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都在動員,遼沈決戰
事實上,對於形勢的判斷,努爾哈赤也還算清醒。
明軍越打越強,從倚城堅守到主動出擊。即便不算上武器裝備的犀利,這樣的士氣和精神已經讓努爾哈赤感到震驚。
當然,現在的努爾哈赤還沒有到絕望的地步。但面對明軍的四面圍困,步步緊逼,也沒有扭轉形勢的辦法。
人力缺乏,物資緊張,錢財倒還有,可卻買不到。哪怕明軍只是圍而不攻,這樣的局面,後金也堅持不了多少時間。
而隨著明軍的攻擊欲望更加旺盛,雙方之間緩衝地帶的消失,後金想以快速襲擊蒙古諸部或朝鮮的方式,來取得物資補給的希望也落空了。
收縮防區本來就是無奈之舉,現在變成了龜縮,騰挪的空間越來越小,形勢卻是越來越惡劣。
原因並不難找,孤立無援,物資斷絕,兵力不足,就是這三點。
而原來希望的趁明軍深入而各個擊破,顯然又被現實粉碎了。明軍確實分路進擊,但兵力相當雄厚,可稱之為兵團。
想擊敗或吃掉數萬裝備精良、火力強大的明軍,努爾哈赤權衡過其中的利害,認為非集中八旗人馬,難以成功。
就算是對付稍弱的東江鎮,沒有六旗兵力,也是勝算不大。
可現在的形勢卻不比薩爾滸之戰的時候,當時只有建州一地,明軍雖是分路來攻,但後金軍傾巢出動,並不用擔心根據地的安危。
現下卻是遼沈處於明軍的攻擊范圍之內,遼西和水路,都對遼沈構成威脅,使得後金軍必須要留兵防守。
如果退出遼沈,回到老巢建州又如何?
努爾哈赤不是沒想過,但這意味著失敗,對軍心民心的沉重打擊。人心渙散,以後還能與明廷抗衡嗎?
要知道,即便是女真人,也不是鐵板一塊。努爾哈赤可是經過多年征伐,才統一的女真各部。
統一的女真各部能夠團結,一是懾於建州女真的武力,其次則是跟著努爾哈赤與明國作戰能撈到好處。
說白了,後金是一個強盜集團的聯合體,這裡面還要包括不少的蒙古人。
要是沒好處,誰還跟著你乾,這是最簡單淺顯的道理,努爾哈赤豈能不明白。
可現在哪還有好處,損兵折將,物資匱乏,強撐著誰還看不出來?
所以,努爾哈赤才要動員,拚湊出一支可能擊敗某一路明軍的人馬。只要打破四面圍攻的態勢,形勢就會有所改觀。
當時女真人的數量應該在四五十萬左右,熊廷弼就曾在奏疏中說到“今奴改元,計兵十萬”。
八旗本來就是軍事和生產多功能合而為一的組織,按照八旗的制度,“八旗子弟,人盡為兵”,沒有特殊情況的,都有服兵役的義務。
而且,女真人幾乎都是奴隸主,他們各有家奴,也可算作軍事力量。“如軍卒家有奴四、五人,皆爭偕赴,專為搶掠財物故也”。
因此,把後金動員後的總兵力定在十萬左右,應該還是準確的。但經過這幾年的接連戰敗和消耗,真正驍勇貫戰者也就五、六萬上下。
也就是說,八旗還是後金的中堅力量,每旗有多有少,平均下來,也就七千左右。
反觀明軍,混成協的編制已經達到八千多。再輔以犀利的火器,獨自對戰一旗的話,不敢說必勝。便是遭到挫敗,也足以崩掉建奴的幾顆牙。
而遼西、遼南、遼東,再加上登鎮、津鎮和京營飛騎、歸化飛騎,明軍的總兵力不下十幾個混成協,差不多已經是八旗精銳的兩倍。
至於後金方面動員的雜牌,也就是一些蒙古人和家奴,戰鬥意志薄弱,在戰鬥力上,並不是明軍的對手。
這一點,努爾哈赤也是清楚的。但現在毫無辦法,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必須動員起來,以求轉機。
心中煩悶,努爾哈赤隨手翻閱著搜集到的情報。這些情報有打探來的,也有明國間諜故意散播的。
“平遼之後,士兵退役者,可得田地百畝,五年免稅;遼民五十畝,一年免賦;參加運輸等支前工作的遼民,給予田地百畝,兩年免賦……”
努爾哈赤看到這條情報,不禁倒吸了口冷氣。動員,明國也在動員,開出的條件,普通百姓肯定會為之心動。
所謂的遼民更是包含了明軍統治區和後金統治區的全體,有這樣優厚的條件,還有遼民會希望後金軍勝利嗎?
不僅用田地收買人心,還有對女真人的賞格,明國的皇帝真是肯下血本啊!
努爾哈赤皺緊了眉頭,似乎看到了遭到失敗的女真人,在遼東大地被凶狠的百姓拿著鋤頭木棍在追殺。
統治區的遼人已經不安分,連漢軍也會趁著戰敗而反戈一擊吧?
努爾哈赤相信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不僅是漢人,連統一起來的女真各部也會分崩離析。
葉赫納拉、哈達部、輝發部……大難臨頭各自飛,一點也不意外。
“父汗。”代善突然開口,打斷了努爾哈赤的思緒,“大戰在即,是不是先把老弱婦孺遷出遼沈?”
“不可。”努爾哈赤目光一閃,不回思索地否定,“若如此安排,未戰軍心已亂。本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豈能預留後路?若我軍慘敗,老弱婦孺遷到哪裡,也不過是暫時得安。”
代善想了想,頜首道:“父汗說得極是,是我糊塗了。”
努爾哈赤沉吟著說道:“吾意集中兵力,突然發動,猛攻遼南敵軍,你覺得如何?”
代善沒有多想,說道:“孩兒也是這樣以為。雖然遼南敵軍勢大,但遼沈既要防守,直抵腹心的大患便必要消除。”
話說得很明白了,遼沈不放棄,老弱婦孺不遷,不擊敗遼南明軍,威脅實在是太大。
而且,遼南明軍抵住了後金統治區的要害,也就是腹心。不消除的話,就很難向其它方向用兵。
努爾哈赤眯了下眼睛,終於是下定了決心。遼沈決戰,卻不是戰於遼沈,海州衛城就是合適的戰場。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