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鐵騎南下》第三百零三章孫策之死
  當韓成勝了袁紹,曹操勝了劉備之後,各個諸侯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停戰,這一停,就是三年。

  有‘愚昧無知’的百姓說,停戰是因為最近幾年各州打的太厲害了,天神降下懲罰,把各個諸侯都圈了起來,不準他們在打仗了;

  有‘明事理’的百姓說,停戰是因為自‘群雄討伐董卓’之後,各個諸侯之間的大戰,對各州的傷害太大了,他們已經支持不起繼續作戰了,停戰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結果;

  有的百姓說.
  反正人人都有一張嘴,關於停戰之事,眾說紛紜。

  停戰的主要原因,分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江東的‘好戰分子’孫策,在三年之前,被刺客刺殺了。

  因一人而導致整個南方停戰,孫策雖然死了,但也足以驕傲很久了。

  只是堂堂的一方雄主,被刺客刺殺了。

  這事聽起來,好像在開玩笑一樣。

  雖然事情很‘扯淡’,但就是這麽現實的發生了。

  公元二零零年四月四日,孫策在丹徒山中打獵。

  這是勇猛的孫策的一個習慣。

  孫策武藝非凡,作戰有勇有謀。隨著地位的提高,身臨戰場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了。

  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啊,孫策骨子裡,就是好戰的人啊!

  不能與人戰,便選擇與猛獸戰。

  孫策出行狩獵,自然會帶著大量的隨從。

  但隨從多了,狩獵之事就不是那麽的‘稱心如意’了。

  於是乎,為了追逐一隻鹿,孫策憑借胯下這匹白如雪,健如龍的寶馬和自己精湛的騎術,將隨從等人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隨從們雖然在拚命的追趕,但孫策乃是主公,騎的乃是萬裡挑一的寶馬,即使他們的騎術比孫策還要精湛一些,但一時也追不上啊。

  正在當孫策重獲‘自由’,興高采烈之時,前方的草叢裡忽然出現了三個人。

  這三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被孫策所殺的吳郡太守許貢的小兒子與其供養的門客。

  孫策並不認識他們,對著他們大聲地問道:“你們是什麽人?為何會出現在此地?”

  三人好像一副早有準備的樣子,面不改色地回道:“我們是韓當將軍的士兵,在這裡射鹿。”

  孫策雖然很久沒有上過戰場了,但是三人流露出來的淡淡殺意,還是被孫策敏銳地捕捉到了。

  只聽孫策不解地問道:“韓當的士兵我全都認識,可從來沒見過你們啊”。

  說話的同時,孫策也沒閑著,用自己狩獵的弓箭,朝著三人中的一人射去。

  孫策的箭術,雖然沒到百步穿楊的境界,但也是很不錯的,只見三人中的那個人,隨著弓弦聲音的響起而倒下。

  余下的二人見孫策如此厲害,非常害怕,當即拿出弓箭還擊。

  孫策大怒,將弓箭扔到一旁,想要拔出自己的寶劍,來斬殺此兩人。

  孫策隨手一抽,沒想到,抽出來的竟然只是一個劍柄,寶劍被人‘掉包’了。

  即使孫策再傻,也知道這裡面存在著‘陰謀’的氣息。

  至於是誰,孫策心中有數。

  面對如此困境,孫策並沒有慌張。

  只見其一個漂亮的翻身下馬,然後憑借敏捷地身手躲過了這兩個人的弓箭。

  孫策下馬,憑借的是自己的戰鬥經驗。

  第一,在馬上,目標太大,容易被暗箭偷襲;
  第二,憑著孫策的武藝,哪怕赤手空拳,這兩人也不會是孫策的對手,這點自信,孫策還是有的。

  然而,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孫策剛剛下馬。

  正是舊力已去,新力未生之際,一支箭矢朝著孫策飛來了。

  此箭矢不僅力量極大,而且速度極快。

  就連孫策這樣的八品巔峰猛將,猝不及防之下,也被射中了面頰。

  射箭之人異常警覺,在射出箭矢之後,便毫不猶豫的逃離了。

  隻留下了哪兩個手裡拿著弓箭,呆呆的站在原地,不知所措的‘刺客’。

  就在這時,孫策的隨從跟了上來,一看見主公被射傷,刺客就在原地,便本能的衝了上去,將剩余的兩名刺客殺死。

  孫策被救回之後,自知自己傷勢過重,將不久於人世。

  便對著自己的心腹張昭,委托後事般的說道:“子布,此時的中原地區正在大亂之中,憑借我們的精銳人馬和長江的險要,足夠我們‘坐山觀虎鬥’。

  我走之後,你們莫要意氣用事,好好輔佐我弟弟孫權。

  爭取助我孫氏,早日一統天下。”

  張昭乃是忠心之人,看到自己的主公撒手人寰,於心不忍。

  痛哭流涕道:“主公,你莫要灰心!醫官醫術高超,沒問題的!”

