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開解
“總結?”
咖啡廳裡,林浩又一次笑出了聲:“你說的是,他們每天密密麻麻記在本子上,跟個小論文一樣的東西?怎麽,你也要跟著他們寫文獻綜述?”
“什麽是文獻綜述?”
“額,算是我的一個比喻罷了。”
林浩頓了下,他只是覺得鄭凱他們的方式也有些好笑:“其實我的意思其實就是他們看了這麽多電影,把裡面用到的各種方法,各式流派,還有雜七雜八的東西紀錄下來寫的一個觀影感受,就好像寫論文之前的資料文獻綜述。”
趙麗影點點頭。
這麽說起來,算是懂了。
林浩之前也沒想到趙包子會有這種心態,但現在看見這種狀況,便道:“你看,我給你解釋之後其實這也很簡單。只不過因為你之前沒有學習過相關的課程,所以不一定搞得明白,但這事本質上不難。”
他笑笑,又補充道:“如果我是你,我如果想記下這些東西的話,就用你自己的語言記錄一下就可以了。”
“畢竟,這也不是比誰記東西記得好,就能得到的多,還是看自己。”
林浩對這種情況也不是沒見過。
甚至想想,出現這種狀況是必然的:
一堆學院派,和半路出家的,肯定有一些差別。平時大家一起學習具體事情的時候沒什麽,但真要論起專業的東西,肯定會有所差別。
但這只是他們學習的方法。
用系統的方法分析電影,和趙包子用自己的感受去分析,都只是方法罷了。
“.所以說,他們有他們的方法,你有你的,這沒什麽問題。”喝了一口咖啡,林浩嘗試著再咬一口馬卡龍
口區,齁死。
米國的甜點就是這樣,撒糖跟不要錢一樣。本來只是想吃一口壓壓咖啡的苦味,結果這些甜點一個更比一個強。
“我知道了.”
趙包子終於放松了些:一直以來,她總沉浸在別人怎麽學到了這麽多,自己啥收獲好像都沒有的恐慌中。現在看來,也未必如此,一下子就不覺得那麽糾結。
有收獲就好,她也不求自己收獲比別人多。
“嗯。”
這邊,林浩好容易從甜蜜暴擊中抽回神來,又問:“還有什麽事情麽?”
趙麗影想了想,還是道:“林哥,他們學的那個課程叫什麽啊,我也想學學。”
“這其實是一個系統的學習,不止一門.”林浩想想自己大學時光,記憶已經模糊,便道:“如果你想的話,可以跟你勃哥一樣,去上個大專班之類的。”
趙包子眼睛亮了,道:“那林哥”
“可以,不過我得說一句。這事不一定學了就是好,有很多人也是自己摸索出了自己的路,也有自己的風格。”
“那怎麽辦?”
“給你報個班,你想聽的課就去聽,覺得無用的不用去上就是。”林浩也沒多少思索,直接道:“就當是加課了。”
排解了一下底下員工的小心結,林浩自覺自己是個好老板,於是愉快地繼續自己的工作去了。
結果很快,他就不愉快了。
問題來自於發行公司。
韋恩斯坦說實話,可不是什麽好說話的人。他在好萊塢有一個外號,叫“哈維剪刀手”。說的就是他經常參與後期剪輯,然後把導演所表達的東西搞得七零八落的。
這次也是一樣。
德布拉覺得可能是自己運氣用完了,這電影選女主角很順利,拉投資比較順利,拍攝還算及時,越來越差的走向終於走到了負面——哈維看了寄過去的片子,果然是打算改掉不少東西。
她自詡不是冥頑不化的人,比如曾經就想要給林浩加個角色客串。
不知道讓投資人賺錢的導演
是沒有未來的。
但對於剪刀手,就又不同了。
德布拉感覺自己被歲月磨掉的那些棱角又長回來了,畢竟如果按照哈維的想法來再剪輯的話,這部電影就顯得有那麽些極端,而不是一個冷靜視角查看這一切的角度。
這就和她的改編初衷不一樣了。
為什麽她寫這麽幾年劇本?
就是因為寫一個男權壓迫下的淒慘貧窮少女不難,但她壓根就沒想寫這樣賣慘的題材,而是更懷抱希望和中立。
而哈維現在卻要改掉它
絕對不行!
所以她剛接到林浩的消息,還很興奮,結果一聽人家的計劃:比如利用女權的事情,來對那群白人老頭進行道德綁架
德布拉聽完就拒絕了,哪怕她比誰都想這部電影得到好的發行。可電影,還是有底線的——這就讓夾在中間的長林影業比較困難,畢竟如果按照公司的利益肯定是和韋恩斯坦合作最為劃算。
但是吧,一個公司要想長久發展,還是要尊重合作的導演而不是隻尊重資本的。
所以公司一直在裡面做轉圜。
德布拉那邊還算好,可以比較掏心窩子地講話;韋恩斯坦·哈維那邊,則是真的難以溝通,因為對方的脾氣和架子都相當大——對於很多老牌明星他都完全不賣面子,何況還是個好萊塢新貴。
剛晉升一線?不夠看的。
好在對方也不是覺得要不要無所謂,只是這個東西恐怕會是個拉鋸戰。少則一個月,多則.說不好了。
1月28日,聖丹斯國際電影節閉幕。
《冬天的骨頭》早早就收到了閉幕式的邀請,看樣子也是不想放過林浩帶給電影節的星光。所以晚上,林浩也很給面子地出現在了閉幕式上,媒體們興致不低,把這裡拍的有點商業紅毯的意思。
但這並不意味著穩了。
閉幕式上,一共會頒發將近36個獎項,所以究竟如何還未可知:
畢竟是以鼓勵全球新銳獨立導演為宗旨的電影節,只要你有真本事,也會給你個獎幫幫你。
但也不是那麽容易。
今年的聖丹斯電影節,有數百部新片在28個展映或競賽單元登場。本影展的報名影片數量創造歷史之最——從去年的3661部擴張到3724部,其中劇情片2080部,紀錄片1644部,算起來挺多的。
而《冬天的骨頭》是劇情片。
目標是最大的獎:評委會大獎。
又因為這地方沒啥場刊,只有不太專業的影評人什麽的,所以大家也不是很確定最終的結果。
懷抱著這樣的一種期待,大家走進了目前來講最豪華地一個影廳:但也就爾爾,就是前面搭了一個簡單的台子,擺了點鮮花,屬實一般。唯一比較特殊的,就是73歲的創辦人羅伯特·雷德福來到現場。
大家鼓掌歡迎。
之後,獎項如流水發出:世界電影評委會特別獎(記錄片)、評委會特別獎(紀錄片)、評委會特別獎(劇情片)
因為都是一個人頒獎,沒有嘉賓,所以流程相對比較快。除了有幾個第一次拿獎的,在上面興奮地講了七八分鍾,遠超兩分鍾的時間不得不讓主持人打斷了,否則他能講一宿的憶苦思甜
等到一個半小時後,終於,主持人再次上台:“獲得美國劇情片單元最佳影片的是.”
抬頭,他念出那個不算意外的名字:
“《冬天的骨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