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小糧官》第五十章 洛水上的水車
  夜深人靜,王垕還在為白日發生的事久久無法入睡。

  洪烈也睡不著,一個翻身坐了起來:“師傅,你不是告訴我人人生而平等嗎?那為什麽還會有人是皇帝?有人是士族?有人是百姓?有人是奴隸?”

  如果是以前,王垕可能會隨便給洪烈編一個答案,然後讓他趕緊睡覺。但今天王垕自己也睡不著,腦子裡亂乎乎的,便順著洪烈的問題講道:“首先你應該先把皇帝刨除,任何一個人只要做到皇帝就不能再算人。”

  洪烈不解:“不是人還會是什麽?”

  王垕將手墊在頭下,讓自己躺的更舒服一點:“皇帝是一個符號,一個象征,一個代表民族意志和國家意志的特殊生命體。有了皇帝,國家對百姓的統治才名正言順。在士大夫眼中皇帝是不可缺少的,假如不是活的那就更好了。”

  洪烈呵呵笑道:“怎麽可能,我看皇帝就活的好好的啊。”

  王垕歎了口氣:“就是因為皇帝都是活的,才有了所謂的好皇帝和壞皇帝的分別。皇帝本應是神,因為只有神才能不受人的意志影響。可惜皇帝只是一個人,當一個神的意志處於人的等級,他的一舉一動都將對國家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

  洪烈恍然大悟:“對國家造成好影響的就是好皇帝,造成不好影響的就是壞皇帝唄。”

  王垕摸著他的小腦瓜:“可以這麽理解。”

  洪烈又問:“那士族、百姓和奴隸又有什麽不同呢?”

  “從生命形式角度上講沒有任何不同。但士族在剝削百姓和奴隸。士族擁有生產資料,還壟斷了知識的傳播。他們利用自己掌握的生產資料和知識來掌控這個國家。百姓和奴隸因為沒有生產資料和知識而受到了士族的奴役。”

  洪烈問:“就像師傅你現在做的一樣?”

  王垕沉默了一下才說:“是的。”

  洪烈還有不解:“為何師傅你說百姓和奴隸都受到了士族的奴役呢?”

  王垕解釋道:“百姓需要交稅,需要服勞役,這就叫剝削。至於奴隸,他們連身體都不屬於自己。但士族卻擁有各種特權,不需要服勞役,交的稅對士族來說也不過是九牛一毛。”

  “不對啊。”洪烈奇道,“如果沒有人交稅,國家怎麽辦?如果沒有人服勞役,國家又怎麽建設?很多工程像水渠什麽的本就是和百姓相關的啊。”

  王垕道:“不是說百姓不需要交稅,而是說相比於他們的付出,國家給予他們的太少了。至於勞役,義務製的勞役本就不是不可替代。如果市場上的產品多了,國家就應該用雇傭關系替代勞役制度。百姓不需要服勞役,節省了人力,可以更好的開墾農田,產出更多的產品。雇傭的工人可以獲得收入,再用收入獲得的錢財去消費,消耗多余的商品。國家在錢財的流動過程中還可以收上好幾筆商稅,增加財政的收入。”

  洪烈已經聽傻了:“是…是這樣嗎?”

  王垕只是笑笑:“當然是。等有空我寫一本講初級經濟學的書你就明白了。”

  洪烈不禁有點後悔,在這個年代,他作為徒弟是必須將自己老師的書全都背下來的,但王垕寫的書又都相比其他人的書籍過長了一些。

  “師傅,會有一天所有人都人人平等嗎?”

  “會的。”

  王垕緩緩道,“當所有人不再隨隨便便的跪在地上而是一直站著的時候,人人就平等了。”

  第二天一早,王垕和洪烈果然起晚了。張王氏等人均以為王垕在偃師工作過於辛苦,沒有在意。

  王垕就這鹹菜吃了些加雞蛋的小米粥,又考教了洪烈幾道多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見天色還早決定找點事情做。思來想去,他覺得難得沐休一次,準備帶家人出去遊玩一番。

  洪烈性格早熟,但總歸是小孩子心性,見不用在家當做題家,一興奮將沙盤都打翻了。

  王垕慈祥的告訴他沒事,晚上回來記得多做一套卷子就行了,把孩子都給感動哭了。

  王垕家不是那種出個門就要準備倆禮拜的大士族,何況這種士族在漢末基本上也絕跡了,皇帝西狩不也才準備了三天嘛。王垕家出門短遊不用怎麽收拾,隨便準備了一些吃食和水,十幾個人趕著兩輛大車就從上東門離開了雒陽。

