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經營東江(求個月票)
皮島港口。
望著越來越近的幾艘海船,東江通判王一寧露出了笑容,放下望遠鏡,長出了一口氣。
從吃水線的深淺,他已經能判斷出船的載重量。不用等船靠岸,他已經知道是滿載而回了。
這個冬天,不管是東江軍,還是各海島上的遼民,應該不會有受凍之苦了。
燒煤取暖在明朝已是相當普遍,但對於東江鎮來說,卻還有很大的困難。特別是島上的百姓,光砍伐樹木、搜集雜草也不是長遠之計。
而有個目光長遠、心思細密的萬歲爺,就是東江鎮軍民的福份了。因為朱由校知道,朝鮮有煤,還有鐵礦,離東江鎮還近。
不說朝鮮腹地的礦產資源,就在義州和鐵山,這兩樣兒東西就不缺,還很好開采。
而當時的朝鮮,不僅對大明恭順,也對崛起的後金充滿敵意。
在歷史上,如果沒有朝鮮劃閑田、助軍餉、給糧食、補充武器的諸般支持。
憑明廷所給的那點銀子物資,東江鎮沒有可能擴充實力並長期堅持,且收留遼民幾十萬。
朱由校更清楚要將東虜困死,朝鮮是重要一環。既不能讓建奴從朝鮮劫掠到太多物資,更不能讓建奴降服朝鮮。
但憑朝鮮的實力,是肯定抵擋不住建奴的。東江鎮的強大與否,就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所以,登萊巡撫袁老師的奏疏一到,朱由校就立刻命兵部行文,從不是處於一線的登鎮津鎮抽調人馬,以最快的速度幫助東江軍建立中協。
而且,東江鎮的額兵是暫時的,襲擾也是短期的戰術打法。
只有財力允許,朱由校還會不斷地擴充東江鎮的兵力,徹底破滅建奴征服朝鮮的希望。
有這樣的籌謀,朱由校就得多為遼民的生活考慮,他們可是現成的兵源。
所以,朱由校派出了工部的官吏,招募了一些礦工,趕到義州和鐵山,指導遼民開采礦產。
同時,朱由校也與朝鮮保持好關系。盡管在很多官員看來,這有些丟天朝上國的面子。
我去!要不是你們這幫家夥無能,把大明弄得那麽窮,朕能不要臉嘛?
朱由校覺得吧,這個臉和面子呢,完全可以靈活機變。有時候是真得要,有時候是想要也不能要,有時候更是一點也不能要。
能繼續省錢,讓朝鮮繼續支助東江鎮,屈尊紆貴也就算不得什麽了。
王一寧可不知道聖上對要不要臉有了這麽深的感悟,他只是為東江軍民的生活操心。
船只靠岸,王一寧迎上去,卻發現當先下來的是沈太爺,也就是毛文龍的嶽父。
“喲,王大人。”沈世魁拱手施禮,本是粗豪的凶相,竟是笑得很親切。
王一寧還了一禮,笑道:“沈太爺這般高興,在朝鮮定是收獲不小吧?”
“一般一般。”沈世魁的表情出賣了他,盡管嘴上在謙辭。
海禁一開,連皮島也經常有商船停靠,或是去朝鮮貿易,或是朝鮮商人去大明的。
沈世魁的商人本性被喚醒,便脫了軍籍,重操舊業。
仗著和毛文龍的關系,他帶著些人在朝鮮收購參茸毛皮山貨,再賣給過路的海商,或是把朝廷管制的人參藥材賣給官府。
數月以來,沈太爺著實賺了不少錢。既是合法經營,王一寧也不管閑事。
而沈太爺並不滿足,他正計劃著也弄艘海船,直接把收購的貨物運到青島去賣,不要中間商賺差價。
另外,沈太爺還時不時地攛掇毛文龍打下寬甸等地,那裡的人參更多,山貨也不少。
目送著沈太爺帶著人又挑又抬地運走貨物,王一寧搖了搖頭,對這位搭順風船的商人並不喜歡。
“見過王老爺。”一個朝鮮官員走過來,禮數周全,言語謙卑。
王一寧倒不倨傲,拱手還禮道:“有禮有禮,李判尹不必如此稱呼,太客氣了。”
李判尹笑著點頭,態度依舊,說道:“聽說東江軍民需要煤炭越冬,郡守大人派在下來稟知,願運煤以助。”
王一寧拱手道:“金郡守相助之情,本官代東江軍民先行謝過了。”
李判尹沉吟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不知天朝所出的寶鏡,如何能夠買到?”
