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有鳳來儀》第442章 長情   795章 水災之因?
  第442章 長情  795章 水災之因?

  太皇貴妃答應了,就如她所說只是想盡點心意罷了,宮中的規矩她比紅鸞要清楚,自然不會為難紅鸞。而果品點心也沒有用紅鸞去準備,她已經自帶了來,當下擺在梅樹前;太皇貴妃回身:“容本宮和梅氏姐妹說兩句話,請純妃到那邊等本宮,一會兒就好。”

  紅鸞行禮後退幾步轉身走開,行了幾十步才回身立好等著皇太貴妃,臉上沒有不耐煩或是焦急,只是平平靜靜的注視著在雪中靜立的太皇貴妃。

  以太皇貴妃之尊,她當然不會向兩個死去的宮人行禮,能擺上幾盤果品點心已經是她很有心了:宮裡哪一年不死宮人的,何時又少了為主而死的忠心之人?可是能如太皇貴妃這般記得供上幾盤果品點心的,可以說除了太皇貴妃外還真得沒有其它人。

  太皇貴妃的身子挺得直直,獨自站在梅林前一動不動,不知道她是在緬懷什麽、還是在感傷什麽,就那樣站了半晌後才看到她轉過身子來;她的人立時趕過去伺候,扶她走到紅鸞面前來。

  “讓純妃久等了。”太皇貴妃的聲音有些暗啞,眼圈還有些濕泣,就是臉上的妝容也顯出了淚痕來,看起來她當真是對梅氏姐妹極為想念:“我們回去吧,起風了這雪天也就真得太冷了。”

  雪地中留下了太皇貴妃和紅鸞等人的腳印,可是不久之後這些腳印越來越淺,最終被大雪所覆蓋消失在雪地之中。就好像宮中成千上萬的宮人太監,他們大多都像那些腳印一樣消失在時光裡,連個名字也沒有留下來;梅氏姐妹,如果不是因為太皇貴妃今日的顯赫身份,也會被深埋在當初寶良儀的心中直到死後再無人記起吧?

  回到承露殿後,太皇貴妃並沒有久坐,吃了一碗薑湯後就離開了:而她自始至終沒有看到宮嬤嬤。

  她離開清露宮後問身邊的丫頭春桃:“可有看到清露宮中的嬤嬤?”每個宮中都有一兩個嬤嬤在的,而且嬤嬤身份不同不需要做什麽事情,只要緊緊的跟在主子身邊伺候就成;可是純妃身邊有女官有宮人有太監,就是不見她的嬤嬤,這當然讓她生出幾分疑惑來。

  春桃欠身:“有。只是清露宮的嬤嬤忙得很,清露宮內室、外務,不論是宮人還是太監,什麽事兒都要請教那位嬤嬤,把她忙得團團亂轉,哪裡停得下腳來?看來純妃娘娘不知道嬤嬤不能如此使喚吧,下次可以提醒純妃娘娘,免得她為人所詬病。”

  “嗯,是要提醒她一下。”太皇貴妃歎氣:“清露宮就是個是非地,她倒是寬心的很……”說著話她們主仆一行人走得遠了,漸漸消失在風雪中。

  此時承露殿上的紅鸞臉色大變的不停灌著茶,任宮嬤嬤、柳兒等人如何問她也不說話,只是眼睛直勾勾的看著窗外的風雪,她看得方向正是那幾株梅花所在的地方。

  梅氏姐妹當中的妹妹梅香,和她母親的閨名相同,只是她的母親娘家不姓梅而是姓紀;但是她的母親會打那種太皇貴妃所有的絡子,也擁有那種絡子,雖然太皇貴妃沒有說那種絡子只有梅氏姐妹二人會,可是自此之后宮中再無那種精巧的玩意兒,也就是無人會那種打絡子的手法了。

  她的母親難道是個宮人?!紅鸞震驚至極,再想到家鄉的大水她的身上冰涼一片,如果她猜測當真的話,那場大水絕不簡單,所牽扯得也不是她們一家人的仇怨,這關系到全嬪的死——如果她的母親是因為出身宮中,她們一家人以及十裡八鄉的百姓因而被人害死,絕對不可能是因為她母親的原因。

  一個宮人實在不值得有人為她如此做,而且要殺人滅口的法子很多,為什麽那動手之人要用這種連累無數無辜之人的法子呢?就算是為了掩人耳目,難道就沒有更好的法子?她越知道的多一點,反而會多出更多的疑問來。

  看到宮嬤嬤等人擔憂的目光,紅鸞強自一笑:“我無事,讓嬤嬤留下來吧,你們去做你們的事情,不要讓人看出清露宮的異常來。”看著柳兒等人帶著擔心出去,她長長的吸口氣看向宮嬤嬤:“嬤嬤可知道全嬪的事情?”

