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小糧官》第一百七十六章 權利的遊戲(上)
  鄴城本是冀州治所,也是河北最大的城市之一。隨著魏王袁紹定鄴城為國都,最近幾年鄴城的人口越來越多。再加上巧工司成功仿製了雒陽的特產水泥,大量建築拔地而起,這座城市也顯露出幾分帝王基業的樣貌。

  這一日,一騎輕騎從南方而來,為這座城市統治者帶來遠方的消息。

  袁紹坐在王座上,挪動了一下身體,似乎要起身,但一連兩次都沒有成功。

  左右兩名侍從連忙過來要攙扶他。

  袁紹對他們擺手:“我還沒老到走路需要人扶的時候。”

  侍從連忙低頭退開。

  袁紹的第三次努力終於成功,他隨手從身邊拿起一根拐杖,踱著小步走到傳訊官前,奪過來自雒陽的信件。

  這是曹操寫給他的私信,沒有人敢私自打開。

  袁紹撕開信封,將裡面的信紙拿了出來。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用於書寫的信由裝著布帛的錦囊變成了紙張。這些紙全都是雒陽朝廷的壟斷產品。大漢天下十三州用的都是雒陽紙,也只能是雒陽紙。

  僅紙張貿易一項就給雒陽朝廷帶來了極高的收益,在南方一些偏遠的州郡,雒陽紙甚至可以交換同等大小的棉布,以至於在那些地區還出現了一個新的成語——雒陽紙貴。

  袁紹曾命巧工司仿製紙張,可是仿製出紙只要一沾墨汁就會印開一片,只能用來入廁,根本無法用於書寫。

  袁紹曾用政令要求所有人不得使用雒陽紙,結果士族根本不願遵循。其實就連袁紹本人也在使用雒陽紙,那道禁紙令也就成了真正的廢紙。

  袁紹回到王座上,將薄薄的兩頁信看完,感慨道:“是嗎…公與死了啊…”

  周圍人不敢發出任何聲音,那名傳訊官繼續跪在地上,等待袁紹的命令。

  “咳咳咳…”

  袁紹突然大聲咳嗽了起來,左右幾名侍從熟練的拿出白綾、藥瓶、參湯等物。

  白綾用來給袁紹接痰,藥瓶中是太醫令華佗為袁紹調製的特效藥,參湯用來平複袁紹咳喘後的氣息。

  建安十年,偽帝延康四年,華佗應征為魏國官員,從那時起袁紹就不再用五石散壓製病情,身體也稍微恢復了一些。

  其實華佗也接到了曹操代表雒陽朝廷發出的邀請,可曹操隻請華佗入雒陽新學院教授醫術。袁紹則大方的多,對華佗許以高官厚祿。所以華佗雖然和曹操同為譙縣老鄉,最後還是選擇了袁紹。

  侍從們熟練的為袁紹拍背,準備等待袁紹吐出淤積在肺部的濃痰。

  “咳咳…噗…”

  袁紹終於咳出了這口濃痰,但侍從們卻是大驚,跪在地上的傳訊官頭更低了。

  這是一口血痰。

  一名侍從高喊:“快去喊太醫令華佗。”

  “慌什麽?”

  袁紹白了侍從一眼,見沒有衛兵進入大殿,微微點頭,搶過白綾將口唇邊的血絲擦掉,又搶過藥瓶,倒出一顆丹藥,用參湯送服,最後隨便擺了擺手,幾名侍從依次退到一旁。

  “看來我確實沒有多久的時間了。阿瞞啊,為何你還活的這麽好?又為何你能以兩個貧弱的州對抗我的八州之地呢?

  “算了,反正我就快贏了,只要再堅持一段時間,再堅持一段時間…”

  袁紹的聲音越來越小,緩緩的閉上了眼睛。這是華佗的丹藥發揮藥性,他睡著了。

  傳訊官還磕頭跪在地上,汗水早就浸透他的衣物,順著臉頰流淌在地上。

  也不知過了多久,魏王袁紹終於轉醒了過來。

  “哦,你還沒走呢?”

  傳訊官忙道:“未得大王旨意,不敢離去。”

  “呵呵呵,不錯,你還真是個忠臣。”

  傳訊官終於稍微放下心:“願為大王盡心盡力,縱死不悔。”

  袁紹滿意的點頭:“那好吧,就遂你的願望。左右帶他下去,讓他死吧。”

  “什麽?!”傳訊官大驚,“大王,我對你忠心耿耿啊!”

  但衛兵經進入大殿之中,將傳訊官拖了下去。

  有兩個人恰好來到魏王宮前,他們看到了被拖走的傳訊官。

  方臉龐,略微有點帥氣的年輕人不由得問道:“那不是崔家子弟嗎?犯了什麽事?”

  另一人是四十多歲的年紀,身高七尺有余,面容英俊,正是袁紹的重臣郭圖。

  “大公子,主公的事還是不要多問。”

  原來那年輕人就是袁紹長子,同時也是魏國太子,袁譚。

  袁譚皺眉道:“我父的事既是我的家事,如何不能問?”

  郭圖搖頭歎道:“大公子啊,主公乃魏國之主,也是大漢掌控最大權力之人。您和他雖是父子,卻也是臣子和君主的關系。作為一個臣子,君主不讓你過問的事情又如何能問呢?”

  袁譚喜歡獨斷專行,但唯獨郭圖的意見願意聽從。

  “既如此,待會兒見到父王就不問這件事了。”

  “千萬不要問!”

