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崛起西涼》第七十九章 上屋抽梯
  益州的戰亂稍作平息,可是天下的戰火依舊鋪天蓋地,荊州劉表家族也是煙霧彌漫,互相傾軋,一片肅殺之氣。蔡氏仗著有兄弟蔡瑁和大將軍張允撐腰,膽壯氣粗,懦弱的劉表只有言聽計從的份兒。表面上看劉表坐擁荊襄六郡是荊州的主人。

  事實上,劉表在政治上受製於蔡氏和其他荊州豪族士紳,尤其是蔡氏一族,基本上成為荊州政壇上實際的掌舵人。在軍事上,除了南郡之外,其余各郡都基本上處於半獨立的狀態。如今就連江夏都落入了劉備手裡。劉表已到暮年,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也不複當年那般,單槍匹馬就敢橫掃荊州了。

  劉表晚年受製於豪紳士族,蔡氏掌權,卻苦了他的長子劉琦。蔡氏為劉表生有一子,名叫劉琮,乃是劉表次子,按理來說,長子繼位,劉表理應將荊州交給劉琦,可是蔡氏卻百般阻擾,欲要讓自己的兒子劉琮接管荊州。於是,蔡氏不僅經常在劉表耳邊說劉琦的壞話,還日夜策劃如何謀劃劉琦,劉琦受盡繼母的百般刁難,卻無可奈何。

  正在他難熬之時,劉表突然病倒了,劉琦知道,父親一旦去世,自己也將性命不保。恰在此時,劉表召劉備和諸葛亮趕來荊州議事。

  劉琦認為劉備此人算來忠厚、仁義,於是他準備好禮物,趁夜秘密到劉備下榻之處拜訪。

  一見到劉備,劉琦撲通一聲跪拜在地,痛哭失聲,說:“叔父救我,叔父救我啊。”

  劉備見此大驚,急忙扶起劉琦問道:“賢侄有事直說,這是做什麽。”

  劉琦哽咽的說道:“繼母不能相容,侄兒性命早晚斷送在她手中,乞求叔父給我指條明路啊。”

  劉備聞言說道:“這是你的家事,我又怎能插手,賢侄先回去吧,容我想想在告訴你。”

  劉備隨後送劉琦出府,送到大門口之時,劉備伏在劉琦耳邊說道:“某明日讓諸葛先生去府中拜訪,你屆時……,他必有妙計相告。”

  劉琦聞言大喜,當下悄悄回到府中。

  第二日,諸葛亮果然來訪,劉琦望眼欲穿,趕忙把諸葛亮請到後堂說話,單刀直入,說:“我為繼母不容,希望先生給我指一條明路。”

  諸葛亮聞言,說道:“吾在你家中做客,豈敢妄議你的家事,倘若事情泄露出去,吾該如何立於人前。”

  諸葛亮說完,起身就要離開,劉琮趕忙攔住他,說道:“承蒙先生光顧,已經是劉琦最大的面子了,又怎能不吃過飯再走。”

  劉琦說完,拉著諸葛亮來到一處閣樓,說道:“此處正好,就與先生在此處暢飲吧。”

  酒過三巡,劉琦再次向諸葛亮問計:“如今,我已危在旦夕,先生怎能見死不救。”

  諸葛亮聞言說道:“並不是吾不願給公子謀劃,實在是不敢為公子謀劃。”說完又要起身離開。

  劉琦見此隻得說道:“先生不想說就算了,何必一定要離開呢,來,我們還是飲酒吧。”

  諸葛亮聞言隻得再次坐下。

  喝完酒後,劉琦一下子跪在諸葛亮身邊說道:“先生大才,救救劉琦吧。”

  諸葛亮聞言說道:“哎,公子如此,吾實在不該留了。”

  隨後就要轉身下樓而去。卻見此時樓梯已經被人抽走了。

  劉琦見此,跪在樓梯口出,俯身哭泣道:“劉琦真心求教良策,此處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出先生之口,入劉琦之耳,絕無第三人知曉,望先生教我。”

  諸葛亮聞言無奈的說道:“疏不間親,你叫我如何給你指條明路。”

  劉琦聞言,默然起身,看著諸葛亮說道:“也罷,先生不願救我,劉琦與其死在繼母手上,倒不如死在先生面前,也好過備受煎熬。”

  劉琦說完,拔出腰間佩劍就要自刎而死。

  諸葛亮見此,急忙攔下劉琦,說:“哎,也罷。公子不要性急,吾已有良策。”

  劉琦聞言,急忙跪拜,說:“望先生教我。”

  諸葛亮說道:“春秋之時,晉獻公的寵妃欲要謀害獻公的太子申生和兒子重耳,申生在國內被殺,重耳流亡他國,終究回國稱王。如今江夏尚且缺少人手,公子可向明公請奏,率兵屯守江夏,我主劉備如今就在江夏,他必定真心輔助公子,公子之危當可解除。”

  劉琦聞言,茅塞頓開,當下謝過諸葛亮,隨後命人取來梯子,禮送諸葛亮出府。

  第二天,劉琦向劉表請奏,調往江夏。劉表猶豫不決,說道:“我自知命不久矣,孩兒如今去往江夏,某實在放心不下。”

  劉琦痛哭流涕,說:“父親,繼母不能相容,若是留在荊州,早晚必定丟了性命。”

  劉表聞言,說道:“哎,是父親無能,蔡氏獨斷朝政,苦了孩兒了,去吧,某準了。就當是某為你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劉琦叩拜完劉表,執掌劉表給的兵符,調動劉表麾下的兩萬親兵,進駐江夏。

  蔡氏得到消息之時,劉琦已經率兵離開了,蔡氏於是氣呼呼的來見劉表,說道:“夫君為何讓劉琦率兵前往江夏?”

