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行將出來,情緒顯得異常激動,直接向梁帝作揖進諫。
“懇請聖人收回金腰帶!本朝獲封金腰帶者,無不是國之棟梁,天下脊背,象征著我大梁無上恩典。這秦風區區一介布衣,怎能擔此殊榮?若宣揚出去,既貶損了金腰帶的價值,又抹黑了先臣功績,實不應該!”
李旭心裡很清楚,金腰帶的殊榮是小,特權是大。
以後秦風有金腰帶加身,天下萬千衙門,只剩下一個大理寺能夠審理秦風,以後想要對付秦風,乃至對付秦家,都將難上加難。
戶部眾官員,自是極力附和李旭,紛紛進諫,請求聖人收回聖命。
便是連大儒程寅也看不下去了,作揖道:
“秦風年紀輕輕,一無官身,二無爵位,三無功績。據說在這京都的聲譽,也是相當敗壞,實在是難當此無上榮耀。否則傳揚出去,天下人該如何看待聖人?難道聖人忘記了,前朝君主昏庸無道,重用奸佞之臣,葬送了大好河山的血淋淋教訓?”
鐵口直諫,乃是大儒之特權,放眼整個朝堂,縱使大夫重臣,也絕不敢這麽跟梁帝說話,但程寅卻敢。
面對眾人的質疑與勸諫,梁帝卻始終笑臉盈盈,似乎早就料到會是這種結果,雲淡風輕道:
“諸位的擔憂不無道理,朕賞賜秦風金腰帶,自然也是深思熟慮。所謂秦風聲譽敗壞,不過是京中子弟圈子臭名遠播罷了,若秦風在民間也如此敗壞,朕自然不饒他!
“秦風獻上兵策圖解,為我大梁出兵北狄奠定基礎,單憑這份功勞,試問眾愛卿誰能企及?再說如今國庫空虛,資政困難,秦風短短一個月內,為國庫充盈幾十萬兩銀子,又有誰能企及?
“如程大儒所言,秦風確實無官身無爵位,區區一介布衣。但秦風心系大梁之壯志,卻令朕頗為動容。有心提拔,奈何秦風未曾考舉,也未立戰功,思來想去,也就只有這金腰帶了。”
現場鴉雀無聲,任誰也沒想到,聖人竟然會把話說到這個份上。這哪裡是幫秦風解釋,分明就是堂而皇之的偏袒!
眾官員自是敢怒不敢言,儒生只能在言語上進諫,卻無法實際左右聖人的決斷。
秦天虎也頓感意外,但更多的是驕傲,畢竟自家崽子,能得到聖人如此恩寵,乃是光耀門楣的大事。
朝堂風向瞬間大變,之前一直蟄伏隱忍的兵部官員,也紛紛趁熱打鐵,冒出頭來。
並非兵部官員見風使舵,而是上朝之前,秦天虎就已經交代過,除非時機恰當,否則盡量避免與儒生爭論。
畢竟官員與儒生的立場不同,出發點也大相徑庭,很難佔到便宜,還有可能被儒生斷章取義,借機抹黑,反而得不償失。
但這時,就是他們駁斥對方的最佳時機。
“金腰帶乃無上榮譽,歷代聖人皆是視為重中之重,本朝初次冊封金腰帶,必是聖人深思熟慮的結果,難道諸位戶部大人在質疑聖人?”
“既然秦風身懷金腰帶,就有資格議論朝政,諸位戶部大人若一味乾預,才當真是僭越之責!”
局勢瞬間一面倒。
面對眾人指責,程寅冷哼一聲,依舊嘴硬道:“好,金腰帶的事暫且不論,但是出兵北狄,需消耗多達上千萬的銀兩,而遷徙流民,只需花費百萬,請問諸位究竟該如何選擇?”
“這……”
“怎麽,沒法回答了?”程寅鄙夷地看了眼兵部一群官員,正想接著開口,忽然一個聲音乍然響起。
“自然有!”
就在這時,秦風開口了。
這廝原本低頭哈腰的身體,在這瞬間猛然繃得筆直,腦袋都快翹到天上去了。
沒辦法,該輪到小爺裝逼了!
他緊接著伸手一指,直接面向程寅。
“程先生的出發點,從一開始就錯了,而且錯得相當離譜!國戰之事,怎能用金錢衡量?理應由必戰之決心左右才是。倘若對北狄犯邊一忍再忍,北狄蠻夷只會變本加厲,從進犯特定位置,轉變為威脅整個邊境安危!
“而與大梁接壤番邦,足有七國之多,皆是自命不凡之輩,若見大梁貧弱,邊境番邦必會紛紛效法,屆時,整個大梁永無寧日!
“如今解決北狄一事,需要千萬兩白銀,軍費固然多。但若長此下去,越來越多的番邦開始侵擾邊境,軍費只會逐年增加,發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到那時,即便是舉國之力,恐怕也無力回天!
