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小糧官》第六十五章 多事之秋
  四季輪回不休,日月起落不停。

  當秋風從和煦變得漸漸凌冽,吹得人抬不起頭,冬天也就快要到了。

  距離大漢第一次科舉取材剛剛過去半個月,整個司隸因王垕那首《偃師洲頭》而興起的文華之風也減弱了幾分。

  大漢第一次科舉考試的上榜進士都正式進入大漢朝廷之中,僅半個月就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狀元徐庶進入尚書台成為兩千石曹尚書,主持大漢司法訴訟事務,僅四日便清理了司隸積壓了十年的陳年舊案,抓捕遺落犯人兩百多名,釋放被誤判貶為城旦者四百余人;
  第二名法正被王垕拉入偃師折衝府,接替曹丕成為偃師折衝府右翼都尉,一日完成全部交接事宜,三日厘清偃師折衝府五千戶戶籍順便記下每個人的資料,五日學通全部偃師公開的技術資料,驚得馬鈞口吃都好了大半;
  第三名孟達入中領軍負責軍中法度,十日就辭退不按時點卯的軍官二十八人,其中還包括一名曹氏子弟。韓浩稱讚他有名將之風,調任身邊為副將,成為最快被授予偏將軍的職位的軍中將領。;
  第四名陳矯接替了國淵原來的職位,成為新的尚書台吏部曹尚書,第五名徐宣則接替陳群成為民曹尚書。

  其他進士也進入朝廷各部門“實習”。這些通過考試獲得機會的進士十分努力,大部分不到半個月就大多熟悉了相關事務,就連最後一名孫山都是如此,他覺得當官比考試容易多了。

  這些進士的表現讓曹操、荀彧更覺得考試取材是有道理的,對比之下那些混日子還整天覺得自己出身好的官員就有些不夠看了。

  這次考試還讓一些相關人員的職位發生了變化。

  國淵因功升任少府丞,成為真正的千石級官員。

  陳群升任尚書仆射,也是千石級官員,成為尚書台荀彧下的第二人。

  曹丕也因半年來“屢立”功勳升任偃師折衝府折衝校尉。

  沮授則被授予折衝將軍的高職,負責協調司隸諸郡建立新的折衝府。

  王垕也由司空府掾屬也升任司空府司直,接替了之前杜畿的位置,議郎和軍師校尉的職位暫時沒有變化。

  其實王垕和沮授暫時都還是管理原來的事務,但很明顯曹操希望偃師折衝府能掌握在曹姓人手中。兩人都是明白人,自不會有什麽不滿。

  沮授本就是因為理想才上了王垕的賊船,現在既然下不去船,那就好好工作,理想看著有些遠,但萬一實現了呢?

  王垕就更簡單了,升官總歸是好事,至少工資更高了。

  但也不全是好事。科舉畢竟還是動了士族的蛋糕,那些反應過來的士族官員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辭官潮。

  短短三五日光景就有七八十名官員離職,校事府抓了一批人後還發現袁紹方密探的身影。

  但這次朝廷沒有挽留這些官員,曹操盛怒之下還言道:“誰想走都可以,但以後就不要想朝廷再向他們敞開大門。”

  由於離職的官員太多,一些政務還是不可避免的遭受了影響。
  還好有剛剛完成階級轉化的兩百多名進士頂了上去,他們填補上大量官員離職的空位,使得政令通達恢復了一些。可即便這樣也比不過大量離職官員造成的影響。

  這些離職的官員很多都是司隸本地士族,他們的回到地方,還導致在司隸準備推行的府兵製遲遲打不開局面。

  沮授以折衝將軍的名義要求偃師附近的鞏縣、平縣、緱(GOU)氏三地官員配合建立折衝府。

  但這次的辭官潮波及到這三個縣,不僅縣令辭官了,連縣屬的曹官都走了個七七八八,一時間三個距離大漢國都不過幾百裡的縣居然進入了無/政府狀態。不要說折衝府了,那裡連基本的政府維持都快散架了。

  偃師折衝府和在偃師附近駐兵的中堅將軍張遼立刻帶兵接管了三縣。

  但更多的地方還是陷入了混亂,如果沒有足夠官員接管這些無主的縣衙,大漢對司隸的統治將岌岌可危。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緊急下令韓浩帶中護軍,樂進帶遊擊營連同張遼帶中堅營前往接管雒陽周邊縣城,雒陽更是大門緊閉進入戰時狀態。他又急招郭嘉、王垕、衛覬、陳群等司空府屬官連夜議事。

  更是在半夜便將以荀彧為代表的擁漢派官員請到司空府,開誠布公的商議一旦和司隸士族全面決裂,朝廷何去何從。

  王垕沒想到前幾日朝廷還一副欣欣向榮的模樣,形勢居然會急轉而下。他低估了科舉製對既有利益者,尤其是司隸本地士族的衝擊。

  這些司隸本地士族可能沒有幾個像弘農楊氏一般能夠四世三公,但他們長期把持著底層官員,有些官職甚至被某個小士族把持超過百年。

  這些小士族沒有眼光能夠提前看到科舉對他們的衝擊。但在科舉之後的半個月,他們可是確實的感受到了這些進士的厲害,如果朝廷再搞幾次科舉考試,這朝廷之上哪裡還有他們的活路。

  誠然,大漢有三互法,官員不能在本地當官。

  但不要忘了,大漢是個人情社會,利益交換總是存在的。太守、縣令可以不是本地人,但他可以利用手中的職務便利提拔本地士族,這就是是那些大士族的子弟總是能很容易的舉孝廉、舉茂才的原因。

