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老魏的辦法,朝鮮進獻美女
雖然河道總督是新設的官職,但卻不是光杆司令,朱由校已經把工部的都水清吏司單劃出來,由左光鬥領導。
六部的劃分太過粗疏,朱由校早就要改,但也知道不能急於一時。河道總督衙門新建,按照後世的定義,就相當於水利部。
君臣敘談許久,左光鬥才告退而去。
走出午門,老左回首望著巍峨的午門樓,苦笑著搖了搖頭,轉身快步離去。
從陝西入京,老左途經山西時,順道去看了山西巡撫楊漣。他和楊漣可是東林黨的中堅人物,號稱“楊左”。
盡管北方的各省巡撫都接到了聖旨,將於秋收後入京述職。聖旨上還特意交代過,要各省巡撫以大災害為假設,編制周密細致的抗災救濟的方案。
但楊漣有些等不及了,好友先他入京,便想請好友攜其奏疏轉呈陛下。
奏疏上對朝廷的一些政策頗多指摘,主要的幾點包括:皇帝任由廠衛橫行、濫施淫威,提拔趨炎附勢的官員,排斥打擊正直官員,打壓生員……
上這樣的奏疏是有風險的,楊漣也是相信左光鬥的為人和品格。關鍵是他不知道上奏了多少回,皇帝根本不理不睬。
當然,楊漣就是楊漣,有意見也沒撂挑子,清屯充餉、肅貪清腐等工作也乾得兢兢業業。
作為一省最高長官,楊漣還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間、民舍,微服察訪,遍知閭裡利病,懲治劣紳豪強,受到了百姓的愛戴。
左光鬥對朝廷的一些政策也不甚讚成,覺得老友也是一片赤誠之心,奏疏中也未對皇帝大加指責,而是指向了皇帝身邊的佞臣閹宦,便答應下來。
但老左一路行來,所見所聞已與數年前大不相同。不僅僅是道路、房屋等景象的變化,還有百姓的面貌,也多有改變。
而遼東戰局的扭轉,老左在朝廷邸報和《大明論壇》上也都了解。
自老奴叛明之後,明軍屢戰屢敗,喪師數十萬,棄民數百萬,遼東已丟失大半。老左身為朝廷命官,對此的感覺比老百姓要強烈得多。
但現在,遼東形勢的轉折,已經影響到了成千上萬的百姓。不是加賦加稅壓得滿臉愁苦,而是免賦減稅,使老百姓未受壓榨。
遼東戰事的花費,老左可比百姓清楚,萬歷年間就加派的“遼餉”,已經顯示出朝廷財政的捉襟見肘。
雖然對朝廷的政策,對皇帝的行為,老左頗有微詞,但他還是識大局的,也不象某些人那般偏執。
不得不承認,這幾年來大明的變化很大,說是蒸蒸日上也不為過。
不管是戰爭,還是民眾,都是逐漸向好。那些怨恨,甚至不滿的,多是自家的利益受到了損害。
回到京中,老左看到了更多,也拜會了孫承宗、李起元、徐光啟等人。從他們口中,老左知道得更多,也更震驚。
不說武學、科學院,以及徐光啟領導的農學院,這些的花費還不算什麽。光是這幾年對於遼東和西南的投入,就是天文數字。
皇帝連金花銀都盡數拿出,以擴充軍備,獎賞有功將士。
皇宮內的宮人放歸了數批,卻從未再招;宮中用度也是精打細算,萬壽節也不辦了,你還能說皇帝是昏君?
當然,楊漣的奏疏中也沒敢說什麽昏君。但在這個時候,給皇帝添堵是不是不合適啊?
讓老左最後改變心意的則是皇帝的召見,到處都在花錢,對於水利的投入,皇帝也沒顯出吝嗇,隻為減小災害的影響,使百姓少受損害。
老左捏了捏懷中的奏疏,愈發加快了腳步。雖然覺得對楊漣有失諾之嫌,但他並不是十分後悔。
或許楊大洪回京之後,也會改變心意,顧全大局。老左這樣想著,命令下人調轉車頭,直奔河道新衙門。
……………………….
左光鬥告退而去,皇帝卻並沒清閑,也沒空兒“責罰”小慧,盡管這挺刺激,皇帝也挺喜歡。
“奴婢謝皇爺隆恩。”許久未見的老魏入殿便跪,膝行數步,重重地叩下頭去。
朱由校抬了抬手,說道:“魏伴平身。”頓了一下,皇帝又接著問道:“府宅住進去了,可還習慣?”
