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鐵騎南下》第三百一十七章底氣十足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不管多麽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思考之中,一定會出現個別的錯誤。

  雖然郭嘉的智力已經達到了這個世界的頂端,但是此時郭嘉的身體,正處於很差的狀態,確實很難做到專注的思考一件事情。

  郭嘉一不小心忽略了一點,就是袁譚和韓成的關系。

  郭嘉粗略的懷疑:韓成和袁譚只是暫時性的‘合作關系’,最後必然會有生死一戰。

  袁譚並不是個傻子,怎麽會平白無故的增加韓成的勢力呢?

  畢竟韓成的勢力越大,他袁譚死的越快。

  故而對於韓成在青州的三萬騎兵,袁譚定然會竭盡全力的阻攔,不讓他們到達渤海郡。

  ‘想通’了這些的郭嘉,並未在袁譚和韓成的關系上做太多的思考,便直接將任城郡的兩萬曹操軍撤回到了清河郡。

  殊不知,韓成和袁譚之間,除了暫時性的‘合作關系’之外,還有另一重關系—欠債人與債主的關系。

  袁譚欠了韓成兩萬匹戰馬沒還。

  這種極其重要的戰略性物資,可不是說不還就不還的了。

  更何況,袁譚還指望著韓成的奮武軍和他一起抵抗來自南面的曹操軍呢。

  故而袁譚對韓成是有求必應。

  當韓成接到郭嘉的‘合作’之信之後,便立即和司馬懿仔細商討了一番。

  這兩人皆是謹慎之人,當機立斷的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讓張繡率領那三萬青龍軍前來渤海郡助戰。

  打仗嗎,兵力越多,優勢越大。——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當韓成將這個要求和袁譚一說,袁譚立即表示同意放行,並且給奮武軍提供了一部分糧草,以作資助大軍之用。

  是而張繡的三萬青龍軍,就這麽靜靜悄悄地來到了渤海郡奮武軍的大營。

  渤海郡的奮武軍一共有五萬大軍,面對十萬的袁尚軍兵馬,還真有點打怵。

  不是怕‘打不過’,只是怕‘吃不了’。

  故而才需聯合曹操軍,一起出兵拿下袁尚軍。

  但有了這三萬青龍軍,韓成便有了‘單殺袁尚’的底氣,同樣也做出一個成年人的選擇。

  袁尚的這十萬大軍,我不要五萬,也不要八萬,我全要!

  至於袁譚這麽做,也有無可厚非的原因。

  畢竟對於此時的袁譚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青州的穩定發展。

  三萬青龍軍在青州境內,怎麽穩定青州?

  不如趁此機會,禮送出境,大家各取所需,豈不圓滿?
  袁尚大軍出發了三個時辰之後,他的半數人馬就已經越過了平原郡和渤海郡的邊界線。

  但此時,奮武軍並沒有按照先前的約定,發動進攻。

  曹操軍瞬間急眼了。

  這一戰,韓成需不需要打,曹操軍是不知道的,但曹操軍是必須要打的!

  打的是士氣,打的利益。

  從大的方面說,此次的冀州之戰,韓成已經拿下了冀州北方的四郡之地,而曹操軍隻得到了一個小小的清河郡。

  都是竭盡全力的出兵作戰,對於這個結果,曹操軍還真有點不甘心啊!

  是而必須通過一戰,挽回士兵的士氣。

  從小的方面說,曹操軍好不容易沾點光了,奮武軍卻又不動了。

  萬一奮武軍想拋棄曹操軍‘單飛’。

  在渤海郡之內設下一個更大的‘埋伏’,袁尚軍不就都成奮武軍的俘虜了。

  那郭嘉的一番精心打算,豈不是給韓成算計的?
  這怎麽能行啊!
  自古以來,都是我曹操軍佔別人的光,什麽時候讓別人沾過光?
  面對這兩個方面的困境,尤其是第二個方面的困境,曹操軍怎麽能不著急、選擇主動出兵呢?
  於是乎,曹操軍的主將夏侯淵對著三萬大軍下令道:“全軍出擊!進攻袁尚軍,不能白白的便宜了奮武軍。我要讓奮武軍,打也在打,不打也在打!”

  夏侯淵並不是莽撞之人,故而這並不是因為一時腦熱才下達的出兵命令。

  在出兵之前,夏侯淵也是慎重的考慮過的。

  曹操軍此時出兵,原因有二:一,這一戰,唯有在平原郡和渤海郡的邊界線之處攻打袁尚軍,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別的地方,誰敢保證沒有奮武軍的埋伏?

  二,曹操軍的位置在袁尚軍的後方,襲擊的正是袁尚軍的後軍。

  袁尚軍面對這種被襲擊後軍的情況,只會是全軍加速向前逃跑或者是後軍列陣迎敵。

  無論哪種情況,對奮武軍都是極為不利的,奮武軍不得不出兵。

  曹操軍出兵的情況,自然在韓成的意料之中。

  只見韓成面帶微笑的讓傳令兵給張繡傳個口信:“按計劃行事!

