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之鐵騎南下》第四十八章文士徐邈
  在眾多百姓中,有一青年男子,二十歲左右的樣子,臉上布滿了灰塵,看不出原來的模樣。

  但見其身材挺直,一副書生打扮,待其看到太守韓成的所作所為之後,臉上浮現出滿意的笑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破舊衣服,便直奔縣衙而來。

  韓成正在縣衙中忙的不可開交,忽聽見門口下人報告:有一青年男子拜見自己。

  韓成放下手中事務,起身到縣衙門口迎接此人。

  韓成從後世的《三國演義》中知道,凡是有才者,總喜歡拜見這一套,若當權者親自迎接,便可忠心歸順,最著名的事跡便是官渡之戰時,“曹孟德光腳迎許攸。”

  於是韓成聽到了門口下人說有人拜見,便親自迎接,以示尊敬。

  這男子一見面,先求清水一盆。待洗淨臉上汙穢之後,韓成仔細一看,好一個俊朗青年,光看相貌,就感覺不是平凡之人。

  來者對著韓成行了一禮,說道:“幽州薊縣徐邈,徐景山。拜見太守韓大人。”

  韓成一聽,心裡說道:“啥?”在《三國演義》裡,你可不是很出名啊。

  韓成不知道的是,這個徐邈,可是個奇才啊,不僅能治理一方,還能帶兵作戰。

  據史料記載,徐邈是曹操的手下,剛得到曹操任命做官時,每任一官,皆政績卓著。

  到曹叡時期,任徐邈為涼州刺史、使持節,領護羌校尉,出駐涼州;
  徐邈任涼州刺史時,開鑿水渠,招募貧民租種土地,使得涼州這個貧瘠的地方家家豐足,倉庫盈滿;
  徐邈能很好的處理與少數民族的關系,深得百姓信服和敬畏;

  最後升任司空,因年老而拒絕。

  且這徐邈擅長作畫,據說以假亂真這個詞語就是評價他的作畫水平。

  韓成出自韓馥的教育,自是不能失了禮數,趕緊回了一禮。

  徐邈說道:“邈自幼家貧,深知百姓疾苦,今日得見太守的分地告示,知太守是心懷百姓之人,故被太守的仁義之心所感動,想投奔太守名下做一功曹,為太守鞍前馬後。”

  韓成一聽,來投奔自己的啊,心中大喜,自己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才,無論什麽樣的人才。真是天冷有人蓋被子,居然有人來投奔。

  對著徐邈說道:“我得景山,得一臂膀啊。”

  徐邈恭敬地說道:“主公謬讚了,分地令有利於萬民百姓,不知邈可否親自為百姓出力?”

  韓成拍著徐邈的肩膀說:“當然可以,我還正愁沒人幫我乾呢。別說什麽功曹了,現在你就是平城縣的縣令了,你準備一下,分地令年後先在平城縣開始,你隻管放心大膽的去做,我是你最堅強的後盾。”

  徐邈見韓成直接就是任命自己為縣令,對自己信任之極,內心充滿感激。

  自己名氣不揚,卻受到了莫大的重視,心中暗自發誓一定要做出點功績來。

  而韓成只是想看看這個年輕人的能力,是不是有能力治理一方,雖然自己也只是個年輕人。

  一更時分,徐邈的書房仍然亮著燈。

  徐邈之所以投靠韓成,主要是因為分地令最適合在雁門郡施展。

  此時的雁門郡四縣中的世家已經逃離的一家也沒有了,當然,敗落的世家不算在內。百姓也逃離嚴重,大片的土地荒廢。

  若這時候官府出面,土地都成了官府的了,再賣給百姓,將是大大的利潤,韓成這樣做了,徐邈也就不會投奔韓成了。

  沒想到韓成沒有這麽做,反而讓利於民,這讓徐邈不得不佩服韓成的眼光長遠及心胸寬廣。

  徐邈考慮頒布分地令好處有三:
  一是能充分利用土地;二是能留住這些被匈奴掠奪的百姓;三則是綜合一二所說,有了土地和人口,主公還害怕沒有軍糧和士兵嗎?
  可謂是一舉三得。

  見太守如此大義,徐邈便主動來投。憑自身多年所學,為百姓做事是徐邈最大的理想。

  徐邈現在又是平城縣縣令了,分地令先從自己的縣城開始,好壞全看自己了,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很重。

  徐邈也沒想到剛剛投奔韓成,便得到了如此重任,心裡也暗暗發誓:自己一定要乾好。

  徐邈打了一個哈欠,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仍然看著手中的登記名單以及土地的詳細記載,想爭取盡快拿出一個方案。