  郭圖突然生出一股心累感,但想到自己的重任還是強打精神,“大公子,咱們是來匯報臧霸投降一事,不可節外生枝。”

  袁譚隨筆點頭,隻說知道了。

  兩人很快見到袁紹。

  袁譚作為儲君本可以隻對袁紹行兒子見父親的小禮,但在郭圖的勸說下,他還是一直都在行臣子見君主的大禮。

  至於郭圖,更是在袁紹位進魏王之後對袁紹的態度極為恭敬,從未在禮節上出過任何紕漏。

  袁紹等兩人行完禮緩緩道:“好了好了,你們兩個還和我客氣什麽,都起來吧。”

  袁譚、郭圖這才起身,等待袁紹訓話。

  “顯思,臧霸是真的請降嗎?”

  袁譚上前一步說話:“啟稟父王,兒臣認為臧霸的投降不是真的。”

  “哦?”袁紹雙眼一亮,“何出此言?臧霸和他幾個手下的家人可全都作為人質送到鄴城來了。”

  袁譚道:“據兒臣打探的情報,臧霸統治的幾個郡連續兩年爆發了蝗災,極為缺糧,百姓食不飽腹,甚至發生了人相食的慘劇。臧霸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向朝廷投降,以換取解開對他的物資封鎖。而臧霸在降表中依然在向父王請求青州刺史的職務,這說明他還是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利,他日還有造反的可能。”

  袁紹滿意的點頭:“顯思,你很好。”

  袁譚臉色一喜,但旋即想到郭圖曾對他說的話,又忙道:“這都是父親教導的好。”

  “呵呵呵…”

  袁紹慈祥的笑了笑,又對郭圖說,“臧霸之事朝臣們是怎麽看的?”

  由於袁紹愈發精力不濟,大量朝政便交由荀諶、郭圖、田豐帶領的文臣來處理,久而久之,這些文臣便成為朝堂上十分重要的一股力量。

  但袁紹死死的把握著軍權,荀諶、郭圖、田豐等人依然不敢有半點疏漏。

  “啟稟主公,朝議覺得應該接受臧霸的投降。一來臧霸麾下百姓也是大漢的百姓,我們有救援的義務。二來我軍攻入司隸的大計正在進行之中,沒有多余的力量去管臧霸。”

  袁紹擺了擺手:“好吧,就按你們的想法辦吧。天色不早,你們也回去吧。”

  “是,屬下(兒臣)告退。”

  袁譚和郭圖恭敬的彎著腰倒退著走到大門口,再次行禮後這才準備轉身離去。

  郭圖在轉身的時候偷偷抬眼看了一下,看著袁紹的滿頭白發,嘴角不由自主的翹了起來。

  ————

  鄴城北方,幽州之地,春風也吹到了這裡,到處都是盛開的野花。

  在這種春暖花開的日子中,幽州刺史袁熙離開了治所薊城,他將一路向東去拜會一名幽州的傳奇人物——鮮於輔。

  公孫瓚敗亡後,幽州百姓自發推舉鮮於輔代行太守之職,並在田豫的推薦下投入曹操陣營,在北方牽製住了袁紹大量兵力。

  當時袁熙已被認命為幽州刺史,但他的政令只能在燕國、范陽兩地通行,其他各郡都隻認鮮於輔的名號。

  若不是袁熙頗有才乾,又有牽招、焦觸等大將輔佐,頂住了來自鮮於輔的壓力,說不定袁紹的北線有崩盤的可能。

  當然,鮮於輔當時也只是在押寶,見後來袁紹在官渡險勝,便在名義上投入袁紹方。袁紹也投桃報李,將其正式任命為右北平郡太守,負責防禦來自昌黎地區的烏丸和遼東郡的公孫度軍。

  而由於鮮於輔出身漁陽,遼西在右北平以東,不在袁熙的控制范圍內。所以鮮於輔實際掌握的領地還包括漁陽和遼西兩郡,在幽州的實力僅次於正牌刺史袁熙。

  多年來,袁熙一直在提防鮮於輔,從未想過去拜會他。

  但近日鄴城內有不好的傳聞出現。袁熙雖沒有野心,卻也知道自保的重要。

  他看向身邊一人:“田先生,鮮於太守真的會支持我嗎?”

  早已不再是小將的田豫騎著一匹沒有一絲雜毛的白馬,就像十幾年前一般。

  “您是幽州刺史,我和鮮於太守又都是幽州人,我們相互扶持難道不是正常的嗎?實際上就連遼東的公孫將軍也是幽州人,大家坐在一起,又有什麽不能談的呢?”

  袁熙等的就是這個答案,眼睛登時一亮,英俊的臉龐笑了起來:“那真是太好了。”

  ————

  三國小知識:
  袁熙在袁紹的四個兒子中僅比袁買名氣大一點,若不是他是甄氏的原配夫君說不定能記住他的人就更少。袁熙在史書中的記載還不如袁譚、袁尚,具體有什麽功績、乾過什麽事幾乎都沒有,只有戰敗、逃跑、被殺的記錄。那麽袁熙就沒有乾出什麽大事嗎?他生了個兒子。

  其實袁熙的兒子袁謙雖然官至太守,卻也沒有什麽名氣。但所謂兒子生兒子,子子孫孫無窮匱,最後在《新唐書》中袁熙就成了東光袁氏始祖,他的子孫中達官顯貴不計其數,其中最有名的是唐朝中期宰相袁恕己,他參與了神龍政/變,複辟李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