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三國之我乃曹昂》第441章 大結局
  第441章 大結局
  建安十八年五月初十,天下發生了一件能夠舉國震動的大事!

  曹氏取代了漢朝的天下!

  起因乃是時年正月,名震天下的兩位國師:於吉與左慈分別上表,言天下異相頻生,如邯鄲城內,麒麟降生,潁川府地黃龍出現,西川成都鳳凰來儀,塞外之土,嘉禾蔚生,甘露下降。皆乃是上天之示瑞,行運在於曹氏,實乃是曹當代漢之象也。

  隨著兩位名震天下的國師的言論,朝中的官員借機大入內殿,奏請漢帝劉協讓位,眾臣連連逼迫七日,終於使得劉協泣之擬詔,將帝位禪讓與丞相曹操,饗萬國以肅承天命。

  詔書下達之後,丞相曹操自稱德薄,請別求大賢以嗣天位。

  後經劉協三賜詔而不許,大漢丞相曹操終於接受漢室禪讓,於許都城外建一高台,名曰‘受禪壇’,集公卿庶民,與建安十八年五月庚午日寅時接受禪讓,改建安十八年為延興 元年,國號大魏。

  曹操登基之後,即刻下旨,貶劉協至聞喜郡,封其為聞喜公,無詔不得入京。

  然而,更讓人詫異的事情尚在後面,曹操登基為帝尚不足兩載,即刻下詔退位,讓帝位與太子曹昂,自己則尊稱為太上皇,在后宮抖孫子,以為天倫之樂。

  曹昂登基,改延興三年為天保元年,上任之後,即刻實行新法,強調以民為本的政策,下令輕徭薄賦,並采取了分州取縣的布令,開始大幅度的減少握有重權的刺史與太守之吏。並延用曹操的選賢之法,在位期間,曾七次頒布招賢令,廣開言路,以為朝廷立身之本。

  天保三年,任城王曹彰引大軍十萬,北過塞境,征討北狄,烏丸,歷時一載,殺敵一萬,俘獲降眾三十萬,北狄,烏丸無力再戰,求和歸附,大魏北疆縱橫兩千裡,皆平。

  天保四年正月,曹昂賜婚與義子公孫衽並呂玲綺,陳王曹植傾心祝福,並無嫉惱,淡然處之。

  天保七年八月,大將軍夏侯惇,丞相荀彧以辭將位,曹昂罷丞相位,分化高層臣子權力,任三師、三公、三省:太師賈詡(後八年辭世)、太傅郭嘉、太保程昱(後三年辭世,曹丕繼之。),太尉龐統、司徒向朗、司空司馬懿,並其職位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其中,許都的鹿門學院弟子向朗首任司徒之位,代表了曹氏集團開始分化天下集中勢力,向著一個新的選官階層邁出了第一步。

  天保十年五月,曹昂任甘寧為水師提督,領建行水師通夷洲及儋州等地。後自海路西尋天竺、安息、大秦等諸多西域諸國,中土海上的絲綢之路開通。

  時甘寧舉薦九江下蔡人周泰為副督,曹昂深然之。

  天保十一年,山越之地,五部酋長作亂,曹昂派遣大將徐晃,張頜,龐德往之征討,破之,斬敵數千,其中亦是包括了東吳戰中,沒有被尋得的麴義失手。曹昂憐惜之,命葬於顏良,文醜二人之墓鄰側。

  天保十二年三月,大將軍趙雲並其妻雲鷺北上探境,取夫余,樓邑之地,拓境千裡,以為萬世表彰。

  天保十三年正月,曹昂遷都與洛陽,同年,其師許都武館館主童淵辭世,被世人讚譽武者泰鬥。

  天保十五年七月,倭國女王卑彌呼派遣難升米出使大魏,獲賜親魏倭王之金印和銅鏡100枚,曹昂當機立斷,派遣水軍大都督陸遜為節度使,入駐倭國,守軍其內,徐奪其權,以為己境。

  天保十七年,南蠻王孟獲出兵犯蜀,時有中庶子鄧艾,許都武館黃忠首徒薑維親自請戰,曹昂從之,使二人往破,二人大勝之,盡平南疆諸地。

  天保二十年三月,槐裡侯馬超請命平複西域各國,曹昂以其為先鋒,卻以魏延為主帥,大將軍趙雲,馬雲鷺為節度使,限其兵權。馬超雄武不減當年,力壓西域三十六國,神威天將軍之名,再次遙遙的傳播與西域。

