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鐵騎南下》第三百零八章信都縣風雲
  無論多麽完美的計劃,在雙方兵力相同的情況之下,必然會有大量的‘漏網之魚’。

  中山郡的守將韓猛,便帶領著幾十個人,趁亂逃到一片山林中隱藏了起來。

  待奮武軍的追兵離開之後,韓猛才從山林中出來,然後一路喬裝打扮,直奔渤海郡的袁尚軍而去。

  奮武軍的突襲之戰,可以說說是‘滿滿的套路’。

  從董昭‘出使’開始,就是假的。

  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曹操等人多想,多思考,耽誤他的出兵時機。

  而奮武軍則趁曹操思考的這個時機,迅速出兵,先下一郡。

  對奮武軍來說,這一郡之地佔領了,就是拿下了。

  想要,你派兵來打啊?
  果不其然,當奮武軍佔領中山郡的消息傳到了兗州東郡之時,曹操的大軍還在路上。

  曹操正在一邊行軍,一邊和一乾謀士商量出兵的方向以及一些細節。

  當曹操聽到探馬匯報消息之後,立即就是一副怒不可遏的樣子。

  一腳將面前的桌子蹬翻,大聲怒喝道:“艸,韓成小兒,你的好算計,好快的速度啊!”

  大帳中的這些人,都是熟悉曹操之人。

  他們發現,今天的曹操和往日的不一樣了。

  此時的曹操的憤怒之中,包含著一絲強烈的‘恐懼之意’。

  若將曹操和韓成的交集從頭到尾捋一遍,就會發現,曹操的‘恐懼之意’是有原因的。

  碰到韓成這樣的對手,也難怪曹操如此。

  公元一九零年之時,群雄討伐董卓,董卓采用李儒之言,焚燒洛陽,西歸長安,以此來瓦解群雄的鬥志。

  群雄中,唯曹操和韓成率軍追趕。

  這番做法也為兩人的以後,奠定了深厚的‘政治基礎’。

  然而,在這第一次相遇中,曹操中伏,獲得了忠於漢朝的大義;韓成取滎陽,在‘獲取大義’上,差了一些。

  此時的曹操,並不在乎這個‘毛頭小子’。

  高手間的對決,‘棋差一招’,便是‘滿盤皆輸’的局面。

  看似差之毫厘,實則差之千裡。

  在此後的幾年中,兩人都在默默地發展自己的勢力。

  韓成取並州,曹操拿兗州;韓成戰草原,曹操掃四方。

  直到韓成迎漢獻帝北歸太原,並拿下了並幽兩州,封鎖了曹操的戰馬來源,曹操才又重新重視了這個比自己小二十多歲的‘青年’。

  曹操和這個青年之間,產生了那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河內郡野王縣城下一戰,韓成落荒而逃;上黨郡屯留縣城下一戰,曹操大敗而歸。

  雙方第一次交手,勢均力敵,互有勝負。

  這時的曹操,已經在自己的心中,默默地將韓成放到了和江東孫策一樣的位置。

  放眼天下,唯有這兩個後輩能入曹操的‘法眼’。

  孫策‘意外’的死亡,韓成的位置則變成了曹操心中的‘唯一’。

  三年之後,韓成讓人出使許昌縣,迷惑自己,然後迅速派兵拿下中山郡。

  曹操才有了‘恐懼之意’。韓成的成長,太快了些!
  從一開始的毫不在乎,竟然慢慢的演變到,在隱隱之間,牽著自己鼻子走的感覺。

  仔細回想董昭到來的這一幕幕的場景,曹操才發現,自己失算了。

  不知從什麽時候,也許是從自己擁有了四州之地開始的,也許是從自己擁有了眾多的謀士開始的。

  自己每逢大戰,更加傾向於用計,而忘記了大戰中最基本的東西,兵貴神速。

  雖然用計能順利的拿下城池,並減少自己的損失。

  但凡事皆用計,就會耽誤出兵的速度。

  兵貴神速,遲則生變啊。

  這一次,韓成正兒八經的給自己上了一課。

  不怕對手一開始就很強大,就怕對手不斷的變強大。

  郭嘉見曹操愣在原地,出言道:“主公,莫要灰心!一個小小的中山郡,決定不了戰局。

  大戰才剛剛開始,勝負尚未可分。

  既然韓成已經動手了,我們也不用再顧忌什麽了。

  打著援助袁尚平叛的旗號,立即出兵,先北上清河郡,然後再次迅速北上安平郡,爭取在韓成的奮武軍之前,拿下安平郡的信都縣。”

  安平郡,冀州最中間的一個郡。

  產糧不多,人口也不是很多,唯一的優勢就是連接著冀州的各郡。

  在和平的年代,安平郡並不是很重要。

  條條大路通鄴城,為何非要走安平郡?

  但在戰爭年代,安平郡的優勢就凸顯了出來。

  大軍行進,安平郡是最好的路徑。

  佔安平郡者,對取得整個冀州有極大的好處。

  而能不能拿下安平郡,主要就看郡治信都縣的歸屬。

  信都縣,就是安平郡的心臟,拿下信都縣,也就意味著扼住了安平郡的命脈。

  郭嘉的話,提醒了曹操。

  無論什麽樣的對手,試一試才知道行不行?
  未戰先懼,兵家大忌!
  曹操也是果斷之人,反應過來之後,立即傳令道:“讓大將夏侯惇,李典前來見我!”

