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小糧官》第八十四章 無法做出決斷的袁尚
  司馬懿直到返回懷縣還是無法理解父親為什麽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還好王垕是個仁善的主官,真的應允了司馬防看似不切實際的想法。司馬懿這才能出城送司馬防西去前往孟津。

  本來事態進展順利,司馬懿還認為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但父親的突然離去還是讓他感覺到自己的不足。

  現實不是遊戲,不是誰一出山各項數值就是滿值,總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此時的司馬懿、法正、徐庶雖然才華橫溢,但相比真正的陰謀大師董昭還是差了一點。

  董昭向王垕提議,既然無法繼續隱瞞他們攻克三縣的事情,那就應該主動出擊,趁著這個消息剛剛傳遞到袁尚耳中,他沒有反應過來的空檔,狠狠的在其身上咬下一口。

  是的,你沒看錯,董昭提議王垕不應該固守,要主動出擊,以一萬五的兵力去攻擊坐擁十五萬大軍的袁尚。

  他們不需要戰勝袁尚,只要將曹軍已經切斷袁軍補給線展現出來,袁尚便無法彈壓麾下大軍,潰敗可能還是好的,發生營嘯也不是不可能。

  但王垕並沒有同意董昭的這個驚險計劃。

  董昭的想法不過是一種另類的信息戰,利用人心的弱點來放大袁尚軍缺糧的事實,從而達到不戰屈人之兵的效果。

  王垕同意司馬防西去,本就已經向袁尚軍高層透露了這件事,就算袁尚封鎖消息,也總會一點點的被下級士兵知曉。他只是需要使用一點特別的方法,讓袁軍的普通士兵都知道這件事。既如此,又何必非要用將士們的生命來達到這個效果呢?這一萬五千士兵,和三座縣城中的幾萬口人,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董昭不知道王垕想幹什麽,司馬懿、法正、徐庶三人也同樣不知道性格“憨厚”的王垕的是什麽打算。

  幾天后,他們將放棄這個不成熟的想法。

  ————

  袁尚親切的接待了名士司馬防,在他看來這不過是一次普通的接待,就像往日間那些所謂名士來軍中探視一樣,都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名聲,將來好在袁紹的朝堂上為自己,亦或是家人謀求一個更好的位置。

  袁尚很年輕時就明白了其中的利益關系,也因此他得到了袁紹麾下大量官員的支持。

  但這次不一樣,司馬防帶來了讓他心驚的消息。顧不得確認真偽,袁尚連忙叫來田豐,當面和司馬防對峙。

  還好,袁尚知道這種事不能被士兵知道,第一時間將司馬防迎入中軍大帳,還讓人不得隨意靠近。

  田豐也是暗暗心驚,仔細詢問司馬防曹軍“攻佔”懷縣的細節。

  司馬防也沒有多少隱瞞多少事,只是把自己在其中的作用全部摘了出來,稱是次子司馬懿欺騙了他和張顗,這才讓曹軍不費一兵一卒就攻佔了懷縣,但具體曹軍是怎麽佔領的野王和州他確實不知,隻說不知道。

  由於司馬防說的太誇張,在他的描述中張顗著實有些廢物,曹軍又過於強大,袁尚是怎麽都不願相信。

  “前日懷縣還送來一批糧草,如何昨日就被曹軍攻克。我對張顗也算頗為看重,他怎麽可能這麽輕易就叛變了?”

  司馬防小心解釋:“刺史,曹軍可是有三萬大軍啊,三萬大軍壓境,張顗又不是個心思堅定的,怎麽可能不叛?如果刺史不信,就派人去野王、州、懷三縣看一下。本來我是想回溫縣老家,但心裡放不下刺史,才來提醒刺史早做打算。還請刺史趕緊撤兵,撤晚了,待糧草不濟,曹軍掩殺過來,這十幾萬大軍該怎麽辦?”

  袁尚額頭已是密密麻麻的冒出冷汗,用眼神詢問田豐該怎麽辦。

  田豐早就忘記手中還有個羽扇,但總歸是比袁尚要強的多,冷靜道:“我軍的革船已做好七八成,足夠發動進攻了。還請刺史立刻擊鼓升帳,全軍渡河,什麽後勤、補給都不需要,我軍可以就食於敵。只要能殺入雒陽,無論咱們身後有多少曹軍都不重要了。”

  說完,田豐還冷冷的看向司馬防:“司馬先生,你可是真見到了曹軍三萬大軍?”