  等他日,太守、縣令回到自己家鄉,他也會好好的和來到家鄉的太守、縣令合作,好讓他的子弟受到舉薦。

  但現在科舉製繞開了這種人情世故,將一種在漢末這個時期幾乎可以算是絕對公平的取材方式展現在所有人視線之中,那些士族怎麽可能不警惕。

  再加上袁紹方密探的推潑助瀾,一場巨大的官場動蕩便席卷了司隸。

  司空府連夜議事的第二天,大漢司空府便聯合尚書台下達了一份公告。

  朝廷將從剛剛重建的太學中征召數一千名佼佼者進入朝廷“實習”。

  參加完科舉沒有回家的考生最終有六千多人,這可是是六千多個識字者。也許他們在才學和經驗方面確實差了一點,但不可否認的一點,這些太學生擁有普通百姓所沒有的知識,這是一個人愚昧與文明的真正區別。

  這一千名實習生連同那些新科進士在禁軍的保護下接管了真空幾日便造成重大破壞的司隸各級官府。雖然一些地方上的小士族還有所異動,但在禁軍的壓製下還是不敢有太大的反應。

  就在所有人都認為這次的士族官員離職風波即將安全度過的時候,一個人的請辭再次引爆司隸官場。

  漢東武亭侯,侍中領司隸校尉鍾繇迫於潁川家族的緊逼,也因為不滿曹操隻重視才學不重視品德的態度,更因為雒陽朝堂與士族漸行漸遠,士族出身的鍾繇終於正式向曹操請辭。

  京兆,長安。

  滿寵被曹操任命為京兆郡太守已有兩個多月,他和鍾繇在工作成逐漸建立了友誼。這幾日他每天都去找鍾繇,希望他回心轉意,今天是最後的機會。鍾繇終於收拾完行囊,準備上路了。

  “元常,果真要走嗎?”

  長安城外三十裡,滿寵不得不停下腳步,他拉著鍾繇的手不舍道:“你才乾十倍於我,如何一定要離開呢?”

  滿寵身材高大,鍾繇也不遑多讓,一樣高出普通人半頭,膀大腰圓,一眼望去並沒有大書法家的文氣,反倒像個武將。

  任何一個三輔人都知道,正是鍾繇安定三輔,讓那些西涼的軍閥不再隨便的來三輔劫掠。也是鍾繇,團結三輔本地士族,恢復生產,接納流民,興修水利,屯田種糧,給予曹操極大的幫助。

  但鍾繇卻辭官了,三輔之地的百姓多有震動,北地太守段煨更是上書直言,朝廷如不留下鍾繇,他北地說不定什麽時候就不聽朝廷的話了。

  曹操只能連忙加封段煨的闅鄉侯為縣侯,又派人送上禮物表示對段煨的信任。

  但這一切依然無法彌合三輔人對失去鍾繇的不滿。

  鍾繇也不想辜負曹操的知遇之恩,但又不願背叛所屬階級。他做出了全面的利弊分析,這才決定辭官。

  鍾繇緊緊拉著滿寵雙手:“我與曹公道不同,無法繼續在曹公麾下。但伯寧,你的才乾遠超於我啊!不是自吹,我自問是一州之才,天下間少有人能於我相比。

  “可伯寧不同,我與你交往幾月發現,你正是真正的能安定天下的大才。

  “有你留在司隸,我又有什麽好擔心的呢?

  “也請你轉告曹公,鍾元常此次辭官,必不會再出仕他家,此生隻做個閑人便罷了。”

  滿寵搖頭:“元常,世人皆以為你我會有一爭,但過去幾月沒有人能比我更清楚你為了安定三輔所做的努力。

  “我常聽古人說,走出一百裡路,一半的人走到九十裡就會放棄。

  “元常如果現在就放棄,又和那些走到九十裡的人有什麽不同呢?”

  鍾繇沉默不語。

  滿寵見鍾繇辭官的態度有所松動趕緊又道:“現在曹公的敵人正在磨刀霍霍,元常就算想離開,也應該等曹公度過難關才好啊。”

  鍾繇微微張口像要說些什麽,這時一名傳令兵騎著馬從東方趕來,見到鍾繇和滿寵便立刻下馬跪倒在地,從懷中拿出一份帛書,交到鍾繇手中。

  “報,袁紹發五路兵馬,共八十萬大軍攻入司隸了!”

  滿寵、鍾繇對不由得神情肅穆,眼中盡是嚴肅。

  一陣寒風吹過,樹梢上最後幾片枯葉落在地上,冬天到了。

  ————

  三國小知識:
  1、三互法歷朝歷代都在使用,咱們共和國其實也有相關規定。所以東南某地的一些人總是糾結本地官員本地人太少其實是一種很無知的行為。

  2、不要被遊戲數據或者刻板印象誤導,不算書法等藝術文學成就,滿寵在曹魏的地位可是比要鍾繇高的多的,甚至可以說整個曹魏能比滿寵混的更厲害都沒有幾個。

  滿寵封昌邑侯,先後加封的食邑高達9600戶,隻低於曹操本人、張魯、司馬老賊和曹爽四人,如果不算曹操更是隻低於那三個人。

  其中張魯是宗教領袖,曹爽和司馬老賊更是架空了皇帝的權臣,由此可知滿寵在曹魏內部的地位是有多高。

  另外滿寵死後諡號是景,也高於鍾繇的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