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之鐵騎南下》第七十七章攻下東武城
  韓成害怕中了高乾的埋伏,帶領著青龍營的將士們緩慢行軍,遠遠地跟在高乾的軍隊後面二十裡處。

  高乾的探馬只打探到距離軍隊十五裡的情報,便沒有發現身後的奮武軍。

  就這樣,韓成及奮武軍四千青龍營士兵來到了袁紹的地盤—钜鹿郡平鄉縣。

  平鄉縣和上艾縣相鄰,高乾的一萬五千大軍便駐扎在平鄉縣的軍營裡。

  韓成到達此縣後,並沒有著急的對著高乾的大軍發起攻擊,而是廣布探馬,打探冀州各處的消息,思索破敵之策。

  這日,奮武軍探馬來報:“有超過三萬之眾的黑山軍從太行山出來進攻魏郡了,已經擊破了魏郡的內黃縣,陰安縣,平思縣三座縣城,直逼鄴城。”

  聽著探馬打探到這個重要的消息,韓成對著身邊的張凡說道:“速叫黃忠和張遼前來與我商量破敵之策。”

  待張凡去通知兩人之時,韓成想到:
  “袁紹攻打我常山郡,導致郡內的百姓和軍隊傷亡慘重,雖說慘重的傷亡其中有著趙孚報仇心裡的推動,但罪魁禍首卻是袁紹無疑。

  既然自己的兵馬來到袁紹的地盤,不給袁紹來下狠的,只是小打小鬧,可就算是白來一趟了。”

  在此想法的作祟下,韓成又聽到了黑山軍逼近鄴城的消息後,心中便產生了一個計劃。

  待黃忠和張遼到來,韓成將剛剛得到的消息告訴此二人,並說道:“兩位對此有什麽看法?”

  雖說張遼一開始不同意韓成的追擊方案,但對於一個合格的將軍來說,第一要務也是最重要的品質就是服從主公的命令。

  當韓成提出了追擊的方案之後,張遼要做的就是如何出謀劃策和領軍打贏這場追擊戰,而不是消極的抵抗。

  張遼思索片刻後,對著韓成說道:“關於此次追擊戰,卑職有上中下三個策略,請主公定奪。”

  韓成說道:“這麽快便有三個方案,你說說,我聽聽看。”

  張遼說道:“鄴城危機,我認為高乾前往鄴城救援的可能性非常大。卑職的下策就是趁高乾率軍南下鄴城,我們奮武軍攻佔平鄉縣等周圍幾個钜鹿郡的縣城,擴大主公在冀州的地盤范圍。

  但是,我奮武軍在冀州的人馬並不多,攻下的縣城也沒有太多人馬守衛。若掠奪一番就走,則有損主公威名;若不走,則兵力過少,待袁紹回過神來,很容易將我們各個擊破,故我認為此乃下策。”

  韓成滿意的點點頭:這個想法,韓成也考慮過,但弊端太大,轉眼間就被韓成放棄了。

  張遼當下策說了出來,說明就是最差的選擇,還有更好的策略,故韓成說道:“這個策略我考慮過,白白浪費軍力,不適用。我不會選這個策略,文遠,你繼續說一下中策吧。”

  張遼也不是很讚同這個下策,下策只有攻取縣城,剩下的分析是張遼自己加上去的,就是害怕韓成頭腦一熱,打下幾個縣城,現在來看,主公韓成很冷靜,張遼的考慮完全就是多余的。

  聽到韓成的話後,張遼放心了許多,繼續說道:“中策就是以消滅袁紹的軍事力量為主。就是說我軍趁高乾南下之時,利用騎兵的高速性,在路上提前設下埋伏。吃掉高乾的大軍。

  但畢竟高乾擁有一萬五千大軍,我四千青龍營吃起來比較費事,會對青龍營產生不小的傷亡。故我認為此策略只是中策。”

  黃忠聽到後,發言道:“我覺得這個中策不錯。

  在上艾縣城下,那個文醜和顏良不要臉皮,兩個人打我一個,我不能將他們斬殺,心裡憋著火呢。

  待我們提前埋伏他們,我打一個,文遠負責攔住一個,我保證不出二十回合就可將文醜那個小光頭斬殺,到時候再將文遠攔住的顏良斬殺,袁紹突然損失心愛的兩員大將,估計能把在中山郡和公孫瓚打仗的袁紹氣的吐血。”

