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攻略朝鮮(22)
朝堂之上,當張居正說完之後,頓時迎來了一片附和聲。說起來,不得不說張居正的運氣很好。在先帝駕崩之後,雖然留下了三位輔佐大臣,但高拱因為禍從口出被擼了下來,而高儀則因為高拱的結局而病逝。
這讓張居正在萬歷登基後不久,一下子變成了獨自一人總理朝政。再加上考成法的執行,雖然張居正在推行考成法的時候,更多的是為了減少官員貪汙受賄、爭權奪勢的行為,但在推行之後,身為內閣首輔的他權利卻空前的高漲。
又因為萬歷皇帝還小,秉筆太監兼掌印太監兼東廠總督的馮保和張居正配合密切。這一切,都讓張居正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或許,在未來萬歷皇帝長大之後,對於執掌內外大權的馮保、張居正會感到不滿,但現在,萬歷皇帝還是很喜歡這兩位能夠幫自己搞定大部分麻煩事情的臣子。
“張大人,雖然如此一來雖然可以免卻戰爭之苦,同時朝鮮國的所作所為只要公告天下,也不會有鄰國質疑本朝。但如果讓日本國佔據了朝鮮國,一旦其和北方蠻族部落聯合起來……”就在一片附和聲中,一名大臣站出來沉聲說道。
他的觀點,同樣引來了諸多的附和聲,這些人有些是不滿張居正權力過大,不過有些則是很單純的中立派。人數雖然比不上支持張居正的大臣,但卻也同樣不少。這些中立派的大臣們不參與權利鬥爭,從來都只是就事論事。
而他們口中的這個論點,就是明明萬歷皇帝和張居正都偏向織田義信,但明國朝廷卻遲遲下不了結論的原因。因為不管怎麽看,和剛剛結束亂世,軍威鼎盛的日本國比起來,軟弱無能的朝鮮國無疑是一個更好的鄰居。
聞言,張居正搖了搖頭,看著諸人再次說道,“李大人所言確實值得擔憂,但日本國乃是島國,就算沒有朝鮮,如果和北蠻聯合,也可以從海上直接進攻本國任何一處臨海城池,那樣反而會更加的難以抵擋。”
“但如果其在半島扎根,那麽未來日本國做出任何決定,都不得不考慮其在半島的領地。畢竟,和那些北方蠻族不同。日本國一直深受中華文化影響,可不像那些遊牧民族打不過直接退到草原深處。”張居正沉聲說道。
聽到張居正的話,那些反對的大臣們沉吟了片刻後就同意了張居正的說法。因為正如其所言,北方蠻族之所以難纏,並不是因為他們真的有多強,而是因為他們可以打不過就跑。跑到草原深處後,中原文明拿他們根本沒有任何辦法。要知道可不是哪個朝代,都有漢武帝那樣的魄力。
而日本國就不一樣了,農耕文明最大的問題就是難以遷移。所以歷來農耕文明之間的戰爭,都必須做出多方面的考量才會真正開戰。
又議論一番後,明國朝廷對於半島局勢終於有了一個統一的想法,不過就算如此,也不代表日本國就可以輕易的佔領朝鮮國。要知道不管怎麽說,朝鮮國都是明國的屬國,又怎麽可能讓日本國白白佔領呢?
10月下旬,明國使者抵達義州城,準備和織田義信就半島問題進行商議。而對此,織田義信自然不會意外,他可不會天真到認為明國會什麽都不做就讓自己佔據朝鮮國。事實上織田義信心裡早就做好了放血的準備,只要不超過這個底線,織田義信都會同意明國的條件。
雙方初見,雖然還不知道明國的條件,但從來人的身份,織田義信就能猜到這件事情明國有多麽的重視了。禮部尚書呂調陽,雖然禮部尚書確實是負責外事活動的,但一般情況下,可能派出當朝禮部尚書作為使者嗎?
“這樣啊……”織田義信在聽完明國的條件後沉吟著。
“就是這些,如果貴方同意的話,那麽本朝就會承認貴方在朝鮮國的統治。”呂調陽沉聲說著,同時打量著織田義信。
在薊門拜會戚繼光時,他就從其口中得到了許多關於織田義信的情報,不過在看到真人時,他還是忍不住驚歎著。無他,織田義信的年紀實在太過於年輕了。不過35歲,卻已經是日本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更是在其統一天下的道路上,建立了顯赫戰功。這等人物,放在任何時代,都是天之驕子一般的存在。
織田義信考慮了很久,事實上呂調陽提出的條件並不會太苛刻,畢竟日本國也是朝鮮國的屬國,明國自然不會將其作為敵人對待了。不過,就算不苛刻的條件,織田義信也不會傻乎乎的直接答應下來。
畢竟,呂調陽一開始說得可是商議,既然是商議,那麽這些條件自然也可以商議了。沉吟半響,織田義信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兩人就朝鮮國的問題不斷交涉著,雖然明國的底線確實很低,但也不可能隨便讓日本國壓價的說。
最終,織田義信和呂調陽就朝鮮國的問題達成了一致,在稟報了明國朝廷後,正式簽訂了協議。
在協議中,除了承認日本國對朝鮮國的統治之外,還做了新的貿易協定,明日兩國將以義州為中心,建立新的大型貿易基地。同時,日本國將和明國共同應對北方的蠻族部落,並提供2門最新式火炮給明國。並且,日本國答應主動幫忙明國進攻那些未臣服或者和明國敵對的北方部落。
要火炮是戚繼光提出來的,因為之前掃滅倭寇時,戚繼光就已經發現了日本國的火炮比明國的火炮好很多,只是以前一直沒有什麽機會。
而對付北方蠻族部落,則是織田義信提出來的。雖然他也對北方草原沒什麽興趣,但如果能夠增加人口,他還是非常樂意的。
當然了,日本國還需要給明國提供各種證據,證明朝鮮國確實準備聯合北方蠻族背叛明國等等。雖然明國本身就掌握了一些,但如果日本國能夠提供更多的話,明國又怎麽可能不會樂意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