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小糧官》第兩百章 宜陽之戰(下)
  洪烈扶著迫擊炮的炮管,眼睛緊盯著左右分開的袁軍步兵。

  “野戰炮目標左側敵軍,自由射擊,你們自己判斷射擊時機。迫擊炮跟隨我的動作,等我射了你們再射,三連發,射擊角度依次為四十七,五十二,六十。動作要快,一定要控制住敵軍兩翼步兵,不讓他們干擾到我軍主力。”

  命令傳遞下去,兩百炮兵動了起來。

  野戰炮雖然有輪子,但在射擊前需要展開陣地,還是多有不便。不過洪烈早就設計了炮擊戰術,陣地也安頓妥當,所以負責野戰炮的六十名士兵只要填裝火藥、炮彈,打開火門,裝上火繩就算是完成了全部準備工作。

  迫擊炮的數量要多一些,但迫擊炮的威力大家是都知道的,除非他敢在今天逆風的情況的下使用白磷彈,否則就靠那些大號禮/花彈對如今早就習慣了曹軍炮擊的袁軍造不成太大威脅。

  不過洪烈可不是那麽容易放棄的人。迫擊炮確實威力不足,十二門的數量也確實有點少。那就用技術來抵抗火力的不足吧。

  所謂的“三連射”正是只有新軍火炮兵才能熟練使用的一種迫擊炮射擊技巧。五人一組的迫擊炮小隊,士兵之間依靠默契的配合,在幾個的呼吸時間內就可以連續的發射出炮彈。

  目前新軍六校炮兵之中每個使用迫擊炮的小隊都能使用出三連射,一些技術高的小隊還能使出四連射、五連射、六連射。這就給了洪烈以十二門迫擊炮封鎖袁軍行進路線的可能。

  袁軍更近了,衝的最快的騎兵已經突入曹軍前部百步之內,一紅兩綠的抬槍旗也高高掛起。

  不過袁軍兩翼的步兵還在後面慢慢挪動。其實以曹軍的小口徑野戰炮已經能打到袁軍左翼,但迫擊炮的射程有限,中軍也沒有接戰。若是提早開炮被袁軍發現他們這個炮兵陣地,他們這些炮兵又沒有外援,屆時袁軍來襲他們只能倉皇轉移,到那時中軍很可能無法抗下袁軍的進攻。所以負責野戰炮的百將在等待最好的機會。

  好機會馬上就來了。

  曹軍在袁軍騎兵進入三十步范圍開槍,前部六百名士兵以三排隊列連環射擊了三輪,用時總共才只有十幾個彈指。

  三輪射擊之後,曹軍前部在校尉劉江的帶領下全體後退,他們越過了中部和後部,成為新的後部,而中部成為了前部,後部成為了中部。

  整個曹軍火統兵前部只在袁軍騎士的第一輪衝擊中戰死不到五個人,且大多是中手/弩的流矢而死。

  袁軍騎兵遭受重創,竟好似失去指揮,一小部分騎兵進退失據,還有一些逃跑者。不過大部分騎兵還是繼續前進,但他們很快又遭受到中部曹軍的三輪三連射的攻擊攻擊,大量騎兵再次倒了下去。

  而後中部曹軍如同之前的前軍一般開始後退,直到戰陣之後才重新排列隊形。後部曹軍六百名火統兵再次頂上來開始發射鉛彈。

  袁軍兩千騎兵此時還能夠站立者已經不到五百,這些騎兵徹底崩潰向後方逃去。

  袁軍左右兩翼的步兵剛剛摸到曹軍後部陣前百步的位置,但他們對己方騎兵莫名其妙的失敗感到懼怕,竟也停下了腳步。

  就在這時,洪烈下令迫擊炮開火,四門野戰炮也一齊開始發射炮彈。

  野戰炮發射的是子母彈,大量散落的小型炮彈在重力的作用下將袁軍士兵撕成碎片。而那些小型炮彈在擊穿袁軍士兵落在地上後還能彈起繼續對後面的士兵造成傷害。

  迫擊炮的三連射也已落地,十二門迫擊炮發射出三十六顆炮彈,炮彈在空中就發生爆炸,無數小型彈片散落開給袁軍士兵造成很大的損傷。

  不過總體來說還是野戰炮殺死的袁軍士兵更多,迫擊炮的小彈片基本上只是對袁軍士兵造成擊傷,少有直接減員者。

  這些年和曹軍的戰鬥早就讓袁軍士兵習慣了火炮的存在,袁軍士兵在百將的帶領下分散開趴在地上,小心的躲避下一輪的火炮攻擊。

  正是因為袁軍越來越熟悉火炮的存在,除非大量使用火炮進行飽和覆蓋式攻擊,基本上只有第一輪火炮攻擊才能對袁軍造成較大的傷害。

  但火炮的控場能力還是極強,正在進行的虎牢關和河內戰鬥很多時候曹軍都是在火炮的幫助下才守住城池。

  洪烈帶著兩百炮兵傾瀉/了幾輪炮彈,按照火炮手冊,他們這時應該轉移陣地。因為袁軍雖然沒有生產火炮的能力,卻已經能夠通過彈道、煙塵等能力判斷曹軍火炮陣地的位置,多次在河內戰場上對曹軍的火炮陣地發起過突襲。

  但洪烈卻發現眼前的這隻袁軍有些不對勁。兩翼的袁軍步兵在遭受火炮攻擊後雖然有能力散開躲避火炮,卻遲遲沒有重新聚集,或者分兵來進攻他們的炮兵陣地。

  “莫不是一炮把敵軍主將給開瓢了吧?”