  先將袁尚軍盡可能的驅趕到渤海郡這一側,然後切斷曹操軍與袁尚軍的聯系。

  這一次,我要吃個‘大團圓’。”

  傳令兵走後,韓成才下令道:“全軍進攻袁尚軍!降者不殺!”

  曹操軍的殺喊聲一響起,袁尚軍就慌了。

  這怎還有埋伏呢?
  當看清楚攻擊自己的軍隊竟然是曹操軍的時候,袁尚勃然大怒,對著親兵喊道:“把逢紀那個該死的家夥給我找來。

  他不是說往這走,只和奮武軍一支人馬對戰嗎?這曹操軍是怎麽回事?”

  見袁尚的親兵領命而去,袁尚手下的大將張顗對著袁尚提醒道:“主公,現在這個時候,我們是列圓陣對敵呢,還是列方陣迎敵啊?”

  張顗的言外之意就是—這時候不是追究問題責任的時候,對敵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袁尚對著張顗會心一笑,心中暗道:“這個張顗不錯啊!

  在這個時候,說話還這麽委婉,知道給自己留點面子。回去之後,定然好好培養培養他。”

  可是袁尚卻忘了,這樣的人,除了會觀察眼色,溜須拍馬之外,還會什麽呢?怎麽能擁有領兵作戰的真才實學呢?
  袁尚聽了張顗的提醒之後,下令道:“全軍停止前進,後軍列圓陣對敵。”

  與此同時,袁尚軍的正前方,也湧出了大量的奮武軍士兵。

  袁尚再傻也知道,此時的自己中計了。

  面前的奮武軍和身後的曹操軍,是要合起夥來剿滅自己啊。

  任袁尚想破了腦袋也想不通,這是為什麽啊?

  這時,袁尚的親兵趕了回來,對著袁尚稟告道:“主公,剛出大營之時,逢軍師說有重要的東西沒拿,回大營取東西了,至今尚未追上來。”

  袁尚氣的大罵一聲:“該死的小人!逢紀,你不得好死!”

  張顗等人見袁尚正在氣頭上,也不敢在言語了,隻好在一旁靜靜的站著。

  袁尚看到張顗等人呆如木雞的樣子,心中的怒火好像找到了一個發泄口一樣。

  對著張顗等人吼道:“還在這愣著幹什麽?去前面指揮軍隊作戰啊!想死嗎都?”

  張顗等人心中這個後悔啊:“自己傻了吧唧的站在這裡幹什麽?找罵啊。”

  袁尚軍後方的曹操軍衝勢猛烈,呈錐形陣,以精銳騎兵作為錐形陣陣尖,朝著袁尚軍飛奔而來。

  幾十個呼吸之後,便和袁尚軍碰到了一起。

  袁尚軍引以為傲的後軍防禦陣型,猶如紙糊的一般,瞬間便被撕開了一道大大的口子。

  曹操軍一擁而入,對袁尚軍展開了慘烈的廝殺。

  而袁尚軍前方的奮武軍,則是列成整齊的方陣。

  一打眼,首先看到的是身披鐵甲和蓄勢待發的‘破陣軍’,然後看到的是兩翼那人強馬壯的青龍軍。

  奮武軍的人馬邁著整齊的步伐,一步一步的朝著袁尚軍而來。

  袁尚軍一下子陷入了‘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狀態。

  此時袁尚軍中,還是有幾名身經百戰的將領,知道這種情況,跑是跑不了了。

  要不束手就縛,要不結陣抵擋。

  首先,束手就縛是不現實的,十萬大軍被八萬大軍堵著,不抵抗就投降了!

  傳出去,會被天下人恥笑一輩子的。

  是而只能選擇結陣抵擋,畢竟前後兩方不是一支軍隊,大戰一番,還是有可趁之機的。

  就在此時,袁尚軍北側殺出了一支騎兵人馬,仔細一看,是奮武軍的裝扮。

  袁尚驚了,夏侯淵也驚了。

  這怎麽還有伏兵?奮武軍過分了啊!

  這支騎兵人馬一出現,便直奔平原郡和渤海郡的邊界線而來。

  在奔走的同時,每個士兵皆大聲的呼喊道:“奮武軍仁義,降者不殺!曹操軍凶殘,雞犬不留!”

  這正是兵法要則:“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時候,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果不其然,袁尚軍聽後,心生漣漪:奮武軍這麽多人馬,而且降者不殺,一會兒,盡量往奮武軍那面跑;

  曹操軍聽後,心驚膽戰:這都什麽和什麽啊,我們什麽時候雞犬不留?
  張繡率領這支奔走的騎兵,並不是按部就班的奔走,而是呈驅趕之勢,逼得袁尚軍的士兵不得不往渤海郡的方向走。

  在心理作用和騎兵的驅趕之下,渤海郡內的袁尚軍已經達到了六萬之數,而且還在不斷地增加。

  此時的夏侯淵並不明白,奮武軍這是要幹什麽,給自己增加點難度?

  當渤海郡內的袁尚軍已經達到了七萬之數,夏侯淵突然明白了。

  “韓成你大爺的,老子中計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