  孫策知道張昭在安慰自己,暗自歎了口氣,自言自語道:“唉!仲謀!若論征戰天下,你不如我;但是若論防守家業,我不如你。”

  孫策感覺到自己身上的力氣漸漸消失了,便將自己的妻子大喬叫到身邊,溫柔地說道:“喬兒,我本想和你一起共享天下。

  沒想到,我竟然要先走一步了。紹兒還小,仲謀等人虎視眈眈,你的處境將會十分不妙。

  若不出我所料的話,我走之後,定然會是仲謀上位。

  我這麽多兄妹中,只有仲謀一人,我始終看不透。

  我估計我的身體,已經等不到仲謀回來了。

  若仲謀回來之後,問起我的遺言,你就告訴他—‘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這也許,能救你和紹兒一命!
  切記切記!”

  孫策和大喬說完之後,便安然的去世了,時年二十六歲。

  孫策死後一個多時辰,孫權才從江都城急匆匆的趕了過來。

  見到孫策的遺體,孫權放聲大哭:“大哥,是哪個該死的人殺了你?

  弟弟發誓,不管付出什麽樣的代價,定手刃凶手,為你報仇雪恨。”

  張昭謹記孫策的‘遺言’,對著孫權說道:“主公,人死不能複生!請節哀吧!
  伯符已經走了,但江東不可無主!伯符臨終前,讓我們以你為主!

  從此之後,你就是我們的主公了。”

  孫權聽後,一時間痛不欲生,涕泗橫流。

  大聲地呼喊道:“我不要當什麽主公,我要大哥活著!”

  孫策的舊將見到孫權的樣子之後,皆在心中暗歎:“如此情真意切,追隨他,定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張昭的再三要求,和孫權的再二推遲之下,孫權‘順利’的成為了江東的‘新主’。

  幾日後,孫權憑借強大的手段,暫時穩定了江東。

  然後邀請其兄嫂大喬前來,詢問其大哥的遺言。

  大喬便按照孫策的吩咐,說出了那句‘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權聽後,先是滿臉痛苦之色,然後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精光,再然後,恢復了痛苦的樣子,對著大喬悲傷地說道:“請大嫂放心。

  我定謹記大哥的‘遺言’,將江東發揚光大。大哥對我的恩德,我無以為報。”

  大喬聽完這些‘毫無意義’的話之後,並沒有什麽表情。

  孫權見大喬沒有什麽表情,便繼續說道:“大嫂,我剛剛繼承大哥的位置,很多人還不服氣,我擔心他們會對我不利。

  紹兒年齡還小,此時的江都城對他來說,還是太危險了一些。不如將你和紹兒送回曲阿縣。”

  大喬心中暗道:“伯符啊,你的這個二弟,權力欲望很大啊!這麽快就‘圖窮匕見’了。真不知道你把江東傳給他,是對還是不對。”

  但這些,大喬已經無法對人說起了,只能在心中暗自思索了。

  畢竟,孫策已經離她而去了。

  他現在並不是江東之主的夫人了,而是一個孤家寡人。

  大喬對著孫權回道:“謝小叔的大恩大德,從今往後,我孤兒寡母的,唯有依靠小叔了。”

  孫權故作嚴肅道:“你說的這是哪裡話?我們是一家人,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大哥已經不在了,我就是孫家的‘頂梁柱’。保護你們,是我的責任所在。”

  一日之後,孫權讓猛將太史慈護送大喬以及孫策的兒子孫紹,回到曲阿縣。

  並讓太史慈在曲阿縣護衛大喬等人一段時間。

  這一切做完之後,才派人通知周瑜歸來。

  雖然周瑜領兵在外,但孫策死亡的消息,周瑜還是知道的。

  此時大局已定,一切為時已晚。

  即便周瑜一世英雄,也已經無力回天了。

  ‘聰明的人不辦糊塗的事’,周瑜接到命令之後,便急匆匆地趕回江都城拜見孫權,並表示自己的忠心。

  到了江都城之後的周瑜,只能眼睜睜看著大喬母子被迫離核心圈子。

  心中說不出的無奈。

  幾個月過後,射殺孫策的凶手依然沒有找到。

  不知道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這件事情,就這麽靜悄悄的結束了。

  而孫權則在這幾個月中,安撫民生,勵精圖治,展現了自己的能力,讓江東穩穩地落在了他的手中。

  (我一直是個三國孫策粉,雖然小說的主人公並不是孫策,但擋不住我對孫策的喜愛。

  孫策之死,在歷史上,一直是個密,眾說紛紜。

  然而,我比較傾向於孫權的陰謀。

  之所以這種觀念,主要有兩點:1.孫策的行蹤,許貢的小兒子和門客是怎麽知道?要說沒有陰謀,我不信!
  2.孫權稱帝後,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但他們的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廟號始祖。

  於大義,孫策可以說是吳國政權的奠基者。沒有孫策的努力,就沒有以後的孫權。

  於個人,孫權和孫策是親兄弟。

  於公於私,孫策的稱號都應該為‘皇帝’,而不是‘王’。

  若說孫權心中沒鬼,也很難讓人信服。

  故而我在這裡,將孫權‘黑化’一下,算是彌補自己心中的小小遺憾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