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的人認為,倉廩中的糧食、武庫中的武器和甲胄,在這戰亂年代的確重要,可縣衙中的圖書集冊便沒有那麽重要了。因為糧食和武器、防具,可以直接轉化為戰鬥力,府庫中的銀錢,可以提振士兵的士氣,可圖書集冊的作用似乎便不是那麽直接了。
《史記》中曾有記載,當年劉邦攻破鹹陽後,“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蕭何)獨先入收秦丞相禦史律令圖書藏之”。意思是說許多將領都去搶錢搶糧搶女人了,只有蕭何搶先進入皇宮搜集了秦朝丞相禦史府的法律條文等文檔收藏起來。
這個典故流傳甚廣,可到底有什麽好處呢,可能許多人卻是一知半解,未曾深究過。
《史記》上記載:“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這就是其中的好處!
天下厄塞,指的是險要的關塞,若是對這些了如指掌,天下的地形關隘便了如指掌。戶口多少,指的便是戶籍了。通過戶籍,可以收稅、征兵。強弱之處,指的是城池或者關塞的強弱分布,因為各地的實際情況是不一樣的,武庫中的武備貯存也是不一樣的。可能有的地方弩 弓多了,卻沒有弩箭;有的地方弩箭不少,卻沒有弩 弓;有的地方鋼刀儲存的多,有的地方卻是以鐵槍為主。而這些信息,都在中央的文獻資料中記錄在案。民所疾苦者,指的是老百姓所痛恨厭惡的人或者政策,於爭取民意有極大的用處。
當然,蕭何此舉,可能與其工作性質有關,他原本就是縣中的小吏出身,天生對秦朝嚴謹高明的制度極為感興趣,也知道這些圖書律令的重要性,便將其收藏起來了。可以推測得出,所謂“漢承秦製”,極大程度上要感謝蕭何此舉。
馬上打天下固然也是極其艱難危險的,可要治理天下,非得有一套嚴密而高效的制度不行。秦制度,便是這樣的一套制度。春秋戰國五百多年的時間,其中出現了儒、道、法、墨、兵、縱橫等各個學派。他們努力探索社會動蕩的根本原因,想找出一套合理可行的制度來救亡圖存,結束分裂戰亂的天下局勢。而秦制度,便是融合各家所長,且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最具可行性的好制度。
這樣的制度,到底是掌握在誰的手中呢?自然是文化人,更具體地說,是文官。
因此,歷朝歷代的政府,都要極力拉攏文官系統為其效力,便是為了這一套嚴密而行之有效的政府運行機制。
邊地的少數民族,但凡能成就點兒什麽事兒的,大多要得到中原文人的支持方可。因此前赴後繼的漢奸集團,那是擋也擋不住。極典型的,便是官至西夏軍師、國相的張元。這位原為北宋永興軍路華州華陰縣人,年輕時“以俠自任”、“負氣倜儻、有縱橫才”。在北宋累試不第,自視才能難以施展,遂決心叛宋投夏。
也就是說,這位北宋的落地秀才,立志做漢奸,而到了西夏竟真的能做到國相,幫助西夏大了許多大勝仗。為什麽?便是因為我們祖先傳承了幾百幾千年的這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遊牧民族大多驍勇善戰,只是其組織能力不強,制度不完善,便極難有效地整合內部,形成合力。而一旦“見多識廣、才能卓越”的中原秀才得了重用,將中原先進的組織秩序帶了過去,無論是軍隊的作戰能力還是民間的賦稅征收能力,較之原始的部落制度不知道要先進到哪裡去了。為什麽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因為他愣啊,他敢打敢拚命啊,再稍微長點兒腦子,組織起來,有了集團優勢,就能把文明社會沒見過血的老百姓打得頭也不敢抬。
而在古代戰爭中,之所以能在佔領城市後將其迅速穩定下來,戶籍圖書更是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縣中的大族、有實力的豪門、經常鬧事的小混混、老百姓都害怕的流 氓頭子,這些在縣衙的檔案中都是寫得清清楚楚的。若要掌握一個縣城,必須要得到縣中大族的支持,還要懲治小混混,以收買民心,再收買流 氓頭子,用以威嚇老百姓,這叫打一巴掌,給一個紅棗。
而可對守城的戰爭起到更加直接作用的,諸如城牆哪一段是老城牆,哪一段新近修過,這些信息定然也會記錄在案。防守的時候,便可以依照其堅固程度,合理地調配兵力,這也是可以直接形成戰鬥力的例子。另外,守城需要民夫吧?他們打仗你不放心的話,運送軍械、糧草,修補城牆等一系列力氣活,得讓他們乾吧?怎麽招募?當然是通過戶籍冊子了。此時的戶籍冊子上不僅記錄了每個人的家庭住址、性別、年齡、體貌特征,甚至連其財產也有記錄。
戰亂之中,總有人趁機作亂,或者侵佔民田,或者侵犯人其他財產,只要保存有縣衙中的財產登記記錄,便可有效抑製這種情況發生。行事方正、公平,正是安定民心,迅速掌控地方的不二法寶。
非但如此,在地理位置上,縣衙大都處於城市的中心,又是城中的交通樞紐,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調動兵員、傳遞信息、運送糧草。就拿廣宗縣城為例,非但縣衙正門有一條直通南大門的通衢大道,其四面八方縱橫交錯的寬闊路面正可以快速連通四門,使得主將可以在戰爭中面對瞬息萬變的戰場情況及時作出人員、物資以及戰術的調整。所以說,在古代的城市攻防戰中,州縣的衙門便是城內攻防的核心所在,若此處無序、混亂、乃至癱瘓,便極有可能造成整個戰線的全面崩盤。黃巾軍佔領廣宗城已經近半年了,想必已然了解到了其中妙處。
然而,無論什麽時候,一場戰爭在進行之時,主將死亡,無疑會對軍心士氣產生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在熱 兵器時代,軍心士氣對戰爭的影響已然被極大降低了。你便是如何害怕,心中如何沒有底,只要聽從上級的指揮瞄準開槍便可以,再沒有力氣,開槍總是能做到的吧?便是胡亂開槍,都有可能傷到敵人。而現代戰爭中,科技的進步正使得這種趨勢愈加極端化,無人戰鬥機的普遍應用以及措不及防的無人坦克等無人駕駛的地面武裝的問世,使得戰爭便仿佛打遊戲一般,士兵們哪裡又會緊張失措呢?