“所以敢問程先生一句,是千萬兩白銀重要,還是我大梁朝重要?!”
眼見對方張著嘴巴不知如何回答,秦風笑了笑,語氣卻猛然加重。
“程先生,隻知死記硬背《治國方略》,卻隻學皮毛,不解其中深意。論治國治民,程先生雖是大儒,卻無半點從政經驗,所有論據不過是紙上談兵,恐怕還不如一個芝麻綠豆大的縣令的實踐經驗多!”
原本趾高氣揚的程寅,頃刻間被秦風噴得面紅耳赤,呼吸急促,幾次想要反駁,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畢竟秦風所言非虛,程寅雖然滿腹經綸,但卻並無半點從政實踐經驗,一切論據皆是空話,從未得到過作證。
相比之下,秦風卻盡是數據佐證,能夠自圓其說,又鏗鏘有力,讓人難以反駁。
就連一直極力推崇程寅的儒生們,也紛紛沉默了下去,開始重新思考秦風的言論。
他們並非不講理之人。
在此之前,只知道掀起戰火勞民傷財,卻沒有想到鄰國紛紛效法,擴大戰線的深層次問題。
北狄就像是一顆毒瘤,趁現在還未發展壯大,應當及時拔除,否則該治不治,蔓延全身,整個大梁都會病入膏肓,難以回天。
秦風這番言論,算是徹底說進了梁帝的心坎裡。
大梁國威不可損,否則這個口子一開,想要再讓鄰國番邦屈服,便是癡心妄想。
秦天虎更是眼神炙熱,作為主戰派領袖,秦風這番言論,簡直就是金科玉律,令人鬥志高昂。
一眾兵部官員,更是對秦天虎敬佩有加,紛紛小聲感歎:“尚書大人教子有方,真是令人佩服。”
秦天虎頓時滿臉驕傲。
但這場火卻並未平息,既然燒起來了,秦風自然要燒透,讓這些所謂的儒生大家,自慚形穢,再也沒有乾預朝政的念頭。
秦風揪住程寅不放,一鼓作氣往死裡懟:“程先生號稱文人領袖,大梁儒生之首,受大梁庇護方有今日舞文弄墨的愜意生活,本該引領天下文人,以筆為刀,痛擊北狄,揚我大梁國威。如今卻處處掣肘,未戰先怯,空口大話,妄議朝政。往輕了說,沒有半點文人傲骨氣節,乃是天下文人之恥。往重了說,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乾預國之大事,致大梁國內憂外患,有該當何罪?”
程寅臉色已經慘白一片,腳下踉蹌了幾步,險些跌倒。
奇怪的是,身後儒生無數,卻無人攙扶。
眾儒生面紅耳赤,被秦風羞辱的自慚形穢,對之前堅持的觀念,深感恥辱。而對於眼前的程寅,眾儒生也份份開始質疑。自己這些所謂的儒生,到底該不該乾預朝政,就算乾預了,到底有沒有這個資格和能力。
沒人發現,梁帝暗暗松了口氣。
經此一辯,普天之下,應當再無人質疑出征的必要合理性。
這個秦風,雖說平日裡吊兒郎當,極不靠譜,但在關鍵時刻,卻從未掉過鏈子。梁帝真真的是越看越喜歡,心中的猜忌與防備,也逐漸被純粹的欣賞所取代。
就在梁帝準備宣判辯論結果之際,秦風的聲音卻再次響起。
“痛擊北狄之決心,不可動搖!但一億兩白銀的軍費,卻也是不可忽略的難題。如今國庫積貧,又要賑濟各方災民,壓力之大,空前絕後。籌措軍費,乃是重中之重。在下倒是有一個小建議,還請聖人斟酌。”
說著話,秦風從袖子裡取出一張紙片,雙手舉過頭頂。
李湛見狀,連忙小跑過來接下,小心翼翼地呈給梁帝。
翻開紙片,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小字,縱使城府深如浩海般的梁帝,也不由滿面欣喜,直接站起身,注視著秦風,眼神無比炙熱:“秦風,這籌措軍費的良策,可是你想出來的?”
眾人皆是一頭霧水。
究竟什麽樣的籌資良策,才能讓聖人如此激動?
眾人紛紛向秦風投去疑惑目光,卻見將大儒程寅懟的面紅耳赤,差點當場昏厥的秦風,此時竟然嬉皮笑臉,露出了平日裡的紈絝子弟嘴臉,撓了撓後腦杓,傻笑道:“小的哪有這種才能,這籌資良策,乃是家父所創。”
此言一出,梁帝的炙熱目光,瞬間轉移到秦天虎身上。
秦天虎卻是一臉茫然,什麽籌資良策,他自己怎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