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小糧官》第二百一十章 禍起蕭牆
  漢建安十三年,正月。鎮南將軍王垕以飛艇空襲偽漢後將軍韓/猛,全殲韓/猛所部,又派假子劉江乘飛艇抵達武關。

  劉江僅以五百精兵突襲武關成功,武關易手。

  半月後,劉江偶遇僥幸存活的韓/猛,將其斬殺。他以韓/猛的頭顱作為信物,連續勸降析縣、酈縣、宛城、西鄂、棘陽。

  由於劉江勸降袁軍的速度太快,跟在他身後的後續曹軍竟跟不上他的步伐。

  幸好王垕也乘飛艇趕往南陽,這才調派兵力逐漸跟上劉江的動作。

  王垕一邊各處調派兵力、接收袁軍俘虜,一邊聯系襄陽的盟友關羽,請求關羽如約出兵。

  但之前曹操遭受刺殺,曹軍內部出現嚴重危機,曹軍比約定的出兵時間晚了足足一個月。關羽以此為由拒絕發兵。

  此時王垕在整個南陽只有劉江麾下五百人和從長安緊急/抽調的三校人馬,兵力嚴重不足,而他們俘虜的袁軍士兵已經超過兩萬人。

  王垕沒有辦法,只能派出飛艇去聯系還在山谷中緩行的洪烈,要求他帶剩余兵力加速翻越秦嶺,同時派人將袁軍俘虜押往長安等待整編。

  而就在王垕等待後續兵力的時候,飛艇送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各路戰場袁軍一齊開始後退,河內戰線的軍隊撤退得尤為迅速。

  曹丕不明所以隻得派人來征詢王垕的意見。

  王垕也不知這是怎麽回事,但機不可失,隻留兩千兵力分散在各處,自己帶著劉江和千五的士兵從西鄂北上,越過博望坡,直奔葉縣的方向而去。

  一路前進,袁軍果然已經放棄了這些“邊陲之地”,各個縣城見到曹軍前來全都大開城門,做好了一副投降的模樣。

  葉縣北面是昆陽,昆陽以北是襄城,再北就是許都!

  直到這時,隱藏在鄴城的邴原才終於將一條重磅消息送了出來。

  袁紹病重,袁氏內亂。

  ————

  袁譚是第一個得知袁紹不省人事的王子。在魏王宮中盡是荀諶、郭圖、田豐幫他安排的眼線。有如此多的能臣輔佐,袁譚一點都不擔心會出意外。

  和早些年的惶恐不同,此時的袁譚隻感覺勝券在握。不過父親病重,作為孩子怎麽也不能顯得太過高興。袁譚還是每日前往魏王宮問安,只是袁紹病重後就再也不見除妻子劉氏以外的任何人,所以袁譚幾次前往都沒有見到袁紹。

  袁譚也不氣餒,依然每日都到魏王宮門前走上一遭,偶爾還會“意外”的碰上某位給袁紹診病的太醫。然後袁譚就會一臉誠懇的迎上去,在詢問得知袁紹病情更加加重後還會傷心得流下幾滴眼淚。

  待回到自己的府邸,袁譚才會露出本來面目。

  “老東西怎麽還不去死?”

  “主公請慎言。”

  呼喚袁譚主公者不是別人,正是郭圖。

  袁譚卻不在乎道:“此間是我的領地,又有什麽需要注意的。難道袁尚還能翻盤不成?”

  郭圖提醒袁譚:“主公,您還有一個弟弟呢。”

  “袁熙?”袁譚輕蔑的笑了一聲,“他前段時間和鮮於輔、田予之流走的很近。但他猶自不知足,偷偷和東部烏桓聯絡,又惡了鮮於輔。此事傳的整個幽州人盡皆知,父親還專門下召斥責。他還能掀起什麽大浪。”

  郭圖皺眉道:“還是要小心才好。”

  袁譚隨便擺了擺手:“無所謂。現在只能老東西一死,我就能獨攬大權了。”

  郭圖對袁譚的態度很是不滿,但袁譚會這樣也是他們這些士族故意培養出來的。只有這種志大才疏之輩才會容易受到他們的控制。

  “總之還請主公再耐心等待幾日,不要因為一些小事而耽誤了大局。”

  “知道了,知道了。”

  郭圖離開袁譚府邸,心中不知為何升起一陣不安。

  最近韓/猛的南線終於傳來喜訊,北線的朱靈、呂氏兄弟也都稱不日將戰勝曹軍。但袁紹卻在這個關頭病重,不禁前線將士的士氣大為減弱,他和荀諶等人的計劃也都被打斷。

  還好他們已經控制了袁譚,只要等袁紹一死,他們這些士族就能通過控制袁譚掌控權利,進而建立一個由士族主導的國家。到那時,他就是開國的元勳,說不定能如雲台二十八將一般名垂青史。

  想到光明的未來,郭圖不禁嘴角微微上翹。但緊跟著他又皺起了眉毛。

  “為何總覺得少算了什麽事呢?”

  載著郭圖的車架在鄴城中穿梭。他要前往尚書台去見荀諶商議袁紹歸天后的一些事物。他透過車廂的窗子看向鄴城的街道,盡量讓自己放空心思以做放松。

  “最近城門吏愈發松散了,怎麽街道上全是乞丐?”

