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小糧官》第一百六十二章 刺殺(上)
  霸府長史遇刺身亡,這個事件引爆了雒陽官場,眾人都在奔走相告,有悲痛欲絕者,驚恐萬分者,也有彈冠相慶者。

  各方勢力滲入雒陽的密探這兩日更是忙得腳不沾地,在通往虎牢關、武關等地的官道上不知有多少消息在傳遞中。

  王垕當然沒有死,“他”被刺殺的時候正在岐山謀劃所謂的大計,好一派意氣風發的景象。

  那究竟是誰要刺殺王垕?又是用何種方法來進行的這場刺殺?

  讓我們把時間往回調上一段時間,好好的看一看這一場改變大漢朝廷乃至天下格局的鬧劇。

  ————

  刺殺發生的那天本是個普普通通的晴朗日子。前幾日都在下雨,這一次太陽終於如約而至,它拋灑出金色的光輝將大地渲染為黃色。

  一隻鳴叫了一整夜的青蛙終於閉上了嘴巴,它有些累了,叫了一夜都沒能喚來異性的垂青,現在隻想休息。

  雨後潮濕的空氣中透露出一股難聞的氣味,那是腐敗的動物留給世間的最後回響。

  張柄捂著鼻子將死老鼠的屍體一腳踢開,這才深吸了一口依然略帶渾濁的空氣:“就不應該聽大人的建議養什麽狸奴,抓了老鼠又不吃,整日將屍體扔到大門口,太晦氣了。”

  話音剛落,一隻黑白花的狸奴嗖的一下從張柄身邊竄過,三兩下跳上房簷,還回頭看了他一眼。

  張柄又喝罵了一聲。但忙碌了一夜的狸奴不想再理他,伸了個懶腰便團成一團,好像在告訴張柄:“本喵要休息了。”

  氣得張柄有心找個竹竿痛打這隻狸奴一頓,但總歸還是舍不得下手。

  他看著西側還略顯陰暗的天空歎了口氣:“我的大人啊,您什麽時候回來。”

  曹操路過宜陽已有三日。

  那日曹操來到門前把張柄嚇了半死。

  還好有軍師祭酒郭嘉幫襯,張柄又將王垕那一套單獨隔離、保持安全距離、空氣傳播之類的話術重新說了一遍。

  曹操無奈,隻得離開。

  對於王垕想要幹什麽,張柄並不知曉,他只知道王垕一定是在做一件大事,這件大事在完成之前連曹操都不能告訴。

  每次想到這裡張柄都覺得後怕。

  張柄在戰場上殺過很多人,但他其實是個膽小的人,因為只有膽小的人才能在戰場上活下來。這還是張柄的伍長告訴他的。

  張柄很懷念伍長,但他已經有些不記得那個老人的樣貌。隻記得那是一個很和善的人,好像是方臉,也可能是圓臉,個子倒是不矮,就是有些佝僂,額頭有一道很深的傷疤,那是敵人的武器穿透頭盔給他留下的痕跡。

  張柄參軍的時候已有38歲,在漢末也勉強能算是老人。若不是全家都餓死,張柄是不願進入軍隊討飯吃的。

  他一個握鋤頭的農民,如何懂得怎麽殺人。

  伍長比張柄大九歲,參加過討伐黃巾的戰鬥,回鄉後加入曹氏私兵,因不識字,也沒有什麽關系,便一直升不上去。

  張柄的所有戰鬥技巧都是伍長教導的。

  如何利用友軍的屍體躲避箭雨;如何攻城時合理的跑在靠後的位置;如何在戰場上裝死且不會被誤傷;如何臨陣逃脫又不被軍法官處置…

  這些技巧幫助張柄活過了漫長的軍旅生涯。

  有一段時間伍長常喜歡說一句話:“快了,快了。再熬上幾年,到了五十六歲,我就能退伍回家,好好的過日子了。”

  那一年是興平元年,曹操興兵討伐陶謙。

  張柄和伍長被留在後方駐守城池。

  然後呂布就來了。

  伍長力戰而亡。

  張柄不記得伍長的名字,不記得他的具體樣貌,但清楚的記得當時的情景。

  伍長的脖子上中了一箭,血飛濺出來,濺到張柄的眼睛裡,整個世界都變成了紅色。

  伍長的嘴一張一合,似乎想和張柄說些什麽。

  張柄愣了好久才明白,那是叫他快跑。

  於是張柄就跑了。

  他也再也沒見到伍長。

  張柄是個膽小的人,膽小讓他從戰場上活了下來。

  此時,膽小的性格又讓張柄成功隱瞞住王垕不再宜陽的假象。

  但隨著時間推移,一些不可控制的事情還是一點點顯露出來。

  路過的曹操只是這些不可控事件中的一件。王垕的隨從團隊才是一個大/麻煩。

  這些隨從有幾名是王垕府上親近之人,他們知道王垕不在宜陽,也幫助張柄在控制局面。

  還有一些是朝廷的低級官吏,以及一些負責王垕安全的護衛。這些人才是真正的麻煩。

  他們大部分都是雒陽周邊人士,本以為護送完王垕就能放假回家休息幾天,誰知這位大老爺停在宜陽不走了。

  要知道宜陽就在弘農的最東側,往東再走個幾十裡就是河南尹。

  剛開始時還好,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不滿起來。張柄和那幾名王垕的親隨還不讓他們去面見王垕,矛盾也就漸漸積累下來。

