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照著做,你就能掌控情緒》第30章 戰勝惰性,每天都要進步(1)
  第30章 戰勝惰性,每天都要進步(1)
  一個成熟的人,絕不會願意被懶惰所傷害。戰勝惰性,努力進取吧。抓住征服惰性的六大關鍵點,利用好閑暇時間。手腳勤的同時,頭腦也要勤。須知,勤奮需要有聰明伴隨。

  別讓懶惰傷害了你
  什麽都不乾,整天四處晃悠是讓人感到最無聊的事。

  ——《成功的12種方法》

  懶惰者不可能成就大事,因為懶惰的人總是貪圖安逸,遇到一點風險就嚇破了膽,他們缺乏吃苦實乾的精神,總在等著天上掉下餡餅來。懶惰會吞噬人的心靈,會毀滅人的肌體。

  馬歇爾·霍爾博士認為:“沒有什麽比無所事事、空虛無聊更為有害的了。”美因茲的一位大主教認為:“一個人的身心就像磨盤一樣,如果把麥子放進去,它會把麥子磨成麵粉,如果你不把麥子放進去,磨盤雖然也在照常運轉,卻不可能磨出麵粉來。”

  成功學家塞繆爾·斯邁爾斯說:“懶惰、好逸惡勞乃是萬惡之源,懶惰會吞噬一個人的心靈,就像灰塵可以使鐵生鏽一樣,懶惰可以輕而易舉地毀掉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

  伯頓是英國的聖公會牧師,同時是一名學者和作家,他寫了《憂鬱的剖析》一書。書中有許多特別獨到而又精辟的觀點,內容雖然有些深奧,但卻十分有趣。約翰遜說只有這本書能讓他每天提前兩個小時起來,然後讀這本書。這本書裡有這樣的話:懶惰不僅對身體健康不好,還會讓人精神不振,最終一事無成。

  伯頓說:“懶惰是萬惡之源,它會助長邪惡的滋生。在基督教七宗罪中,懶惰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惡棍們為惡的根源。

  “人們會唾棄一條懶惰的狗,那麽一個懶惰的人,就別指望別人去正眼看他了。懶惰是極為嚴重的壞習慣,再聰明的人如果有懶惰的惡習都是非常不幸的,他最終會被懶惰打倒,成為製造惡行的人。懶惰控制著他的思想,在他們的心中勞動和勤勞是沒有一席之地的。此時他們的心靈就像是垃圾場,那些邪惡的、肮髒的想法,會像各種寄生蟲和細菌一樣瘋狂地生長,讓他們的心靈和思想變得邪惡。”

  接著他說:“因此,我們可以作這樣的總結: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如果讓懶惰控制了內心,那麽他們的欲望將永遠不能得到滿足。他們不會有一個忠誠的朋友,他們不會有真正的幸福,更不會有快樂的人生。當他們的某個願望滿足的時候,因為他們的懶惰,他們就會有更高的欲望。他們總是感到煩悶,總是感到不能滿足,總是仇視社會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他們活在鏡花水月般的虛幻和悲傷之中,永遠看不到光明,有時候甚至有趕快離開這個世界的悲觀想法。”

  《憂鬱的剖析》這本書的最後一句話,也是這本書最精華之處的集中體現。伯頓在該書的最後說道:“絕不能讓自己的懶惰,以及由此而生出的消極思想佔據我的大腦,這一點我們必須牢牢記著,而且不管什麽時候都要嚴格地遵循這一點。只有這樣,你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如果你沒有遵循這一點,你就會一蹶不振,走上邪惡的道路。切記:懶惰無論何時都是不可取的。”

  懶惰者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借口,在貪圖安逸、碌碌無為中等待生命的完結。他們只相信運氣、機緣、天命之類的東西。看到人家發展了,就說:“人家運氣好!”看到他人知識淵博、聰明機智,就說:“人家有天分。”發現別人德高望重、影響廣泛,說:“人家有機緣。”