  ————

  荀諶打開一本奏折,用朱紅色的筆在上面批改著。

  自從雒陽紙流傳開,魏國一切政令都開始使用雒陽紙進行書寫。現在荀諶處理一天的公務連半車都裝不下了,再也沒有了以前竹簡如山的景象。尚書台的官員都覺得王垕縱然有千般不好,光憑他能改進、推行紙張這一件事就足以將名聲流傳下去。荀諶表面上沒有說過類似的話,但心底也是這麽認為。

  每天荀諶都要在尚書台工作至少六個時辰。他還要抽時間去詢問袁紹對近期政策有沒有什麽看法,還要回見各位大臣,部署工作。可以說在勤奮上幾乎沒有人比得過荀諶。

  荀諶知道自己在才智不如荀彧,從小就一直這般努力。可到頭來族長之位還是落到荀彧身上。還好,他跟著袁紹打贏了官渡,重新回到了潁川,終於得到了族長的位子。

  得到這個位置之後荀諶才知道他接手了一股多麽強大的力量。沒有人能夠忤逆這股力量,它才是能夠拯救大漢的良藥。只有順從這股力量的引導,建立一個由正人君子主導的強大國家,這個國度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寧。

  再次處理好一本奏折,荀諶扭動了一下腦袋,抬手錘了錘僵硬的脖頸。

  “給我上一碗熱湯。”

  荀諶呼喊侍從為他服務,但良久都沒有得到回應。他以為侍從睡著了,便又喊了一次。

  “阿福,給我送一碗熱湯過來。”

  回答荀諶的是一片安靜。

  為了能在辦公時集中注意力,荀諶特地下令在他的隔壁院落不得有人,往日除來回搬運奏折的公人就只有他的侍從阿福隨時待命。

  荀諶從座位上上起來走向左面的院落,這裡是阿福往日休息的地方。

  一陣冷風水果,一股血腥的氣味突然彌散開。

  荀諶心底一驚,緊跟著便看到倒在血泊中的阿福。他往腰間摸了一下,卻想起自己為了學習荀彧已經多年沒有佩戴過腰刀了。

  “何人在此行凶?甲士何在?衛兵何在?”

  一連呼喊三聲,周圍終於傳來一些動靜。十幾個頭頂纏繞著黃色帶子的士兵護衛著一名年輕人來到荀諶面前。

  “三公子,你要做什麽?”

  袁尚也在頭頂戴著一根土黃色的帶子,臉上帶著若有若無的笑容:“我想做的,就和你們這些人想做的一樣。”

  ————

  魏王宮的宮門終於又一次打開,無數在頭頂纏繞黃布、黃帶子的百姓推開了這扇沉重的大門。他們剛要奔湧進去,就見一名宮裝老婦人站立在宮門前。

  但對權貴的天然的畏懼讓這些百姓一時間不敢上前。

  “老三在何處?”

  老婦人厲聲喊道。

  百姓們遲疑片刻,終於還是向兩側散開,讓出躲在人群中的袁尚。

  袁尚本不願見這名老婦人,此刻也只能走到她的面前,恭敬的低頭行禮。

  “母親,多日未見,您可安好?”

  劉氏冷笑道:“見你如此出息,如何會不好?”

  袁尚沉道:“大哥被士族架空,若他接替父親定會將一切權利都交給那幫蟲豸。屆時不要說一統天下,就連咱們袁氏也可能無法傳承下去。”

  “所以你就帶人殺了你大哥全家?”劉氏質問道。

  袁尚搖頭:“大哥不會死。他的孩子也不會死。我特意命令張寧不要傷害他的性命。”

  劉氏長長的喘了口氣,緊張的情緒也放松下來。

  “如此,你可以進去見你的父親了。”

  袁尚先是恭敬的向劉氏行禮,而後他回過頭,對那些混在百姓中的老兵們道:“你們在這裡等我。”

  百姓們還以為和藹的三公子是在對自己說話,一個個回話。

  “三公子快去吧,我們就在這裡等您。”

  “三公子,您一定要保重啊。”

  “三公子,加油。”

  ……

  袁尚露出勝利者的微笑,一步步走入魏王府中。他穿越一道道宮門,走過一條條走廊,跨過一個又一個門檻,終於來到袁紹的寢宮。

  “你…來了。”

  蒼老的聲音響起,直到這時袁尚才想起似乎已經很久沒有見過這個聲音的主人。

  “是的,父親,我來了。”

  袁尚抬著頭,直視坐在王座上枯槁的老人。

  “我來送您最後一程。”

  “呵呵呵…”

  老人笑了起來,“怎麽你真敢擔負弑父的罪名?”

  袁尚沉默了,他當然不敢。

  老人無奈的搖頭,將一卷詔書扔給袁尚。

  “若你真有弑父的勇氣,也許我會更加欣慰。”

  袁尚打開詔書,瞳孔在一瞬間放大。

  這是一份傳位的詔書,在傳位者的位置上赫然寫著袁尚的名字。而看這份詔書的紙張,至少也要有七八年的光景了。

  “記住三件事。第一,若你的兄弟不犯傻就不要殺害他們。第二,你不是曹操的對手,全面收縮防線。第三,不要信任那些黃巾余孽,你能依靠的依然只有士族。”

  袁尚沉默片刻,抬起頭直視老人:“我不會再走你的老路,你且去吧。”

  老人眼中突然綻放出奪目的光彩:“如此,我死而無憾。”

  漢建安十三年,偽帝延康八年,正月初三,魏王袁紹,卒。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