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重生東漢末年》第六十七章 戶籍
  這一日,徐庶興高采烈地前來找郭斌。他仿佛找到了自己的春天一般,人雖累得瘦了一圈,精神卻是愈發健旺,走起路來都仿佛帶著風一般。

  郭斌見了,忙拿起桌上的水壺,給他倒了一杯茶。

  要說這茶,可是郭斌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方得到的。不是說這時候沒有茶樹,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葉樹。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等山區是茶葉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今川北及漢中一帶)就已經以茶與其它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

  既然茶葉早已有之,漢朝的人亦作為高端奢侈品飲用,為何郭斌要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方能找到呢?因為此時尚沒有“茶”這個字。

  “茶”字出於《爾雅釋木》:“檟,苦荼(即原來的“茶”字)也。”。

  《爾雅》被稱為辭書之祖,它的成書時間,上限不會早於戰國,下限不會晚於西漢武帝時,故可大致認為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其記載大致是可信的。

  直到唐朝,陸羽在《茶經》一書中將“苦荼”的“荼”字去掉一橫,方成為現在的“茶”字。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葉如丁香,根如胡桃。”這便是《茶經》中對茶樹的描述。

  郭斌直到進京,方在何進府上喝到茶水。自那以後,他才派人往巴蜀去購買茶葉。

  徐庶拿起茶盞,一口飲盡,示意再來一盞,方道:“主公,城西的戶籍出來了。”

  郭斌很是驚喜,忙道:“哪兒呢?快讓人拿進來!”

  徐庶對著外面喊了一聲,便有兩個小吏挑著擔子進來了。

  看著幾十冊以蔡侯紙製作的戶籍冊子,郭斌不由佩服徐庶的耐心與毅力。

  這些冊子,並非依照此時的戶籍記錄方法記錄,而是郭斌依照自己的習慣,用後世表格的形式將其記錄在案。一頁之中便是一戶,上面記載著戶主與家庭成員的姓名、原籍、現籍、出生日期,以及年齡。

  拿起一本,上面寫著“陽翟縣西城區槐花鄉大槐樹村戶籍冊”,翻了開來,只見上面一頁頁寫著人名與年齡,並備注有家庭住所。目前,流民財產有限,故將其財產一欄空了出來。西城區是城西新區的官稱,共分為六個鄉,槐花鄉就是其中之一。

  徐庶興奮地道:“主公,依照吩咐,全是按照之前的要求登記,年齡亦備注了出來。這個表格之法果然是一目了然,較之以往的戶籍記錄之法不知強了多少倍!”

  郭斌心中感慨,要說這個戶籍,還真是轉折頗多,亦多虧了有那十幾個伏龍山學堂畢業的學生。

  原來,當初徐庶將製作完成的戶籍冊交給郭斌時,郭斌都看得懵了:所有的戶籍都書寫在竹簡之上,因此,亦是自右至左,豎排書寫。上面寫的既簡略,郭斌因不知此時的規矩,看得便愈發頭昏腦漲,便命徐庶從新整理。

  怎麽整理呢?
  第一,全用上好的蔡侯紙。這蔡侯紙雖比竹簡貴,卻比錦帛便宜得多了,而且輕便易於攜帶運送。

  第二,全部用表格的形式記錄。每張紙記錄一戶人家的信息,每戶平均為五人,故紙上還有許多留白,便以之作為後加人口等事項記錄的所在。如此,一村十個屯,一屯為十戶。故,一村一冊,一冊約為百頁。西城區有六個鄉,每個鄉中分為十個村。戶籍在村中及鄉中各有一份,於縣中亦有一份封存。

  第三,亦是最重要的一點,要全部寫上年齡,此年齡,是周歲。

  前兩個均好辦,只要材料足夠,多花點人力便能做成了。只是這第三點,卻有點強人所難了。

  為何?只因此時記錄年齡的方式。

  此時的戶籍上,一般隻記錄生身年月,卻不會記錄多少歲。不是古人不識數,而是沒這個習慣。

  要了解這個問題,就要先了解為何全世界獨有處於中華文化圈中的國家有虛歲一說。

  在後世,每個人生下來便有年齡,可是官方記錄的年齡往往與老人們所說的你的年齡小著一歲,那便是虛歲了。因此,很多人在不得不寫自己年齡的時候,往往會寫自己的周歲,看起來年輕嘛。

  那麽為何我們會有一個虛歲呢?

