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鐵騎南下》第二百六十一章合力取幽州
  漁陽郡安樂縣
  烏桓軍暫時的大營
  在蘇仆延說完那番投靠奮武軍的言論之後,烏桓軍的各大首領皆在心中起了自己的小心思。

  很多人對投靠奮武軍之事都不再那麽抵觸了。

  報仇?報什麽仇?

  打的過的時候,那是以報仇為口號,掠奪點東西罷了;打不過的時候,還瞎喊什麽口號?喊喊口號就打的過了?
  大約過了一盞茶的時間,中立派的代表—烏延站了起來,一本正經的出言道:“我覺得蘇仆延首領說的對。

  我們要報仇的話,也是找袁紹報仇,去找奮武軍幹什麽?
  我個人覺得:投靠奮武軍是條不錯的路。

  當然,大家都是自由的,可以有自己的意見。

  我在這等一刻鍾,一刻鍾之內,不同意投靠奮武軍的首領請離開。

  留下的,就是投靠奮武軍的人了。

  若到時候在嘰嘰歪歪,就別怪我們手中鋒利的馬刀了。”

  最後這一句話,烏延說的殺氣騰騰。

  但所有人都知道,這是說給難樓那一派的人聽的。

  一刻鍾之後,難樓等人好像同意了烏延的話一樣,一言不發。

  烏延見無人反對,面帶微笑地說道:“既然沒人離開,這就是大家都同意的意思了。

  既然大家意見相同,我提議成立結盟使團,以蘇仆延首領為代表,前去廣陽縣城和奮武軍談判,給我烏桓族爭取最大的利益。”

  烏延說完之後,看了看面色不善地另一派之人,便繼續說道:“結盟使團責任重大,我建議讓突又突將軍護送,若有什麽情況,也可有個照應。”

  在座之人都明白烏延的意思:無非是讓剛才激烈爭吵的兩派都派人去,顯得公平一些。

  聽到了烏延的安排之後,難樓一派的人的面色緩和了一些。

  ‘臨危受命’的蘇仆延帶著十幾個人,在一日之後,便趕到了廣陽縣城下。

  對著城門處,負責守衛的奮武軍士兵說道:“我乃烏桓軍的結盟使者—蘇仆延,求見你們奮武軍的主帥。”

  守城門的奮武軍都伯對著蘇仆延說道:“你在這稍等片刻,我進城給你稟告一下。”

  蘇仆延頗有禮貌的回道:“多謝!”

  廣陽縣城內,張遼站在高高的城牆上,看著城門處的這十個名烏桓族人,對著身邊的徐庶等人問道:“軍師,你說他們來幹什麽的?宣戰?”

  奮武軍中,講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原則。

  若情況不知就胡亂猜測,是會惹人恥笑的。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徐庶對著張遼回道:“張帥的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啊!
  畢竟烏桓族的位置距離我們並州太遠了,情報營也沒有打探到太多關於烏桓族的消息。

  他們的生活習性我都不知道,故而沒法判斷。”

  徐庶說的也是實情。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那是想象中的謀士的境界。

  在現實的戰爭中,你不派探馬試試?
  任你兵強馬壯,將多兵廣,不輸的你‘當褲子’算我輸。

  與此同時,身為正軍師的沮授在心中想道:“張遼對少數民族的敵意有點大啊!考慮很多的事情都是以殺戮少數民族為主的,看來找個時間要和主公好好的說一說了。張遼可是個帥才,不能放在這裡委屈了他。”

  此時廣陽縣中的奮武軍的三名軍師,要說最洞察人心的,還是司馬懿。

  待徐庶說完話之後,司馬懿才對著張遼說道:“張帥,前幾日的一戰,我們大獲全勝,烏桓族卻是元氣大傷,我覺得他們定是帶著善意來的,說不定還會給我們一個驚喜呢。”

  張遼的話,戰意濃濃。

  生怕奮武軍和烏桓軍打不起來。

  司馬懿的話就像是一盆冷水,瞬間潑滅了張遼的戰意。

  人家一共才來了十萬人,奮武軍當場就殺了兩萬多,傷者不計其數。

  就這樣,人家還來宣戰?

  烏桓族的人腦子有水?
  聽完司馬懿的話,張遼並未多說什麽,只是對著身邊的傳令兵說道:“讓守城門的士兵把他們放進來吧。”

  而沮授的心中卻對著徐庶和司馬懿做了比較。

  徐庶為人正直,老實可靠,不談無依據之事;

  司馬懿分析問題鞭辟入裡,具有一定的‘冒險’精神。

  這兩人能力都不錯,但是還需在打磨打磨。

  古人曰:‘玉不琢、不成器’。一點也不假啊!
  半個時辰之後
  廣陽縣縣衙

  此處已經被奮武軍臨時征用了,作為了這次結盟的談判之地。

  眾人剛一坐下,坐在上首的張遼便對著蘇仆延率先發問道:“你們此番是為何前來?若是宣戰的,那就回去吧,我們奮武軍接下了。”

  這話說的霸氣十足,又帶著那麽一點點的‘下馬威’的味道。

  蘇仆延連忙搖了搖頭,說道:“張帥誤會了,我們不是來宣戰的,我們是來結盟的。”

  “結盟?”

