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騎兵編制
皇帝對武將的偏愛,並不隱藏。
多是粗豪的漢子,偶有失禮,也從不怪罪。召見之後也多有賞賜,反正刀啊劍啊,盔甲啊,短槍啊,皇帝都備了不少。
但武將卻沒有敢造次的,都盡力保持著君臣的禮數。盡管這讓皇帝有些小小的不爽。
“眾位愛卿。”朱由校臉上帶著和熙的笑意,開口問道:“關於騎兵營的編制,盡可暢所欲言。朕所說的,也不過是紙上談兵,定有不妥。”
知道不妥你還說?不知道你是皇帝嘛,說出來就不好辦哪!
孫應元、周遇吉、曹文詔等人面面相覷,臉上現出猶豫之色。
皇帝所說的編制,有點大雜燴的意思。三千騎兵營中有兩千飛騎,再加六七百的槍騎兵,再加三四百的騎炮兵,是既能騎馬砍殺,又能炮轟槍擊。
聽起來不錯,全能啊!無論是騎兵對衝,還是用炮轟槍擊打亂敵人隊形,都挺好啊!
皇帝還要給兩千飛騎兵配備燧發短銃,在十幾二十幾米處先左右開弓給敵人來上兩槍,再抽刀猛砍,厲害吧?
但將領們卻各有各的考慮,有的覺得這樣的編制影響不大,給皇帝個面子,就這麽辦也行。
有的則覺得戰場爭勝、死生大事,不能讓皇帝沒事兒的琢磨誤事。盡管聽起來不錯,可在實戰中卻未必會有好的表現。
孫應元暗中苦笑,他是京營中官職最高的,也是要留下來保衛京師,保護皇帝的。皇帝如此信任,再巧言利色可就不是忠臣了。
當然,孫應元也不認為皇帝的建議就沒有道理。但飛騎兵訓練已經完成,再加新的戰法恐怕會耽誤時間。而且,成功與否,還需要反覆驗證。
“啟奏萬歲。”孫應元出列躬身稟奏,“飛騎兵的訓練十分有效,但負重是關鍵。如果不是要防備弓箭,微臣都想將騎兵的盔甲卸掉,讓他們隻穿皮甲,甚至是布衣。”
朱由校眨巴眨巴眼睛,突然覺得孫應元的話好象在歷史上得到過驗證,法國騎兵好象就隻穿著軍服衝鋒。
好吧,朕聽懂了。給飛騎兵裝備燧發短槍和彈藥,是增加了負重。明軍的戰馬又不是歐洲的那般高大,對於負重更加敏感。
朱由校有些無奈,也明白自己有點想當然,遠不如這些親自經過長時間訓練摸索到經驗的將領們更實際。
拿燧發短銃的是胸甲騎兵吧?朱由校想起來了,也不想玩兒這個高大上的兵種。
“你們也讚同孫總兵的說法吧?”朱由校環視眾將,見他們都躬身低頭,不由得笑了笑,說道:“那就不用給飛騎兵配備火槍了。”
眾人剛剛松了口氣,皇帝又開口說道:“但飛騎與龍騎混編是一定要的,三千騎兵營兩千飛騎、一千龍騎,朕覺得比較合適。”
說完,皇帝目光投向周遇吉,問道:“周卿且答一下,飛騎兵在什麽時候不易發揮威力,且有遭遇慘敗的可能。”
這個問題並不難,武學已經研究過,並給出過答案。
周遇吉躬身答道:“騎兵組織牆式衝鋒需要一定時間,因此在遭遇戰來不及組織時,不僅無法發揮威力,因為我軍騎術不高的緣故,更有遭遇慘敗的可能。”
牆式衝鋒靠的是集體的力量,靠的是組織、紀律和訓練。騎兵論騎術的話,肯定比不上建奴,更比不上蒙古人。
所以,在突然的遭遇戰或者奇襲戰時,沒有時間組織的飛騎兵就要與敵人單打獨鬥,肯定會落在下風。
“如何避免?”皇帝簡短地問道。
“加強偵察,避免遭遇戰,並使敵難以偷襲。”周遇吉答道。
皇帝點了點頭,說道:“那就再加上龍騎兵的掩護好了。騎兵營既能在戰場上與敵人騎兵對抗,又有遠程火力投射,以及倚堅防禦或阻擊的能力。”
頓了一下,皇帝終於還是把再上騎炮兵的話給咽了回去。全能的部隊不是不好,但太雜了,就成四不象了,也不好指揮。
其實,朱由校認為步兵有燧發槍加刺刀,或者再加上步兵線式戰術,已經能夠在戰場上抵擋或擊敗騎兵。
但以騎破騎,且騎兵還有追擊的速度,對敵人的殺傷會更大。
“微臣遵旨。”眾將躬身施禮,接受了皇帝提出的折衷方案。
朱由校這般布置也有他的道理,原定京營是出動一萬多飛騎兵,幾乎是全部飛騎兵的三分之二。
就以一萬兩千飛騎兵計算,搭配上龍騎兵的話,就能組成六個騎兵營。三個騎兵營以騎兵協進行編制,就是兩大騎兵集團。
再加上滿桂的歸化騎兵和樊化龍的龍騎兵混編,在遼東就有了三支鐵騎,正好分給遼西、遼南、遼東。
而且,六個騎兵營就能安排六名將領,朱由校都定好了。黃得功、劉興祚、金日觀、楊國柱、曹變蛟、侯世祿,兩個騎兵協則以周遇吉和曹文詔為主將。
全部都是精兵猛將,歷史上最出名的就有大小曹和死守寧武關的周遇吉。
而能排出這麽豪華陣容的,除了朱由校,還能有誰?這還不包括熊大臭嘴和毛大隊長,以及他們手下的眾多強將。
不僅有人,還有錢,要是再打不過建奴,朱由校覺得那可真是見鬼了。
奉召覲見的名單都是皇帝親定的,出征遼東的自然都在其中。還有為了彌補京營被抽調的軍官,而補充進京營的有盧象升、王廷臣等人。
提督九門終於還是換成了內官,朱由校提升新晉司禮監秉筆太監方正化擔任。
就算從京營抽調了精銳飛騎,還有數萬人馬。又有廠衛作耳目,朱由校也不太擔心京師的安危,以及皇宮的安全。
要知道,所派的曹變蛟、黃得功等人,都是能打的。不能打而忠心的,或是經驗閱歷還不足的,則留在京營中,使皇帝能夠繼續牢牢控制著軍權。
至於禦駕親征,朱由校有想過,但他怕死,更怕成為將領們指揮作戰的累贅,反倒滅奴不成招致失敗。
在戰場上被敵人所擊殺,朱由校認為不太可能。可來自大明內部的暗殺,他卻一直警惕著,不敢稍加放松。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