  他們從來看不見別人在實現理想過程中付出的辛勞與汗水,經受的考驗與挫折。

  塞謬爾·羅米利先生曾在給一位年輕人的信中這樣批駁:“我要非常嚴肅地說,這只是因為你的懶惰,並不是你做不到,不要找那些諸如‘自己太忙’這樣的理由,那只是一種借口。誰都可以乾好自己能乾的事情。‘自己太忙’成為一些懶惰之人常用的借口,沒有做好的話,他們會說這件事他們沒有能力做。諸如這樣的借口還有——寫不出文章,有人會說:‘並不是我不願意寫,是因為我沒有寫文章的能力。’你不想做某個工作或任務,你就說自己做不到,你的借口就是自己無法勝任這項任務。這就是某些人的做事方法和習慣,但其實這就是懶惰,如果大家都這麽想的話,那麽這個世界就不會發展,只能原地踏步。”

  不肯上進的人是浪費生命

  只要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不管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到最後都可以取得豐碩的果實。

  ——《成功之道全書》

  賀瑞斯維拉的哥哥去世了,史齊諾拉侯爵問賀瑞斯維拉:“你的哥哥是怎麽死的?”

  他回答說:“他死於無所事事。”

  “是啊,”史齊諾拉說,“這個死因足以殺死我們所有的人!”

  長輩們常常叮囑我們,年輕的時候要多努力,不然到老了會後悔莫及。不論是今日事今日畢的做事態度,還是未雨綢繆的生活哲學,只要今天的你還有能力和體力,就要把握最佳的狀態和時機,把能力盡情發揮。

  查爾斯·詹姆士·福克斯做事最勤勞,他總是這樣要求自己。

  他在做國務卿的時候,因為很不滿意自己的字寫得不好,就請了一位善於寫字的人來教自己。這之後,他就像個小學生一樣,不停地臨摹和抄寫,終於他的字有了很大的進步。他的身體有些肥胖,很多人都是能不動則不動的,而他卻非常喜歡動。他在打網球的時候,總是去撿那些落在地上的球。大家都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麽這麽做。他開玩笑地回答道:“因為我勤勞,而且一直都是。”

  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很容易滿足於僅僅處理那些日常例行之事,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這是人的惰性使然。惰性讓我們忘記了繼續前進,以為只要一直按著老辦法行事,就會一切太平,這已經使得我們不敢再越雷池半步,不敢大膽地表明自己新的觀念,或者在挫折面前采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態度。

  成功人士都明白,懶惰的習慣必須克服掉。懶惰是人性的天敵,一個人只有戰勝了懶惰,超越了自我,才能為事業贏來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才會靠近成功。事實上,要想掌控自己的時間和人生,我們就要不斷地與惰性做鬥爭,積極地行動起來。

  許多人本來有很高的天賦,然而正是由於惰性而使他們前進的路上布滿荊棘坎坷。還有的時候,也許是他們的夥伴有懶惰的習慣,也同樣會導致失敗。

  法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卡米爾·弗拉馬隆就遇到這樣一位令人頭疼的助手。他的這位助手懶惰而且貪睡,在讓他觀察星球運動時,他總會睡著。由於助手的失職,使弗拉馬隆對星球的觀察不止一次遭到失敗。

  因此在尋找合作夥伴時,我們一定要注意對方是否有惰性,否則等待我們的道路一定不會一帆風順。

  有懶惰習慣的人,往往自以為比較聰明,什麽東西一學就會,理想很高,卻不願付諸實踐。對於別人的成功,也總是不太在乎,認為自己只要努力做,是不會比別人差的,然而自己卻從不肯去努力。

  據說在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後,曾引起一些想成名卻又懶於動腦筋的年輕人的興趣。

  有一次,一個青年問門捷列夫:“您是怎樣想到元素周期性的?”

  門捷列夫聽了,大聲笑道:“這個問題我研究了20年,已經也不可能會突然想到元素的周期性,這靠的是無數次的實驗和若乾的經驗總結。你認為這是坐在桌子旁邊能想得出來的嗎?”