  天保二十一年七月,烏程公孫策去世,曹昂親往祭奠之,卓其弟孫權續其公侯之位。

  天保二十三年七月,大魏太上皇曹操於洛陽長樂宮去世,享年八十一歲,追諡大魏武皇帝,同年曹昂退位,呈太上皇,太子曹昊登基為帝,並提拔心腹鄧艾並許都武館出師者薑維。同年,大將軍趙雲,太保曹丕,司空司馬懿,太尉龐統,太傅郭嘉皆陸續辭官,時有皇叔曹衝承太尉之位輔國,周不疑任尚書,太尉曹衝方一掌權,就以世家多年來逐漸衰弱,天下萬宗當學為由,奏請曹昊徐徐廢除察舉製,任行科舉.而史書有外傳言乃曹昂使之行。

  時光如水,歲月如梭,轉眼之間,已經是天保二十四年了。

  夷州島之南邊,一處茅廬學堂之內.
  “學而時習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諸葛亮半壁著雙目,細細的聽完了孩子們將書背完之後,滿意的點了點頭,笑道:“好,今日便到此時為止,明日續讀。”

  “哦!先生下堂嘍!”但見夷州的孩子們一個個歡呼的從塌上蹦了起來,一個個高高興興的奔著門外匆匆跑去,諸葛亮笑著搖了搖頭,錘了錘頗為酸痛的腰間,細細算起來,他也是五十好幾的人了,這腰酸背痛的毛病時不時的就過來騷擾一下自己.沒辦法,人嘛,畢竟都是會老的。

  輕輕的敲打了一會,諸葛亮緩緩的站起身來,方一走到茅廬之外,便見一個年約五旬,三縷長須的男子正在衝著自己淡淡的微笑。

  “諸葛先生隱於此處,真真安樂。”

  乍見了此人,諸葛亮先是一愣,接著長歎口氣,搖頭笑道:“原來是司馬先生哦,不,亮當否應稱先生為司空大人?”

  司馬懿笑著搖了搖頭,道:“諸葛先生,時隔多年,你這張利嘴依舊是絲毫沒有變,自陛下退位尊太上皇之後,懿便早已不是什麽大司空了,只不過是區區一介庶民而已,就像當年名驚一時的諸葛先生一樣,此時亦不過乃一教書匠爾。”

  諸葛亮聞言,笑著搖了搖頭,當年之事如夢如幻,又豈能再今朝可比?更何況,如今的他,早已是年過半百之人。

  卻見司馬懿輕輕的一抬手,笑道:“先生請隨我走一趟吧,我船艙之中有一人想要見見您。”

  諸葛亮笑著搖了搖頭,想見他的人,居然能夠指使的動司馬懿來請他,這個人的身份也自然是呼之欲出了。

  隨著來到江邊的一條樓船之上,諸葛亮方一邁進船艙,便看見了一個身卓黑色服飾的男子,只是輕輕的瞄了一眼,諸葛亮就立刻將此人認了出來。

  但見那男子緩緩的轉過身來,點頭言道:“有一句俗話,先生肯定是沒有聽過,叫做人生何處不相逢啊!哈哈哈哈,孔明,時隔二十多年,朕與你也是再次相見了,怎麽樣,這些年過的可還好麽?”

  諸葛亮笑著給曹昂施了一禮,輕道:“雖然二十多年不曾見面,但亮過得好不好,多年來,太上皇不都是了如指掌麽?”

  曹昂摸了摸額下已經微微有些花白的胡須,點頭道:“是啊,朕與你多年來雖然沒有再見過面,但你的一舉一動都是在背嵬軍的掌握之中,孔明,朕要謝謝你這多年來南上北下,在大魏的各處蠻荒之地推出各種耕地發明,還有你在各地的知識傳播,開蠻荒之頑化之舉.唉,還有你托士元他為朕上呈的木牛流馬的圖樣。”

  孔明輕輕的施了一禮,淡淡道:“亮只是再為當年所帶來的戰禍恕罪而已況且,亮在民間做得再好,若陛下是為昏君,卻也無用。”

  “你還真敢說啊!”曹昂笑著點了點諸葛亮的鼻子,接著一指船艙內的一桌酒菜,言道:“孔明,要不要與朕對飲兩盞?”

  看了看一臉和氣笑意的曹昂,孔明終於也笑了:“陛下先請坐。”

  曹昂聞言,當先甩開袍子坐下,二人對飲了三盞,但見曹昂喝完之後,抬頭望著遠處的天空,似是有著些許的思慮,少時,但聽他開口笑著言道:“涿郡的桃園,近年來花開的特別的盛啊。”

  諸葛亮聞言,拿杯的雙手似是有些滯了滯,接著笑道:“對於這件事,亮對你們父子一直特別的感激,主公三兄弟同居於桃園,想必在九泉之下,也可含笑而瞑目了。”

  但見曹昂笑著搖頭道:“可再過幾十年,等我死的時候,卻瞑不得目啊!”

  諸葛亮聞言頓時一楞,輕道:“你?你這一生,難道還有什麽遺憾麽?”

  曹昂聞言笑道:“當然有了,來,你看!”

