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真是大昏君》第592章 二十年後的目標
  第592章 二十年後的目標

  其實,皇帝既然敢放吳克善去科爾沁當劄薩克,就不擔心出什麽意外。宰桑布和,還有這姐妹倆,也不是什麽人質。

  讓海蘭珠和布木布泰留在少英院,就是想讓她們多接受漢文化的熏陶。這與讓土司的後代接受教育,是一樣的道理。

  布木布泰聽著姐姐的言語,輕輕搖頭道:“不用父親出頭,只要咱倆肯努力。皇帝不是說了,只要能小學畢業,就放咱倆出去嘛?”

  海蘭珠沉吟了一下,說道:“只怕他是托詞。”

  “不是金口玉言嘛,皇帝還反悔?”布木布泰瞪起了眼睛,說道:“咱們當眾問他,他怎麽也要顧及臉面吧?”

  海蘭珠笑了笑,說道:“那你什麽時候能畢業?”

  布木布泰立刻長了眼睛,囁嚅道:“小學要五年呢,我才三年,再有兩年肯定畢業。”

  海蘭珠也是三年,可已經能通過畢業考試,她試著做過畢業考題。要不是為了陪妹妹,她早就畢業回家了。

  正因為如此,布木布泰才想著趁這次皇家大喜,早點脫離苦讀的日子。

  “皇帝若是來,若是有機會,倒也可以提一下。”海蘭珠摸了摸妹妹的頭,隨口安慰道:“反正不成也沒什麽損失,就等你兩年後畢業好了。”

  布木布泰也知道只能這樣,無奈地歎了口氣,說道:“要是能回大草原就更好了,哥哥信上不是說,在那邊已經穩定,過得還挺好嘛!”

  吳克善在科爾沁草原確實立穩了腳跟,並不是他的能力強,而是有明軍的震懾,使得林丹汗不敢繼續東進吞並,科爾沁部的各劄薩克也安分得很。

  在強大的實力面前,在林丹汗安內的壓力下,科爾沁部和內喀爾喀聯盟哪敢得罪大明帝國?

  至於吳克善所說的過得很好,也不是虛言。

  除了牛羊、毛皮以外,中華商會在大同、廣寧建了毛紡廠,羊毛也能賣錢,使歸順大明的蒙古諸部又多了一項長期的收入。

  借助於科學院發明改進的紡織機械,以及羊毛的處理技術,毛呢、毛毯將成為大明帝國又一項出口創匯的財路。

  沒辦法,棉紡是大明帝國的支柱產業,精美的棉紡織品大量出口,產值與茶葉、瓷器也差不了多少。

  可棉紡業需要棉花,原料並沒有那麽充足。特別是大災害來臨,能種也要種糧食,經濟作物被排到了後面。

  而毛紡產品所用的羊毛,之前只能用來擀氈子,十分精陋,或者就是直接丟棄的廢物。

  現在能夠變廢為寶,出口創匯,賺大頭的不是蒙古諸部,而是中華商會,以及收取商稅的朝廷。

  可不管誰賺得多,至少是各方都滿意。如此,才能保證長期而穩定的生產,穩定而長期的收入。

  其實,還有一家也有所獲,那就是科學院。中華商會購買毛紡機械,其中可是含著專利費的,只不過這個名詞還沒正式提出。

  不論是專紡羊毛的機械,還是超過珍妮紡機的棉紡機械,都成為科學院的資金來源。

  當然,這是在皇帝的威權下,中華商會、海商總會和江南商會共同壟斷棉紡毛紡業的大規模生產,才具有的專利保護作用。

  在皇帝看來,正式推出《專利法》還為之尚早。最關鍵的便是大明國民的教育程度達不到他的要求。

  如果按照目前對於普遍教育的推行速度,至少要十年,或許是二十年,才能令皇帝滿意。

  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才是帝國長盛不衰的基礎。別看現在的明軍戰力強大,國勢穩定向上,那可是皇帝的金手指強行拔高的。

  如果沒有了朱由校,用不了幾年,大明帝國又會慣性地走回原來的老路。這一點,皇帝心裡清楚得很。

  他改變的固然是大明帝國的歷史走向,可多數是在硬件上。在軟件方面,也就是思想意識,要突破封建傳統的束縛,還遠遠不夠。

  盡管諸項新政,以及興利除弊的各項措施得以推行,但更多的是依靠至高無上的皇權,而不是多數人自覺自願的行動。

  二十年吧!皇帝並不知道草原小姐妹的心思,卻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

  二十年後,大災害從高峰回落;二十年後,差不多是一代人成長起來;二十年後,大明帝國的疆域將達到新的高度……

  ………………….
  上海。

  比廣州擴建商館更快,建設的規模也更大,一個國際貿易大港已經初具雛形。

  廣州是老牌的商埠,從唐朝時便與南洋諸國貿易頻繁。上海則是後起之秀,直到皇帝重視,並把海商總會設在這裡,才開始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但得益於海商總會的雄厚資金,江南商會的大力支持,上海崛起迅速,已經呈現出了超越揚州、福州等老牌商港的勢頭。

  其實,上海的地理條件比揚州、福州好很多,又緊鄰長江,河運加海運,稱之為得天獨顧也不過分。

  “孫會長客氣了。”李旦臉上掛著熱情的笑容,對長江商會的會長孫維達誠懇地說道:“新擴建的港口,自然會為貴商會留足泊位碼頭,這一點請放心就是。”

  長江航運,關系到賑災的物資運輸。從南洋購買的糧食,湄公省生產種植的,大量運進國內,最主要的三個中轉港口便是天津、旅順和上海。

  天津不用說了,漕運逐漸衰落,京畿直隸越來越依靠海運的糧食物資;
  旅順則是遼東最大的不凍港,遼東重建、明軍駐防、向北推進,都需要大量的物資支撐;

  上海則是海運與河運的交會點,走長江航運,糧食物資能以更快捷的速度,成本更低的運輸,運進河南、甘陝等省。

  黃河航運也有一定的作用,但皇帝並沒有奢望。大災害的影響之下,黃河都會因乾旱而斷流,耗費人力物力拓展黃河航運,豈不是得不償失?

  孫維達長舒了一口氣,拱手道:“多謝李兄寬宏海量。日後在長江各碼頭,貴商會的船隻將得到最好的照顧。”

  長江商會的實力也很雄厚,特別是擔負著運送賑災物資的差使,皇帝自然會給予極大的方便。

  李旦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慷慨大方。不是對孫維達,也不是憂國憂民,而是要讓皇帝滿意。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