而冷兵器作戰則不一樣,軍心士氣一旦被打垮,則極易造成整體陣線的崩潰。因為他們所面對的,不是屏幕,而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所經歷的,不是經過鏡頭處理過的血紅色,而是冒著熱氣的滾燙的鮮血,是戰場上隨處可見的殘肢斷臂。他們時時刻刻要近距離與敵人進行搏殺,時時刻刻要準備刺刀見血,時時刻刻要準備挑戰生死的難關,不害怕才怪!
因此,張角的死,實實在在地將廣宗城內黃巾軍的心理防線摧毀了,其所造成的影響,對黃巾軍來說,是無法想象的。
其實就連郭斌也佩服張梁,因為歷史上他能在張角死後穩定軍心,屢次打退皇甫嵩的進攻,後來廣宗城內的這一支孤軍,竟然是因為麻痹大意而被官軍偷襲,才導致全面崩潰的。要知道,他們的對手可是漢朝的中央軍主力啊!
然而,如今的局勢,與歷史上卻頗有不同。
首先,歷史上的張角,是病死的,或是急病,或是仇人下毒,總是算是死在家裡,躺在床上的。而如今張角則是遭人刺殺而橫死荒村,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早上出門還好好的,下午褚燕便捧回來一壇子骨灰。
其次,既然是病死,除非腦溢血、急性心臟病,又或者是中風等突發性的急病,總能留下遺囑。張角常年修道,練習辟谷修仙之術,肯定不能連五谷雜糧都不吃了,卻每天大魚大肉吃到高血壓或者高血脂吧?因此,突發性腦溢血死亡基本可以排除了。而若說他是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其幾率又不是太高。而中風則多是由腦血管破裂引起的,也勉強屬於富貴病的一種吧,張角這種修道之人患上的幾率也不是太大。
因此,基本可以肯定,張角是臥床許久之後,才離世的。便是他為了穩定軍心,強忍著不休息,而自己起碼應該是知道自己身體狀況的。因此,這種情況下,為了使自己奮鬥一生的事業得以存續,一般會立下遺囑。而只要有遺囑,其權力的交接便有章可循,不會出現太大的波折。而如今張角沒有留下遺囑,褚燕又人微言輕,難以服眾。張梁便是張角的親弟弟,在其死後想要繼承大賢良師的位子統領黃巾軍戰鬥,也不是那麽名正言順的。
所以說,此時的張梁,能否處理好黃巾軍內部的權力分配問題,是廣宗攻防戰的關鍵所在。
再次,歷史上可沒有郭斌這個小蝴蝶呼啦啦地扇動翅膀。郭斌曾要褚燕帶話,要黃巾軍投降,他來保證黃巾軍士兵的安全,這便給黃巾軍指點出了一條明路。在歷史上,長社城外的二十萬黃巾降軍是被處死的,那麽全國各地的黃巾軍聽說了消息後,哪裡還有敢投降的?
如今,郭斌將這二十萬降軍移居塞外,雖然是苦寒之地,卻總是比造反失敗後被誅殺要好得多啊!因此,消息傳開,士氣大挫的廣宗城內黃巾軍,便又多了一條出路。死戰之心稍減,求生之欲便會陡增。螻蟻尚且偷生,而況人乎?
因此,歷史會不會重演,黃巾軍是否還會誓死抵抗,被追逐得沒有辦法的黃巾軍精銳是否會如歷史上一般投河而死,是如今郭斌最關注的,也是他所最想改變的情況。若是再能將這十五萬黃巾軍精銳的性命保下來,那更是天大之喜了,便是日後逐鹿中原,也有了極為豐厚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