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照著做,你就能掌控情緒》第4章 忍得住世界就是你的(1)
  第4章 忍得住世界就是你的(1)
  對某些不公平的事不理會、不計較,並不是窩囊,而是一種寬宏大量。懂得遇事先忍一忍的人,無疑是成熟和明智的人。

  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

  公元676年,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禪師慧能大師決定出山弘法,他最先去了法性寺。在那裡,他看到兩個和尚在飄動著旗子的旗杆下面爭論不休。一個和尚大聲叫道:“明明就是旗子在動嘛。這還有什麽好爭論的。”另一個和尚反駁說:“沒有風,旗子怎麽會動?明明就是風在動嘛。”

  兩人誰也不服誰,周圍很快聚了一堆看熱鬧的人,大家都議論紛紛、莫衷一是。大師搖了搖頭,又歎了口氣,走上前去對人們說道:“既不是風動,也不是旗子動,而是你們大家的心在動啊。”

  人就是這樣一種奇怪的動物,都希望能過得平靜、幸福,可日子真過得平平靜靜的話,又會不甘寂寞,就像那兩個和尚,對外面的花花世界“心動”。

  過去,這個風動還是幡動的故事,常常被當作批判唯心主義的靶子,但這其實是禪宗裡面一個著名的公案。它是告誡佛家僧眾,面對外面世界的精彩,要能做到熟視無睹甚至是物我兩忘,這樣才能潛心向佛,早成正果。

  做人也大抵如此。人要在滾滾紅塵裡、橫流物欲中、功名利祿下、美色誘惑前,保有不生氣的心態、超然的情懷,視若無物,才能靜下心來做事。一般的人耐不住寂寞,耐得住寂寞的則不是一般的人。古往今來的智者賢者、成功者,都是耐得住寂寞、安於平靜的。

  著名醫學家李時珍耐得27年的寂寞,寫下了醫學巨著《本草綱目》;司馬遷在屈辱中耐得住寂寞,終有紀傳體史學的奠基之作《史記》問世;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為了能靜心完成巨著《復活》,吩咐仆人對外宣布他已死亡;作家蘇童成名之後,上門的采訪者、崇拜者絡繹不絕,各種筆會、研討會的邀請如同雪花般飛來,蘇童卻很冷靜地表示門外的繁華與自己無關;200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匈牙利作家凱爾泰斯,一向拒絕采訪,不出席各種會議,以致幾種版本的《世界文化名人辭典》都查不到他的名字。

  在喧囂而躁動的世界裡,一般人是很難耐得住寂寞的,因為滾滾紅塵中有太多的誘惑,殘酷現實中又有太多的羈絆,因此使得人們的心飽受世事的碾壓。但是,成就一番事業又必須能耐得住寂寞,十年寒窗、十年面壁、十年磨一劍……寂寞是鍛煉人意志的一種方法,也是孕育成功的一個環境。

  軟件業的民族英雄求伯君當初為了編寫WPS,從1988年5月至1989年9月,把自己關在深圳某旅館的一個房間裡,夜以繼日地工作。兩耳不聞窗外事,只要是醒著,就不停地寫。什麽時候困了,就睡一會兒,餓了就吃方便麵。在這16個月中,求伯君始終是孤獨的。有了難題,不知道問誰,解決了難題,也沒人分享喜悅。但他還是耐住了寂寞,完成了後來一舉成功的WPS。

  著名作家王蒙說:“我們有許多研究學術的,搞創作的,吃虧在不能耐得寂寞,總是怕別人忘記了他。由於耐不得寂寞,就不能深入地做學問,就難有所成。”“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句俗話從一個側面表現了寂寞與成功的關系。名人之所以出名,那是因為他們能夠在無人問津的寂寞中堅持做事情。錢鍾書先生的《管錐篇》是一部體大思精、必然傳世的學術力作,但這部著作卻是他在“文革”時被下放到乾校期間完成的。從1969-1972年,整整3年的時間裡,錢錘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默默無聞的狀態下,一字一句地寫成了《管錐篇》。

  “聖人韜光,賢人遁世”,要想成才、成功、成大氣候,除本身的天資、才能、毅力、見識等因素外,甘於淡泊,耐得寂寞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因為人生短暫,時間和精力有限,如果不甘於寂寞,沉溺於花花世界之中,就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作保證,就難以在學業或事業上有所成就。