王一寧眨著眼睛,明白了李判尹此行的目的。
顯然,金郡守想買寶鏡,估計是看到了聖上賞賜給朝鮮國王光海君的。但這個寶鏡,好象只在萬歲指定的海商手裡才有。
不過,王一寧沒這麽說。他笑著對李判尹說道:“貴國不是正在南浦拓港設棧,將指定其為通商口岸嘛!等建成開放,必是商賈雲集,百貨不缺。”
看李判尹臉上露出苦色,王一寧又給他指了條明路,說道:“若是著急,可隨商船前往青島、上海,那裡肯定有寶鏡銷售。”
李判尹連連點頭,拱手感謝道:“還請王老爺費心安排,找相熟可靠之商船,以保財貨之安全。”
王一寧頜首答應,覺得這個郡守除了買鏡子,恐怕還有做商貿發財的想法。這個李判尹算是探路石,先來熟悉下商路和運作。
上船詢問了押運人員,看到裝載的煤炭,王一寧心中喜悅,勉勵了一番,讓他們下船歇息一天,明日再分運各海島。
朝廷對東江的投入還是比較慷慨的,但皇帝也希望東江能發展生產,不求繳納賦稅,但要盡量做到自給自足。
為此,皇帝不僅給王一寧配了幾個擅經營的幫手,還給王一寧不少的建議和指示。
比如海洋捕撈,先是滿足東江軍民,逐漸擴大後,便要向外銷售,多創經濟效益。
還有利用朝鮮的煤鐵資源,先建個工坊製造生產生活工具,再擴大產能,打造兵器盔甲,也能減輕朝廷的負擔。
總之,就是一個原則,讓遼民別閑著,盡量都有活兒乾,才能創造價值。
對於皇帝的想法,王一寧也是殫精竭慮地加以落實,有些措施已經見到了效果。
…………………
海風吹在臉上,涼意已顯,卻並不讓人感到寒冷。
拂開額前的幾絲亂發,英子看著海灘上那一大群或遊或跑開心覓食的鴨子,又露出了歡快的笑容。
海水退潮,正是放牧鴨群的好時候。海草、小魚、小蝦、螺、蜆等海中生物,便是鴨子的美餐。
除了鴨子,還有一群大鵝,象威武的將軍,昂首挺胸地在灘塗上傲然走動。
多半個月的時間,英子總算是和這群惡霸混熟了。想起曾經被大鵝追著咬的狼狽,英子還覺得有些尷尬。
大鵝鴨子送到後,本來是想分到各家各戶飼養,但要每家都抽出人來放鴨養殖,既浪費人力,又很不方便。
經過商量,新任的民政官張柱子拍板決定,鴨子和大鵝統一喂養,是島民的共同財產,肉蛋均分。
英子和另一個姑娘便成了養鴨總管,每天一輪換,每月能多分兩升雜糧。
而島上百姓的生活境況又有了好轉,糧食雖然還是不充裕。但漁業的發展,卻很大地彌補了缺口。
烤魚,香香脆脆,骨頭都能嚼著吃了。
英子把手裡趕鴨的長竿插在沙灘上,從兜裡掏出烤魚,一口一口地吃了起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從遼東黑土地遷來大半年了,她也適應了海島上的生活,甚至有一點點滿足。
遠離了戰亂,不擔心建奴突然砍來的刀子,還能吃飽飯了,英子覺得沒啥可挑剔了。
那時候老百姓的要求是真的一點也不高,能吃飽飯就是幸福;饑一頓飽一頓嘛,只要餓不死,也能頑強生存。
遠處走來一個身影,不用瞅,那極有特點的姿態就能分辨出來。英子擦了擦嘴,笑著迎了上去。
兩隻大鵝嘎嘎叫著要上前逞威,卻被英子連斥帶趕,哄到了一邊。
張柱子苦笑著搖了搖頭,調侃道:“你這幾個保鏢可真厲害,我都得繞著走。”
英子咯咯地笑著,說道:“它們認人呢,剛開始,追著我啄,腿上都青了好幾塊兒。”
臉上經風日曬,姑娘的皮膚已不白嫩,卻透出一股健康的色彩,一股陽光的氣息。
張柱子趕緊移開目光,看著灘塗上的大群鴨子,開口說道:“海洋島上缺人手,就是切肉熏魚熬油,不知道你願不願去?”
英子眨著大眼睛,故意走了兩步,在張柱子面前站定,笑著問道:“張大哥,你也不說去幹多長時間,又給多少米嗎?”
張柱子自失地一笑,雖然看著英子,卻避開了她的眼睛,說道:“要在島上安家,加工廠管兩頓飯,每月給十升米。”
停頓了一下,張柱子又補充道:“我讓他們又加了點,每月再給二十斤熏魚肉。”
現在朝廷對東江的百姓實行的是配給製,不收賦稅也不發銀錢,除了按人口發米外,其他的工作報酬也是用米來支付。
在海洋島建捕鯨加工廠的,也不是什麽商人,而是工部奉旨派人所建。
要知道,在石油大量開采利用前,鯨油是最大的工業潤滑劑來源,甚至整個工業革命的興盛都離不開鯨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