  韓成聽到張遼的中策,一臉欣慰的看著張遼,能打仗,還能出謀劃策,怪不得‘張遼’能名列中國古代六十四名將,確實有其本事。

  韓成卻還不知道,張遼還有一個稱號叫做“百計張遼”。

  在一些戲曲中曹操左右基本都是固定的兩人,一個是九牛許褚,另一個就是百計張遼。

  九牛許諸說的是許諸的力氣能拉動九頭牛,而百計張遼的意思可不是張遼只有一百個計謀,而是說明張遼計謀多。

  張遼能以曹操左右出現,和許諸的地位相同,足見曹操對張遼的看重。

  韓成聽完黃忠的話,對著張遼說道:“文遠不如將上策中想要進攻的地點寫在手心之上,我也將我的想法寫在手心之上。

  一會兒,我們同時打開手心給對方看看,我看文遠是不是和我的想法一致。”

  張遼一聽,主公這個法子不錯啊,便在手心中寫出自己的上策想要進攻的地點。

  當韓成寫完舉起右手,看到了張遼手中的“東武城”三個字,內心更加欣慰了。果然英雄所見略同啊。

  一切準備就緒,現在只能高乾南下鄴城救援了。

  攻打冀州的袁紹軍隊,是原來钜鹿郡的守衛軍隊,現在要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南下救援袁紹的大本營—鄴城,二是固守原地,在保存钜鹿郡的勢力,等待袁紹的命令。韓成覺得,領軍人物高乾會幫自己做出選擇的。

  果不其然,高乾手握大軍,不能看著鄴城被白白攻破,於是乎,探馬打探到消息:高乾的大軍南下了。

  待韓成收到消息後,下令全軍,立即趕往清河郡。

  東武城縣,縣城雖然不大,人口也不是很多,但在清河郡卻非常出名。

  原因便是因為這個縣城內居住的一個大世家—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雖然沒有大量的土地,也沒有大量的財物,但是卻有著別人向往卻得不到的東西—家族傳承。

  自西漢時崔業定居於清河郡東武城縣後,清河崔氏族中人才輩出,雖說沒有袁家‘四世三公’的顯赫地位,但是一直也是官宦不斷,並且在儒林中也享有極高的名聲。

  到了這一輩,已經歷經了十二世,在官場和儒林中一直屹立不倒,憑借的不過就是這家族傳承。

  現任家主崔密,曾經做過清河郡功曹,年輕時和當代大儒鄭玄有過不錯的交情,故曾經推薦過自己的次子崔琰在鄭玄座下讀書。

  而崔密的堂哥崔景,先任魏郡郡守,後又調到河間郡任郡丞,實乃冀州官場的“老人”。

  袁紹和公孫瓚在河間郡的大戰,軍糧等後續相關事宜,不少就是崔景輔助的。

  崔琰和韓業是求學時的好友,本來要投奔韓業,但父親崔密認為韓成不可靠,早晚會被袁紹所滅,故讓崔琰投奔到袁紹名下,袁紹看在河間郡郡丞崔景及清河崔氏的面子上,直接便任命崔琰為騎都尉。

  現在東武城縣的守將是袁紹手下的大將馮禮。

  因為清河郡西面有著高乾在钜鹿郡駐軍,東臨渤海郡,北靠安平郡。

  南臨黃河,是自然的天險,其他三面皆有冀州郡縣守護,實在是不可多得好地方。故袁紹將大軍安扎在四周三郡,並未在清河郡部署重兵。

  結果,西面的钜鹿郡守軍在高乾的帶領下,南下救援鄴城去了,韓成的青龍營便毫無阻力的出現在了清河郡的地界上。

  天剛剛亮,東武城門口,

  一個壯漢帶著十幾個莊丁推著大車子出現在守門士兵的視野中。

  大車子上裝滿了乾草。

  守門士兵對著群人大喊道:“幹什麽的?”

  這十幾個壯漢領頭的人正是張遼,趕緊回道:“東家說,昨天讓把這些乾草運進城,但我們昨天到的時候,城門已經關閉了,所以今天只能來個大早,叨擾各位軍爺了。”

  說著遞過五百文錢,說道:“請各位幫幫忙,事後喝個酒。”

  守門士兵一看,還挺懂事,便說道:“趕緊去吧。”

  這幾個壯漢推著車子,走到門口,突然不走了。

  守門士兵氣的大怒,說道:“在這停著幹什麽,想死嗎?”

  張遼等人從車子下抽出大刀,轉眼間便將守門士兵們砍翻在地。

  然後,將車子中的乾草點燃。

  遠處的黃忠看到城門口處燒起了大火,便知道張遼得逞了,下令青龍營全軍出擊,拿下東武城縣。

  看著遠處的騎兵,馮禮的手下一臉茫然,這是哪裡來的騎兵?

  四千對五百,雖說還有八百縣兵,但連戰場都沒上過的縣兵怎麽可能是精銳的青龍營的對手,辰時,韓成已經坐在了東武城縣的官衙內。

  堂下跪著的是守將馮禮以及縣內的一乾官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