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崛起西涼》第九十六章 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且說,高順害怕龐德再次意氣用事率出戰關羽,於是命大軍分為七部,各有一名副將率領,在樊城城外十裡,依山下寨,高順親自率軍屯於大路,截斷關羽進軍路線,而命龐德屯兵馬在山谷之後,作為接應。高順已經想好了,關羽大軍來襲,必然要經過大路,只要自己守住大路,關羽就無可奈何,這樣一來龐德不會有失,而來也可尋機大敗關羽。

  再說關羽右臂負傷,被關平救回大帳,又讓軍中藥師處理之後,已無大礙,關羽召來關平說道:“龐德狗賊,不殺他難解某心頭之恨。”

  關平聞言說道:“高順兩萬援軍已到,目前駐守在樊城外十裡山谷之內,不知道是何打算。”

  關羽聞言,也顧不得箭傷,急忙起身,拿起青龍偃月刀,就走出帳外,關平見此,隻得緊緊跟在身後。

  關羽隨後翻身上馬,引關平及數十騎兵來到一處高地之上,遠遠望見樊城城頭旌旗獵獵,軍容嚴整,防守森嚴,自知不可攻取,又望見襄江水流揣急,於是向山下農戶問道:“樊城外十裡山谷,是何地名?”

  農戶聞言,說道:“將軍,那個山谷我知道,叫“罾口川”。”

  關羽聞言大喜,當下策馬回到軍營,命關平準備打造舟船。

  關平滿臉疑惑的問道:“父親,我等與晉軍乃是陸戰,用舟船幹什麽?”

  關羽閉口不語,呵斥關平準備就是。

  卻說,高順屯兵罾口川,連日來大雨不斷。時逢陳宮押運糧草到大營,見到高順屯兵罾口川,心中暗叫不好,急忙來見高順說道:“將軍,連日大雨,襄江水位上漲,我等屯兵低處,雖有土山阻擋,隻恐關羽掘開河堤,倘若江水泛濫,我軍危矣。”

  高順聞言大驚,於是一面命大軍退回樊城,另一面急發三道飛騎報知龐德,命他火速撤軍回樊城。

  當夜二更時分,高順大軍撤回樊城據守,卻遲遲不見龐德回來,於是又急發三道飛騎催促。卻不想,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關羽命荊州兵掘開河堤,襄江大水瞬間吞沒了罾口川,緊接著朝著樊城而來,高順親自率全城士兵用沙袋堵住被大水衝破的城牆缺口,法正則發動全城百姓參與抗洪,一時間全城軍民齊心協力,共同禦敵。

  正在高順忙的焦頭爛額之時,關羽大軍乘坐舟船直奔罾口川,此時的龐德被困在土山之上,身邊只有五十余人,遠遠望見關羽水師而來。起先還在焦慮萬分,隨即突然平靜下來,臉色蒼白的看著麾下誓死相隨的五十余人說道:“兄弟們,某聽說:勇將不怯死以苟全,壯士不毀節而求生。今日就是某的死期,但是某雖死,卻不願屈節投降。”

  董魏聞言說道:“將軍昔日裡曾說某油腔滑調,若是遇到大戰,必定第一個逃跑,今日某讓將軍看看,我漢家的好男兒,豈有貪生怕死之徒,某與將軍作伴,黃泉路上也不寂寞。”

  董成目光灼灼的看著董魏,聞聽此言,揚聲說道:“弟弟好樣的,某還擔心你會叛國投敵,今日見此,某以你為榮。”

  其余眾人紛紛聲喊道:“同生共死,同生共死,同生共死。”

  關羽立於船頭,看到眼前一幕,心頭也為之感動,只是兩軍廝殺就是你死我活,絕不會心生憐憫之心。下一秒,關羽一聲令下,數十支弓箭射向龐德。

  令荊州兵目瞪口呆的事情發生了,之間五十多人紛紛將龐德護於身後,用自己的肉身替龐德擋下箭雨,隨著荊州兵密集箭雨射出,一排排的晉軍士卒倒在了血泊之中,他們有的是將軍,有的是士兵,然而此刻沒有官職大小,有的只是戰友情義。終於最後一排士卒倒下,土山之上,只剩下龐德、董成、董魏三人,關羽命弓箭手停止射擊,然後對著龐德三人喊道:“某敬佩你等忠義,李應有你等這樣的部下是他的榮幸,只要你等肯降,某必定高官厚祿以待。”

