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小糧官》第四十五章 全面發展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昨夜一場春雨降臨,讓本就泥濘的道路更加的難走。但這也讓土地變得較為柔軟,方便即將開始的開荒工作。

  不錯,慘無人道的剝削者王垕居然連一天婚假都沒給手下士兵,在迎娶老婆的第二天還要求八百標兵照常出勤工作。

  但這廝應該是沒想到自己也會成為新郎官,因此早上起床時隻覺得腰酸背痛。

  今日的集結比往日晚了一刻鍾還要多,往日間總是第一個抵達的沮授更是一直沒看見人。對此,王垕表示理解,沮授也是一把歲數了,折騰了一夜下不了床是很正常。

  但畢竟還是所有人都遲到了,王垕當即懲罰所有人包括他在內早飯都要扣除一個胡餅。

  不扣也不行,因為折衝府的七八個夥夫今日同樣沒起來,他們還忘記做早飯了,更何況現在又多了八百張嘴,這些夥夫只能在各自老婆的幫助下趕緊給大家隨便做了些粥飯。

  反倒是中堅營那些看熱鬧的禁軍雖然暫時同折衝府住在一起,但他們有自己的夥夫,不用擔心吃飯問題。就是這些禁軍怎麽看上去也有些沒休息好?

  等所有人都吃完飯,王垕和扶著腰姍姍來遲的沮授開始分配新一天工作。

  今日除了少數人繼續燒磚、燒水泥,開荒也終於要提到議程之中。四月是種植糧食的最後時機,這時種植水稻有些晚了,只能選擇種植高粱和小米。

  高粱和小米在這個年代也是主食。小米又叫粟米,古代諸侯王的主食就是小米。高粱的別稱就更多了,桃黍、荻粱、烏禾,不同地方的不同叫法。總共大約600名標兵被派出去進行開荒。

  其他200人,其中50人去燒磚、燒水泥,剩下一百多人要在王垕的帶領下建造水車和鐵匠鋪。相關圖紙王垕在雒陽時就準備好了,就等著蓋起來研究可行性。

  這一百多人大多是王垕剛穿越過來時的後營老人,最會搭建營帳、建造各類木工軍事製品,本就屬於輔兵中的技術兵種。之前曹軍在兗州千裡轉進中的快速浮橋、連環船、冰橇等大多是這些士兵作為工作主力。這些府兵別管識不識字,看不看得懂圖紙,至少能聽得懂王垕想要什麽東西,還能將那個東西做出來,這一點在漢末相當的難能可貴。

  其他那些燒磚、燒水泥和開荒的府兵大多來自傷愈的傷兵、在官渡俘虜的袁軍士兵和少量在許都招募的士兵,乾些力氣活還行,玩點帶技術含量的就不夠看了。

  至於剛許配給八百標兵的女子們也不能閑著。王垕讓劉竟帶著洪烈先將每個女子的具體情況統計成冊,包括籍貫、年齡、是否識字等,再依據文化程度分組工作。

  文化程度較低女子的就負責幫標兵漿洗衣物,在村落之間的空地上開墾菜地,幫助夥夫做飯,將白灰調成白漿給房屋刷漿等等。後期王垕還打算移植一些桑樹或者麻類植物,看能不能自己紡絲織布。

  年紀稍長一些或者懂幾個字的女子就作為上面那些女子的管理者,同樣是二十五人一組,分組管理。作為管理者的女子每日有多半個胡餅的獎勵。即便是半個胡餅,也讓這些女子自覺高人一等,晚上回到家能和自己的男人神氣半天,直到被丟到床上才算作罷。

  少數有一定文化的幾個女子讓劉竟、阮囡帶著在折衝府內立下各種指路牌、牌匾,還要書寫每家每戶的門牌。

  比如這種:偃師折衝府左翼甲字別部司馬第一百將下屬第九伍伍長李仲。

  這是個很精細的工作,再加上這個年代用刀筆寫字很費力氣,幾個女子暫時得忙一段時間。

  張遼帶著休息了一夜的中堅營拉著一車車磚塊離開了,他們準備到偃師折衝府以東二十裡外一處早就選好的地點搭建常駐營地。從今往後他們再返回折衝府也只是補充物資。

  由於曹操、荀彧很重視偃師折衝府,各種物資配備齊全,還給調配了不少大牲口,開荒不算太困難。漢末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直轅犁,都是二牛抬杠式,效率在這個年代算是很高了。

  不過這和王垕後世小時後在老家見過的犁還是有很大不同,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後世的犁都是一頭牛就能使用。那是曲柄犁,從唐代開始才一點點推廣到全國。後世一直到了現代的犁都是曲轅犁,只是相比比唐宋時期的犁解構更合理,材料更結實罷了。

