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成了仁宗之子》第915章 沒有真相
  第915章 沒有真相
  這一份書信,能看到耶律乙辛在最後時光的情緒。

  有北遼魏王的感觸,也有耶律乙辛作為一個人的領悟。只可惜,他還是活在自我的世界裡,到死了都沒有醒悟。

  書信所表達的很亂,憤懣?懊惱?愧疚?以及不甘,可能都有些。

  甚至帶著對大宋濃濃的不滿,以及自己對大宋朝廷猜測的得意……

  倒是真不失一個梟雄的本色。

  “官家,出兵嗎?”

  王安石也不得不承認,耶律乙辛猜對了,大宋確實是想在耶律乙辛那些叛軍被殲滅的那一刻,開始出兵北伐。

  這無可厚非。

  內閣商量過,也跟官家交流過。

  北上跟北遼作戰的難度,在於北遼騎兵改變以往列陣對戰衝擊的做法,學耶律乙辛那樣,化整為零,采取官家所說的遊擊戰。

  若是那樣,國朝應對相對要麻煩。番騎隊對北遼騎兵,不像戰車陣對戰,沒有絕對的優勢。

  而國朝出戰的時機,選擇在北遼朝廷殲滅耶律乙辛叛軍之時,是因為那時候的北遼朝廷,是自認為最無敵的時候。

  經過大宋朝廷兩次的試探性進攻,也給北遼朝廷造成了大宋戰力不過如此的印象。

  最為重要的一點,北遼內亂一年,耶律乙辛禍害多半年,這近兩年的戰亂,會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北遼的戰馬儲備,甚至讓北遼的戰馬捉襟見肘。

  以多數將帥的分析,這時候的將士最為暴烈,甚至發生營嘯都可能,更何況作戰?
  也就在這樣的時機出戰,才能將北遼的作戰主力,盡數拉到河北道,堂堂正正的跟大宋正面作戰。

  耶律乙辛猜對了,王安石不舒服,估計整個內閣都不舒服。

  謀劃了這麽久,官家和內閣,所有的事都表演的很真實,包括兩次出兵的不同意見,以及這次輿論的風起雲湧。

  結果卻被一個逆臣看明白了,確實讓人不舒服。

  “造勢吧!”

  “造勢?”

  “對!朝廷要在全國朝掀起準備出兵北伐的輿論導向,造出一副要大舉發兵北上的勢頭。”

  官家的話,讓王安石有些不明白。朝廷本來就是要籌備出兵了。誰都知道,一旦北遼朝廷決定圍剿,那麽耶律乙辛的叛軍就很難活下去。

  而時機就在此時。現在官家說要造勢,做出一副北上態勢來,難不成還不準備出兵嗎?

  “官家,如何造勢?目的為何?”

  “所謂造勢,自然是勢為主,而不是以實事為主。北遼朝廷圍剿耶律乙辛的叛軍,如今在國朝也應該是有所覺察,那朝廷就將這樣的事廣而告之。”

  “同時,朕以為,可以選擇部分叛軍家眷情真意切的書信,也公之於眾。受國朝恩惠,而心向國朝,自然有心勸叛軍歸屬國朝。但,路途遙遠,又被北遼圍剿阻隔,實在難以南下歸順大宋。”

  “一些叛軍將領的書信,包括耶律乙辛的書信,也可以節選一部分予以刊登,讓國朝的臣工百姓乃至叛軍的家眷都看到,這些叛軍因為國朝善待他們家眷,便生出了歸順大宋之心······”

  “想做國朝順民的叛軍,國朝也是有義務解救的,特別是即將被北遼圍剿之前,朝廷喊幾聲出兵征討,甚至遣使北上斡旋以解救那些叛軍,都是應有之義······”

  這······王安石明白了,內閣諸位臣工夠明白了。

  先刊登北遼朝廷圍剿叛軍的事態,再選擇性刊登心屬大宋家眷的書信,再配合叛軍書信的節選,在國朝形成一個這些叛軍擇良木而棲的現狀,卻被北遼朝廷阻攔。

  因此,朝廷便遣使北上斡旋,為那些有心歸屬大宋的叛軍斡旋。這不正是與朝廷恩準黨項貴族自己入番騎為大宋征戰相輔相成嗎?
  關鍵是,有了這樣的輿論態勢,即便是國朝有舉兵北上的意圖,北遼朝廷也只能是集中兵力繼續圍剿耶律乙辛的叛軍······

  耶律乙辛沒想到,即便是臨死,他的價值還是要被利用一次······

  最為關鍵的一點,那些叛軍的家眷,必將真的像耶律乙辛所說的那樣,將他們的死亡都怨在北遼朝廷上。

  “官家,老臣以為,在公布北遼朝廷的圍剿行動之時,朝廷派遣北上的使臣,應該在汴梁乃至整個京畿道,興師動眾的北上。”

  “另外,老臣以為,內閣,或者國朝民部、兵部等衙門,可以在這個時間拜訪叛軍家眷,以安慰其情緒,盡我大宋朝廷之誠意······”

  朝廷本來就是這樣,更何況還是敵對的雙方。趙曦對王安石一個正人君子表現出一定水準的陰謀論調,並沒有覺得意外。

  本來就該是這樣。內閣也都對這樣的計劃喜形於色了。

  於是,汴梁的抵報先是刊登了北遼朝廷大軍正集結兵力,準備圍剿耶律乙辛叛軍的文章。文章從耶律乙辛叛亂開始說起,一直說到近一年叛軍在北遼境內倉皇逃竄的經歷······

  任何問題都可以從對立的兩方面來陳述。比如耶律乙辛禍害北遼境內,筆鋒一轉,那就是被北遼朝廷追擊著遍地逃竄。

  這並沒有什麽,對於大宋的臣民而言,北遼的混亂,那是喜聞樂見。

  本來還有些文士,準備著在第二天針對這樣的事評論一番,甚至還有想發出大宋應該出兵的聲音。

  然而,時隔一天,抵報中剛剛出現了幸災樂禍的文章,就再次出現了叛軍家眷那情真意切的勸阻叛軍歸順大宋朝廷的書信······

  原來,根據大宋跟北遼的河東契約,大宋是可以接收平民,卻不得接收違犯北遼律法的罪人。因此,在叛軍潰敗之後,這些家眷不得不跟叛軍離別,從此天各一方。

  當諸多家眷在大宋得到妥善安置後,那些所謂的叛軍,多數便希望解甲歸田,來大宋做一個尋常的順民,隻為能跟妻小相聚。

  偏偏北遼朝廷不允許他們改過自新,一定要趕盡殺絕,導致他們不得不化整為零分散逃竄。

  然而,北遼朝廷經過一年的謀劃,終於將那些零散逃竄的叛軍動向掌握了,便集結大軍,準備殲滅。

  同樣的事實,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就會有不同的理解。真相到底是什麽,不重要。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