  不一會兒,威風凜凜的‘三目將’—夏侯惇和溫文儒雅的李典走了進來。

  曹操也不墨跡,單刀直入地說道:“我命你二人為正副先鋒將,一日之內,務必帶領一萬大軍趕到信都縣,給我拿下信都縣。

  若拿不下,也可退一步,不讓奮武軍拿下就行!
  至於後續的糧草等相關事宜,你們也不用擔心,我會親自率領大軍,立即啟程。

  最遲會在你們到達信都縣的一日之後,和你們匯合!
  信都縣對我們十分重要,你倆現在就出發吧!”

  夏侯惇和李典接令之後,點齊人馬,匆匆而去。

  拿下了中山郡的韓成,並沒有在中山郡做過多的停留。

  一邊將自己的八萬大軍從幽州調來固守中山郡;一邊令閻柔帶領一萬黑青龍軍,打著‘助戰袁譚’的旗號,迅速地奔赴渤海郡。

  不管袁譚同不同意自己出兵,當奮武軍的騎兵出現在袁尚軍的後方之時,就算袁譚立即和袁尚講和不打了,外加袁譚渾身上下長著一百張嘴,也不能將此事說清楚了。

  出兵是要講道義的。

  但這個道義的解釋權,歸實力強大的一方。

  待閻柔率軍走後,韓成一邊等著奮武軍的八萬大軍到達中山郡,一邊讓魏延和潘鳳率領一萬‘破陣軍’為先鋒,奔赴信都縣。

  冀州地域不大,但郡縣眾多。

  尤其是冀州的南方郡縣,每一個縣內都有大量的人口。

  人口,這個時期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其重要程度自然無需多說。

  韓成率先出兵,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迅速南下,奪取冀州南部郡縣。

  畢竟這麽多的人口,韓成怎麽舍得讓給曹操呢?
  安平郡作為冀州的中間‘樞紐’,怎麽能不先拿下?
  至於在渤海郡和平原郡大戰的袁譚、袁尚兩兄弟。

  曹操和韓成並沒有將他們放在眼中。

  大敵在前,還不團結在一起,只知道勾心鬥角的‘內鬥’的人,是成不了什麽大事的。

  同樣都是先鋒軍,都是日夜不停地趕路。

  曹操軍的先鋒軍是步行的,而奮武軍的先鋒軍是騎馬的。

  雖然奮武軍距離安平郡遠一些,但和曹操軍到達安平郡的時間相差無幾。

  信都縣內,還有五千袁尚守軍。

  信都縣的守將,是一個叫做馮繼的校尉。

  當聽到南北兩面均有大軍壓境之時,馮繼心中這個鬱悶啊。

  就這麽一個小破縣城,要啥沒啥,你們來幹什麽啊?

  魏郡多少大縣城啊,清河郡也有不少的啊,哪些地方,人多糧多的,你們為啥子不去啊?

  非要來這,真搞不懂。

  按照馮繼的能力,當然考慮不到曹操和韓成的戰略計劃。

  能顧好眼前的局面,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當曹操軍到達信都縣南五裡處之時,夏侯惇便按照郭嘉的計劃,派一個校尉帶著百十名騎兵前去叫門。

  信都縣城下,曹操軍校尉對著城上喊道:“我們是曹操軍的,和你們主公袁尚說好了,前來援助你們守城的!”

  馮繼看了城下一眼,就那麽幾十個人,援助個屁。

  肯定是來試探我的態度的。

  我要硬氣。這樣才能在投降之後,獲得更大的底氣。

  於是乎,馮繼對著城下的曹操軍校尉喊道:“你們先等一會吧。北面也有大軍來,等他們來了,你們兩方商量一下吧!

  我也不是矯情之人,誰打贏了,我給誰開城門。”

  曹操軍校尉一看,也是滿臉無奈,怎麽碰上這麽個主?

  幸虧這家夥是個守將,要是個商人,絕對是個無利不起早的‘奸商’。

  曹操軍的計劃很簡單,校尉帶領百十名精銳的騎兵叫門。

  城上的守軍看到他們只有百十個人,定然會放松警惕,打開城門。

  只要這百十名士兵能守住城門,夏侯惇便可率領大軍,直接進城。

  然而,碰上了這麽個主,曹操軍的計劃落空了。

  人家就沒打算守城,人家想的就是怎麽投降?

  只不過在曹操軍到來的時候,恰恰碰到了奮武軍的到來。
  才有了這麽一出。

  夏侯惇聽到校尉稟告之後,便直接率領大軍朝著信都縣而來。

  藏什麽藏,打敗奮武軍,便什麽都有了。

  這時,對面的奮武軍來了。

  當奮武軍到了曹操軍跟前,夏侯惇大吃一驚:這是什麽?騎兵。

  騎兵速度雖快,但不善於攻城作戰。

  韓成取信都縣,怎麽能派騎兵前來呢?
  然而奮武軍的下一步動作,讓夏侯惇徹底傻眼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