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科技在不斷進步
坐火箭飛天,那將是幾百年後事情。
而現在,人能上天,卻要變成現實。這對於皇帝來說,真是雙喜臨門,心情大好。
“孫卿明日至午門,觀看科學院的升空實驗吧!”朱由校表彰完孫元化,又笑著發出了邀請。
孫元化趕忙躬身道:“微臣已得到消息,心中十分震撼好奇。明日定去觀看,開眼界長見識。”
朱由校微笑頜首,對於孫元化開眼界長見識的說法十分讚同。
放大版的孔明燈而已,但要是載人騰空,不用太高,十米八米的也足夠古代人震撼了。
就是想有個轟動性的效果,朱由校才讓科學院到午門空場當眾演示。沒錯,在科學院已經成功了,只需要做一些小的改進,載人升空沒有問題。
在古代人看來,能夠上天,豈不是得道成仙,白日飛升?但朱由校要告訴他們的是,這叫科學,不是神話。
不懂啊,沒關系,慢慢來,這只是開始。
況且,在朕的天啟朝出現這樣震撼轟動的大事,是不是就和出祥瑞一樣的影響?
“萬歲。”孫元化猶豫了一下,還是忍不住心中的疑惑和求知,開口說道:“這個化學方程式十分奇妙,但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令人難以悟透其理。”
朱由校苦笑了一下,想悟透其理還真的很難很難。
什麽分子、原子、元素,什麽化合價,什麽物質組成,能說出來卻沒法讓人看得到、摸得著,只能死記硬背。
但孫元化說得也沒錯,有了方程式就能解決很多實際上的問題。比如從火藥燃燒的方程式,就能計算出火藥的最佳配方。
“現下也只能死記硬背,再慢慢研究其中的道理。”朱由校知道自己是拔苗助長似的提升,斷層在所難免。但從結果推過程,悟原理,倒也是個捷徑。
孫元化有些失望,但也謹記著老師徐光啟的叮囑,不敢再繼續追問不休,便轉而問道:“微臣接下來想研究更大威力的火藥,就是硝化棉。”
黑火藥的工藝和配方已經發展到了盡頭,威力再難提高。而按照發展進程,就是硝化棉,然後是苦味酸,硝酸甘油……
而硝化棉如果能取代黑火藥,則又是一次跨時代的進步。
要知道,硝化棉不僅爆炸威力大,射程更勝一籌,還燃燒充分,沒有殘渣,煙霧也少,號稱無煙火藥,對槍管的損傷也小。
可以說,硝化棉基本上彌補了黑火藥的所有缺點。
其實,在朱由校看來,造出硝化棉和硝酸甘油的難度差不多。而且,黑火藥的武器裝備,平遼滅奴,甚至是打遍天下,對於明軍也夠了。
沉吟了一下,朱由校決定還是按部就搬地來,歷史上是這樣發展的,肯定有它的道理。
而按照當時的技術條件,製造硝化棉確實是比較容易成功。關鍵是如何能量產,只是弄出一小團試驗品,那就太容易。
“孫卿既是科學院的教習,可多與他們研究探討。”朱由校說道:“朕可是知道,科學院已經能在試驗室裡製造硫酸和硝酸了。”
中國古代就有製硫酸的方法,生產硫酸古老的方法是用綠礬(硫酸亞鐵)為原料,放在蒸餾釜中煆燒而製得。而硫酸與硝石混合硝化,就製出了硝酸。
當然,在沒看過《化學》這本書之前,古代人還不知道這玩藝兒是什麽,用什麽用。
“微臣正是看到了科學院的成果,才有信心製出硝化棉。”孫元化躬身答道,面露笑意,“有幾個學員,在化學上很有天份。”
“天份加勤奮,我大明會出現沈括、郭守敬那樣的科學家。”朱由校笑了笑,說道:“徐師的成就已不遜於沈、郭二人,孫卿再浸淫鑽研,必能超過乃師。”
“微臣代家師謝過萬歲讚譽。”孫元化躬身謙辭道:“與家師比,微臣差之十萬八千裡,還要努力上進。”
朱由校呵呵一笑,說道:“努力上進是要的,但孫卿也不必過於謙遜。於火器一途,朕看你已是青出於藍。平遼滅奴,孫卿功不可沒,朕都記著的。”
“微臣謝萬歲恩典。”孫元化知道該是告退的時候了,起身拜謝。
殿內安靜下來,皇帝摸著下巴,歪在禦椅中,臉上似笑非笑,卻能看出幾分得意之色。
皇帝已是金字塔的最頂端,這是命。不管他的賢愚,在封建時代,他就是天。
是的,不需要他多聰明,不需要他多勤奮,只要能做到知人善任,這天下也就是穩的。
而現在,朱由校覺得他已經把大明引上了正確的發展道路。哪怕他不再去管,也會有人繼續往下走,繼續完成他的設想。
當然,翻覆的可能還是存在的,而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他不在了。
就算是宿命不可改變,一年的時間,朕也會把平遼滅奴的大業完成吧?對此,朱由校還有著相當的自信。
王體乾進到殿內,打斷了皇帝的思緒。
“皇爺,山西巡撫楊漣、河南巡撫方震孺奉召覲見。”王體乾見皇帝移來目光,諂笑著躬身稟告。
朱由校點了點頭,坐正了身子,沉聲道:“宣!”
小冰河期的大災害以北方為烈,同時又以陝西、山西、河南最為嚴重。
陝西先由左光鬥任巡撫,通過興修水利、減賦恤民,治理地方頗見成效。現在由李精白接任,亦是一個好官。
而山西巡撫楊漣、河南巡撫方震孺外放數年,也乾得不錯。
雖然二人都有東林黨的標簽,但與那些滿口仁義道德,實際卻是貪瀆無恥的官員有本質的區別。
兩人最主要的特點,便是清廉,嚴正。清廉便能恤民,嚴正則不懼當地藩王。
能恤民,緩解百姓疾苦;能打擊藩王,按照朝廷旨意收回封地。能乾好這兩項工作,朱由校也就比較滿意了。
當然,清屯充餉的工作也少不了這兩人的強項和鐵面無私。狠狠收拾那些侵佔屯田的地主豪紳,也是朱由校考察官員的重要標準之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