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小糧官》第二十六章 “高速公路”
  曹操右側座位坐在最末尾的一名小將怒道:“河水上凍,如何能走水路?”

  王垕笑道:“當然可以。不知這位小將軍怎麽稱呼?”

  可能是被王垕稱作將軍,那小年輕仰著脖子道:“高安鄉侯之子,夏侯楙。”

  王垕眼角微跳,原來是諸葛丞相口中的“如放一鴨”啊,那高安鄉侯應該是夏侯淵吧?也不知三國演義裡說的對不對。

  “小將軍不要急,待我將東西做出來,你一看就懂了。”

  王垕起身向曹操施禮,“主公,請讓我返回後營督造走水路的工具。”

  曹操也是半信半疑,但王垕說的信誓旦旦,且王垕之前的快速浮橋和連環船做的都十分漂亮,更關鍵當著自己的族人、小輩,還有最信任的領兵將軍,他必須力挺王垕這個最近征辟的掾屬。

  “很好,厚土,此事就交給你辦了。”

  王垕領命離去。

  帳內諸將分為兩派,見識過王垕能力的老人只是好奇王垕怎麽在冰上行舟。新來的虎豹騎諸將則對王垕這個沒見過的人略有懷疑。

  說略有是因為曹操識人之能人盡皆知,他們也只是奇怪王垕這隻猴子是從哪塊石頭蹦出來的。

  還是那句話,王垕現在的座位當初可是屬於荀攸的啊。

  其實王垕要做什麽看書的各位都知道,冰橇而已,或者叫爬犁也行。

  《史記-夏本紀》記載: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也就是說夏朝時中國就有橇了,不過中國古代的橇不是在冰上用的,而是在泥地中使用。

  簡單的冰橇只要在木板下面釘上兩根木條就能用。複雜一點也不過是找兩根長木杆,一端用火燒烤,使其高高翹起,用作轅子。另一端觸地平直的部分釘上橫杆,加上支柱,再做成車廂便成了。

  冰橇有轅有底,無輪轂,靠兩根光滑木杆在冰雪地上滑行。還可將幾個冰橇連成一串,幾匹大馬就能拉動,可以坐人,也能裝貨,冰上出行很是方便。

  王垕找到沮授,將需要製作冰橇的工作說了出來。

  “原來橇還能在冰上使用。”

  沮授很明顯看過《史記》,只聽王垕一說就明白冰橇能用。而且現在雪越下越大,過不了多久就無法騎馬,反倒是冰橇也許能夠帶曹軍脫困。

  但後營的問題還是人手不足。路招的突襲給後營帶來了很大的傷亡,王垕手中25個工作組每組都有減員,減員多的組甚至只剩下一半的人手。而他的後營還要負責照顧數量暴增的傷員、火化死者、分派糧草、搭建臨時營帳、捕捉跑掉的大牲口,工作繁重。

  沮授建議道:“王掾屬,可以讓追捕大牲口的人手回來。廣陽太守帶來如此多的戰馬,咱們不缺牲口。反倒是拉車用的籠頭、韁繩等物不太齊全,需要額外製作。冰橇方面,掾屬最好也和往常一樣帶著一組人先研究一下工藝流程,其他組觀摩後以流水之法批量製作,自能事半功倍。”

  王垕滿口答應。

  製作冰橇並不困難,難的是如何在短時間內製作出能轉運三千人及其糧草、輜重、還有傷兵的冰橇,就算一個冰橇坐10個人,算上其他東西至少也大幾百輛。

  還好王垕很快便想到了第一個辦法:拆車。

  將大車的輪子拆下,再安上木杆,這就是一輛冰橇。而曹軍本就有百多輛大車,一下就解決了少一半的工作量。

  然後王垕又想到了之前製作的木柵欄。

  兩個個木柵欄並排拚接在一起,下面裝上木杆,這同樣也是一輛簡易冰橇。

  再加上流水之法和零零七兩班輪轉法,足以在一天之內完成製作冰撬的全部任務。

  另外王垕也沒有忘記籠頭、韁繩數量不夠的問題。還好虎豹騎中像籠頭這種東西卻是不缺,只要略略改造一下,將騎馬用的韁繩改為長繩就可以使用。

  王垕還命人將裝糧草的袋子裁開,裁成大概一尺見方的尺寸,用來給包裹馬蹄,以防馬匹在冰上打滑。

  一整天過去,雪終於停了,後營也終於將所有冰橇製作出來,隻留下累倒的幾百名輔兵。

  不得不說亂世的人就是結實,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別說996,007都行,管飯就乾,後世的老板們都饞哭了。

  曹操帶領曹營重將官一同觀看了王延年駕駛一輛冰橇在雪地上飆車,王垕為他們講解:“這是冰橇,雪地上也可以跑。在雪地上四匹馬就可以拉動串在一起的兩輛滿載輜重的冰橇,如果是在冰面上還能拉的更多。而且冰面上沒有障礙,有了冰橇,我軍在冰面上就仿佛走上了高速公路,完全可以走濮水、濟水、蒗蕩渠,一路南下,最後繞道陳郡轉潁水返回許都。”

  曹操第一次聽到高速公路的名詞,大概意思還能明白,滿意道:“我就知道厚土一定能行。”

