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大明威武,京師歡慶
明軍暫時後退,避開火勢凶猛,但行動卻沒有停止。
飛騎、槍騎,還有反正投誠的葉赫部眾,連建州衛指揮使納拉忠明也請纓出戰。兩萬六千騎兵,三萬匹戰馬,攜帶著數天的糧草物資,繞道追擊逃敵。
而步兵也展開迂回,從野地小路繞至敵後,聚殲這股頑抗的建奴。
火勢依然熊熊燃燒,建奴還在添柴,也只有用這種辦法才能阻遏明軍的猛烈進攻。
煙氣裹著烤肉的焦糊味隨風吹來,明軍將士冷冷地望著,心中焦急憤怒是肯定的。但還有一種情緒,那就是鄙夷篾視。
幾年前,建奴還以凶悍敢戰而令明軍不敢野戰交鋒。現在,風水輪流轉,建奴不僅倉惶逃竄,還只能以這種方式來抵擋猛攻。
從精神到身體,建奴已經完全頹喪,在明軍凶猛的火力前,再無爭勝抗衡之心。
此消彼長。反過來是明軍的士氣如虹,不但將領如此,士兵也抱著必勝之心。哪怕遇上敵眾我寡的戰鬥,將士們也敢於應戰廝殺。
毛文龍放下望遠鏡,眯了下眼睛。建奴如此,日後遼東可保無虞。再出兵剿滅時,仗也要好打得多。
這就是心態和氣勢,明軍完全佔據上風,建奴卻是一落千丈。
“大明——威武!”
不知是誰喊出了第一聲,還有些停頓和猶豫。但馬上便有人應和,仿佛就等著有人開這個頭。
“大明——威武!”
“大明——萬勝!”
“大明——威武!”
聲音越來越響,越響越齊。
將士們或揮舞兵器,或敲打胸甲,或以槍托頓地,仿佛是鑼鼓樂器的伴奏,不如此不能顯出激越和昂揚。
保家衛國,痛擊外敵。這本來就是一個軍人應該擔負的責任,幾年來,將士們越來越懂得這個道理。
不是糧餉俱缺,還要為家人生活操勞時,所聽到的精忠報國的大道理;也不是戰死沙場卻沒有撫恤、善後,還要高唱“馬革裹屍”的空言高調。
糧餉充足,裝備精良,功必賞過必罰,死有恤傷有養,家屬有優待,戰後授良田……
再加上屢戰屢勝的信心累加,如果還激勵不起軍心士氣,那才是咄咄怪事。
曾經凶惡的敵人已經失魂喪膽,象野狗般被打得倉惶逃竄,勝利已經不可改變,一個軍人的驕傲自豪油然而生。化作激昂的呐喊,衝出喉嚨,響徹四野。
葺爾建奴,人不過百萬,兵不過十萬,豈敢在泱泱大明前猖狂?
重新振作的大明天朝,重拾自信的大明雄師,任何敵人都將被粉碎,被滅亡!
“大明威武,大明萬勝!”
呐喊聲震天動地,建奴面如死灰。
皇太極垂下眼簾,發出無奈的歎息。
明國,龐然大物,如果內部團結、掃除積弊,確實不是大金能夠抗衡的;可惜,父汗起兵時,明國並不是這個樣子。
將惰兵疲,黨爭不斷,貪瀆腐敗,上下離心……若非如此,父汗又豈敢發起挑戰,且能席卷遼東?
杜度咬牙切齒,但憤怒不甘又能如何,彌補不了軍力之間的巨大差距,扭轉不了敗亡的結局。
突然,皇太極瞳孔縮了一下,望著飄揚的旗幟,臉色變得灰敗已極。
杜度意識到不妙,眼珠子瞪得溜圓,望著火頭的變化,發出似哭似嚎的叫聲,“連老天都要滅我大金啊!”
風向在變,不僅建奴看到了,明軍將士也發現了,不由得發出暢快的吼聲。
“天眷大明,萬歲,萬歲!”
毛文龍在馬上哈哈大笑,揚鞭一指,高聲喊叫。
“天眷大明,萬歲,萬歲!”
激昂的呐喊再度響起,明軍推動楯車,重整戰隊,行將發起猛攻,將頑抗的敵人徹底消滅埋葬。
………………….
沈陽光複,遼東光複,建虜倉惶北逃,大明雄師正在奮勇追擊。
從京師到廣寧的陸路的信號塔終於完全建成,勝利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傳回了京師,為歡度春節的氣氛再添喜慶和振奮。
平遼大業完成,邊患消除,京師再不聞警,大明又得享太平。
無論是商家鋪戶,還是富豪平民,都張燈結彩,能買得起煙火爆竹的也都不吝嗇。
鞭炮響個不停,街道上的紅皮紙屑比積雪還多,整個京師比過年還熱鬧。
皇帝連發詔旨,發內帑十萬,指定京師二十個酒家,免費供酒,與民同慶平遼之勝。同時,明年在全國范圍內取消遼餉。
至於遼東明軍的賞銀,皇帝早就拿出來了,現在已經運到了遼東。
除了銀子,還有大量的物資,由海商總會和天津、登州水師的船隻運輸,從大反攻開始,就沒停過。
勝利的消息以飛快的速度向大明各個地方傳送,每到一處,都掀起一片歡騰。
不管是對太平歲月的展望,還是朝廷取消遼餉的喜悅,或者是身為大明子民的驕傲自豪,平遼都是十幾年來最值得慶祝,最令人高興的大事。
“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殿內,早朝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群臣恭祝。皇帝臉上揚溢著笑容,群臣也個個喜色盈臉。
這是朕當皇帝以來最高興的事情,朱由校雖然昨晚喝了不少酒,借著酒勁兒還把李成成、范小慧都拉上了龍床,胡天胡地了一番。
可今天依然覺得神清氣爽,聲音明朗而洪亮,抬手說道:“眾卿,免禮平身。”
“謝萬歲!”臣子們應聲整齊,起身躬立。
“建奴叛明,十年乃平。”皇帝的聲音在殿內回響,激昂中還帶著些沉重,“將士傷亡十數萬,百姓損失超百萬,耗費數千萬,實在是一場代價慘重的勝利。”
有意停頓了一下,皇帝繼續說道:“建奴得以猖狂,原因朕不用詳述,幾年來總結的經驗教訓,已經刊載於報紙,或是在頒布的聖旨之中。”
“平遼大業完成,並不意味著可以永享太平。歷史已經告訴我們,承平日久,武備松馳,官員懈怠,就必釀內亂,必有外敵。”
“居安思危,是不能或忘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千年來的王朝興替已經昭示了這是不變的真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