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梟臣》第325章 逃離
  舟山,江南名士雲集。不過這不是令人羨慕的複社大會,而是在逃難,逃難的自然是參加南京鬧事的學子。他們被馮銓瘋狂搜捕,在毛鈺動用了幾乎全部力量歷時三天終於從南京城裡將將近三百人弄到了舟山。在這裡等著軍情處和國昌隆的夥計將他們在江南的親眷送來就要跟著毛鈺去台灣暫避風頭。

  海軍衙門前的舟山大道上,楊挺樞和黃宗羲等人心情複雜地一邊走一邊聊。心情複雜除了因為複社的事情外,主要還是因為毛鈺和他在舟山的所作所為。這些讀書人很多來自寒門,雖然習慣了南京的繁華,但南京的繁華也僅僅局限於那京城的達官貴人。而一介武夫的毛鈺管轄下的舟山卻如這個時代的共產*主*義一樣震撼了每一位學子的心。

  平日裡他們習慣了東林君子們對毛文龍父子的誹謗,習慣了毛鈺這個海島魚肉鄉裡、劫掠海岸、勒索海商。可是眼前的百姓富足且自信,對毛提督的尊敬超過對歷代先祖和當今皇上!一些剛來舟山的學子忍不住在私底下議論毛鈺,結果一旦有對毛鈺不理的言語傳出來,就會招致百姓的白眼甚至頑童的石塊。讓許多雖然蒙受了毛鈺大恩情,卻還想高傲地對毛鈺指指點點的阿門幡然醒悟。這裡是毛鈺的地盤!
  “太衝兄,你說這毛提督……”楊挺樞看著同樣被震驚的黃宗羲試探性地問道。

  黃宗羲苦笑道:“維鬥兄,這毛提督與我同年生人,在朝廷他是三品提督。在我們紹興他可是財神爺啊。想來在這舟山他就是救世主了。十年前這舟山衛所軍戶擊敗逃散一空,整個島上也不過三四千人。你看如今這光是造船廠就得有三四千人吧?還有即將收割的水稻少說也有二十萬畝。還有那許多的什麽高產作物。難怪當日毛鈺的杭州出售狠辣,不給那些晉商翻盤的機會。”

  楊挺樞點點頭:“說了也是好笑,毛鈺在舟山擁有這麽多的土地,據說崇明島的糧食產量比舟山還多。那些晉商怎麽想的,就想著從糧食上封鎖毛鈺。不過太衝,你說這位是不是和其父一樣野心勃勃,將來也成東江一樣割據一方?”

  黃宗羲搖搖頭:“隨時父子,兩人行事風格卻截然不同。毛少保割據東江志在朝*鮮,卻受限於糧食供應,往往被遼東巡撫和山東文官拿捏。毛提督則要灑脫得多,據說朝*鮮王因為對大明不恭順,私底下投靠了東虜,這位二話不說直接拍戰艦佔領了人家的王城。做了朝廷諸公想做卻不敢做也做不到的事情。還有那日*本。倭寇襲擾邊海多少年了?當年戚少保也只是暫時擊退。而現在你看這位直接開著戰艦炮轟江戶。五六年時間統一了大明東南沿海不說,還將觸角伸向了南洋。此君將來若不是伊尹、霍光,就該是曹操、王莽!”

  楊挺樞有點驚訝地看著對面的年輕人:“那我等還要跟著他去台灣?還要將家人也移過去?將來想要脫身怕是麻煩了。”

  “那也不一定,我聽聞舜水先生就在那裡,還是什麽總*理台灣呢。幾年時間收容了二十幾萬災民。我等如今報國無門,若是能在哪裡為民做事也未嘗不可啊。只是那台灣幾年前還是荒島,可是要苦了隨我等前往的父母妻兒啊。”

  楊挺樞歎了一口:“說實在的,這次毛鈺能夠出手也是冒了極大的風險。想來侯詢、馮銓之輩時候得知肯定會對他窮追猛打。也幸虧他是海軍提督,不然就算是薊遼總督怕也是自身難保啊。”

  “是啊,這次我等欠他的人情大了。那些個還因為不習慣海盜而暗地裡責罵毛鈺的也活該被百姓唾棄。”

  這樣的對話這幾天在舟山海軍衙門附近不斷地重複著。不過毛鈺卻沒這麽空閑。隨著第一批抵達舟山的學子的親筆書信送達江南各地,越來越多的人被接到舟山。現在毛鈺有點後悔了,人太多了,動靜太大了!奈何這些讀書人朋友滿江南,這次出事的複社成員大部分都是相熟的。毛鈺一問他們還有沒有需要幫助的。紛紛將自己的親朋好友的名字報了出來。結果就是到現在軍情處都沒有從南京撤退。

  不過毛鈺想要的陳子龍、楊挺樞、黃宗羲、方以智等都到了。而且也同意了攜帶家眷前往台灣。有了這些人和他們身後的家族,台灣島很快就能超過江南一般的府成為繁華所在。最重要的是毛鈺一心想要籌建的大學終於有了足夠的教師。

  十日後台灣島桃源縣,朱之瑜和徐玉順迎來了這幾年來最特殊的一群移民。他們就是大名鼎鼎的楊挺樞、黃宗羲為首的江南三百學子和他們的家屬。關於如何安排這些人,毛鈺也是少費苦心。盡管毛鈺膽子很大,但是浙江是侯詢的巡撫,再加上馮銓如同瘋狗一樣到處亂咬人。毛鈺思來想去還是將這些人拉倒台灣島。

  當然毛鈺也是有私心的啊,那就是讓這些人作為大明讀書人的種子但是不能繼續唄東林君子汙染。也希望通過他們的耳濡目染給自己在大明沿海的政績做一個宣傳。桃園無疑是整個台灣島最安全的地方,同時也是發展最好的地方。由於徐玉順的緣故,朱之瑜在做計劃和款項皮膚的時候總是會有意無意地有限給桃園。如今的桃園除了常住人口有三萬人之外,還有一個訓練基地,一個軍官學校,還有許多從金塘島遷移到這裡的軍工廠。是名副其實的台灣的中心所在。寬廣筆直的水泥路聯通淡水和基隆。

  城內的街道也是楊挺樞等人在舟山見過的水泥路。街道兩旁是整齊的一排排的磚瓦房。按照朱之瑜的介紹,別看這些房子有的兩三層高,但是非常老姑,能夠抵抗台灣常見的台風。

  三百多江南學子和他們的家屬總共人口超過了三千。除了毛鈺決定額比較重要的十幾人分配到早就貯備好的四合院之外。大部分人是臨時租住,需要向縣衙支付租金。允許他們在台灣島六縣之間流動,但是如果想離開台灣島就必須提前向縣衙申請,經過批準後才能離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