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好萊塢傳奇導演》第806章 卡夫卡,思辨的神(求訂閱,票票)
  第806章 卡夫卡,思辨的神(求訂閱,票票)
  《第九區》的故事性很強,之所以能票房口碑雙豐收,精妙的構思功勞很大,而且帶有不同於一般外星人入侵的反轉劇情。

  給那時看慣了像《獨立日》中聯合國抵抗外星人、血腥廝殺,或者《黑衣人》中外星生物混跡人群之類的套路不太一樣,才倍感新意,忍受了那糟糕的從畫面鏡頭就透露出來的一股貧窮味。

  《第九區》的外星人沒有其他影片中的外星生物那般強大,雖然也有高科技武器和星際飛船,但從降臨地球開始就被人類奴役了。

  人類研究它們,給這些突然來臨的外星生物取名大蝦,後來安置的環境也越來越偏僻,越來越不受重視,最初的新鮮感和恐慌過後,大蝦已經被拋棄了,許多人類打心底瞧不起這些肮髒、不可溝通、沒什麽智商的生物
  直到影片的最大亮點出現,身份轉換,所有人類對大蝦的惡意才赤裸裸的展現
  其實這部電影的誕生挺曲折的,早先是彼得-傑克遜接了一項工作,準備組建團隊拍攝X-BOX的遊戲大作《光環》電影版,而傑克遜在一次展會中恰巧看中了當時隻拍過兩個MV和自籌資金拍過一個短片的尼爾-布洛姆坎普。

  結果《光環》項目因為利益考慮被資方無限期擱置,這讓很賞識尼爾的彼得-傑克遜過意不去,想了想,這個沒多少家資、減肥屢屢中途放棄的小胖決定自掏腰包,拿出3000萬美金,讓尼爾拍一部他自己想拍的影片,於是誕生了這部《第九區》。

  要知道,彼得-傑克遜那時候已經兩年多沒接項目了,早先拍得《魔戒》系列和《金剛》的導演紅利也就那麽多,而且為了實驗技術已經花了不少,3000萬已經是他在不損傷生活的情況下非常大的資助。

  畢竟,尼爾只是一個從未拍過院線長片的新人導演,除了彼得-傑克遜覺得有所虧欠,沒人會冒著風險支持——人是傑克遜找的,結果人家為了《光環》準備了那麽久,項目說沒就沒。

  酒店房間內。

  萊曼時不時用筆a4紙上畫上一個分鏡腳本。

  相比於尼爾拍攝《第九區》時因為預算不足的束手束腳,萊曼完全有能力把項目提到科幻類型投資額度在1億3000萬左右的一線大作。

  這電影因為粗糙的b級片畫風攔下了不少主流觀眾,如果預算跟上,就不會被特效扯後腿,少了幾分打動觀眾、吸引買票的視覺享受。

  要知道,《第九區》放出的幾款預告,光看畫面大家都以為是大爛片、粗製濫造,結果一部分真香了,大部分還是因為第一感覺不太妙壓根沒進去影院過。

  這也是為什麽萊曼說《第九區》被它的預算埋沒了,它的票房成績遠不止2億。

  事實也證明,這電影因為在奧斯卡上大放異彩後,徹底打響口碑與名氣,放出DVD後,2年賣出了2000多萬套,給索尼帶來了超1.3億利潤.
  現在再加上萊曼本人的號召力和口碑,特效、拍攝跟上,難道吸引不了更多的觀眾?
  市面上那些科幻電影,有幾部能有《第九區》這樣精彩的故事?

