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小糧官》第三十章 少室山下軒轅關
  過了陽翟,也就相當於進入司隸的地界,但由於地勢變化,冰橇漸漸不再好用,全軍只能換成車馬,速度慢了不少。

  又過了七八日,在陽城短暫停留之後,路變得更加的不好走起來。王垕又詢問懂得多的滿寵,這才知道他們要穿過嶽山,從軒轅關進入關中。

  嶽山就是後世的嵩山山脈,而軒轅關就在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間,是一處險要的關卡。

  當隊伍行到後世的少室山,也就是少林寺景區附近時,王垕終於產生了一絲熟悉的感覺,趁著休息空隙帶洪烈上山,看能不能找到當年進少林寺的感覺。

  可惜這個時代沒有方便的石板路和導遊旅行圖,王垕摸索了半天隻遇到各種懸崖峭壁。後來他們還遇到了兩隻狼,如果不是張柄護衛,師徒倆說不定就回不來了。

  最終王垕只能放棄了登頂少室山這個作死想法,灰頭土臉的帶著洪烈返回臨時營地。

  返回營地後猶在發抖的洪烈問王垕:“師傅,你為什麽帶我去那麽危險的地方,你不是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嗎?”

  王垕故作高深,滿口胡謅道:“乖徒弟,我本來想帶你去見見神仙的,誰曾想神仙不在家,咱們就只能回來了。”

  洪烈果然上當,一臉期盼的道:“師傅,真有神仙嗎?”

  王垕說道:“那是當然,你且看著吧,這座山現在挺荒涼,但過不了多久就會有道觀、寺廟在上面扎根。到時候你再想去找神仙,也就不好找嘍。”

  洪烈又晃著小腦瓜問道:“那是為什麽呀?”

  王垕笑道:“因為真正的神仙不喜歡人多的地方。你想啊,等這座山上都是求神拜佛的人,神仙當然早就跑了。”

  洪烈好像明白了什麽,笑了起來:“哈哈哈,那些人真傻啊,神仙都不在了,他們還求什麽。”

  隊伍又出發了,又過了幾日,他們終於抵達了軒轅關。

  軒轅關是雒陽八關之一,這裡沒有函谷關的雄偉,也沒有虎牢關的險要,更沒有孟津關的山水之景,但這裡路途狹窄,又需要通過太室、少室兩山之間的狹長谷道才能抵達,大部隊無法展開,是真正的一夫當關便能抵擋千軍之地,也是雒陽東南方向的重要門戶。

  同時也在這裡,他們終於見到了進入司隸的第一隻友軍,潁川太守夏侯淵在此等候多時了。

  王垕第一次見到了和曹操身高相仿的武將,之前無論是曹仁、曹純還是曹洪,都比曹操高一大頭,反倒是白地將軍夏侯淵身高和曹操相仿,仔細一看就連樣貌都有三分相似。聯想到曹操似乎本就是夏侯家人,他們倆長得像也就合理了。

  見到夏侯淵,曹操明顯放松了不少,等夏侯淵向劉協問過好,便拉著他找到王垕,非說要給他介紹一位大才。

  王垕自是不敢當什麽大才,但就連傷勢初愈的滿寵都這麽看他,他也沒有辦法。

  現在曹營處境艱難,夏侯淵作為曹操最信任的人之一,對王垕能在危機時刻幫助曹操從官渡返回十分感激,又聽聞他幾個兒子、侄子曾經對王垕不夠禮貌,非要當著王垕的面大義滅親,舉著長劍追的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楙等人滿山亂跑。

  還是曹操和王垕勸了半天才讓他消氣,王垕也算是知道了夏侯淵的脾氣果然夠大,就連他這個偽三國迷都清楚的記得夏侯淵性格剛烈,看來這次沒有記錯。

  歷史中夏侯淵戰死就是因為其性格問題。在定軍山,劉備使用燒圍角之策,四處燒毀曹軍鹿角等防禦設施。夏侯淵知道後大怒,親自帶400精兵去修補鹿角,但他修補的鹿角距離其中軍本陣足足有15裡,也就難怪會被劉備發現後放出黃忠將其陣斬。

  但這個脾氣也同樣說明夏侯淵確實是個正直剛強之人,否則也不會提前發現朱靈的叛亂,並救出大量曹營高官及家眷。

  經過夏侯淵這麽一鬧,那些曹氏、夏侯氏的小輩之後再見王垕都開始執子侄禮,連比王垕大好幾歲的夏侯尚都是如此,弄得王垕尷尬不已。

  匯合夏侯淵,曹軍離開了軒轅關,前面就是後世著名的洛陽盆地,前大漢首都雒陽終於就在眼前了。

  與此同時,中原大地冰雪消融,袁紹終於帶大軍抵達了許都,在兵不血刃的招降了許都留守伏完後得知一個噩耗。曹操居然沒有從虎牢關西進司隸,而是南下返回許都帶走了劉協!而且他們已經走了半個月了?!
  “主公,為今之計應立刻發兵進攻司隸。我軍可兵分三路,由主公親率大軍北上進攻虎牢關,由三公子帶偏師進攻軒轅關,再召大公子前來帶兵去取南陽,借道南陽北上司隸。”

