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明末當帝王》第129章 江陰三公任職京營(上)
  第129章 江陰三公任職京營(上)

  朱由崧退朝之後回到武英殿,禦馬監的掌印太監李國輔哈著腰滿臉不解地過來了:“皇爺,江南的窮酸文人竟然創報妄議朝政,向皇爺發難,太可惡了,可命廠衛深入江南查抄了報社,將膽大的忤逆之徒全都抓起來一並治罪。”

  朱由崧當然不聽信這些閹臣的,微笑著搖了搖頭,“沒那個必要,朕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們不是喜歡玩文字遊戲嗎,那就讓天下學子陪他們玩玩好了。”

  李國輔恍然大悟,那張肉乎乎的胖臉笑成了菊花,“這幾家報紙肯定是東林黨人鼓噪人心,以報紙的形式攻擊皇爺,皇爺讓天下舉子以科考的方式回應東林黨,高明,皇爺真是太真高明了,就讓他們去掐吧,狗咬狗一嘴毛。”

  朱由崧白了他一眼,“怎麽能這麽說呢,開科取士可是國家選人用人之大計,朕之短長也照樣可以論,只不過得論有專攻,論之有理有據,讓天下舉子論應該比那幾家小報論更通透,更全面,更有說服力,朕豈是睚眥必報之人?”

  “奴婢知罪,皇爺胸懷坦蕩,曠古爍今,你看奴婢這張破嘴又胡說八道了……”李國輔自知失口,說著趕緊給自己來一半響不響的嘴吧,朱由崧笑而不言。

  “皇爺,高閣老等人也忒囂張了吧,在朝堂上竟敢公然忤逆皇爺,還有那個錢謙益更不像話,皇爺擢任幾個京官豈不是太正常了嗎,他們做得太過了。皇爺對他們就是太仁慈……”

  朱由崧笑而不答,宦官、東林黨、還有這朝中這幾個古董老頭,他們的話不能全聽,也不能不聽,朱由崧當然有自己的判斷標準,他站在一個過來的人知識分子的高度,或者說是一個智者的高度,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重文輕武是明代帝王的一貫作風,到了明朝中後期這種風氣更甚,文官壓製武將成了社會慣性,那些武官無論你功勞再大,也只有上戰拚殺送死的份,在朝中與文官平起平座,共議朝政,共商國是,只能是一奢望。因此很多朝堂大員,文官掛武銜就不足為怪了。

  到了明朝晚期,積重難返的結果是,一方面文官把持朝野,相互傾軋,黨爭不斷;另一方面武學衰退,兵無鬥志,將不思武,這也是大明的正規軍打不贏流寇的雜牌軍,更不敢與清韃子的鐵騎開野戰的根源之一。

  現在朱由崧試著改變這個格局,調江陰三公任職京營,開武科取士,只是邁出了第一步,阻力當然是有了。不過相比崇禎時代,形勢要好很多。

  人們或許難以想像,在三百多年前的封建年代,皇上做出的決定,內閣要是不通不過,也瞪眼沒招。崇禎不是懦弱之君,他的暴脾氣和難伺候是出了名的,但是身為一國帝王的他,卻有太多無奈的時候,譬如打不贏韃子,願意訂立城下之盟,割地賠款議和,這些他不是沒有想過,也不是沒付諸實施過,然而關內崛起的野豬皮欲壑難填,崇禎帝要一味隱忍退讓,估計把龍袍脫給他們,龍椅讓給他們也未必能行,他們要的是朱家皇室的生命。

  這一點可用歷史事實來佐證。歷史上永歷皇帝跑到緬甸對清韃子還有多大威脅?抓住後仍然處以極刑,多年後大清坐穩了江山,康熙繼位後,連朱家皇室後代中沾著邊的毛頭小子也不放過,理由竟然是雖沒有造反之實,單未必沒有造反之心,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嗚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清韃子對漢人皇室後裔之殘忍竟至於斯!