  司馬防猶豫了一下,還是搖頭:“這是我兒司馬懿所言,我猜曹軍應該只有一萬人吧。”

  田豐微微點頭,這個猜測還是比較靠譜,也說明司馬防確實是趕來告知這件事,並不是曹軍的死間。

  袁尚還在猶豫,軍中革船和渡船確實足夠一次性投入七萬的兵力,但大軍出動,糧草總歸是第一位,而他營中糧草卻只夠這十萬軍隊再用三日。一旦渡河失敗,更是可能剩不下多少糧草。這十萬人都是他從冀州帶來的,到那時又有多少人能逃回去?
  田豐見了袁尚的樣子微微搖頭,又道:“如果刺史無法拿定主意,至少也應該派人前往身後三縣刺探情報,再派人搶佔咱們身後的溫縣。曹軍有兩萬人馬,足夠分兵佔據溫縣,如果溫縣被佔,我軍可就連一個可以據守的據點都沒有了。”

  袁尚這才點頭,準備依田豐的主意行事。

  可就在這時,十幾面巨大的立體風箏順著北風漂浮到袁軍營地之上,每個風箏上都寫著同樣的簡單話語:軍中斷糧,袁尚小兒欺騙爾等。

  袁尚大怒,忙派出騎兵去尋找究竟是誰放出的風箏,但哪裡還找的到。

  不多時,各營主將紛紛來到中軍詢問糧草問題,袁尚隻說糧草充足,讓各軍嚴守營地,不得輕舉妄動。

  但很快便有人發現袁軍後營存儲的糧草只夠全軍食用三日,還有人發現一軍人馬被派往溫縣駐防,其中似乎還有本居住在懷縣的名士司馬防。

  這些人便返回中軍再次詢問袁尚。袁尚年紀不大,這些將領大部分都跟隨袁紹爭戰多年,一個個勞苦功高,本就不是完全信服袁尚的統領,往日間還好,此時卻是非要問出個結果才肯罷休。

  還好田豐幫袁尚擋住了這波質問,面對袁軍資格最老的軍師,這些悍將還不敢如何,只能暫時退去。

  可到了第二日,分到各營的糧草減少了六成,這些將領便知道事情不對,重新來尋找袁尚。卻發現袁尚已經帶著中軍親衛駐進了後營,說什麽都不再讓這些人檢查糧草了。

  原來今日一早,本應按時抵達的糧草沒有送來,雖然派去探查三縣的探哨還沒有返回,但這已經使得袁尚從內心幾乎完全相信了司馬防的說法。他一方面想辦法彈壓軍中不滿的情緒,一方面也趕緊給袁紹寫信求援,同時派人聯系南部匈奴五萬大軍返回孟津,他們還帶著大量牲口,這些都是可以吃的食物。

  可到了中午,第二波風箏又來了,這次上面寫道:懷縣已失,袁軍糧絕,河內一統,就在此時。
  軍中更是異動頻頻。

  袁尚知道事態嚴重,連忙將前幾日宰殺牲畜製造革船而囤積下的肉食散發到各營,這才穩定住人心。但他也沒有其他辦法,只能問計於田豐。

  田豐還是那個主意,孤注一擲,渡河!

  往日間對田豐言聽計從的袁尚卻猶豫了,他道:“先生,現我軍後路已斷,軍中糧草即便收緊食用也只夠再用五日。兵法雲:‘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現在我軍士氣已經衰,我的心也亂了,就算孤注一擲的渡河進攻又能有多大的把握?不如引兵前往溫縣固守,等待我父親的救援。”

  田豐無奈歎道:“三公子啊,此時此刻你就好比當初在官渡的曹操,唯一的機會就是偷襲烏巢,你怎麽能不去呢?”

  袁尚卻反駁道:“曹操確實去了烏巢,可他的本陣不也被攻破了嗎?我意已決,明日一早便全軍趕往溫縣就糧。”

  田豐見無法改變袁尚的注意,便又道:“溫縣城小,裝不下十萬大軍。三公子不如隻帶親信一萬前往溫縣固守,那樣溫縣的糧食還能多吃幾日,這裡就交給老夫來處理。”

  袁尚猶豫了一下還是拒絕了。袁紹曾經給他講過要多聽田豐的謀劃,但還偷偷囑咐絕對不能分給田豐半點軍權。

  畢竟袁紹陣營整個冀州派不是死了就是叛逃曹營,田豐雖然家小都在冀州,但也不可不防。

  田豐也確實是有私心,不過他是打算袁尚走後就以代理主帥的權利發兵權利攻打孟津。這是他唯一想出來的能夠救這十萬大軍的辦法。

  現在他和袁尚都沒有機會了。

  當夜,袁尚升帳下令明日一早,全軍拋去無關輜重,前往溫縣就糧。軍中諸將大驚,但袁尚沒給他們多驚愕的時間,急匆匆的便讓他們返回各營準備。

  可第二天一早,袁尚萬分後悔。隻昨天一夜,竟有三千多名士兵逃跑,其中居然還包括一名都尉和三個牙門將。

  袁尚大怒,讓軍法官處決了主管那個都尉的偏將軍,用嚴厲的刑罰彈壓住各營的異動。

  可就在前往溫縣的路上,曹軍的風箏還是如影隨形,於是一路上還是不停的有士兵出逃,十萬大軍等抵達溫縣竟是只有不到七萬人了。

  ————

  三國小知識:今天說一說河內的地理吧。河內是漢代設立的郡,地理位置上等同於現在河南省西北部,隋唐時期河內郡改名懷州,到了元明清時期叫做懷慶路、懷慶府。至於這兩章出場多次的野王縣,在隋朝改名為河內縣,到了民國時期終於改名為現在的沁陽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