  雒陽城東以前是馬市和粟市,顧名思義就是賣馬和賣糧食的地方。但兩個市早已荒廢,這個年月哪還有人出來販馬販糧食啊。

  王垕帶著家人沿繞過荒廢的兩個市,順著雒陽的護城河一路向南。

  雒陽的護城河也叫陽渠,建武二十四年(西元48年),漢世祖劉秀命人在雒陽城西開渠引洛水一支繞城而成,將雒陽西、北、東三個方向都包裹住,又納谷、瀍二水,一直到洛水下遊才回歸洛水。

  但王垕的遊玩的目標不是陽渠,一家人通過浮橋度過陽渠繼續南下,穿過之前曹軍扎營過的太學遺址,來到了洛水河畔。

  到了洛水這邊城市的感覺便少了很多,再加上曹操幾衛禁軍和王垕修建的水泥廠、磚廠都在雒陽城北,洛水河畔十分的清靜,逐漸成了很多雒陽官員沐休出遊的首選。由於遊人太多,王垕一家一開始都沒找到太好的地點休息。

  還好王垕到了這裡不久就遇到幾波官吏,每個官吏都親切和王垕這個司空府紅人問好。更有一個吏小說非要把一塊臨河的平整土地讓給王垕。

  王垕微微感謝便佔了那人的地方。那人名義上是負責皇帝劉協飲食采買的宮中小吏,但王垕清楚的記得一次幫郭嘉處理文書時見過他的名字,似乎是郭嘉在雒陽重建校事府後的招募第一批人員。反正都是自己人,佔了他的地方反倒顯得磊落。

  張柄、趙撲各自向左右兩側走了幾十步確認安全,王二柱帶著幾個仆人在空地上立起一個三面的帷,對著洛水的一面是空的,便於沿河看景。

  不知是不是錯覺,王垕感覺王二柱幾人比以往要乾活更賣力了,心中感到一絲欣慰,又看向洛水安靜的流淌,頓時覺得一切事情都能像流水一般迎刃而解,吟道:“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輕淺見瓊砂。”

  張王氏、劉竟、趙氏乃至張婆婆都是有學識的,聽王垕的詩頗具意境紛紛叫好,還一個個十分不知趣的讓王垕繼續說幾句。

  這又不是以前學過的那些“背誦全文”,王垕能突然想起這麽一句已經很難得了,只能搪塞“文章天成”、“妙手偶得”之類的話,反倒引得老娘和兩個老婆更加叫好。

  王垕臉皮薄,一手抱著王遠,一手拉著洪烈,以踏青為名沿著洛水向上遊走去。

  趙撲連忙跟上三人。

  洛水沿岸也有曹軍的屯田所,不過大多在雒陽上下遊,雒陽卻是沒有。這是防止發生兵變的一種保護。雒陽既然成了國都,那麽除了禁軍就不能有其他軍事單位,王垕、沮授編練的折衝府在百裡外的偃師也是這個原因。

  因此雒陽南部這段洛水就保持了它原本的模樣,至少董卓走後到現在這十年應是沒有太多變化,對面河岸上甚至還有當年西涼軍退走時燒毀的半截橋梁。

  看到人造物王垕有些感興趣,過去查看,想要給王遠、洪烈講解這座橋梁可能的解構。

  但走到一半王垕卻愣了,因為對岸半截橋梁後方有一個不大的水車,正是他之前找到的畢嵐版水車。但這個水車卻嶄新無比,好像昨天才裝上一般。它在洛水水流的帶動下不停的旋轉,將一股股清水抬到高處流入竹製的引水渠中,最終流入遠方的農田之中。

  水車當然不可能連續運行十幾年,那麽就一定有人將它立在這裡,而王垕手中缺少的就是這種技術人才。

  王垕連忙讓趙撲打聽到底是誰立的這個水車。

  但趙撲以王垕三人無人保護唯由拒絕了。

  王垕只能帶著孩子先回到帷,趙撲這才找渡口過河,尋找老農詢問水車事宜。

  等趙撲回來,王垕已經帶著家人吃了兩輪燒烤,光剩下剔牙了。

  當然,王垕也沒忘記給趙撲留了他的那一份。

  趙撲也不客氣,拿起一串烤的酥脆的雞肉塞入口中。

  王垕著急,連忙問道:“怎麽樣?可找到是誰造的那輛水車?”

  趙撲吞下雞肉回道:“找了三個人才問清楚,說是雒陽裡的官員給立的,但具體是誰說不出來。我覺得掾屬找錯了方向,若是去尚書台或者司空府問一問定能找到是何人。”

  王垕暗暗記住此事,準備回去再去尋找此人,當下還是陪家人更重要。

  ————

  三國小知識:
  文中王垕“創造”的詩句出自唐劉禹錫《浪淘沙九首》中的第二首,全文是:

  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清淺見瓊砂。

  無端陌上狂風疾,驚起鴛鴦出浪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