  王垕也是剛發現這個問題,趕緊又抽出一個工作組出來進行犁的改造,但在出成果之前還是只能使用傳統直轅犁開墾荒地。他本人這幾日則一直在新建的水車和鐵匠鋪附近轉悠。

  正所謂解放生產力才能提高生產效率,進而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在漢末的小農經濟背景下,任何一點科技的提高都能夠帶來極大的產能進步。王垕對偃師折衝府的希望是全面發展,此時他便將突破點放在了水車和鐵匠鋪兩個點上。

  水車的作用太多了,水力本身就比人力要大的多,可以應用於磨坊、鍛造工廠等需要力量的地方,而且水車還能將水從較低的水位提到高位,便於灌溉。

  在十幾年前的漢靈帝時期,十長侍之一的畢嵐就造出了水車。不過這家夥造水車是為了政績,討靈帝歡心,用水車運水灑路,不是為了工農業發展。

  但也多虧了畢嵐,王垕才不會連一點借鑒的東西都沒有。他設計的水車就是在從許都檔案庫中搜羅出來的畢嵐那版水車圖紙的基礎上改動的。

  水車問題不大,至少用於灌溉不會有太大問題,至於水力應用就需要一點點想辦法了,王垕帶著兩個工作組一連做了三套齒輪傳動裝置都不是很成功,主要的問題還是材料強度不夠。

  中國古代很早把純木質結構玩出花來,各種榫卯結構王垕只看一眼就覺得發暈的那種,但木質受力部件總歸還是不如鐵質經久耐磨。這時屬於折衝府自己的鐵匠鋪就很重要了。

  鐵匠鋪可以自己打造農具和武器,還可以支持王垕的各種亂七八糟的想法,等這些東西能夠量產還可以反哺雒陽和曹營其他軍隊。

  問題是王垕手裡八百標兵什麽人才都不缺,就是沒有鐵匠。王垕按照漢末標準建造的鐵匠鋪都建好了,鐵礦也委托荀彧拉來了一批,但他們隻開工了一次就停了下來。

  這幫門外漢拍著胸脯和王垕保證沒問題,結果第一天就發生了炸爐,嚇的王垕趕緊叫停了鐵匠鋪的工作,又連忙給曹操、荀彧寫信,要求下一批來的屯田兵中一定要有鐵匠。另外隨著攤子變大,他還要求趕緊給折衝府配上足夠的管理人員,至少先將左右翼都尉先給配齊了,假如可能再來幾個軍司馬就更好了。

  幾天后,在第一批屯田兵抵達偃師折衝府的時候,他要求的左右翼都尉也“到貨”了。

  王垕驚訝的看著眼前兩人:“子林(夏侯楙),你怎麽來了?還有這位是…怎麽有點眼熟?”

  “小鴨”夏侯楙一臉靦腆的衝王垕笑道:“仲父,我奉主公之命前來偃師折衝府擔任左翼都尉。”

  夏侯楙身邊一名也就十四五歲的正太則板著臉道:“王掾屬,在下司空府屬吏曹丕,奉司空之命前來偃師折衝府擔任右翼都尉。”

  艸,想起來了,這小孩是曹丕!之前在曹老板家裡見過的!等等,小鴨怎麽還喊我仲父,夏侯淵又不是你親爹。

  王垕終於想到這位正太正是在司空府見過一面的曹丕,似乎還不到十五歲,但曹操來到雒陽後已便給他提前行過冠禮,也算是大人了。

  但曹操怎麽把“魏文帝”送到他這來了?就算想給曹丕找些歷練也應該留在雒陽啊,去尚書台幫荀彧理政不好嗎?

  話說得好,來都來了,王垕肯定也不會放他們離開,偃師折衝府這麽多事,能多兩個人也是好的。何況曹丕作為曹操培養的繼承人,身邊還帶了幾個“小跟班”,正好可以緩解人手不夠的問題。

  幾個“小跟班”先後向王垕介紹自己,其中果然也有一些曹魏中前期的名人。比如相貌較為端正但看人總喜歡斜著眼的吳質,還比如身材極其瘦弱的朱鑠。這兩位在曹魏前期可是能和司馬老賊、陳群並列的人物,四個人合起來被稱作曹丕四友。

  只可惜王垕那三流的歷史知識儲備中根本沒有這兩個人,隻把他們當做普通的路人看待,挨個詢問了幾人的特長,也不管他們願不願意,曹丕是什麽看法,直接給安排了工作。

  ————

  三國小知識:
  1、2008年以後市場上出現了的雙面犁和三鏵犁等現代科技產物,但王垕沒有見過。

  2、折衝府屬於半民、半軍事的行政單位,但總歸還是民的屬性更高,在漢代是不能和軍營建立在同一個地方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