  明朝的文征明自小並不聰明,字也寫得不好,但因為耐得寂寞、學習刻苦,最終躋身江南四大才子之列。當別人或飲酒閑聊、嘯歌相樂,或品茗對弈、消磨時光的時候,只有文征明不湊熱鬧,獨自在一旁讀書寫字。他每天臨寫《千字文》,要足足完成十大本才罷休。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後,文征明的書法就遠近聞名,購求他書畫的人踏破門坎。

  我們每個人都是凡夫俗子,都要食人間煙火,不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我們應該在外在世界和內心世界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有了這種平衡點,我們就會少一些浮躁,多一分安靜,就不會被宴請、聚會、考察、報告、旅遊這些熱鬧的場面所包圍了,就不會被撲克、麻將、彩票這些誘惑迷了心竅。面對功利、奢華、喧囂,保持平和與淡然的心境,這才是做事應有的心態。

  傅雷先生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著名的翻譯大師,他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學術修養,被學術界稱為一兩個世紀也難得出現一位的巨匠。傅雷不僅在翻譯方面,而且在文學、繪畫、音樂等各個藝術領域,都有極淵博的知識。他自己沒有彈過鋼琴,卻能培養出傅聰這樣一位世界知名的鋼琴家。他沒有學過專業美術繪畫,卻能夠賞識當時並不出名的著名國畫家黃賓虹,顯示出其獨特高超的藝術鑒賞力。

  傅雷為什麽能有如此“天才”呢?他的成功就是來源於他的寂寞。傅雷的兒子傅聰曾經這樣評價他的父親:“我父親是一個文藝複興式的人物,一個寂寞的先知;一頭孤獨的獅子,憤慨、高傲、遺世獨立……”至於傅雷本人,也曾一再告誡兒子傅聰“要耐得住寂寞”。

  只要能耐得住寂寞,全身心地專注於某行事業,就能取得驕人的成績。齊白石成名之後,有人就問他是如何從一個鄉下木匠成為一代國畫名師的,齊白石的回答是:“作畫是寂寞之道。耐得寂寞,百事可做。”要成就一番事業,實現人生追求,需要獨善其身,耐得寂寞,遠離誘惑,敬謝浮名,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這就是齊白石以及所有大師的成功之道。

  忍一時者謀全局
  西漢名將韓信年輕的時候,有兩種愛好,一是釣魚,一是劍。有一天,韓信帶著一把長劍走在街上,忽然,一群無賴擋在了他的面前,其中一個對他說:“別看你帶著劍,其實是膽小鬼一個,如果你有能耐的話,就把我殺了,如果你沒有能耐,就從我褲襠下鑽過去。”說罷,叉開雙腿等韓信來鑽,這群無賴哈哈大笑。韓信頓時火冒三丈,真想一劍刺死這個家夥,但他咬了咬牙,冷靜下來,想了想,還是從無賴的褲襠下鑽了過去。

  這就是著名的“胯下之辱”的故事,俗話說“士可殺不可辱”,韓信為什麽能忍受這樣的奇恥大辱呢?對此,韓信後來說:“我當時並不是怕他,而是沒有道理殺他,如果殺了他,也就不會有我的今天了。”作為叱吒風雲的一代名將,韓信的確不是膽小鬼,試想一下,如果韓信一劍刺死無賴,就難逃一死,哪有日後百戰百勝的韓大將軍呢?因此忍讓不是窩囊,我們要像韓信那樣“忍小忿而就大謀”,這才是大智大勇的表現。

  忍耐不是麻木不仁,不是懦弱窩囊,相反,它更需要自信和堅韌的品格。能以犧牲自己的小利而保全大局,善於從容退讓,這不是窩囊,而是大公無私;對他人的小過失不理會、不計較,這不是窩囊,而是寬宏大量;失敗後,能忍受暫時的屈辱,在暗地裡默默積蓄力量,這更不是窩囊,而是忍辱負重。能做到這些,才是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將軍額上可跑馬,宰相肚裡能撐船”,古往今來,那些最終成就大事的帝王將相,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忍讓的經歷。

