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明末當帝王》第332章 奏請
  第332章 奏請
  首鼠兩端令漢人切齒的大漢奸孫之獬了也並非一無是處,降清之前是大明的重臣之一,進士出身,好歹混了個庶吉士,任過翰林院檢討,險些進內閣。

  投降韃子之後,由於他好標新立異,以示對新主子的忠誠,也博得了清廷的好感,最典型標新立異事件便是臭名昭著的首倡剃發令,多爾袞認為這是個可重用的漢奸,便采納了,開始了對漢人實施“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的血腥統治,孫之獬也被提拔為禮部右侍郎。站在民族融會的角度,有人甚至把這個大漢奸視為民族英雄。

  這次孫之獬跟著多鐸南征也是頂帶花翎,人五人六,現在他就和談事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三王眼睛一亮,紛紛點頭稱善。

  但這麽大的事必須向上奏朝廷,不管是幾王,也不管是戰是和,他們都無權決斷,最多只能上奏陳疏,參政軍機,表達見解,沒有決策權。

  上奏朝廷其實也就是請示多爾袞,因為現在的大清是老二當家。

  順治帝還是一個六七歲的小毛孩兒,別說當一國之主,連一家之主也當不成,大清軍又是剛剛立國,新遷京都,內部軍務政務盤根錯節,親王之間明爭暗鬥,爭權奪利,外部更是多事之秋,戰事不斷,順治也就是在那把龍椅上坐著,朝野大事全靠輔政大臣來解決。

  輔政大臣之中勢力最大的當屬多爾袞,雖然他沒能坐上帝王的寶座,但他現在貴為攝政親王,手綰正白旗和鑲白旗的重兵,他的親兄弟阿濟格和多鐸也都是軍政大權在握,因此他的實力比最大的政敵肅親王豪格雄厚得多。

  因此多爾袞現在是大清實際上的掌舵人,大清國朝野大事基本上就是他說了算,稱得上是二號的皇上。這是個野心勃勃的鐵血人物,剛愎自用,專橫跋扈,就是在他們家一母同胞的三兄弟當中,無論是哥哥阿濟格還是弟弟多鐸,都得聽這個老二多爾袞的。

  正在阿濟格和多鐸決定上疏奏請多爾袞決斷此事的時候,智順王尚可喜不無憂心道:“此去京師萬水千山,就是騎快馬也須得十天半月的,等攝政王爺諭旨下來,會不會有什麽變故?偽帝朱由崧登基以來,大刀闊斧,對內連出重拳,整治朝堂,對外接連用兵,肅清不聽話的軍將,還多是禦駕親征,此人太不可小覷了,不可不防啊。”

  “你說是偽帝在施緩兵之計?”多鐸聽懂了尚可喜的意思。

  尚可喜點頭,“王爺,事不宜遲,遲則生變。依小王愚見,此事王爺不必奏請攝政王,或者奏請攝政王的同時,豫親王和英親王做主就得了,先逼偽帝兵退江南再說,我們漢人有句話叫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不怕寇匪殘酷,就怕漢奸無情。孫之獬和尚可喜一唱一合地為兩位清廷親王出謀劃策,這其實對阿濟格和多鐸來說,不失為金玉之言,這正是朱由崧的軟肋,如果清廷的兩位親王按這兩位漢奸的意思辦,那朱由崧這一計就白施了。

  原來這個尚可喜也是個老奸巨猾的狠角色。此人認賊作父雖然人所不齒,但他文武全才,智商頗高,不愧是清初的智順王,現在屬漢軍鑲藍旗,其母死於戰亂,父親和妻妾兒女皆死於韃子之手,然卻投降清朝,是地道的認賊作父角色,抱定皇太極的粗腿開始屠殺漢人、蒙古人、朝*鮮,這就所謂後金統一戰爭,後來又效忠多爾袞,奉旨平定中原征服漢人,戰功赫赫。

  最近有學者專家研究尚可喜,認為給尚可喜戴上漢奸帽是冤枉的,站在歷史發展和民族融合的角度,尚公能認清形勢,順應朝流,對大清忠心耿耿,以至後來三藩齊名的吳三桂和耿精忠被滿抄斬,而尚可喜能獨善其身,笑到終老,因此得出尚公判國降清有積極的作用和重大的進步意義,就差沒弄成民族英雄了。

  嗚呼!為幾百前年的國賊漢奸平反昭雪,不知這些人是何居心,什麽叫認清形勢,順應朝流?這難道不是國賊漢奸們畏刀避劍、趨炎附勢、苟且偷安、有奶便是娘的借口?

  照這麽說歷朝歷代的哪個漢奸不能認清形勢、順應朝流?是不是皆要為他們平冤昭雪,敬為祖宗,修廟拜祭,裁入史冊,光照千秋?而那些驅虜扶漢、守土有責,為國戰、為民死的英雄大義之士豈不成了不識時務的傻帽?豈不成了阻擋歷史發展和民族融合的罪魁禍首?真是豈有此理!

  這些專家學者可曾看清這些漢奸是如何屠殺漢人同胞的?不說別人,就說這個尚可喜吧,為了當好這個奴才,討好滿清主子,僅在1650年的廣州大屠殺中,一次屠殺漢人百姓近十萬,這些是不是也算是積極進步、意義重大?
  明白了,在這些專家學者眼中,漢人就理所當然被異族蹂躪、奴役、屠殺!既然爾等如此喜歡被異族奴役蹂躪屠殺,乾脆還剃發複古,當奴才算了,省得不當奴才寢食難安呢!

  這些所謂的專家學者要實在是吃飽撐的沒事乾,做些正事好不好,難怪有人要戲謔稱他們為“磚家”了,鄙人看來連磚家都不如。

  對不起,說的有點多了,書歸正文。

  縱然尚可喜和孫之獬也算高明之人,但朱由崧已經把準了他們脈相,韃子畢竟是韃子,對這兩個漢奸之言有所取有所不取,盡管他們認為尚可喜所言不無道理,但還是搖頭給否了,理由是縱算朱由崧在施緩兵之計那又如何?彈進糧絕是事實,就是偽帝的勤王之師來了,我們重炮齊發,神仙也救不了他。

  結果,兩位清廷的親王立即上疏多爾袞,將奏折和朱由崧的兩封和談文書命心腹之將即刻送往京師,十萬火急。

  而對朱由崧派來的兩個使者,恭敬有加,讓他們在清營之中小住幾天等候消息。

  鄭鴻逵和鄭大木滿口應承,心說陛下真是神機妙算,韃子果然上當,叫住就住唄,別說待如上賓,就是殺了我們也毫無怨言,使命已經完成了,接下來就等著看韃子如何倒霉了。

  接下來鄭鴻逵和鄭大木享福了,每天有茶有酒,幾個清廷的王爺輪流陪著,並投其所好,後來連美人計都用上了,這叔侄倆是來者不拒,權當這是陛下之恩賜,也知道韃子這麽孝敬他們是何居心,二人心中有數但什麽也不說,只是好好享受這份盛情了,吃孫喝孫不謝孫,這倒也符合海盜的本性。

  倒是多爾袞現在的日子不太好過……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