  但見曹昂領著諸葛亮來到船上的地圖邊,將手向著圖上一指道:“這多年來,我雖然大大的肅清了中土周邊的邊患,促進了中原的發展,但這一處地方,卻還沒有打下來.可如今國內正在改革科舉制度,很難有精力再對外用兵了,遺憾啊,這最後一處的點子沒讓我拔下來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有人去注意這裡了。”

  諸葛亮眯著眼睛細細的看著曹昂點指的那處地方,疑惑道:“三韓之地?”

  曹昂聞言,笑著點頭道:“原來你也知道。”

  諸葛亮聞言皺了皺眉頭,疑惑道:“聽說那裡極為荒蕪,所居住的也不過是一些零散的土族而已,陛下就是派兵去了那裡,地陸偏遠,對中土也也根本沒有什麽利益可言。憑空耗費國力,軍力而已。”

  曹昂笑著點了點頭,道:“你說的沒錯,這也是朕昔日在位時,朝中文武一直反對對此用兵的理由,不過那雖然是個破地方,但那裡的人真的很討人厭。”

  諸葛亮的眉頭微微皺起,這曹昂說的話,他真是一點都不明白。

  卻見曹昂笑著自言自語的說道:“不過沒關系,就算千百年後他們僥幸逃過了一劫,朕還是有辦法對付他們,孔明,你且看看此物!朕打算百年之後,將此物一並葬於我的墓中。”

  但見曹昂緩緩的從一邊的匣子中拿出了一塊圓形的琥珀之玉,晶體透亮,色澤光潤,上面儼然刻著一排排的大字,孔明見狀細細的將那玉體讀了一遍,接著,茫然的問道:“這這段話是什麽意思?”

  但見曹昂聞言哈哈大笑,卻只是神秘的衝他眨眨眼睛,然後輕輕地搖頭不語。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歷史的長河在經過了一代又一代的進化之後,在一千八百年多之後,終於走向了一個世界極度聞名的時代,那是一個信息縱橫的時代,那是一個科技發達的時代,更是一個大眾青年喜歡追尋歷史文明的時代。

  人類文明發展至21世紀時,在世界的頂端之中,世界上,亞歐的首腦,儼然是有著一個文明淵博、科技發展都屹立於世界前端的大國,中國。

  世界在發展,人類在進步,可是在這個世界上,總還是會有著一些奇怪的種族在全世界的嗤笑下,進行著他們虛無縹緲和自吹自擂的無恥的行徑。比如說:

  “漢字是我們韓國人發明的。”

  “西施是我們韓國人,所以韓國人都長得漂亮。”

  “孔子是我們韓國人。”

  “韓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韓國的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

  “美國NASA隱瞞在月球發現韓國古文明事實”

  就這樣,在全世界人民無奈的冷笑中,(前提是世界眾大國懶得理會的同時),一個讓人無比可憐,卻又可憐不起來的退化民族誕生了。

  奇怪的是,在面對著眾多世界大國的質問與指責下,他們卻還是依舊沉浸無盡的幻想之中。

  真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中醫是從韓國流傳過去的。”

  “笙是我們韓國的樂器。”

  以此的種種,直到著有一天,他們大聲的呼叫.
  “曹昂是我們韓國人。”

  或許是天意的湊巧,也或許是老天爺都忍不下去了,就在這個時候,中國的境內,臨近與河南省安陽縣的考古學家竟然有了重大的發現——古之曹昂墓!

  對於曹昂墓的出土,世界所有的國家幾乎立刻都派出了考古學家,親赴中國,為的就是希望通過這個墓穴能夠了解一下這位足矣震驚世界的古代著名軍事家,思想家的更多事情。

  終於,在全世界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雲集的時刻,曹昂墓被尖端科技無傷痕的打開了,世界的考古學家們深入其中,進行足矣吸引世界所有眼球的探索。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曹昂墓中,一件舉世無匹,讓全世界震驚的古玉面向了整個世界!

  而這個古玉也讓那個無聊的民族羞愧的閉上了他們那張張噴糞的臭嘴。

  倒不是這塊古玉有多麽的神奇,多麽的名貴,而是那上面所刻著的文字,在被世界各國的考古學者聯合翻譯出來了之後,迅速的震驚了世界,也使得那個無聊的民族極具的被世界人民所大聲嘲笑,更是嚴重的,狠狠的鄙視,世界國家中,有的大國甚至公開聲明覺得他們的無恥是已經到達了震動了世界偉大古人的靈魂,真是讓人忍無可忍!但又不得不去可憐一下他們那弱小的自尊。

  只因將那塊古玉上的文字翻譯過來就是:某家曹昂,字子修,中土大漢人子,黃河流域的華夏子孫,絕非外族之蠢貨所能間隙胡言之人,三韓之地,狂吠亂語者,棒子也!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