  而此事的始作俑者韓成太守大人,正在呼呼大睡,這幾天處理兩個縣的事,可把韓大人累壞了。

  三日後,徐邈拿著整理好的方案拜見韓成。

  自從有了徐邈,韓成的日常事務減輕了一半,以前要處理兩個縣,現在隻處理一個縣了,晚上休息的好,心中也高興萬分。

  看著徐邈眼睛周圍的“黑眼圈”,韓成心道:“不管這個徐邈能力怎麽樣,憑這份勤奮勁,就是個不錯的人才。”

  嘴上說道:“距分地的時間還有將近一個月呢,景山慢慢來就行,不要太過勞累。”

  聽到韓成的關心之語,徐邈內心甚是感動,主公不是裝的,是真的很關心下屬,對著韓成說道:“屬下謝主公關心,只是分地之事,牽涉甚多。且百姓現在居住在城中,沒有土地,心裡邊不踏實。故邈為百姓做事,越快越好。”

  韓成看著徐邈說話時的表情,不帶一絲做作,說道:“景山心系百姓,不錯不錯。今日到來,是有了具體的方案嗎?”

  徐邈見韓成問道正事了,說道:“稟主公,方案我已經做好了,只是有個地方需要主公定奪。”

  韓成說道:“你說吧,我聽著。”

  徐邈說道:“主公在告示中說道,成年男子每人至少可分三畝地,屬下以為這三畝地需詳細說明。

  土地分為三等:上等土地,每年能產五石糧食;而中等土地每年卻只能產三石糧食;下等土地,每年卻僅僅只有兩石的產糧。

  近三日,我看了平城縣的土地資料並親自考察了一番,若所有的百姓全部都分得中等以上的土地,則土地不夠;若分得下等土地,則百姓生活不易,甚至種了一年的地,依然會出現餓死的狀況。所以我這想問一下主公,可否改一下告示?”

  韓成聽了徐邈的話,高興地對著徐邈說道:“景山大才啊,是我的疏忽,差點鑄成大錯,幸虧景山提醒的及時,說說你的想法,我考慮一下。”

  徐邈聽到韓成又誇獎自己,心中很高興,感覺渾身的疲勞感在這一瞬間都消失了,遂高興的說道:“我的想法是:主公分的土地,均按照中等土地來計算。比如每個成年男子的三畝地,就是三畝中等土地;女子,老人的土地也是這樣的。

  稅可定在九取其一,這樣百姓即可得土地,官府也會有所稅收。至於中等土地的數量不足,可以用下等或者上等土地代替,比如三畝下等土地可換成兩畝中等土地;一畝八分上等土地,也可換成三畝中等土地。”

  韓成略微考慮一下,這個想法真不錯,徐邈可真是個人才啊。治理一方,不僅有想法,還能有具體的措施,自己走大運了。嘴上說道:“景山啊,你的這個想法不錯,可行。你用心了。”

  徐邈說道:“為主公出力,是我的榮幸。”

  韓成也不和徐邈繼續說話,思考了半盞茶的功夫,繼續說道:“景山啊,你再放出兩則消息:一是從軍者可多分一畝下等土地;二是過幾日幫助官府開懇荒地者,分地時也可多分一畝下等土地,至於稅收,也定九取一吧。”

  徐邈說道:“諾。”

  徐邈回去又整理了一番,一日後將分地方案及兩則消息傳出,百姓們瞬間沸騰了,高呼“韓成萬歲。”

  首先,分地方案有了,百姓們心裡便有了底,不會每日心事重重的樣子了。

  至於另外兩則消息,對百姓來說,也是重磅消息,內心感激之情無法用語言表達。

  第一條開墾荒地,可多分一畝下等土地啊。一年下來,去了稅收,整整多了一石半的糧食啊,足夠一個孩子大半年食用。是明君才能有的政策啊,此舉過後,雁門郡百姓心中,可不知道什麽大漢漢獻帝了,有的只是太守韓成。此舉,深入民心。

  第二條從軍者多分一畝下等田地,這可鼓動了這些老百姓的從軍熱情,紛紛安排家中的孩子從軍。

  奮武軍的收人是有標準的,雖然報名從軍者就有四千多人,但奮武軍隻募得新兵三千余名,其余的皆充當縣兵,僅僅獎勵半畝下等田地。

  據說以後立功,可到奮武軍中,可獲得剩下的半畝田地。讓當縣兵的青年們,內心也充滿了希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