  龐德聞言,厲聲說道:“我等不光是晉王的部下,更是同生共死的兄弟,寧死不降。”

  董魏、董成互看了對方一眼,隨後齊齊的刎頸而死,饒是關羽征戰半生,也沒見過如此決絕之人。

  關羽緊閉雙眼,緩緩說道:“也罷,龐德,你一身武藝不在某之下,某不怪你一臂之仇,你只要現在投降,某就在大哥面前保舉你為大將軍,日後我大哥奪得天下,你也能封侯拜相,光宗耀祖。”

  龐德冷眼看著關羽,說道:“某恨那日沒有一刀砍下你的頭顱,哈哈哈。”

  關羽見此,轉過身去,背對著龐德,關平見此,命令弓箭手齊發,龐德瞬間就被萬箭穿身,然後轟然倒地。

  關羽命人將龐德、董成、董魏三人屍首送歸樊城高順,高順見到龐德的屍首,一下子跪在地上,一把抱住龐德的屍首,放聲痛哭,隨即命人將送回屍首的四名荊州兵頭顱砍下,命人掛在城門樓上,並且放出話來,“不殺關羽,自刎樊城。”

  遠在河北的李應得到龐德死在了關羽刀下,一頭栽倒在地,眾人攙扶,卻見李應眼圈血紅,怒瞪著雙眼,大聲喊道:“關羽,不殺你,孤誓不為人。”

  賈詡急忙勸道:“主公節哀順變,眼下還有大戰在即。”

  李應聞言,怒視著賈詡,目光中充斥著殺氣,這是賈詡第一次看到李應眼中如此之重的殺氣,那樣子像是要將人生吞活剝了一樣。

  許久,李應才平靜下心情,所有人靜靜的望著李應,沒有人敢在這時候發出哪怕是一絲聲音。大帳之內靜的可怕。卻在此時,一聲突兀的聲音響起。

  “報~”斥候在帳外大聲喊道。

  帳內眾將都是低頭不語,聽見斥候聲音,齊刷刷的看向帳外。

  許久,李應才聲音沙啞的說道:“有什麽軍情?”

  斥候聞言,自覺氣憤不對,於是結結巴巴的說道:“稟,稟告主公,許褚又來叫陣。”

  李應臉色鐵青的說道:“來的真是時候,何人能斬殺此賊。”

  馬超就等著這個機會,聞言趕忙出列說道:“某願往,一定提著許褚人頭來見。”

  李應當即應允。

  馬超走後,李應又命李傕、石寬引一萬人馬為後援協助馬超,二人領命而去。

  李應隨後對著賈詡說道:“文和不要見怪,方才某並不是針對你的。”

  賈詡拱手說道:“主公說的哪裡話,某又怎會怪罪主公。只是眼下龐德將軍戰死,高順將軍退守樊城;劉備、諸葛亮又進軍西川,我等大軍卻在河北與曹操大戰。三面拒地,恐怕難以持久,更別說取勝了。”

  張文見李應心情稍稍平靜,又見賈詡說及此事,才拱手向前說道:“文和所言甚是,眼下我等猶入困局,若想破局,還需外援。”

  李應聞言說道:“東吳孫權,素來與劉備交好,如何肯與孤聯盟,襲取荊州。”

  張文說道:“所謂盟友,不過是各取所需,眼下荊州唾手可得,孫權又豈會白白錯過。”

  賈詡聞言說道:“某願出使東吳,聯合孫權,攻取荊州,屆時死局可破。”

  李應聞言說道:“不可,眼下與曹操對陣,還需要文和相助。”

  張文聞言說道:“那就讓某去吧!”

  李應卻是擺手說道:“文優昔日身份特殊,李儒之名江東士子多有耳聞,且恐怕有人識得文優,豈不壞了大事。”

  張文自知自己昔日為董卓幕僚之時,做過不少醜事,雖然眾人不曾提及,但是江東元老還是有人認識自己的,於是隻得退下了。

  馬良見此,向前說道:“某願意前往。”

  李應聞言,點了點頭,隨後說道:“季常願往,最好不過,孤欲派季常出使東吳,切記守好底線,只要不觸及國家底線,任何條件都可以答應孫權。”

  馬良聞言說道:“諾。”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