  終於,在曹操離開的第二天,也就是前天,這些官員和護衛推選出代表來和張柄談判,他們也隻敢和張柄談判。只要他們沒瘋是不敢去惹王垕的。

  當然,這些人的說法是有一些訴求請張柄轉告給王垕。

  可王垕根本不在啊,住在驛館內宅的只是一個和王垕身材相仿之人。

  張柄又沒有辦法壓服這些人的思鄉之情,隻得裝模作樣的進入內宅“請示”王垕一番,回來後便傳達“王垕”的指示,這些人可以回家了。

  這些隨從人員大喜,他們拿起早就準備好的行囊就要離開驛館。

  張柄連忙阻攔:“你們都走了誰還來保護大人的安危?若是朝廷有什麽詔書,又有誰幫大人暫時簽收、登記?”

  眾人面面相覷,他們一心想要回家還真的忘了幾個問題。最終通過抽簽,兩名倒霉的文吏和兩名同樣倒霉的護衛留了下來,四人一臉羨慕的看著其他興高采烈的回家看望親人去了。

  但事情還沒有結束。之前張柄隨便找了一個身材和王垕相仿的護衛來代替王垕,只和其他人說王垕派這人返回漢中了。

  現在這個替身見同事都回家了自己也是心癢難耐,再加上整日悶在房間中不讓他出去走動,竟是心生不滿。

  在當天便夜裡打算偷偷溜出驛館回家。

  若不是張柄年紀大睡覺輕,定是讓這個替身逃脫。

  驛館也沒有幾個人了,又沒有誰能真的見到替身,有沒有他關系不大。

  但張柄害怕替身嘴巴不嚴,若是讓人知道王垕不再宜陽,耽誤了王垕的大事可就不好。

  於是張柄派王垕的兩個親隨時刻盯著這個替身,保證他再也不能逃脫。

  結果兩個親隨也不上心,昨天夜裡替身又是差點逃跑,正好碰上起夜的張柄,被抓個正著。

  張柄語重心長的教訓這個替身,嚇唬他等王垕回來定會懲罰他。

  誰知替身還敢嘴硬:“長史大人為人寬宏,才不會怪我。反倒是你,弄丟了長史,我看你才是要倒霉。”

  氣的張柄拿著靴子追著替身打了半天。

  折騰了小半夜,替身終於發誓不會再跑。張柄不放心,又囑咐看管他的親隨兩句。他剛把死老鼠踢飛,準備去補覺,宜陽縣令又來了。

  張柄只能無奈前去迎接。

  宜陽縣令名叫張休,是個很精乾的年輕人,還不到三十歲,司隸本地小士族出身。他妻兄的妻子出自河東裴氏的分支,勉強也算和裴氏能搭上關系。

  有了這一道關系,張休上任幾年雖然沒乾出什麽大事,但在政績考核上還算不錯,有消息秋後就可能升到雒陽當官。

  張柄和張休多次見面已是很熟絡,請張休如驛館休息。

  張休雖然是俸祿400石的朝廷官吏,但對張柄頗為尊敬,還因為兩人都姓張,曾戲稱兩人是本家,一副討好的模樣。

  張柄知道張休是看在王垕的面子上才會對他如此客氣,但時間久了難免在一些細微的地方還是隨便了很多,一路說笑著請帶休入座。

  張休坐下環顧四周,奇道:“怎麽少了如此多的人?”

  張柄如實稟告:“長史大人心善,這些人思念家人,便讓他們先回家去了。”

  張休“哦”了一聲沒有繼續追問,還是像往常一般詢問能否見一見王垕。

  張柄還是用那套話術勸阻。

  張休又一次沒有見到王垕,一臉遺憾的離去了。

  張柄這才能放松一下,回到房間躺在榻上就睡了過去。

  不知是不是勞累的原因,張柄做了一個很長的夢,看到了早就死去多年的家人,父母、妻子、女兒,他們每個人都沒有笑臉,就這樣冷冷的看著他。他感到恐懼,轉身就跑,但跑著跑著眼前卻是一亮,整個視線都變為紅色。

  伍長的脖頸在噴血,噴的張柄滿臉都是。

  張柄連忙抱起伍長,看著伍長嘴巴一張一合,好像在說些什麽。

  他彎下腰,將耳朵湊到伍長的嘴邊,終於聽清伍長的話:“快…跑…”

  下一刻,張柄猛地坐了起來,全身的衣服都濕透了。

  他醒了。

  ————

  三國小知識:
  1、狸奴就是貓,這個.大家應該都知道吧貓傳入中國的時間應該是西漢或者更早的時候,《禮記》中記載:迎貓,為其食田鼠也。可見那時便已經有貓了。但也有一種說法,說西漢的貓和現代貓不是一個物種,現代貓是唐代玄奘從印/度帶回來的。

  2、漢代兵役分好幾種,但在漢末肯定執行的不是這麽規矩。文中張柄和他的伍長屬於正卒,也就是所謂的全職兵,要五十六歲才能退役。正卒最小的募兵的年齡則是二十三歲,但估計在漢末也沒有幾個人會注意這一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