  劉表聞言,虛弱的看著蔡氏,說道:“曹操野心勃勃,早晚進圖荊州,某派劉琦協助劉備駐防江夏,防止曹操進犯,況且劉備終究是外人,劉琦卻是某的骨肉,有劉琦在江夏,某才可放心。”

  蔡氏聞言不再多說什麽,請命退下了。

  蔡氏走後,劉表命人召來劉備說話。

  劉表對劉備說道:“某知道玄德素有大志,區區荊州豈能容得下賢弟,只求某死之後,好生對待某的兩個兒子,只要他們平安一生就好。玄德志在天下,若是某晚生幾年,必定陪玄德賢弟,一同掃平天下。”

  劉備聞言,痛哭不止,隨後整理了下心情,說道:“景升兄,在劉備最落魄的時候收留了某,若無景升兄當初收留之恩,劉備如今惶惶如喪家之犬,備怎敢來奪荊州,景升兄放心,無論景升兄哪位公子接管荊州,某一定替他們守好荊州的北大門。”

  劉表聞言說道:“玄德啊,兩位公子可輔就輔,不可輔佐之時,就取了荊州,某絕不會怪你的。”

  劉備聞言,大聲痛哭,隨後說道:“某素來以忠義為先,又怎會行這不仁不義之事。”

  劉表聞言不再說話,隨後讓劉備退下了。

  劉備走後,劉表召出早就在廂房埋伏許久的刀斧手說道:“都退下吧。”

  “諾。”眾人領命而去。

  眾人走後,劉表暗自感傷,若是上天再給某十年,某會將一個完整的荊州留給子孫的。劉備啊,劉備,你到底志向何在。

  且說,劉備回到住處,諸葛亮來見劉備問道:“主公,劉表和你說了什麽?”

  劉備看著諸葛亮說道:“孔明啊,劉表對某說,荊州當扶則扶,不當扶時,就自己取了荊州。”

  諸葛亮聞言說道:“不好,劉表已經對主公起疑,與主公說話之時,必定有刀斧手埋伏兩側。”

  劉備聞言說道:“某當時就覺得後背發涼,應當是有刀斧手。”

  諸葛亮急忙說道:“我等應該馬上離開,吾料定不久就會有人來殺我等。”

  劉備聞言說道:“還不曾道別,惶然離開,劉表容易起疑吧。”

  諸葛亮趕忙說道:“劉表已經起了殺心,此時不走,命喪此處。”

  二人隨後收拾形裝,趁夜逃出荊州城,城門守軍見是劉備,也沒敢阻攔,放他們離開了。

  且說,劉備剛走不久,蔡瑁就率人殺向劉備住處,卻見劉備已經跑了,於是急忙率軍追殺,來到城門之時,得知劉備已經出城了。當下知道,此時殺劉備已經不可能了,隻得收軍回營。

  劉表此時已經病入膏肓了,迷迷糊糊認不得人了,當夜下起了一場大雨,大雨過後,蔡氏來見劉表之時,卻見劉表身體早已經冰涼了。

  蔡氏隨後急忙召來蔡瑁和兒子劉琮,蔡瑁對蔡氏說道:“姐姐,劉表死了,眼下最要緊的是,我們要擁立劉琮公子為新主公,掌管荊州。”

  蔡氏聞言說道:“反正劉表死了,此時又無人在身邊,不如就假傳劉表遺詔,傳位於琮兒。”

  蔡瑁聞言說道:“此計甚好。”

  劉表死後,蔡瑁聯合張允擁立劉琮為荊州之主,蔡氏更是拿出劉表的遺詔展示給眾人,無人異議,劉琮繼位,蔡氏終於有幕後走到幕前,成為荊州的掌舵人。

  且說,曹操在許都得知劉表死了,心中大喜,決定時機一到,秘密調動大軍前往南陽,欲要南下一舉平定荊州。

  遠在江夏的劉琦聽說劉表死了,痛哭流涕,奈何不敢回荊州吊喪,隻得在心中鬱悶不已。

  且說,劉琮此時年方十四歲,卻是聰慧。對蔡瑁等人問道:“吾父離世,兄長和叔父屯兵江夏,若是起兵前來,我該如何解釋?”

  李珪聞言向前說道:“公子所言甚是。如今應該發出哀書寄往江夏,請長公子劉琦繼位荊州之主,劉備輔佐處理政務。屆時,北可拒曹操,西可拒李應,東可拒孫權。此乃萬全之策。”

  蔡瑁聞言,厲聲說道:“你算什麽東西,竟然敢忤逆先主一命。”

  李珪大聲罵道:“你等假傳先主遺命,廢長立幼,眼見荊襄六郡送與蔡氏之手,先主有靈,必定不會放過你等。”

  蔡瑁聞言大怒,當即命人將李珪拉出,斬首示眾。李珪到死都是罵罵咧咧。

  李珪死後,眾臣無人再敢說話,蔡瑁於是擁立劉琮為荊州之主,蔡氏族人分掌荊州之兵,命治中鄧義、別駕劉先守荊州,蔡夫人與劉琮率軍屯守襄陽。厚葬劉表在襄陽城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