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天子重文章
謄抄的時間被限制在三天,檢驗有一天,閱卷的時間也是三天,總數七天,作為大唐復國之後的第一場科舉。
這是唐亡後的最大規模的一次科舉考試,由於在虔州擊敗了南唐,所以來自於嶺南之外的考生達到了一千多人,還有一些渤海、高麗、日本、佔城都護府、交州都護府等考生,總數超過了五千人。
這是統治穩固的表現。
佔城都護府與交州都護府需要大量的官吏,嶺南各州也是如此,需要淘汰一些貪官汙吏,從而淨化官場。
對於復國後的第一場恩科,李嘉很重視,考場布置了千名禁軍,為了預防作弊,甚至還提前三天,將主考官幾人看管在皇宮中。
至於考卷,則由禮部與政事堂的幾位宰相草擬,然後弄出三份,讓皇帝選擇,臨考前的一天,加班加點的大規模印刷。
“聖人此番,可謂是用心良苦啊!”
雙手抄在身後,穿著官服,孫釗看著堂前偌大的孔聖人像,心思百轉千回,感歎道。
此次科舉,皇帝三天前才下旨,讓他作為主考官,審核考生的行卷,可謂是信任有加,這一批考中的舉子,日後為官,少不得要稱呼一聲老師,積累的人脈,廣闊非常。
接旨後,他就想的很深遠,陛下莫不是想讓我為首相?應該如此!
“相公!”隨後,四位同考官也出來,行了一禮。
他們都是翰林院的編修,年長的四十多歲,年輕的也有三十了,學問自是不差的,資歷也夠了,此次能夠同考官,也算是為自己的未來畫上濃厚的一筆,自然喜上眉梢。
況且,皇帝還與他們說了,若是此次科舉不出現差錯,就讓他們外放為官,要麽是判官,要麽是縣令,畢竟已經在各部學習過了,些許政事還是懂的,所需的只有磨練。
“本官受聖人派遣,擔任主考官一職,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希望諸位秉公審查,勿要徇私,方能不辜負聖人的一番安排!”
孫釗雖說是排位最低的相公,但對於這些同考官而言,已然是龐然大物了,自然得小心恭維。
“我等知曉!”四位同考官低頭應下。
瞧著這幾人恭順的態度,孫釗這才滿意的點點頭,從衣袖裡拿出一份綢布,看了一眼,按圖說道:
“此次科考,本官負責主考,諸位為同考,數千份考卷,必須三天之內審核完畢,若超過了時辰,諸位於我都難辭其咎,聖人那裡也交代不過去,是本次審卷的章程!”
“第一天,諸位必須將那些考卷之中有錯字的,沾汙墨水的,犯了忌諱的,全部給挑出來,成為廢卷!”
“剩下的考卷,將均分與我等,若是認可,就由朱筆畫一個圈圈,隨後,另外幾個同考官進行審核,紅圈兩個以上的,才由我最後審核通過。”
“當然,若是你們四人中,有三人以上皆認為是佳卷,須應榜,我若不同意,也是可以通過的!”
“最後一天,必將所有通過的考卷進行排名次,進士科從高往低共有一百四十位,明算科與明法科,各有三十,廢卷也要重新審核,以防遺漏!”
陳述完畢後,孫釗喝起了茶水,這才板著臉繼續說道:
“此次科考,猶重策論,勿亂了分寸,詩賦不過是小道,考卷待會兒就會送了,按剛才的章程來,不要出錯!”
宋朝之前的科舉,基本上屬於野草階段,時間不定,考取的重點看皇帝的心思,唐玄宗喜歡詩賦,於是盛唐就出了一堆詩人……
今日碰到一個重策論的皇帝,眾人雖說感覺有些異樣,但還算適應,遵從上意,這是群相制度確立的中心。
很快,在禁軍的看護下,一個個考卷就送了過來,足足堆滿了整個院落,一個個吏員則拆送到同考官的跟前,有數十人之多。
他們負責檢查校對考卷,當然,隻限於第一場貼經。
孫釗端坐在位置上,作為主考官,他不動筆,同考官們就不會動,他一檢閱考卷,其他人就跟從。
首先呈上來的,是貼經,無論是進士還是明法明算都需要填寫,而且都是一樣的,考驗的是考生是否涉獵廣泛,且記憶力,算是基礎。
都是一些粗淺的題目,很是簡單,他的學問不錯,看了一遍答案後,就頭也不抬地批閱起來,這個倒是簡單,二十道題,錯了八題,即為不合格,剩下的策論詩賦就不用審看了。
坐了一天,到了午時,他差不多審一千份卷子,其中通過的不過是一小半,只有三百多份。
其余的幾個同考官也是如此,五千多份卷子,留下的兩千份,這也看出嶺南確實是文化荒漠。
第二天就不簡單了,審核的是進士科的文章及詩賦,要求必須文理貫通,沒有錯字,需要動腦子了,而且還需各考官反覆審查,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
進士科非常重要,也是審核最長的,待進士科三場都審核完畢後,明法與明算才算開始。
明法科還是簡單,依舊是貼經,不過填寫的卻是唐律,五十道,錯了五道,就會成為廢卷,這對於記憶力的審核。
明算科則考的是九章算術,舉了一些其中的題目,讓考生進行換算,倒也是簡單。
第三天酉時,所有的考卷才堪堪結束,開始進行最後的排名。
“相公,您看,這首詩精彩至極,讓人回味無窮!”“首重策論——”
“相公,這篇文章蕩氣回腸,理當上榜!”
“這篇策論有理有據,可行性極高,前十應該有位!”
…………
幾位考官開始將自己屬意的文章呈現到孫釗面前,爭取的是進士科前十的位置,明法與明算就無所謂了,定的死死的,完全沒有搬運的空間。
主考官主要權力,就是指定前十的位置,因為只有前十,才會呈到皇帝的面前,讓他查閱,而且狀元、榜眼、探花,基本上就在這十人中誕生。
“諸位才學淵博,舉薦的想必也是棟梁之才,但這十人位置已滿,為之奈何啊!”
“唉!”眾考官也很難受。
不到一刻鍾,孫釗就選出了十佳文章,都是進士科第二場的策論,最重第二場。
至於那些詩賦,則屬於錦上添花,屬於加分,無關緊要了。
科舉由皇帝的態度決定,唐朝科舉喜愛詩詞,於是詩詞好的人就容易考中上榜,而如今的皇帝卻喜歡策論,所以出乎眾考生的意料之外,第二場策論最為緊要。
所以,那些專攻詩詞的考生們,就落榜了許多。
“陛下,考上們的卷子送到了!”
第二天早上,李嘉的禦桌上就放了一些考卷。
“朕知道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