  這不是我們的老祖宗們閑的屁股疼,非要給我們加上的,而是我們的老祖宗們所謂的年齡,與後世所謂的年齡根本不是一回事。

  後世國際通用的,是以剛出生時為零歲,計算人出生後已經度過的時間長度的計齡方式。而我們的老祖宗則是出生時記為一歲,以後每到一個春節(古義即現在的立春)便增加一歲。

  因此後世周歲計算的是時間長度,乃是精確的長度單位;而我國古代計算虛歲,注重的則是出生後的年份,通俗來講,指的是年頭,是一種較為粗略的計算方法。

  周歲的計算方法很簡單,現代人亦沒有不懂的,它所代表的含義更為精確;而且以公元紀年來計算人的年齡更加方便快捷。因此近現代以來,官方多用周歲來記錄。

  而我國古人所說的“年十五”,指的卻是出生後的第十五個年頭。以較為極端的方式來說明的話,“年一歲”,指的是出生後的第一個年頭,亦即所謂的“出生便是一歲”。因此,我們可能聽說過“年方二八”或者是“年方十五”,乃至“年方一歲”之類,卻絕未聽說過“年方零歲”。只因人一出生,便是第一個年頭了。

  即便是除夕夜降生的新生兒,在大年初一的時候亦要稱之為“年二歲”。

  簡單來說,便是:“虛歲從一算起,逢新年長一歲,遵農歷(陰陽歷);周歲從零算起,逢生日長一歲,遵洋歷(陽歷)。”卻絕非後世網絡上流傳的謬誤,即誤以為中國人有以懷孕為生命起點的特殊傳統觀念。

  這種觀點認為:古時中國人認為懷孕後,新的生命已經開始。把十月懷胎作為第一歲,又叫虛歲,這一歲,銘記了遠古人類繁衍的艱辛,銘記了母親懷胎十月的孕育大恩,也體現了中國人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而因此竟誤以為中國傳統計齡方式無統一規則(有多種或者有地域差別),卻是雞同鴨講,大扯其淡了。

  郭斌孜孜以求於完備簡潔的戶籍制度,並非對徐庶的工作吹毛求疵,而是基於現實需要的。

  在以農村經濟(或者稱為農業)為基礎的封建社會,戶籍制度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經濟、政治、軍事三個方面。

  在經濟上,又分為:徭役與賦稅。

  秦漢時由政府法律規定的成年男子必須為政府從事力役和兵役。開始服役的年齡,即傅籍年齡,秦時為17歲,西漢景帝二年(前155)定為20歲。所謂“傅籍”,便是將適齡的男子登記在冊,征召平民從事勞役乃至征召士兵,皆是依照籍冊而來。也就是說,此時的戶籍,隻登錄達到傅籍年齡的人。

  而郭斌則要求徐庶將剛剛降生的嬰兒亦要記錄在冊,這是為了更好地了解轄區內的人口情況,亦為了更好地實行義務教育的方略。

  自秦代以來,我國是有人頭稅的。乃是商鞅所創,秦時稱為口賦,漢四年(前 203)漢高祖劉邦下令﹐確定民年十五以上到五十六歲出賦錢﹐每人一百二十錢為一算﹐是為算賦。漢代每年八月進行戶口調查﹐稱作“案比”﹐即於此時征收算賦﹐因此稱“八月算人”。到了東漢,也稱為口算。

  因此,若是朝廷要征召人力修建宮室或者征收人頭稅,這徐庶剛剛編訂的戶籍冊便是依據。

  在政治上,自商鞅開始便實行連坐法,一人犯罪,不僅一戶要受懲罰,鄉鄰亦要收到懲罰,雖然很沒有現代法律精神,卻是一種互相監督以維持社會穩定的好制度。

  在軍事上的作用,則體現在征召兵役上。

  以後郭斌要參與剿滅黃巾的戰爭,要參與諸侯爭雄的戰爭,都需要兵員,這戶籍亦是最重要的憑證,城西的三萬新居民,亦成為短期內郭斌征兵的最重要兵源地。因為這些在饑荒中活下來的人,沒有一個弱者,他們或者不會武藝,卻肯定是身體機能超於常人的。這也是後世歷史上曹操招降三十余萬青州兵後,能以之縱橫無敵的原因:這些人都是強軍!

  而郭斌讓徐庶在戶籍上標注年齡,是為了征召士兵的方便。

  為了配合這一方略,郭斌已寫奏折送進京城,內容便是欲以漢平帝元始元年為公元一年。

  (光和六年)秋,太祖上書,欲以漢平帝元始元年為公元一年,以方便計數,天子從之。
——
  《太祖本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