  唐朝的婁師德為人深沉,氣度宏闊,有極強的忍耐力。他的弟弟做州守被罷官免職後非常惱火,婁師德勸他弟弟說:“你要學會忍讓,不要因自己被罷官,就大發雷霆。”他弟弟說:“別人把唾沫吐到我臉上,我自己擦乾總算行了吧?”婁師德說:“不可以,你自己把別人吐到你臉上的唾沫擦幹了,會更加引起吐你人的氣憤,你要讓他自己幹了。”婁師德靠這種忍讓,得到了武則天的欣賞,官居宰相之位。

  能包容一切、忍耐一切,必能改變一切、克服一切。當環境所迫或者與人發生矛盾和衝突時,有理智的人總會保持清醒的頭腦,對自己有克制,忍讓忍讓再忍讓,一直忍到苦盡甘來的時候。

  諸葛亮對孟獲一忍再忍,七擒七縱,終於以自己的忍讓征服了人心,保住了蜀國大後方的安寧與和平。但在六出祁山時,諸葛亮卻遇到了一個更能忍的司馬懿。當時,司馬懿深知自己的韜略不如諸葛亮,就采取拖延戰術,不出兵與諸葛亮決戰。無奈之下,諸葛亮派人向司馬懿送去一套女人服裝,並遞信說:“如果你羞恥之心還沒有泯滅,還有點男子氣概的話,便立即批回,定期作戰。”司馬懿的左右看後,非常氣憤,紛紛請戰,但司馬懿卻堅守不戰。不久諸葛亮因積勞成疾而死,司馬懿沒傷一兵一將,不戰而勝。

  古人說:“必須能忍受別人不能忍受的觸犯和忤逆,才能成就別人難及的事業功名。”對於做大事者來說,忍讓是成就事業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能在各種困境中忍受屈辱是一種能力,而能在忍受屈辱中負重拚搏更是一種本領。

  越王勾踐在戰敗後,為了實現雪恥的宏圖大志,他忍氣吞聲給吳王喂馬,當低三下四的馬夫。他的妻子為吳王獻歌跳舞。為了博得吳王的信任,勾踐甚至嘗過吳王的糞便,因此被吳王放回越國。回國後,勾踐臥薪嘗膽,重整旗鼓,最終一舉滅吳,殺死夫差,實現了復國雪恥的抱負。

  有人認定,忍受委屈就是窩囊,承擔屈辱就是沒有骨氣,這是不對的。蘇軾就批評了這種觀點:“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準確地說,忍讓不僅是人在困難時的必然選擇,也是走出困境的一種智慧,更能彰顯一個人的美德。人都會遇到許多不愉快的、難堪的事情,因此會感到很氣憤,很窩火,但恰恰此時此刻的所作所為,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和風度。

  廉頗和藺相如同是戰國時的趙國大臣,由於藺相如幾次為趙國立了功,趙王便封他做上卿,位置一下處於廉頗之上。廉頗因此很不服氣,揚言說:“我見到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而藺相如聽到這話,就一直刻意回避他。在街上遇見他的車子,也都躲避,甚至假裝生病不上朝以免與廉頗同列。藺相如手下的人很不理解,藺相如解釋說:“我連秦王也不怕,我會怕廉將軍嗎?秦國之所以忌憚我們趙國,就是因武有廉將軍,而文有我啊。如果我們之間起了爭鬥,秦國就會乘虛而入,我之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趙國的利益。”廉頗聽說了這件事以後,十分羞愧,就主動到藺相如府上請罪。藺相如的忍讓使得趙國出現了將相和睦的大好局面。

  “人在屋簷下,哪能不低頭”,人在社會上,誰能不吃點虧,誰能不受點氣,忍讓一下並不是丟臉的事情。不過,忍讓也要有限度和原則。對於涉及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我們應該奮起反擊。因為無原則的忍讓,就是在縱容壞人或者壞習慣,這樣會讓好人受氣、壞人當道,如此的忍讓還有什麽意義呢?所以,忍讓也應掌握好原則,把握好尺度。忍無可忍之時,就無需再忍。

  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一些無奈:親人、朋友、同事的誤解,甚至是欺凌,面對這些“人民內部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忍耐。不生氣,其實就是一顆理解、寬容的心,意味著善解人意、通情達理。老話說的“將心比心”,現在提倡的“換位思考”,就是說要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遇事多為別人著想,善於體諒他人的難處,理解對方那些一時衝動的言行,這樣自然就能平和地看待問題,也不會覺得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有了這種大度的胸襟與氣度,自然就能忍耐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