  聽到蘇仆延的話後,奮武軍的眾將領皆露出一副不可思議的神情。

  剛殺了你們兩萬多人,你們竟然來說結盟?

  你們覺得我們奮武軍的人那麽好騙。

  蘇仆延好像早就知道這樣的結果一樣,便面不改色的繼續說道:“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學習過漢族的文化。

  但我們烏桓族的文化和你們漢族的文化是不一樣的,你們覺得不可能的事,在我們這裡卻並沒有什麽不可能。因為我們只相信‘強者為尊’。

  奮武軍的強大,我們已經看到了,我們只會乖乖地臣服而不會有任何自己的‘小心思’。”

  聽了蘇仆延的話,奮武軍的眾人還是一副不敢相信的樣子。

  軍中的個別文士甚至在心中暗暗誹謗道:“少數民族之人,就是無知啊。”

  身為一軍主帥的張遼可沒有文人的那些‘閑心思’。

  無知不無知的並不重要,能幫忙打仗的才是最重要的。

  張遼便對著蘇仆延繼續問道:“既然你們說要結盟,那麽你們能做什麽?需要什麽?”

  蘇仆延早就想好了對策,對著張遼回道:“我烏桓族可以出兵斷掉袁紹軍的糧路。我們也不要什麽,只求你們奮武軍統一了幽州之後,打開幽州關,放我們回草原。”

  眾將領聽完之後,頓時冒出了一個想法:“要求就這麽簡單?”

  而身為主帥的張遼聽後,卻是眉頭一皺。

  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盤:“奮武軍和袁紹軍正面作戰,牽扯著袁紹軍的主力,烏桓族作為一股奇兵,偷襲敵方糧草。出最少的力,獲最大的利。想得美啊!”

  張遼剛想提出拒絕之意時,正軍師沮授的聲音響了起來:“蘇仆延首領是吧。此事關系重大,我們商量一下,明天給你結果。”

  蘇仆延很知趣的說道:“應該的!那我先告退了。”

  待蘇仆延走後,沮授對著眾人問道:“你們覺得烏桓族的結盟條件怎麽樣啊?”

  “挺好的啊!出兵幫了我們,最後的要求卻很少,我們奮武軍很賺的。”一些只知道衝鋒在前的武將不假思索的說道。

  “此事不妥,他們偷襲糧路,我們又無法派人看著。誰知道他們是不是真的出力,萬一就是做做樣了,等我們和袁紹軍兩敗俱傷時,他們便可從中取利了。”一些負責押運糧草的‘老成’武將說道。

  很多將領,很多想法,有同意的,有不同意的,還有在中間的。

  張遼見眾人的意見說的差不多了,便說道:“我們在正面和袁紹軍的主力作戰,他們卻在後方坐收糧食等物資。困難的事情交給我們,好處卻是他們拿著。此舉真是異想天開啊!我不讚成結盟。”

  沮授好像知道張遼會這麽說一樣,微微一笑。

  然後對著眾人說道:“張帥說的不錯!正常情況下,確實是這樣的,我們不能結盟。但在最新的消息之下,結盟的好處大於不結盟的好處啊。”

  張遼急切地問道:“軍師啊,這是有什麽最新消息嗎?”

  沮授笑答道:“確實從情報營傳來了最新消息:袁紹的五萬援軍來了,並且負責護送大軍的糧草。烏桓族偷襲時,所面臨的軍隊和我們正面面臨的軍隊差不許多。烏桓族的偷襲之舉,不是取巧,而是為我們分散敵軍主力,故而我覺得此時結盟是個不錯的機會。”

  張遼聽後,臉上也露出了一絲喜色。

  心中不由地想道:“既然如此,為何不結盟?”

  第二日,還是這個地方。

  張遼並未出面,反而是沮授主持此次結盟。

  沮授對著蘇仆延一本正經的說道:“我們奮武軍已經看到了你們烏桓族的誠意,同意此次的結盟。只是有幾個小小的要求,你們要答應我們。”

  蘇仆延立即回道:“請你們將要求說出來,只要我們能做到的,我們定然會全心全意的去做。”

  沮授不急不慢的說道:“這些要求很簡單。你們此戰的俘虜之人必須給我們奮武軍,繳獲的糧食輜重也不能都給你們,畢竟我們替你們牽製住了袁紹軍的主力,要不然你們也不能那麽順利。我們對半分,誰也不吃虧。”

  沮授加這些條件,沒有別的目的。

  只是讓烏桓族相信奮武軍罷了。

  蘇仆延在心中默默的盤算了一下,說道:“你們的要求很簡單,我可以做主答應你們。”

  沮授一聽,心中暗道:“這可是你們自己選的。自己選的路,含著淚也要走完啊。”

  但嘴上說道:“好!既然你們那麽痛快!那我們也不墨跡。後天,我們雙方共同出兵,合力取幽州。”

  蘇仆延也是豪氣萬丈的說道:“合力取幽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