  我們要牢記,懶惰的人如果不能克服掉惰性,而懶散一生,終無所作為;勤奮的人即使沒有特殊的天賦和才能,只要有一股堅忍不拔的勤奮精神,亦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1869年,斯坦利勳爵出任格拉斯哥大學校長,他在就職典禮上作了一篇很讓人感動的演講:“一個碌碌無為的人,不管有多麽響亮的名聲,也不管他有多麽良善,他都不會,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因為,沒有勞動的生活就不是生活。我從你做了什麽當中,就能知道你大體是什麽樣的人。一個有著良好品德的人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抵禦各種和懶惰有關的思想侵蝕。而且,也只有熱愛勞動、盡職盡責才能擺脫自私自利帶來的許多煩惱。有人認為‘躲進小樓成一統’,就能夠不被外界的俗事所干擾了,自己就能一個人生活了,也就會沒有煩惱和不幸了。但是,許多‘隱身於世外’的人說,即使隱居也同樣有煩惱,而且也同樣需要辛苦的勞動。”

  他說:“總想躲避煩惱的人,煩惱和憂愁反而會越來越多。懶惰的人總想做輕松一些、簡單一些的事,他們希望自己做的事既不費力又不勞神,但是上帝是公平的,他總不讓這些懶惰的人成功,它甚至會把輕松、簡單的事變得不容易做。那些懶惰而又自私的人,總有一天會意識到上帝對他的懲罰,上帝不會放過那些沒有責任的懶人。這種人的腦子裡全是自私自利、卑劣而又庸俗的想法,從來沒有公眾的品性。由於自私的世界觀已經在他們的大腦裡形成,以至他們那原本可以形成的正確世界觀已經蕩然無存,各種各樣的私欲已經腐蝕了他們。許多不求上進的人,就這樣浪費了自己的一生。”

  利用好閑暇時間

  我為我的人生努力過,現在能夠安然地離開這個世界了。

  ——《成功之道全書》

  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不會讓懶惰來主宰自己,他們永遠也閑不住。勤勞的人永遠不會活在無聊的時間裡,他們會好好地利用每一分鍾,總能在沒事的時候找到新的工作。而那些懶惰的人則恰恰相反,只會眼睜睜地看著時間慢慢流過。

  英國宗教詩人喬治·赫伯特說:“我的世界是忙碌的,幾乎沒有閑著的時候。”

  培根也曾說:“很明顯,勤奮的人一般是沒有什麽空閑的時間,他們也希望能抽空休息一下,誰也不能一直工作,但他們除了一些必需的休息外,從來不過多地休息。”

  歷史上很多勤奮的人在自己“閑暇的時候”創作出許多偉大的作品。他們認為,做點事情總比無所事事地浪費光陰要好,因此他們不會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

  很多人從事的工作是機械而又重複的,這樣的職業是有一些壓力的,還有其他一些從事有壓力職業的人,在勞動之余如果能有一點別的可供娛樂的事來做,是可以大大緩解人的疲勞和辛苦的。幸福和快樂並不一定是你勞動的成果,而是你勞動的過程。

  求知的欲望讓有些人的興趣很廣泛,因此精力旺盛而又具有智慧的人在工作之余,還會搞一些自己喜好的“副業”。他們的業余愛好,有的是關於科學方面,有的是藝術方面。其中一些人會從事文學創作,從事這樣高雅的業余愛好的人不但是高尚的,而且也是真正幸福的人。

  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都會利用閑下來的時間,從事文學創作和研究,而且他們的努力也結出了不俗的成果。凱撒在戎馬倥傯的歲月裡寫下了很經典的《高盧戰記》;古希臘將領色諾芬,在多年的軍旅生涯中寫下了《遠征記》《希臘史》和《回憶蘇格拉底》等作品。凱撒和色諾芬的作品行文通曉流暢,風格獨特,獲得後世的一致好評,而他們也因此被譽為文學大師。

  許多法國政治家也都把文學當作自己的“職業”。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時期(1848-1852)的政治家托克維爾,被選為製憲會議議員,同時他還任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但這些和他下面的成就比,都不算什麽,因為他創作了《論美國的民主》和《舊制度與大革命》等作品。

  著名的歷史學家梯也爾(1797-1877)曾任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他同時也寫下了《法國革命史》和《執政府和帝國史》等作品。

  法國君主立憲派領袖基佐曾任教育大臣、外交大臣、首相等職,這位著名的歷史學家著有《歐洲文明史》和《法國文明史》等。政治家拉馬丁有詩作《沉思集》。

  拿破侖三世也有作品,他的《凱撒傳》在學院派中也是不得不提的作品。

  法國如此,英國許多偉大的政治家也很喜好文學。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