“習慣,習慣。”老魏再次叩頭,聲音都有些哽咽,“奴婢有感皇恩深重,夜不能寐,終於想到了以報萬一的法子。”
哦,朱由校有些好奇,老魏想到了什麽法子。
上回為了報恩,要把他的侄外孫女進獻宮中,也就是歷史上被稱為“麗而狡”的任容妃,被皇帝拒絕,這回又要搞什麽呢?
“起來說。”朱由校目光閃動,心中提高了幾分警惕。
歷史上的魏忠賢和客氏在宮內迫害嬪妃,如果深究原因,應該就是因為任容妃生了獻懷太子朱慈炅。
你想啊,小木匠的幾個子嗣死得都有點可疑,唯獨獻懷太子朱慈炅健康成長。
如果不是神秘的王恭廠大爆炸,朱慈炅受驚嚇而亡,他自然是小木匠的唯一繼承人。老魏和客氏自然是榮華富貴,後顧無憂。
所以,朱由校不會收任容妃,盡管聽說很漂亮很妖嬈。所以,朱由校要把宮內收拾得乾乾淨淨,絕不讓老魏插手進來。
領東廠,監察百官,那是外事,朱由校覺得老魏還算賣力稱職。如果忠心依舊,他倒是想給老魏一個善終。
賞賜府宅也是酬功加恩,老給太監加銜,文官免不了呱噪,朱由校也很無奈。按他的小氣勁兒,給個虛銜,比賞賜府宅要省錢吧?
老魏站起身,半躬著啟奏道:“皇爺,今年風調雨順,諸事順遂,萬壽節要辦得風光體面,才能彰顯皇爺的英明神武,彰顯這太平盛世。”
萬壽節嘛,朱由校抿了下嘴角,辦不辦都行。平遼未成功,這錢還是要花在刀刃上更好。
老魏看皇爺沒打斷,便繼續說道:“為了大明,皇爺拿內帑,拿金花銀,從沒吝嗇過,以致連萬壽節這般重大的慶典都沒錢操辦。那些藩王權貴可曾為國為朝廷慷慨解囊過?”
說得有道理,這大明又不是朕一人的?嗯,不對,這大明就是朕的,誰也別想奪走。
朱由校眨巴眨巴眼睛,等著老魏繼續說下去。
老魏一副滿腔義憤的樣子,奏道:“奴婢願去京城勳貴家走一圈,還有各省的藩王,東廠亦可派人去曉以大義,讓他們捐輸錢財,把今年的萬壽節辦得普天同慶、隆重盛大。”
捐輸啊,還曉以大義,就是強行攤派募捐唄!
朱由校輕撫額頭,覺得這主意不好。若是為國事,比如遼東戰事,讓權貴藩王出錢,那是沒有啥心理負擔。逼急了,操家的事他也乾得出來。
可為了自己過生日,得罪權貴藩王,就有點得不償失了。倒不是怕他們,而是朱由校有著長遠的計劃,不急於一時。
老魏眼巴巴地等著皇爺的決定,這事兒他乾得熟啊!集資辦銀行的時候,他就各省跑過,光從福王那個大胖子身上就榨了五十萬兩呢!
“魏伴的忠心,朕豈能不知?”朱由校抬起眼簾,溫言說道:“現下遼東未平,就是有錢,萬壽節亦不是大操大辦的時候。”
停頓了一下,朱由校繼續說道:“這樣,今年還是從簡。自家過生日,朕覺得還是和后宮在一起比較隨和方便。”
老魏有點失望,但皇爺威權日重,說話雖不嚴厲,但定下來的事情卻不容更改。
“皇爺為了大明——真是……”老魏感動得差點落淚。
朱由校笑了笑,說道:“魏伴提督東廠,使朕的耳目清明,令貪官汙吏為之膽寒,這便是大功。繼續忠心辦差,朕在這皇宮大內,也能放心安心。”
“是,是。”老魏躬身道:“奴婢忠心耿耿,盡心竭力,一定讓皇爺放心安心,不勞神費心。”
朱由校點了點頭,隨手拿起桌案上的物件,說道:“這是賞賜魏伴的,朝鮮使臣帶來的海外之物。”
“奴婢謝萬歲隆恩。”老魏的膝蓋靈活得令人吃驚,刷地就矮了一截,快得令皇帝的眼睛都眨了一下。
老魏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樣告退而去,皇帝還為老魏靈活的膝蓋而感歎,不練點滑行之類的技藝真是可惜了。
伸了個懶腰,皇帝站起身,抬頭正看到范小慧低眉順眼地在旁邊侍立。
裝老實是吧,以為朕七秒記憶,忘了“天道好還”的事情了?