  王偏將當然沒有死,只是懷抱著剛剛還在和他爭功的張偏將的屍體有些發蒙。

  不是說這隻曹軍都是菜雞嗎?那些將張偏將擊落馬會發出聲音的武器又是什麽?
  為了對抗曹軍的手榴彈,這些騎兵可都是裝備了手/弩的,怎麽連發射手/弩的機會都沒有就一個個落馬了?
  還有曹軍的炮兵是不是有些多啊?探哨是怎麽探的?這至少是一個曹軍炮兵校的火力了吧?這麽大的一隊炮兵,探哨不可能看不見吧?
  王偏將由於戰事不利,已經失去了思考能力。他習慣性的向後面的中軍看去,若是韓/猛在此,一定已經下達最合適的命令了。

  但…

  中軍怎麽往後退了?!

  “袁據!老子XXXX!”

  王垕當然也看到了袁軍本陣後退,立刻下令:“全軍,三排列陣,前進。”

  三面紅旗升起,曹軍開始向前行進。三部曹軍在前進的過程中迅速變陣,逐漸由三部九排變成了一部三排,士兵之間的間隙幾乎消失,整體陣型也更加緊密。

  陣型轉換完成的一瞬間,王垕躍馬奔跑至陣型前方。他拔出腰刀,指著漸漸遠去的袁軍主將旗幟:“諸君,隨我衝鋒!”

  這時趙撲從腰間解下一個拴著紅繩的軍號。這是王垕發明的一種銅製樂器,音域較窄,但聲音激昂、響亮,在混亂的戰場上也能聽得一清二楚。

  “嘟嘟嘟~嘟嘟嘟嘟~”

  魯厄精神一震,不等百將的命令就大喊:“衝鋒號響了,全體上刺刀。”

  和魯厄一般,這些接受過基礎小學教育的什長、伍長都大喊著催促身邊士兵給火統裝上刺刀。

  士兵們從腰間刀鞘中拔出刺刀,將其安裝在火統上。

  刺刀的刀尖呈三棱狀,三面開刃,刃上還開有放血槽,尾部是一個掛鉤,能將刺刀掛在火統前端而不影響發射鉛彈。

  王垕當然不會玩單騎衝鋒的戲碼,他耐心等待曹軍士兵裝備好刺刀,這才打馬向著袁軍方向挺進。

  曹軍士兵開始衝鋒,王垕便順勢從側面繞到了曹軍士兵的身後。王垕的親兵也跟隨他回到戰陣後方。劉江本想玩單騎衝陣,但被王垕提早看出他的想法,命馬趨、王向兩人一左一右將他夾著退了回來。

  “父親,為何不讓我衝陣?”

  劉江稚嫩的面孔上滿是不忿。

  王垕指著加速前進曹軍兵線:“因為武將依靠勇武就能闖出一片天地的時代結束了。”

  王偏將看著在奔跑中還能保持隊列完整的曹軍陷入了絕望。這根本不是什麽弱旅,這是曹軍最精銳的軍隊。他們手中持著能發射無形箭矢的武器,武器上帶著的古怪刀鋒能夠輕易扎破袁軍普通士兵的兩層皮甲。何況這些曹軍士兵還會使用手榴彈作為輔助攻擊。

  袁軍士兵本就士氣一般,見到騎兵的慘劇後已發生動搖,現在被曹軍士兵一衝直接崩潰。

  遠處山頭上還有數量不明的曹軍炮兵在向著袁軍兩翼側面開炮,限制袁軍撤退的方向。

  王偏將混在士兵中逃了一陣,但後退的路線全都被己方士兵攔住,眼看著曹軍越追越近,最後只能下令士兵將旗幟方向,扔下武器,向曹軍投降。

  王垕命令士兵收繳俘虜,對身邊假子劉江道:“江兒,你不是還不服嗎?我把親衛隊交給你,你去追擊逃跑的袁軍主將。但記住,若敵軍還有戰鬥意志,不許你接戰,且隻許你追到宜陽城下,告訴城內守軍,援軍來了。”

  劉江大喜,領命後神氣的向馬趨、王向道:“你們還不跟我來。”

  王垕的親衛全是騎兵,人數足有百人。頭領是趙撲,副頭領是馬趨、王向。趙撲帶著一什人馬留下保護王垕,馬趨、王向跟著劉江去追擊逃跑的袁據。

  待劉江領著不到百人的親衛隊離去,趙撲來到王垕身邊:“不怕江少爺出事嗎?”

  王垕心寬的笑了起來:“沒事,江兒身邊有十名匈奴勇士,性命無憂。再說雛鷹想要展翅,老鷹就不能在身後干涉太多,總得給孩子飛行的機會吧。”

  ————

  三國小知識:
  19世紀80年代後期,早期的迫擊炮從臼炮演變來,它能夠發射球形彈丸。而由於迫擊炮的彈道是曲線,它可以用於對付較為隱蔽的目標。隨著上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促使軍工科技大發展,迫擊炮的威力也增加了很多。到了現代,小小的迫擊炮也能在戰場上起到極大的作用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