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貞觀逍遙王》第三五三章  李二的心路歷程
  李二愣了,他沒想到陳宇說的這麽直接,雖然長孫無忌也支持李治,但是長孫無忌說的可就委婉多了。

  李二當即就不樂意了,皺起眉頭看向陳宇道,
  “愛卿莫非是說青雀殘忍暴戾,不堪當此大任耶?”

  陳宇忙誠惶誠恐的躬身道,
  “臣不敢,然晉王殿下宅心仁厚,他日若能繼承聖人大統,必不至於手足相殘,還望陛下三思。”

  李二重重的歎了口氣,繼續向前走去,陳宇一時不明白李二想說什麽,隻得亦步亦趨的跟在他身後,大殿裡的眾人還在等著李二回去主持宴會,一時也不敢亂動。

  李二沿著府衙後院一直走,直走到一處歇腳的地方,慢慢坐下來,抬頭看著天道,

  “朕年少時便助先皇起兵反隋,弱冠便已令諸侯聞風喪膽,待得天下後,又時時擔憂百姓之生計,朕諸子之中,唯有恪兒最像我,朕也不得不將他分封至江南,青雀素來聰敏,稚奴則優柔寡斷,朕實在不放心將這天下,交予他手中。”

  李二一個人在那絮絮叨叨的說著,陳宇站在一旁一言不發,這幾年下來,李二也老了不少,當初陳宇初入朝堂之時,李二不過三十歲出頭,如今也是快四十的人了,兩鬢已然添了幾絲白發,臉上的皺紋也多了起來。

  但陳宇心裡跟明鏡似的,李二這人,明白著呢,唐太宗李世民豈是隨隨便便就能忽悠瘸的?

  陳宇想起後世總有人說,李世民若是活的長一些,會變成和李隆基一樣的人嗎?

  因為唐朝很特殊,不僅是因出現了一位女皇武則天,還因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兩大盛世。一個是李世民造就的貞觀之治,一個是李隆基奉獻出的開元盛世。讓大唐一下子就站在了歷史的巔峰之上。

  不同點僅在於,貞觀之治後,大唐依舊豪邁無比,這也是為何李治統治時期,大唐的國土面積最大的原因——李治站在了李世民的肩膀上。可惜開元盛世畢,馬上就出了一個安史之亂,讓大唐染病難醫。

  以至於歷史課本上,大唐似乎就活到了安史之亂,此後還發生過什麽?都不怎麽講。搞得許多人都以為,大唐在安史之亂後很快就亡了。實則大唐又挺了一百多年——畢竟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這大唐兩大盛世,打下的底子足夠厚,怎麽可能說崩潰就崩潰。

  但不論怎樣,正是因有了這大唐的兩大盛世,讓不少人突然腦洞大開,認為:貞觀之治之所以能長久,比開元盛世更讓人神往,就是因李世民死得恰到好處,才五十二歲就病逝了。

  李二能打江山,也能坐江山,李隆基和他沒得比,李世民的母親是竇氏,她是北周文帝的外孫女。在楊堅逼著北周靜帝禪讓後,年僅12歲的竇氏就大哭著說出一句話來:“恨不為男子報舅父之仇!”

  現在明白為何李淵,尤其是李世民幾乎是逼著李淵起兵,說啥也要推倒大隋了吧?根子就在竇氏身上。而且李淵也非菜團子,當年他能娶竇氏,是他兩箭射中了屏風上的孔雀眼,堪稱是神射手之一。

  李世民後來敢跟尉遲恭吹牛,說:你揮槊,我執弓,就算來個百萬敵兵,那也是咱的“小目標”。李世民的射術,就是李淵手把手教出來的。只不過打死李淵也想不到,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

  竇氏和李淵影響了李世民的啥呢?一個是遠大的志向,一個是驚人的本領。所以,李世民是一位真正的理想主義者。也就是說,自小李世民心底就乾淨,沒有那麽多陰暗。這種底色,才容納得下李世民的大度和豪邁。

  反觀李隆基,他的家庭環境卻是一片陰霾。奶奶是武則天,老爸是李旦,母親是竇德妃。由於母親不服武則天,李隆基八歲時,她就被武則天給殺了,老爸就更別提了。面對這麽一位奶奶,李隆基從小就要表現得很聽話,哪怕老媽被殺也一樣。

