺想了想,對著方從哲拱拱手說道:“馮銓、吳世昌、侯詢和阮大铖的人頭、國昌隆的損失一百五十萬兩白銀外加閩浙兩省軍政自理權。誰能做主我馬上解除封鎖。”

  “不可能!”徐光啟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不說你這要求是否合理,南京和京城都不會答應你,一個都不會答應!”

  “不答應我就自取!”毛鈺再不停留匆匆離開。這幾位啊肯定是老頑固,他怎麽能夠一隊四呢,趕緊溜走是正經。

  四個人面面相覷,除了驚訝還是驚訝,沒想到短短幾年毛鈺已經發展壯大到可以和朝廷分庭抗禮,現在不但要誅殺兩個尚書和浙江巡撫,還要總督閩浙,甚至比總督還要過分。加上毛鈺的海軍,妥妥滴割據啊!
  良久,方從哲苦笑著說:“我給高尚書回信,希望他能挺得住。”

  沈光祚歎了口氣,七八年前對於毛家的事情他最有發言權,如今的毛鈺四人中他最美發言權,但同樣看得最清楚,毛鈺幾百人擊敗侯詢三千衛所兵,這兩天又傳來魏國公徐鴻基屢戰屢敗。在長江被封鎖的情況下,江南唯一能夠對抗毛鈺的就只剩下南京城內那點兵了。沈光祚可是聽自己家的幾個孫子平日裡海軍威武,訓練如何刻苦,武器如何先進。福建水師幾個將領如何對毛鈺福瘦瘦貼耳。

  從旅順到廣東,從日本到南陽,如果毛鈺願意就不是封鎖長江,而是封鎖大明沿海的所有江河湖自然也包括大運河。京城立馬成為了一座孤城,不用農民軍和東虜去打,幾個月就自動垮了。按照毛鈺的實力在被激怒的情況下提出這樣的要求並不算過分。

  崇禎九年三月十六,太和殿,大朝會。朱由檢一臉陰鬱地坐在龍椅上接受所有京朝官的拜見。然後諾達的太和殿就變得鴉雀無聲,沒有往日大朝會如同大集市的熱鬧。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著上面那位和最前排那幾位的動作,最希望聽到的就是王公公那句無事退朝!
  但所有人都知道,這不可能!因為上一次大朝會後發生了兩件讓人無法回避的大事情。

  第一件來自東虜,黃台吉在完成對林丹汗的征伐之後,雖然沒有將林丹汗趕淨殺絕卻基本上控制了蒙古東部大部分領土和部落。於是在三月初在沈陽稱帝,定國號“大清”,改元崇德。這和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又跨出了一大步,是大明整個正統帝國不能容忍的。滿朝文武都上書皇上,要求朝廷派兵討伐不臣。

  其實東虜鬧了這麽多年,對於黃台吉稱帝也是有心理準備的,但是讓人坐立不安的是今後女真人想要南下劫掠就不再需要街道蒙古,因為那裡已經屬於大請!

  如果第一件只是讓大明在名分上不爽,那第二件事就是痛徹心扉。第二件事自然就是南邊,浙江巡撫侯詢奉聖旨誅殺叛逆毛鈺,結果被毛鈺翻盤。浙江一百多官員被扣押,整個浙江隨後落入毛鈺手中。最讓朱由檢和大臣們憂心的是這件事情發生半個月之後朝廷才收到消息,原因竟然是毛鈺封鎖了長江,隔絕了南北。如果不是揚州知府史可法警覺並且派兵試探,怕是到今天朝廷都無法確定南邊發生了什麽事?

  雖然消息最終還是傳遞了出來,但是都是壞消息,首先是毛鈺隔絕南北,江北四鎮兵馬無法南下。魏國公屢戰屢敗,最後將一萬多兵馬損失殆盡逃回南京。

  毛鈺雖然沒有攻打南京,但南京卻岌岌可危,更要命的是朝廷的漕運命脈被斷,如果不能盡快突破長江封鎖,如何將數以百萬級的綱糧和歲入送到京城?這兩樣東西不能按時到,不說皇上和諸位權貴沒錢財揮霍,就連各大邊鎮都可能同時鬧事。

  南京禮部尚書高宏圖的奏章是請和。朱由檢當然不想講和,毛鈺算什麽東西,居然敢提出割據閩浙的要求來,這不正好說明馮銓、侯詢、吳世昌等人針對他的指責是對的嗎?毛鈺不但有能力謀反,而且有這個心!

  今天大朝會也沒散,朱由檢想廣泛聽取朝臣的們的意見。結果就是現在這種鴉雀無聲的場面。

  朱由檢瞪了一眼首輔周延儒,然後目光越過薛國觀和張至發,停留在了楊嗣昌身上。楊嗣昌雖然也低著頭,但目光卻是偷偷地瞄著前面和上面的。

  目光交錯,楊嗣昌隨即出班跪倒:“啟稟皇上,東虜彈丸小地,居然敢僭越稱帝,臣以為當討伐之,臣保舉五省總督洪承疇為薊遼總督,整頓兵馬不日出征!”

  朱由檢讚賞地點點頭,洪承疇是合適的人選。盡管很有可能最終打不起來,但是朝廷還是要做出回應的。然後繼續一臉期待地看著楊嗣昌。楊嗣昌心中呐喊,皇上啊,這事情你問問其他人啊,不然微臣下了朝如何面對這些人的攻訐啊。

  不過朱由檢顯然沒這種覺悟,他是相信楊嗣昌的父親,現在看來楊嗣昌也懂兵知軍,至少比前面那幾位要懂行。

  楊嗣昌心中感歎,面對朱由檢的期待隻好接著說道:“臣不才願前往南直隸統合江北兵馬為皇上掃平毛鈺。”

  朱由檢心中大喜,這才是他想要的,不過他還是問道:“楊愛卿,如今毛鈺派戰艦封鎖了長江,愛卿抵達江北之後要如何破之?”

  楊嗣昌沉思了一會說道:“皇上,毛鈺雖有海船,但長江何其長,他封鎖了南京段,臣可以從馬鞍山或者合肥段渡江,不過也就耽誤幾日時光。南京城內尚有兵馬兩萬,到時候只要臣在南岸登陸就可以同邀魏國公一起出兵,兩下夾擊,毛鈺豈有不敗之理?”

  朱由檢點點有,剛想命令王承恩下旨,卻突然才想起來的一樣問道:“周閣老,你以為如何?”

  周延儒前面看朱由檢和楊嗣昌一唱一和心中很是不爽,不管他動不動兵,他畢竟是首輔。

  現在皇上發問,其實他也沒有更好地辦法於是點頭回答:“皇上英明,洪督和楊閣部都是知兵之人,必定能馬到功成,臣附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