  見紅鸞肯開口宮嬤嬤放下心來:“知道一些,只是娘娘要知道什麽?”

  紅鸞沉默了一會兒:“她身邊的貼身宮人是雙生子,姓梅,和太皇貴妃當年親如姐妹,是不是?”

  宮嬤嬤苦笑:“娘娘,老奴不是什麽事情都知道的,承露殿的全嬪之事還是知道的,而她身邊貼身宮人的事情老奴真得所知不多;就算當時她們在宮中極負盛名,而且還很得先帝喜歡,但是她們始終只是個宮人,老奴哪裡會盯著她們不放?她們和誰很要好老奴真得不知道,不過當年太皇貴妃初入宮就賜居在我們宮中的甘泉殿,她和全嬪當時不能相提並論的。”

  說到這裡她看看紅鸞:“你是想知道全嬪的事情,還是想知道她身邊宮人的事情?那兩個宮人後來死掉了,一個溺死在湖中、一個燒死在禦膳房的小灶間裡,除了知道她們因一雙巧手而在宮中無人不知外,其它的老奴就真得不清楚了。”

  紅鸞伏在桌子上:“都想知道,嬤嬤能不能不要問我為什麽?就如我不追問嬤嬤為什麽恨上官家,痛恨太皇太后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秘密,不是不肯說只是,嗯,還不到時候吧。”

  宮嬤嬤聞言沉默了一會兒:“當初的太皇貴妃入宮,因為有皇后和全嬪在,她根本就是個默默無聞的人,宮中很多的宮人太監都不知道承露宮的甘泉殿裡住著一位禦女。先帝當初最寵的表面上來看是全嬪,實際上應該是先皇后吧?自先皇后病死,先帝不論百官、太皇太后說什麽,就是不肯再立皇后,至此他也只有一位皇后。”

  “全嬪當初幾乎大半是借助身邊的梅氏姐妹,而得到先帝的寵愛,依老奴看當年先帝做出最寵愛全嬪的樣子,不過是為給太皇太后一個交待罷了;他事母至孝卻在上官一族的事情始終有一點不肯讓步,那就是立後,而且他根本不讓姓上官家的人入后宮。”宮嬤嬤坐下陷入那些已經久遠的往事中:“真正寵信全嬪卻是在全嬪和上官家勢不兩立之後。”

  795章 水災之因?

  紅鸞知道全嬪是因為父親的死而和上官家決裂,從而和皇后、皇帝成為一體,不再受太皇太后的擺布:“為什麽會鬧到決裂的程度?”

  “上官家的人不能入宮,上官一族豈能甘心?”宮嬤嬤撇嘴:“那些人便挑了幾個女子入宮為妃,支持她們在宮中成妃成嬪,卻也要她們想法子勸得先帝能容下上官家的女子。上官家想來也有準備,如果始終沒有上官家的人入宮,那麽他們就要和送入宮的妃嬪聯手,為了不會有養虎為患之憂,他們所選的女子當然是沒有多麽顯赫的身份。”

  “只是入宮為妃當然要身家清白才成,所以全嬪的父親只是小小的七品官吏,在京中無權無勢;他的七品官也是投靠了上官家才有的,而上官家得知他的女兒長得不錯,說是要接到府中陪伴上官家女兒幾日,之後看上全嬪而知會他的父親為女兒入宮選秀做準備。”

  “聽人說全嬪身邊的兩個丫頭是其父親在外揀回來孤女,一家人待之極好,不但女紅出色且會識文斷字,也被上官家看中一並送入宮中,就是為了讓其成為全嬪的臂助。像全嬪這樣的出身就算是貴為皇貴妃,甚至是皇后還不是上官家的一枚棋子?”宮嬤嬤歎氣:“可惜的是全嬪不想當棋子,而全嬪的父親更是個厲害角色。”

  紅鸞聽到這裡心中忽然一動:“選秀!”康王提出要選秀,是他想往宮裡送人還是代上官家開口,給上官家開口讓他們送人入宮呢?當年上官家沒有控制住全嬪,現在他們還敢再用這種法子嗎?

  愚笨的人好控制,可是卻無法在宮中出頭;聰明人不好控制,很容易就能出人頭地只是有權有地位之後,她們是不肯被人所治;上官家應該不會用這種笨法子吧?畢竟人心是最難控制的,不會有人甘心為人作嫁衣。不要說是他姓之人,就看嫻妃和惠妃不也為了自己而和太貴妃們撕破了臉?