  更關鍵的是,尼爾受製於資金,有很多東西匆匆帶過,萊曼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增添一些篇幅,按他的想法,這一版的《第九區》正片內容大概在118分鍾,算上片頭logo、結尾的人員名單,總時長大約在125分鍾,兩個小時多一點。

  比如大蝦被人類發現後,第一時間應該安置的很好,而且會遠離人類社會,因為不熟悉、神秘、肯定會保持安全距離,這是第一階段;

  隨後是科研人員發現了大蝦虛有其表的本質——影片的設定大蝦的社會結構類似於螞蟻,蟻後死後,這些工蟻沒有具體行動指揮,所以才表現的蠢笨、無法溝通,只知道吃,肮髒,使用暴力,這時候人類對待大蝦的態度轉到第二階段,允許接觸普通民眾,甚至放入園區供遊客參觀;
  到了第三階段,民眾徹底對大蝦喪失了好奇,再加上常年的研究沒啥重大發現,就連唯一的星際飛船都因為找不出是怎樣的動力維系,有點研究作用的都被搬空,成了破爛,再加上大蝦很能生,數量迅速擴大,政府不想養了,民眾普遍開始厭惡這些只知道破壞不知道生產的醜陋物種,全部轉到特定的區域——南非貧民窟,劃定為第九區,讓大蝦們自生自滅;

  只有更詳細的鋪墊這些——原片也有,只不過描述的篇幅太少,然後一開場男主對大蝦理所當然的虐殺顯得有些缺乏理由,但如果人類整體的態度都是如此,對這些大蝦沒有半分好感,完全嫌棄,那麽就說得通了。

  這就好比你發現一個白蟻窩,往它們窩裡倒水泥,踩死它們的卵,站在人類角度,是完全ok的一件事,因為白蟻對人類危害很大,民間支持這麽做,對比大蝦,同樣對人類沒什麽益處.
  萊曼拿著a4紙快速的描繪這些場景鏡頭,有人類喂食關在籠子裡的大蝦,有人類罵罵咧咧開槍打死一隻搶東西的大蝦,也有男主對著攝像機,展示大蝦的胎兒,然後玩死了,臉上沒有半分愧疚,只是新奇.
  而原時空的尼爾導演之所以會產生隔離大蝦的想法,是因為這人小時候剛好經歷了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

  具體實踐上,種族隔離制度防止了非白人族群(即使是居住在南非白人區)得到投票權或影響力,此政策的實行是要保證白人政權,因為白人人少,非白人太多,白人權貴們怕丟掉財富地位.
  這一部分的鋪墊之後,才是男主接觸到大蝦中少有的智慧體克裡斯多,被它收集了20年的能源液噴到,從人類變成人人厭惡的大蝦,這以後,影片的戲劇性和情節張力進一步擴增。

  一位曾經的人類,現在的大蝦威格斯終於見識到了更黑暗的一面,科研人員對大蝦的研究進展,各種開膛破肚,活體實驗,當發現男主變成大蝦可以使用外星武器後,渴於得到技術的人類高層,包括很賞識男主的嶽父都決定分解威格斯的身體,看他與之前實驗的大蝦有什麽不同。

  甚至在威格斯外逃後,報道威格斯與大蝦有染,徹底從輿論上壓垮了威格斯人性的一面。

  全片的高潮就是威格斯基於曾經的人類立場和現在的大蝦立場,被一系列現實折磨後的那種瘋狂,正好完美契合了卡夫卡《變形記》所要表達的人文思辨,即人的“非人性”思想變形。

  也就是當人的“個體性”與自我心靈被忽視時,不可避免的走向毀滅。

  換言之,《第九區》如果沒有威格斯變形大蝦後的心理掙扎,實在失色太多。

  徹底梳理一遍腦海中對《第九區》的構思,萊曼放下筆,伸了個懶腰。

  接著,又通知斯科特-羅斯讓數字領域提前立項。

  忙完這些,瑞恩打來了電話。

  “你現在在幹嘛?”

  “片場呢,有事嗎?”

  “《我是英雄》要下畫了,你要來參加慶功宴嗎?”

  “你跟利亞姆操辦吧,我在這邊就不去了。”萊曼這才想起來,不知不覺已經是二月了,《我是英雄》放映了65天,已經要從院線下檔。

  “哦,對了,《第九區》的劇本我看過了,還有一些地方需要潤色一下。劇本中,威格斯的家庭方面可以多些內容,主要抓住變形前後的親近之人對他的態度變化,在我的設想中,這也是摧毀威格斯心理的重要一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