“小慧,可想出答案了?”皇帝的聲音不高,可聽在小慧耳中,卻有點嗡嗡地帶著回音。
“皇爺——”范小慧可憐兮兮地抬起臉,看皇爺的臉色沒有通融的意思,吭吭哧哧地說道:“天,天涼好個秋是吧?天涼好,天涼個秋,欲說還休?”
朱由校都愣住了,這什麽亂七八糟的,連“天道好還”的問題都給忘了,還整出“天涼好個秋”了。
見皇爺臉色怪異,范小慧咧嘴嘿笑,岔開話題道:“皇爺,奴婢陪您去看朝鮮美女吧,她們等得都著急了呢!”
哼了一聲,朱由校翻了翻眼睛,邁步出殿,後面跟著愁眉苦臉的小慧。
………………………
朝鮮綾陽君李倧即位後,馬上派奏請使赴明京師,請求冊封。
當時,明廷在朝堂上爭議頗大,竟有應予“聲罪致討,以振王綱”的提議。
最後是基於毛文龍的奏報,以及袁可立態度的轉變,以及遼東形勢的需要,才最終決定承認李倧對王位的繼承。
但承認是承認,朝鮮所派的奏請使卻隻帶回明廷承認李倧為朝鮮國王的詔書,明廷沒有派出使臣前往朝鮮舉行冊封典禮。
包括朱由校在內,都不是很了解朝鮮國內的情形,也不清楚李倧想要得封的迫切性。
沒有天朝上國的承認和冊封,李倧就不能完全洗白篡位的嫌疑,國內的敵對派就不會善罷乾休。哪怕是程序上有暇疵,也不會令人信服。
明廷的詔書一到朝鮮,立刻引起朝鮮臣民的疑惑不解,認為:“二百年流來舊規,必遣詔使,即頒誥命、冕服,而獨於此封典,分為兩件事,非徒小邦聽聞疑怪,有違天朝列聖之典禮。”
所以,李倧不得不再次派使臣前往北京,向明廷奏請盡快派使完成對其的封典大禮。
這次李倧所派的奏請使不僅攜帶了大量銀、參、寶物,還向皇帝進獻美女四名,都是沒整過容滴。
看看這個時代的朝鮮美女與後世有什麽區別,皇帝帶著強烈的好奇,在乾清宮懋勤殿予以召見。
四位美女被禮部官員引領著先在殿外等候,朝鮮奏請使漢城府判尹李德泂、書狀官洪翼漢先行入內,跪倒叩頭,拜見天朝上國大皇帝。
朱由校抬了抬手,命外使平身,自有王體乾上前接過奏文轉呈。
按照明朝的程序,朝鮮使臣抵京後先往禮部主客清吏司呈送所進文書(奏文或谘文)。
然後,文書需經禮部議覆後,轉送內閣票擬,再呈送皇帝禦覽,經皇帝朱批,發送到相關部門處理。
上次奏請使前來,禮部官員在議覆朝鮮文書的過程中,無論所請之事大小,大肆索賄,丟盡了天朝上國的臉面。也因此令皇帝大怒,對禮部官員一番狠辣清洗。
這次奏請使再來,禮部官員便無人再敢如此,兩次都隨團而來的書狀官洪翼漢對此極為感慨。
皇帝對奏文內容已經知道,這只是做個樣子。這件事情如何處置,已經確定。朝鮮也答應了全部的條件,沒有必要再拖下去。
何況,今時不同往日。遼東形勢的扭轉,使得朝鮮的作用大為降低,訓練朝鮮兵的計劃費時耗力,暫時已經被擱置。
但要說朝鮮完全失去作用,還不至於。建奴未滅,朝鮮因為地理位置,總是不能不考慮到的一個因素。
打開奏文象征性地掃了幾眼,皇帝緩緩開口道:“待朝議之後,朕再作處置。”
停頓了一下,他又補充道:“使臣萬裡跨海再來奏請,朕意以準封典,待差遣官員議妥具奏即可。”
“外臣謝萬歲隆恩。”奏請使漢城府判尹李德泂、書狀官洪翼漢喜不自勝,跪拜謝恩。
皇帝說得挺明白了,冊禮之事在走程序,他是沒什麽意見,估計朝議也沒什麽問題。等到朝議定下詔使人選,他一定準奏。
趕緊的,把美女叫進來讓朕看看。要不是有美女,誰稀罕召見你們?
………………….
感謝jly69,書友,SHIJA等書友的打賞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