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貞觀逍遙王》第三三七章  帝王家事 二
  李二的第五子是李佑,母為太宗四妃之一的陰妃。李佑天生放蕩不羈,不尊法紀,不守本份,愛好打獵又喜結交心術不正的閑散之人。

  在手下心腹挑唆下,李佑殺死並肢解了太宗派來監督他的長史權萬紀,起兵謀反叛亂,被大唐軍隊迅速平叛。而後,李佑被押解回長安城,貶為庶人並賜死,年僅二十二歲,後以國公之禮葬於高陽原,因其無子嗣,封號國除。

  更可笑的是,正是李佑的謀反,間接導致太子李承乾的謀反之事敗露。

  六子李愔,母隋煬帝楊廣之女楊氏,和李恪一母所生。李愔不務正業,又愛好打獵,經常毀壞百姓莊稼,民間口碑極低,而且為人脾氣十分暴躁,經常仗勢無故毆打朝廷官員,然後屢教不改下被削去一半官職和封邑,貶去了虢州。

  李愔在虢州繼續故態重萌,又被貶至黃州,在李恪冤案中,李愔因與李恪同母所生而被株連,貶為庶人而流放到巴州,後面雖然平反,但已無可能再回長安,最終死在流放地。

  李二的七子,蔣王李惲,母王氏。李惲任安州都督時,勞民傷財製造了很多器材以及服飾上的好玩之物,離任時整整裝了四百輛車,州官彈劾,李治並沒有追究。

  後李惲被人誣陷謀反,李治便派使者下來調查,李惲驚惶無措下自殺身亡,李治斬殺了誣陷之人,將李惲陪葬在昭陵。

  越王李貞,李世民八子,母德妃燕氏。李貞文武雙全,歷經太宗、高宗、中宗三代皇帝,官至太子太傅。

  在武則天執政時期,因不服武後,李貞舉兵謀反,後兵敗全家自殺身死,唐中宗複位後歸還李貞李姓和族籍,唐玄宗時期恢復李貞爵位。

  至於李二的第九子,便是晉王李治,也就是後世的唐高宗。

  十子李慎。母韋貴妃,與兄長李貞一樣文武雙全,但天生膽小怕事,為人沒有魄力,最終因李貞謀反被株連下獄,後被貶為庶人並流放,死於流放途中,終年六十一歲。

  江殤王李囂,李世民十一子,生母德妃燕氏,史書對李囂的記載甚少,生年不詳,封江王第二年病逝,應該是夭折或英年早逝,無子嗣,封號國除,諡“殤”。

  十二子李簡,后宮所出,母不詳,封代王同年病逝,無子嗣,封號國除,同李囂。

  趙王李福,李世民十三子,母親楊貴妃,此楊貴妃非唐玄宗之楊貴妃,官至梁州都督,一生碌碌無為。鹹亨元年因病去世。武則天執政時期,李惲之孫李思順過繼李福為趙王。

  李明,李世民十四子,母巢剌王氏。因和武則天時期章懷太子李賢謀反案有牽連,貶爵零陵郡王並流放至黔州,在武則天授意下,黔州都督謝佑逼死李明,後陪葬昭陵。

  其中有些皇子的下場陳宇實在是記不清了,自己畢竟也不是全唐書,可是就以目前的情況看,李泰李恪和李治都有可能是下一任皇帝,尤其是李泰,素來最得李二的寵愛,眼下更是被李二派去編纂《括地志》,以及在魏王府上開設文學館,更是顯得與其他皇子不同。

  思來想去,陳宇隻得拱拱手說道,

  “若太子殿下如陛下所言,已然是不堪儲君大任,臣以為,當擇晉王李治為儲君!”

  李二若有所思的看著陳宇,也不禁好奇道,
  “子寰雖與雉奴投緣,然平日裡也不見得與雉奴多走動,隻不時送來玩具,反倒與恪兒相熟,為何不舉薦恪兒?”

  陳宇又思忖了幾秒,才恭恭敬敬的答道,

  “吳王殿下雖與臣相交甚久,然吳王身負前隋血脈,又非皇后所出,怕是朝中重臣有所不服。”

  李二長歎一口氣,點點頭,又看看長孫皇后,這才開口道,

  “子寰果真為朕之心腹,輔機斷言恪兒不可為儲君,恪兒雖英果類我,朕也不得不考慮大臣們的意見。”

  陳宇暗暗點頭,歷史上李二的確給李恪的評價就是“吳王英果類我”,想不到這會兒的李二已經自己說了出來。

  李二摸了摸下巴上的短髭,繼續說道,

  “雉奴雖秉性純良,然忠厚有余,奮勇不足,倒不如青雀般聰慧。”

  陳宇暗罵李二,你喜歡小胖子李泰就明說,何必彎彎繞,但面上卻不動聲色的來了一句,
  “陛下聖明,魏王殿下胸懷抱負,實乃人中龍鳳,然晉王宅心仁厚,他日若得儲君之位,必不會致手足相殘!”