  許都大將軍府內,郭圖款款而談,只看他羽扇綸巾的樣子還真有幾分指點天下的態勢。

  哦,對了,所謂的大將軍府正是之前劉協居住的皇宮。

  司徒趙溫曾以僭越為由提出抗議,但大將軍府軍師荀諶反駁既然皇帝西狩,這裡也就不能再算皇室宮殿,大將軍作為官職最高的大漢官員理應住在最好的居所之中,與趙司徒和曹司空有所區別。

  趙溫本想據理力爭,但無奈孤掌難鳴,就連那些皇室重臣也都讚同荀諶的說法。趙溫一氣之下只能稱病不再理事。

  對於郭圖的提議,袁紹隻思考了幾秒就拒絕了。

  “公則所言雖然不錯,但我軍缺糧,許都附近也都被曹賊搜刮乾淨,如果再征召軍糧,無論河北還是中原都將嚴重影響到春耕的進行。”

  可能是因為沒抓住曹老板,官渡之戰勝利的不夠完全,袁紹思路十分清晰。

  “但大部隊不能出擊,不代表就不理睬司隸的曹軍。友若!”

  荀諶上前一步:“屬下在。”

  袁紹道:“以我的名義,讓陳孔璋(陳琳)再擬一份檄文,直言曹操裹挾漢帝之罪,勸他早日迷途知返,帶漢帝回來,如果那樣我和他還有機會同朝為臣。

  “再將檄文告天下各方州牧、刺史、太守,曹賊大逆不道,天下人可共擊之。任何人在這個時候征討曹操就是我的朋友。”

  荀諶道:“屬下領命。”

  袁紹又道:“鄴城是北方重鎮,但中原才是漢室的中心,從今日起我就留在許都代理朝政,直到天子歸來的那一天。我認命審配為鄴城守。尚兒,我以大將軍兼太尉代理朝政的名義封你為冀州刺史,你返回鄴城,替為父看好冀州,要知道冀州才是咱們的根本之地。至於我自己,就能者多勞,再兼任個兗州牧吧。”

  一名樣貌和袁紹有七八分相像的年輕人趕緊站出來拍著胸脯說沒問題,這人自然就是袁尚了。

  話說袁紹喜歡袁尚也是有道理的,袁尚不僅長得像他,平日間作風也和袁紹幾乎無二,不僅頭腦清醒,還能夠禮賢下士,對待寒門子弟也能一視同仁,官渡之戰中坐鎮鄴城在審配等重臣的輔助下完美的完成了糧草供應的工作,因此在袁紹內部大部分人都支持袁尚接替袁紹。

  反觀袁譚,雖然也是袁紹嫡子,還是長子,但無論樣貌還是脾氣秉性都和袁紹相去甚遠,雖有郭圖、辛評、辛毗等袁氏重臣為奧援,卻漸漸失去了袁紹的喜愛。擔任青州刺史期間,他前期確實乾的不錯,驅逐田楷,東攻孔融。但後來他用人不當、賞罰不公,逐漸了失去了青州的人心。

  當曹操將青、徐兩州軍事交給臧霸來處理,袁譚是連戰連敗。最後還是袁紹看不下去找理由將其調回身邊,讓逢紀去主持青州軍事。對外宣稱是官渡之戰需要父子一齊出力,但其實是怕他真頂不住臧霸導致後方失火。也因此袁譚開始怨恨逢紀。

  現在袁紹陣營中是個明眼人就知道袁譚失勢,也就郭圖等人還在硬撐。不撐也不行,郭圖和辛氏兄弟和袁譚捆綁的太深了。

  剛才郭圖提議調袁譚回來進攻南陽,而讓袁尚攻擊軒轅關,就是在幫助袁譚的同時給袁尚挖坑。

  軒轅關上文說了,根本沒法展開大部隊,是絕對的戰略險要之地,袁尚幾乎不可能攻克。

  而南陽就在張繡手中,張繡投降曹操不久,袁軍如果去攻擊他,很可能直接將其逼降,袁譚這不就有功勞了。

  可惜袁紹一下就看出郭圖的目的,並沒有按照郭圖的提議去做。

  此時郭圖見袁紹又將袁尚封為冀州刺史,趕緊又道:“主公,大公子返回青州後已經著手和臧霸談判青州交付事宜。但臧霸似乎不是真心歸降,之前更是擄走了不少東郡百姓。既然暫時不對曹軍發兵,不如命呂氏兄弟暫歸大公子統領,如談判不順利,待春耕過後便可出兵,奪回被藏霸佔領的濟南、齊、北海,進而南下進取泰山和琅琊等地。”

  這次袁紹沒有反對:“可以,但先期還是要以和談為主。友若,你再以自己的名義給廣陵太守陳登寫一封信,不需要談天下的局勢,只需要拉關系就行。陳登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該怎麽辦。”

  ————我是分割線————

  三國小知識:
  1、真正的洛陽八關中沒有虎牢關和汜水關,一般認為旋門關最有可能是傳說中的虎牢關。至於汜水關一般認為是虎牢關的另一種稱呼。文中還是用虎牢關這個大眾都知道的名字。

  2、漢世祖、光武帝、位面之子、大魔導師秀哥定都洛陽後將其改名為雒陽,直到曹丕代漢,才改回洛陽。

  3、建安七年,袁譚因與袁尚生出嫌隙殺了逢紀。但之前並沒有他和逢紀之間有過節的記錄,書中內容是我編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