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河套攻略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這俗話對於穿越者來說,可能是耳熟能詳。
但歷史上直到清朝以前,河套地區也不是什麽塞上江南,更不是什麽塞外糧倉。除了前套,其他地區不是乾旱草原,便是漫漫黃沙。
直到“走西口”之後,成千上萬的赤貧農民湧向口外謀生,開發河套農業水利,經過百多年的奮鬥,才又有了“天下黃河富河套,富了前套富後套”。
孫傳庭欲取河套,也是稟承皇帝的旨意,要收復的地區也是前套地區。佔據前套後,大力屯墾開發,以為收復後套的物資基地。
從更大的戰略角度出發,佔據河套使北部防禦體系完善,彌補大同與寧夏之間的空檔,使蒙古諸部不能以其為基地,對大明進行襲擾。
洪承疇看出孫傳庭已做決定,沉吟了一下,開口問道:“遼東光複,萬歲欲對蒙古諸部用兵?或是要趁大災害之機,收服蒙古諸部?”
平遼滅奴可以說是解決了大明的心腹之患,盡管有大災害,可生產方式單一的蒙古諸部,想必比大明更難熬。
所謂:趁其病要其命。洪承疇有這樣的想法和猜測,也是理所應當。
孫傳庭猶豫了一下,但還是點了點頭。皇帝的意思確實如此,但他不能明說,你要猜出來那沒辦法。
洪承疇長出了一口氣,不再勸說孫傳庭。要是災害蔓延擴大,不用明軍動武,蒙古諸部本著傳統,也要南下劫掠求生了。
所以,仗肯定是要打的。先下手為強,佔據河套這個有利位置,也不失為高明的計策。
當然,打仗打的就是後勤,朝廷能解決多少糧餉,陝西能夠在災害中自救到什麽程度,周邊省份的支援力度又有多大,都是要細致考慮和計算的。
皇帝既然有這個計劃,想必是有安排,有信心的。對於皇帝的脾氣稟性,從平遼大作戰中,便可以窺看一二,那是相當的謹慎,相當的具有謀略。
“陝西各糧倉的存糧,倒也能支撐收復河套。”洪承疇緩緩說道:“但也只是一年,災害不減輕,便難以周濟,只能等朝廷拔調。”
孫傳庭微微頜首,這已經令他滿意。畢竟,陝西全省鬧災,存糧還要賑濟黎民百姓。
向東拱了拱手,孫傳庭說道:“萬歲英明,提前布置,方有現今的從容應對。”
對於大災害的提前布置確實是英明決策,兩年來,賦稅照收,但卻不解京,而是就地存儲,以備大災。
不僅僅是陝西這樣,還有河南、山西等北方省份,在歷史上的大災害中,它們是受災最嚴重,農民起義最厲害的。
按照皇帝的要求,督察院和東廠從明暗兩個方面監督訪察,陝、甘、豫、晉等省,都要屯儲足夠支撐一年的糧食。
而在提前布置的兩年時間裡,皇帝還給各省巡撫下旨,大力推廣種植土豆。既耐寒又高產,極大地充實了各省的倉庫。
除了官倉,老百姓也有部分存糧,並窖藏了不少的土豆。
綜合各方面的舉措,盡管今年陝西全省鬧災,但實際情況卻還能支撐。老百姓也還過得去,沒有遍地餓殍的淒慘景象。
洪承疇也向東拱了拱手,說道:“從川、鄂、豫、晉四省運來的糧食物資,按目前的速度和數量,明年即使顆粒無收,也能夠支撐百姓糊口。只是要繼續供給軍用,還是不夠的。”
陝西今年是全省區域的災害,相鄰的省份則未受災,或者是災情較輕。按照賦稅就地存儲的原則,這幾個省確實有余力救濟陝西。
況且,各省的存糧若是不足一年所用,還可以從外面運來的糧食中得到調劑增加。
其實,這也是分段運輸的一種形式。只不過是朝廷主導,各省官府承擔運輸和屯儲罷了。
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皇帝早已知道歷史上的明朝滅亡,關鍵原因並不是大災害。
只要朝廷重視,各地官府得力,渡過大災害並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務。
而且,一邊抵抗災害,一邊布局北方,借機收服蒙古諸部,皇帝認為是完全能夠達到的目的。
孫傳庭對此也充滿信心,原因很簡單,從遼東抽調的精兵強將使北方各軍鎮的明軍的戰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對蒙古諸部有著很大的優勢。
在平遼作戰的幾年中,各地明軍的武器裝備至少提升了一個層次。遼東的部隊,更從實戰中摸索出了對付遊牧民族的戰術打法。
“即便是無戰事,軍隊所需的糧餉還能拖欠?”孫傳庭對洪承疇的計算表示了異議,“攻佔前套並不困難,之後只需供應三千守軍的糧草物資便足矣。”
意思很簡單,軍隊怎樣都要吃飯,不打仗的日子裡難道還能扎起脖子?所以,增加的糧草物資,就是路上運輸的耗費。
打下河套也是十拿九穩,蒙古諸部擋不住明軍的大舉進攻,以及犀利的火力。剩下的問題就是長期駐守,穩固對河套的佔領。
三千明軍憑著燧發火槍、火炮,哪怕是比較簡陋的壕溝胸牆,也足以重創來犯的蒙古諸部。這樣的兵力,把後勤供應降到了最低,壓力大大減輕。
何況,前套地區的河流縱多,自然條件是很好的。《明史紀事本末》雲:“河套周圍三面阻黃河,土肥饒,可耕桑。”指的就是這裡。
就是最壞的打算,前套地區和陝西一樣,大災害之下無法耕種,軍隊也不過是換個地方駐防,損失的是運輸補給的錢糧。
“前套可耕種。”洪承疇了解得不少,很篤定地說道:“西有奢延水,西北有黑水,經衛(今陝西榆林)南為三岔川流入,又北有大河(即黃河),比大旱的陝西要強很多。”
孫傳庭露出笑意,說道:“有亨九兄這番話,本督的信心更足了。”
兩人為同科進士,關系倒還融洽。孫傳庭官職高,卻不倨傲,也對洪承疇的才乾甚為欽佩。
但兩人卻並不知曉,皇帝不僅要收復河套,還準備提前推動走西口的移民行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