  曹仁、曹純、夏侯尚三個人同樣附和著點頭,那些姓曹或者夏侯的小年輕還略有不服,卻也無話可說。

  王垕年齡和這幫曹(夏侯)二代相仿,反倒官職更高,更受曹操重用。這些把曹操當做偶像的曹(夏侯)二代對王垕有點敵意也算正常。

  但相對,當王垕真的完成了他們看來無法完成的任務,他們內心對王垕也是十分敬佩的。

  比如小鴨子夏侯楙就對冰橇十分著迷,趁曹仁、曹純不注意偷偷找到王垕,仔細的詢問了冰橇的載重能力、製作工藝、使用注意事項等內容。

  王垕完全沒有隱瞞,一一告知。夏侯楙也十分感激,一番交談過後,兩人便是可以互稱表字的朋友了。

  “子林(夏侯楙字),你問雪橇製作工藝幹什麽?”

  夏侯楙憨笑道:“厚土有所不知,我父在司隸屯田。一到冬日物資轉運就跟不上,如果遇到大雪天更是連門都出不了。有了冰橇,冬天轉運物資就方便多了。”

  王垕沒想到小鴨子還有這種見識,暗道三國演義果然都是騙人的。

  夏侯楙又道:“等回去我就讓家裡大肆製作這種冰橇,每到冬天就派人在司隸各處倒賣物資,一定能賺很多錢。”

  王垕:“.”對不起,我收回前話。

  有了冰橇的幫助,曹軍再次上路。等朱靈、趙溫、呂曠三軍發現曹軍消失的時候,已經是兩天之後了。而此時曹軍又一次來到濮水河畔,在長桓附近扎營。

  曹仁望著完全凍結的濮水和駕著冰橇在河面上玩飆車的幾名曹姓、夏侯姓小輩感歎:“果真如王軍師所言,此物在冰面上速度更快。”

  兩日接觸下來,虎豹騎上下六百將士對王垕不再有敵意,反倒因為王垕的種種發明開始喜歡上這個軍師校尉。

  王垕也在這段平穩的行軍途中終於將早就許給曹操的方便座椅做了出來。

  曹軍中軍大帳,曹操坐在馬扎上愜意的扭動了一下屁股。

  真好,再也不用擔心老寒腿久坐發麻了,痔瘡也不痛了,似乎連頭疼都好了幾分。

  曹仁等人自然眼饞曹操屁股下面的馬扎,但王垕隻做了三個馬扎,一個給了曹操,一個給了郭嘉,還有一個自用。但王垕還不知道,馬扎本應是四個,負責組織人手製作樣品的沮授以材料損耗的名義私吞了一個。

  王垕也會做人,見其他將領跪坐在蒲團上都很眼饞,直接許諾等量產一定給每位將軍都做一個馬扎。

  其實漢末的北方已經開始有人使用類似於馬扎的大型繩床,由於繩床是胡人傳過來的便也稱為胡床。且由於胡床方便攜帶,三國時期就開始大規模應用於軍事領域,比如曹操行軍中就睡在胡床上。王垕自從當了校尉也有資格睡胡床,不用再睡草垛了。

  不過胡床總歸是用來睡覺的,真正將胡床做小了專門用來當座椅,王垕很可能還是第一人。

  曹軍諸將見到馬扎的第一反應大多都是我怎麽沒想到,唯有夏侯楙眼睛一亮,似乎看到了什麽新的商機。

  “咳咳。”

  可能是臀部太過舒服,曹操在正式發言前又扭動了一下。

  “諸君,我軍現在在長垣附近。只要按照厚土所言走濮水、濟水、蒗湯渠,再轉潁水,便可重回許都。”

  說道這裡曹操停了一下,看了看營中眾將。

  “今日我軍探哨與袁軍探哨相遇,用不了幾日整個袁紹軍都將收到我軍轉道向西進攻‘延津’的消息。但此地距離延津不過百裡,我軍何不在返回許都前真的去和袁紹打個招呼?”

  這話一說出來,曹軍眾將一個個瞬間就興奮起來。曹軍有冰橇的移動力優勢,快速接近延津最多也就用兩天。而其他袁軍都還因為大雪無法調動,就算知道消息也沒法快速救援,正是突襲延津袁紹軍新營地的好時機。

  但郭嘉卻道:“主公,此事萬萬不可。”

  ————我是分割線————

  三國小知識:
  1、高安鄉侯是夏侯惇,演義中說夏侯楙是夏侯淵的兒子,過繼給的夏侯惇,所以王垕記錯了。正史中只是說夏侯楙不太會打仗,曾為征西將軍主管雍州,其實只是去前線鍍金,當諸葛丞相北伐立刻就被調回中央了,並沒有被諸葛丞相玩死的經歷,後來他還當過鎮東將軍,但同樣沒有任何戰鬥相關記載。“如放一鴨”也是演義中的戲言,諸葛丞相真要是能俘虜敵軍總指揮怎麽可能輕易給放了?
  2、夏侯尚其實也是夏侯楙那一輩的,只是年紀略大,名氣也更大,在《三國志》中有專門的個人傳記。當然,這和他有個名氣更大的好兒子夏侯玄可能有億點點微不足道的小關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