  然而崇禎帝最無奈的是缺錢少糧,缺兵少將,最後他竟然以帝王的身份帶頭髮起募捐,可是當他跪求文武大員士紳商賈捐糧捐餉,救國救民於水火時,結果響應者寥寥,這不止是皇上的尷尬,更是帝王的悲哀與無奈。最後面對內憂外患,文武百官皆陽奉陰違,走投無路心力交瘁的他,隻好跪向祖宗的靈位痛哭流涕,殺家斬口,然後用一根繩子來結束自己的帝王生涯。

  現在的朱由崧與崇禎帝截然不同了,通過三個月的奮鬥最起碼有了製衡內閣的本錢,這三個月來他大刀闊斧,清洗廠衛,鏟除馬黨,武力削藩,震動朝野,一個功夫帝王的形象橫空出世,讓內閣及東林派官員認識到皇權仍然至高無上,說二不一仍然是皇家專利,擅逆龍鱗是要付出代價的,因此在皇權面前全都收斂了不少。

  正因為如此,朱由崧才敢在朝堂議及閻應元等到京營任職之事,要是換成崇禎,估計那些內閣諸臣和東林官員當場就會讓皇上沒戲。

  破格擢升江陰三公到京營任職,朱由崧既然在大殿上開了金口,內閣、兵部、吏部、樞密院、都察院等自然都不敢怠慢,不過他們可不認為皇上此舉是任人唯賢,三個縣城的典史小吏,按品級還得排在七品芝麻品之後,他們能有什麽才能讓皇上如此器重?這是托了什麽人的門子,讓陛下親開金口?

  這些賢相廉官當然得刨根問底,以錢謙益為首的東林黨人更是不會放過,在他們眼中,皇上開後門托關系濫用職權也不行,於是散朝之後,內閣諸臣及禮部、兵部、吏部、都察院、樞密院的高官紛紛開始徹查江陰三公的履歷檔案及社會關系網。

  可是,當他們將閻應元、陳明遇和馮厚敦的戶口本往上翻了祖宗十八代,也沒發現什麽勳戚權貴,所接觸之人也都查了,連知縣知州的門子都沒走過,更無有過與皇親國戚之瓜葛,有的腦洞一開,甚至開始查三公的少婦長女,連丫環用人都查遍了,也沒有發現才姿出眾有可能被皇上選中的佳人才女。

  這一查倒意外現三公在任上的斐然政績,無違法亂紀之實,通過考察與之接觸的官民商賈,結果和朱由崧所言完全相符,三公皆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官聲甚篤,民意支持率極高。

  最後他們不得不搖頭歎息,不得不相信皇上重用江陰縣這三個典史的確是唯才是舉,也對皇上慧眼識人和破格用人感到佩服,連這麽點兒的清廉小吏都逃不過皇上的法眼,那麽大善大惡之臣更是瞞不過皇上了,這才叫真正的明察秋毫!

  一時間那些貪官汙吏後脊背直冒涼氣,自覺不自覺地都開始收斂了,那些清官廉吏愈發清廉,朱由崧任人唯閑還引起了蝴蝶效應。

  很快兵部擬了職缺,並提議江陰的三位典史到京營任職,報到了樞密院,樞密院將行文帶到了內閣。內閣票擬一致通過,行文又由到通政司逞到了司禮監,批紅用印之後正式生效。

  當天使官捧著聖旨到江陰三公的辦公桌裡宣讀旨意時,閻應元、陳明遇和馮厚敦還完全未知狀況,三公受寵若驚,從來沒想到他這小衙門能來聖旨,更想不到他們仨從一個縣裡不入流的典史小官,要去京營部隊任要職?當時三公幾乎被天上掉下的大陷餅砸懵圈了。

  幾萬京營兵的提督,京營兵的僉事,京營兵的主薄,這都是多大的官啊!
  當得知這事千真萬確,是皇上金口玉言,讓他們三人一步飛天,三公受寵若驚,感激涕零,焚香朝拜,接旨後立即到京赴任。

   PS:早早地為大家送上今天的更新,各位親周末愉快。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