  他必須要每天裝得很開心的模樣,不能流露出任何不滿,如此才能躲過身邊的武則天的鷹犬,其實他都搞不清有多少。

  在老爸李旦被來俊臣折磨時,李隆基也是提心吊膽,因為一旦老爸挺不住,他也玩完。也就是說,李隆基自幼就被家庭環境逼得,不得不學會偽裝,幾乎時時刻刻感受到危險。

  因此就算李世民真活得長,也不會變得如李隆基那麽昏庸和懦弱,被叛軍嚇得撒丫子逃出長安?僅憑李世民那積極進取的性格,就做不出來這種事來。

  李二陛下的成長,是真刀真槍,靠實力取勝的。

  十六歲時,李世民獻計驚走突厥大軍,救下隋煬帝。

  十七歲跟著李淵去晉陽,親率鐵騎殺入魏刀兒的重兵圍困,救出老爸李淵。

  十八歲逼著李淵晉陽起兵。

  十九歲打爆西秦的薛仁杲。

  二十歲帶三萬精兵大破宋金剛,收尉遲恭於帳下。

  二十一歲揍翻王世充,五百鐵騎破一萬,斬首三千。

  二十二歲那年迎來了他武功的巔峰,在虎牢關是一戰擒雙王,三千玄甲破十萬……

  你說李二開掛?的確,但這卻是李世民的成長之路。都是真功夫,硬本事,哪怕晚年還敢親征高句麗,來了個三萬大破十五萬!
  你能想象得出,在李世民活著時,誰敢跟他掰手腕?當然除了他的親兒子李承乾之外,誰也不敢。若遇到安祿山造反這類事,估計李世民甚至還會高興:嘖嘖,終於又輪到爺上場了吧,知節敬德,叔寶藥師,走走走,揍他去……

  可就是這樣一位雄主,在他不足四十歲的時候,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局面,陳宇小心翼翼的湊到李二身邊,拱手道,
  “陛下正值春秋鼎盛,我大唐亦是千秋萬世,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待過個數十年再考慮此事,也來得及。”

  李二一聽,又高興了,陳宇的馬屁拍的恰到好處,當即拍拍屁股站起來,笑呵呵的說道,
  “好好好,子寰不愧為我大唐詩仙,隨口一言便是金句迭出,好一個江山代有才人出,來,隨朕回去,再痛飲幾杯!”說罷,李二袖子一揮,把遠處的張貴叫過來,陳宇跟著他再次回到酒席之中。

  長孫皇后正等的望眼欲穿,這才看見李二施施然回來,面露擔憂的說道,
  “二郎可是身子不爽利?怎的去了這般久?”

  李二笑著擺擺手,不接茬,舉起手中的酒杯高聲道,

  “來來,諸位愛卿,隨朕滿飲此杯,我大唐千秋萬世,全仗諸公扶持!”

  下首眾人忙惶恐不安的舉起手裡的酒杯,
  “陛下言重了,臣不敢居功。”

  陳宇笑眯眯喝下手裡的酒,李二就是李二,不會因為一些障眼法而蒙蔽了他的雙眼,自己只需要緊緊跟著他的步伐,一樣也能在大唐混的風生水起。

  一乾老臣喝的也是醉眼朦朧,長孫無忌陪著李二笑嘻嘻的在說著當初洛陽虎牢關前,李二陛下如何英明神武,更是在戰後成為大唐唯一的天策上將。

  哪怕陳宇是後世之人,也是聽的熱血沸騰,少不得又是把李二一番吹捧。

  長孫皇后更是滿眼柔情的看著自己老公,雖然他老了,有皺紋了,可仍舊是她長孫無垢心中那個縱橫捭闔的秦王。

  又喝了幾個來回的酒,陳宇有些坐不穩了,在坐榻上東倒西歪的,李二瞧見了,笑呵呵的說道,
  “子寰的酒量到底是差了些,朕還未曾嘗過醉酒的滋味,可惜啊可惜。”瞧,李二又吹牛逼,說自己從來沒醉過,也不知道是誰,陳宇剛拿來今朝醉的時候,喝的躺在甘露殿的地上呼呼大睡。

  陳宇酒喝多了,膽子也大了,瞪了李二一眼,直挺挺的站起身,口中胡亂說道,

  “誰說我醉了?陛下莫要胡說,來啊,再拿酒來!”陳宇說罷,還晃了晃手裡的酒壺。

  李二樂了,當即一揮手,兩個宮女趕緊把酒給端來,陳宇還不忘笑嘻嘻的指著其中一個宮女道,

  “這小娘倒生的有些和麗質相像。”

  另一個宮女偷笑著給陳宇端來筆墨,陳宇一楞,老子又沒說寫詩,拿筆墨幹什麽?正在狐疑間,卻看見李二和一乾皇子公主都湊了上來,一個個虎視眈眈的看著他。

  豫章公主和安康公主兩個人還互相打鬧著,恨不能自己貼在陳宇身上。

  “陛下這是何故?”陳宇莫名其妙的看著李二。

  李二搓著手笑呵呵的說道,
  “天下皆知,陳子寰酒後善作詩文,今日既趁興,愛卿豈能沒有佳作啊?”

  陳宇翻個白眼,酒勁一上頭,站不住了,一屁股坐了下來,正跌坐在案桌前,李二更來勁了,以為陳宇要奉詔起詩了。

  陳宇拿起筆,手卻在不住顫抖,實在是喝的有些多了,勉強搖搖頭,哈哈一笑道,

  “既是陛下有旨,臣自當奉詔便是!來啊,再取酒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