  宮嬤嬤點頭:“有這種可能,上官家當初雖然在全嬪身上的功夫白費了,可是其它兩個人還是成功的。現在那兩個人還在冷宮,老奴前幾天不巧經過時看她們還活得好好的,倒是很看得開的人。”

  紅鸞看著宮嬤嬤半晌無語後,心裡堵得難受:康親王不會如此吧?曾幾何時他還對她說過,隻想兄弟三人能像原來一樣開心的,他不想看到福王和皇帝反目成仇。

  “還是說全嬪吧。”她吐出濁氣來:“該來的總會來,我們也不必太早憂心和自己過不去。全嬪的父親難道是死在上官家手中?不然全嬪不可能會為父親和上官家勢不兩立。”

  宮嬤嬤歎氣:“為了利字,殺人放火都是小事呢,還有更喪盡天良的事情你是不知道罷了。全嬪的父親是個很精明厲害的人,全嬪入宮後他伺候上官家更是盡心盡力,取得了上官家的信任,可是另一邊他卻精心布置、暗中發力,終於有機會讓皇帝看到了他的當差之能,又因為全嬪之故,他一躍登天封侯了。”

  紅鸞笑了:“上官家氣得不輕才對,居然會被人蒙騙、玩弄他們於股掌之上是他們絕對不能容忍的;所以,他們就對全嬪的父親動了殺機?”

  “對。”宮嬤嬤點點頭然後又搖搖頭:“此事很難說清楚的,因為各種傳言都有。全嬪的父親是被皇帝下旨賜死的,而全嬪當是已經是全貴妃也因此而受累貶為嬪。”

  紅鸞聽得睜大眼睛:“那全嬪不是應該恨皇帝嗎?怎麽會和上官家決裂呢?”

  宮嬤嬤苦笑:“娘娘,老奴知道的這些大多是聽來的,前面所說那幾乎是公認的,後來這些卻是不能印證的,大多數的說法是這樣的——那年雨水極大,先帝很擔心上官家就舉薦了全嬪的父親去巡查防水災。也是老天可憐吧,夏天眼看著過去河水雖然暴漲卻因為全嬪的父親是個能吏,居然沒有發生水災之事。”

  “先帝很高興便明發旨意誇獎了全嬪的父親一番,並且允諾其回來就會親封他為公。可是聖旨發過去的第二天還是第三天,就發生了水災,聽說那次水災極為可怕,幾乎沒有多少人生還,幾個州縣都是空無一人。”宮嬤嬤歎息:“因此先帝大怒而讓人去徹查,認定是全嬪父親失職,苛扣護堤銀兩為了給天下百姓一個交待,就把全嬪的父親斬在決堤之處。”

  紅鸞的臉色猛得慘白,伸手拉住了宮嬤嬤的手:“那是,那是什麽時候的事情?”隨後她失笑放開宮嬤嬤的手:“是我傻了,全嬪已經死了十年有余……”

  “沒有。”宮嬤嬤放低了聲音:“那是宮中有人故意誤導,其實全嬪死了沒有多少年;你想想皇帝的年紀,他還記得先皇后的事情,當時先皇后和全嬪是一年之內死掉的,所以先帝的身體才會一下子垮下來。”

  紅鸞的臉再次白得驚人:“那,那全嬪死於何時,那場大水發生在何地,又是哪一年的事情?”她的聲音都顫抖起來。

  宮嬤嬤想了想又算了算才道:“發大水的那一年娘娘你應該在七八歲的年紀,之後半年全嬪就死了,到今天滿打滿算也不足十年呢。那是太皇太后做得虧心事兒太多,故意讓人亂說。宮中嘛,向來流言傳得很快,尤其是主子們不想讓人提卻又沒明明白白的下旨封口,那麽流言就會在幾天之內讓宮中之人盡知。”

  “全嬪和皇后死的相差不足四個月,各種流言都有,什麽皇后是被全嬪的冤魂索命啊,什麽全嬪是因為和皇后爭寵,而要害皇后假意和她相好最終被皇后識破,而讓她偷雞不成丟了性命的,反正什麽樣的都有;後來伺候全嬪和皇后的人也死得死、走得走,所余幾乎沒有了,而其間因為太皇太后為先帝發下寵願,所以把宮中的很多宮人放了出去。”

  *****
  第二更準時送上,尋求親們各種支持!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