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小糧官》第三十五章 士族的阻力
  王垕喝大了胡言亂語,其他人可不認同他的說法。

  陳群便問道:“厚土也不過才二十歲,何出此言?”

  王垕指著陳群道:“呵呵,你猜我怎麽知道?你一個大士族的弟子當然不知道我們這些寒門的難處。你一生下來就有名師教導,自己家學淵源又深,只要學的不算太差總是能當個大官的。”

  郭嘉、滿寵趕緊附和王垕,唯有冀州大族出身的沮授假裝沒有聽到。

  陳群也不生氣,他就是這麽一個隨和的人。歷史上的陳群性格正直通雅,多結友人,雖然看不起行為不檢的郭嘉,但也只是私下提醒郭嘉和曹操,從未耽誤過正事。而本位面曹操官渡戰敗,陳群身為潁川士族中的大家子弟,明明可以留在潁川,卻不願拋棄曹操,轉進千裡來到司隸,他的內心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認識王垕後更是多次聚眾飲酒,品嘗美食,乾起了自己往日不喜的行為不檢之事。

  陳群聽了王垕的話辯解道:“我的家族最早也不過就是普通人家,是一代代先輩努力一點點將家族發揚光大,我能出生在這樣的家族是我的幸事,但厚土也不應該無視我個人的勤奮。”

  啪!
  王垕拍掌笑道:“就是這個道理。我的意思不是說士族弟子不好。士族弟子的平均水準總歸還是在寒門弟子之上的。但問題是明明有一些寒門弟子更加優秀,卻無法被人發現啟用。為什麽?因為察舉的名額都被爾等士族子弟佔用了。也就是亂世之中我們能遇到曹公這樣不拘一格任用人才的主公,否則我和奉孝、伯寧肯定還窩在自家的小地方,能當個小吏就算不錯了。”

  王垕這話說的有點絕對,因為潁川郭氏雖然也是寒門,但名氣卻比他王氏要大得多,反倒是滿寵和他經歷類似。

  陳群依然不以為意,在他看來察舉製確實不算完善,但暫時也找不到更合適的辦法。也許等他能到達一定的地位,他會想辦法改變一下固有的察舉之法。

  郭嘉知道王垕的腦子裡有的是奇思妙想,便道:“厚土有什麽想法也說來聽聽,也許咱們能想出一個新辦法來。”

  “哈哈哈,我早就想到了,你們等著。”

  王垕搖搖晃晃的站起身,從書房拿出一堆手稿遞給郭嘉四人。

  “前幾日荀令君問我關於重建司隸的建議,我便夾帶私貨將新的人才選拔法一並交上去了,你們且看。”

  郭嘉、陳群、滿寵、沮授傳看了這份名叫《司隸發展規劃並人才改革、軍製改革書》的策論,四人漸漸回想起前段時日王垕詢問他們的各種問題,頓時出了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不少。

  郭嘉連喝了兩口水才道:“厚土,你這份策論遞上去多久了?”

  “怎麽也有個五七日了。”

  王垕還在裝醉,他上書給荀彧後多日沒有回復,今天終於忍不住將這份策論拿出來給幾名好友分享,順便看看他們的建議。

  陳群手裡拿著王垕的策論,雙手哆嗦道:“厚土出身寒門,但也是士啊,你是想讓曹公永遠絕於士族嗎?”

  陳群這麽問當然是有原因的,因為王垕的這份策論除了司隸的發展規劃,還討論了兩個新制度的可行性:科舉製和府兵製。

  ————

  就在王垕和郭嘉、陳群、滿寵、沮授喝酒吹牛順便將四人嚇出一身冷汗的時候,荀彧拿著王垕的這份《司隸發展規劃並人才改革、軍製改革書》找到了曹操。

  “果真是厚土所寫?”

  曹操還是不敢相信。雖然王垕已經給他帶來太多驚喜,但他印象中的王垕還是更擅長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最多再會一些醫術,這對一個寒門子弟來說很難得了。

  比如郭嘉就長於謀略,而對民務就較為生疏。滿寵長於律法,卻缺少機變。誠然,人是會成長的,郭嘉、滿寵現在就比剛來到曹操手下時成長了不少。

  但王垕才多大歲數,就算他從娘胎裡開始學習,如今不過二十歲,如何能制定出如此詳盡的改革之法。

  曹操心思一動:“厚土近日主要和誰來往?”

  荀彧答道:“除了沮授每日和他在一起,就是奉孝、長文、伯寧三人了。”

  曹操點頭。

  陳群、沮授一個精於內政,一個長於軍務,郭嘉有戰略素養還能出謀劃策,滿寵沉穩可靠,再加上王垕這個滿腦子古怪主意的家夥,五個人一起想出如此顛覆的改革辦法倒也合情合理。

  於是曹操又拿起《司隸發展規劃並人才改革、軍製改革書》,詢問道:“文若,你覺得這個策論中的科舉製和府兵製可行嗎?”