  李二一聽,也是吃了一驚,陳宇看的的確很透,帝王家最怕的便是為了儲君一事兄弟相殘,他李二自己當年也沒少乾,要不然玄武門之變他也不會上演一出父慈子孝,逼的李淵把皇位禪讓給他了。

  李二頓時不說話了,一個勁的摸著下巴,長孫皇后反倒出聲勸慰道,

  “二郎莫要擔憂,如今大唐國力鼎盛,二郎不過而立之年,想來他日擇一守成之君即可。”

  李二聽了長孫皇后的話,才算有一絲笑意,擺擺手道,

  “觀音婢言之有理,倒是朕多慮了,呵呵,好好好,子寰啊,今日奏對,便只有你我君臣知曉,不可隨意告知旁人,卿以為如何?”

  陳宇忙躬身道,

  “是是,臣定守口如瓶。”

  待出了甘露殿,陳宇背著手,一路上都在思考李二到底是什麽意思,按道理說,李承乾謀反也得好幾年後的事情,斷不至於現在就露出馬腳的。

  陳宇剛出承天門,正準備去工部瞧瞧火器署的銅炮,卻看見侯君集從東宮的方向騎馬過來,陳宇笑呵呵的先一拱手,

  “見過陳國公了。”

  侯君集一看是陳宇,也忙一拱手,

  “見過溫國公,溫國公可是從宮中出來?”

  陳宇點點頭,
  “正是,陛下交代某去瞧瞧銅炮,呵呵,陳國公這是去東宮教導太子了?”

  侯君集笑的有些訕訕的,

  “唔,某便去東宮,教導太子一些武藝,剛出來。”

  陳宇點點頭,轉頭一拱手,便不再與侯君集多說,心裡早就有了底了,侯君集遲早是李承乾謀反的主力軍,多問也是無益。

  待陳宇來到工部,張亮剛下班回家,只有一些工匠和兩個主簿留值,見了陳宇,忙不迭的上前請安,
  “見過溫國公。”

  陳宇擺擺手,問道,

  “免禮免禮,本侯不過是隨處瞧瞧。隻管忙你們的。”陳宇是想來看看銅炮能不能裝在船上,之前他和倭人海戰的時候,雖然僥幸取勝,但要是當時手裡有個一二十門大炮,別說倭人了,他連百濟都一並打下了。

  可是火器署的匠人也不是神仙,銅炮已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熱武器了,再要創新,那恐怕就只能造燧發槍這種幾百年後才有的東西了。

  可惜陳宇自己也不是工科生,對於這些熱武器不在行,要不然,非弄個蒸汽機出來不可!

  逛了一遍火器署,陳宇又兜兜轉轉來到右驍衛,這裡的軍士也有不少是從長安城的府兵中抽調的,見了陳宇當即一躬身,

  “見過大將軍。”陳宇如今是右驍衛大將軍,雖然這右驍衛一般負責皇宮的禁衛,但也是要和其他幾衛輪流值班的,這會兒都在休息,陳宇把一乾長史、錄事參軍等官員召集起來,清了清嗓子道,
  “本侯忝為大將軍,實在是愧不敢當,然右驍衛為我大唐禁軍,本侯這就命人取來五千杆火銃,配發給右驍衛眾將士,爾等需日日操練,不得有誤!”

  陳宇這是假公濟私了,反正火器署還在自己手裡,右驍衛作為自己的親軍,自然要裝備最好的武器!

  一眾官員倒是歡呼一聲,都知道火銃是大唐最犀利的火器,之前跟著李二陛下征討高麗的時候,便有不少軍士見過了天策軍裝備的火銃,而後火器署又配發給左右衛和左右武衛一些,這右驍衛自然也是眼饞的很,現在陳宇做了大將軍,這裝備上自然也不會虧待了自家。

  陳宇從右驍衛出來,剛回到家門口,卻看見門口停著一輛馬車,看不出是誰家的,有些奇怪,家裡來客人了?

  陳宇從馬上下來,下人忙給陳宇開了門,走到客廳一看,竟然是小女帝武元華來了,正有模有樣的坐在客廳和李麗質等人說話呢。

  “夫君回來了?”李麗質一眼看見陳宇走進客廳,忙笑著起身,招呼下人趕緊給陳宇端來熱茶。

  陳宇結果茶杯,喝了一口,笑呵呵的看著武元華道,

  “元華今日怎的有空過來?”

  武元華笑嘻嘻的上前拉住陳宇的袖子道,
  “夫君怎的得勝歸來也不來看元華,若不是今日來夫君家中替阿娘道謝,還不知夫君已然得封了國公。”

  陳宇哭笑不得的看著這個小人精,拍拍她腦袋道,

  “封不封國公的,我也是陳子寰,元華今日前來所為何事啊?”

  武元華還沒說話,倒是一旁的李漱笑嘻嘻的上前替陳宇脫下狐裘,
  “夫君記性可是差了,早先可答允了應國公,迎娶武小娘過門,待過了年,武小娘已然是豆蔻年華,夫君差不多該履行承諾了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