  荀彧點頭:“可行。但無論司空選哪一策施行,都再也不會得到士族支持。”

  前文說過,漢末的政治生態就是士族政治,任何一個勢力的成敗離不開士族的支持。

  袁紹能空降渤海不到一年就全取冀州離不開他巨大的聲望,但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冀州士族的支持。

  曹操一開始能在東郡立足也離不開東郡士族張邈、陳宮等人的幫助。曹操勢力能夠在建安元年之後短短五年就佔領整個中原則完全離不開潁川派士族的身影。至於曹操麾下武官,更是多出於譙縣士族。

  實際上袁紹和曹操本就是大士族出身。袁紹身後有豫州袁氏,曹操身後是曹氏、夏侯氏兩大家族。

  但現在曹營離開了士族遍地的中原,在漢末就等同於離開了最大的人才群體。想想蜀漢後期人才是多麽的匱乏,也許不用袁紹發起進攻,只要再過十年,蝸居在司隸的曹操陣營就會因為缺乏人才而土崩瓦解。反倒是袁紹,在佔領了中原後將順勢接手本屬於曹操的海量人才儲備。

  還有軍製的問題。漢末軍製本質上就是士族私兵所有製。士族自己組建私兵,擁有私兵的管理權,再從族內選擇領兵的代言人。代言人代表身後士族再去投靠擁有朝廷大義的各路諸侯。各路諸侯爭戰的同時要保證麾下士族的利益,因為這些士族就是諸侯勢力內部的股東,人家投奔你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而不是為了所謂的複興大漢。

  為什麽李典不是五子良將?還不是因為曹操不敢重用他。李典代表李氏,李氏的私兵也一直在他們一家的掌控中,先是李乾,後是李整、李典。

  又比如劉備在佔據荊州大半的時候已經有親兒子劉禪了,為什麽很長一段時間他的繼承人還是劉封?還不是當時劉備勢力內部全是荊州出身的士族,他不立劉封這個同樣荊州出身的繼承人可能嗎?反倒是夷陵之戰失敗後,劉備勢力內部荊州派死了一大群,荊州派風光不再,劉封才被卸磨殺驢,換了親兒子劉禪做繼承人。

  在王垕原來的位面,曹魏勢力在佔據天下大半後卻叛亂不斷,也和曹操、曹丕、曹睿三人一直打壓士族有很大的關系。最後曹爽這個弱智被司馬老賊一招翻盤,漢末士族才徹底沒有了掣肘。士族捧起來的司馬家掌權最終建立了西晉這個士族國家,但西晉是個什麽拉跨的玩意大家應該也都清楚。

  好了,書歸正傳。

  正是因為漢末的一切都是士族在說了算,一旦曹操使用了科舉製和府兵製這兩個完全將士族拋到一旁的制度,曹操勢力必將遭受全天下士族的圍攻。

  曹操舉棋不定,荀彧這個潁川大士族出身的漢室忠臣也同樣坐立不安,

  荀彧是真的大漢忠臣,他很敏銳的發現科舉製和府兵製一旦施行,大漢說不定真能夠複興,但他的出身有讓他沒有勇氣去施行這兩個政策,這才找到了曹操。

  曹操的內心是很想立刻推行這兩個新制度的,但到了最後,他還是決定再谘詢一下王垕這個“創始人”的意見,假如能把其四個人也聚到一起就更好了。

  “來人,召司空府掾屬王垕、軍師祭酒郭嘉、西曹掾屬陳群、雒陽令滿寵、掾屬王垕的屬官沮授明日未時來司空府中赴宴,嗯…家宴。”

  家宴也就是非正式宴會,和王垕家今日類似,可以帶家眷的那種。自有司空府侍從將此事記下,待來日邀請王垕五人。

  實際上曹操的這個態度就表示他已經認可了這份策論的兩種制度。

  荀彧起身行禮,準備離去。

  就在荀彧已經倒退著走出房間的時候,曹操突然問他:“文若,你說我做的對嗎?”

  荀彧站住身體搖了搖頭,表情凝重:“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我一定會被開除出荀氏,再也不能回家了。”

  ————我是分割線————

  三國小知識:正是諸葛亮向劉備提議處死劉封,但亮哥是荊州派老大,為什麽要處死劉封呢?有人認為是當時的劉備內部荊州派掌門人亮哥將劉封賣了好換取東洲派的支持,兩派合力繼續壓製劉備實力內的其他派系。而在劉備死後,諸葛亮的丞相府中高官幾乎全部出於這個兩個派系似乎也可以證明這一點。不過這都是陰謀論啦,也可能就只是劉備想讓親兒子上位而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