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攻略朝鮮(6)
在歷史上,羽柴秀吉出兵朝鮮是從對馬國出發的,說是對馬國,不過只是一個位於九州和朝鮮半島之間的小島罷了,石高不過5000不到,人口卻也只有1萬多人。其位於九州肥前國和朝鮮半島之間,距離之近,甚至在晴天的時候只需要站在高處就可以看到朝鮮的釜山。所以,在歷史上不管是日本向外侵略或者外國進攻日本,對馬國永遠是第一線陣地。
不過,織田義信並不打算從對馬國出發,理由也很簡單,太近了……30萬的大軍,300多艘巨艦,朝鮮人就算瞎了眼也不可能看不到。和歷史上羽柴秀吉完全不打算做任何隱瞞不同,織田義信可不希望因為自己的行動暴露,而讓明國迅速參戰。
雖然其和朝鮮之間的仇怨已經為明國所知,但只要不出兵,明國顯然不可能有任何行動的。
所以,織田義信在九州的豐前國進行了短暫的停留,隨即將20萬大軍分成了8支軍勢,每支2萬5000人,分別向朝鮮八道殺去。
對馬國正對面的慶尚道由毛利輝元負責,佐竹義重為副將。
旁邊的全羅道由北條氏政負責,龍造寺隆信為副將。
忠清道大將柴田勝家,副將武田勝賴。
江原道大將明智光秀,副將島津義久。
鹹鏡道大將伊達輝宗,副將宇喜多直家。
京畿道大將丹羽長秀,副將上杉景勝。
黃海道大將羽柴秀吉,副將南部晴政。
而緊挨著明國遼東地區的平安道,則由織田義信親自統軍。
另外,海軍以大祝鶴為大將,三島、肥後等水軍眾為副將,負責運輸和海上警戒,同時也協助攻打臨海城池。
最後,松平家康為大將,村井貞勝為副將,率後勤等部隊10萬余人停留於肥前平戶港,隨時準備渡海增援。
“一個月!我隻給諸位1個月的時間!如果1個月內無法攻下目標全境……”織田義信出發前,如此對諸人說道。
這是織田義信在為難毛利輝元等人嗎?顯然不是,因為在他看來,1個月的時間完全搓搓有余。
在歷史上,豐臣政權的遠征軍從抵達釜山到攻陷平壤,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那個時候的日本國統軍大將都是誰呢?小西行長、加藤清正、黑田長政等人……可以說,除了小早川隆景和島津義弘這兩位戰國時代的宿將之外,其他人都不過只是戰國末期才新崛起的新人罷了。
這些人的能力如何先不談,單單經驗就顯然不可能和那些叱吒戰國十數甚至數十年的宿將相比。
再加上部隊、裝備等各方面都遠遠強於歷史上的豐臣政權,織田義信又怎麽可能沒有信心呢?而且更加重要的是,那個時候豐臣秀吉對於領下的統治力,可遠遠比不上如今的織田家。事實上不單單是織田義信,諸如毛利輝元等人也同樣信心十足。
畢竟,這種集結整個戰國亂世的明星陣容,實在是很難讓他們沒有信心。雖然他們也知道織田信長有借攻略朝鮮削弱他們的意思,雖然5年來他們從來沒有放棄尋找推翻織田家政權的辦法。
但是!在這種時候,沒有任何勢力會選擇拖後腿,並不是因為這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而是因為這一戰,讓他們看到了大量的功勳在向他們招手。如果他們的拖後腿行為能夠推翻織田政權,那他們會毫不猶豫的這麽乾。但顯然,這並不是現實,那他們自然不可能冒著被取代的風險了。
大將、副將。雖然聽起來差別很大,但就算調換一下,似乎也不會有什麽區別。就算是上杉家的家督上杉景勝非常年輕而且也沒有經歷過多的戰事,以及死了無數重臣的武田家,也足以單獨面對任何一道的戰爭。
上杉家的重臣幾乎沒有任何的死傷,武田家雖然戰死許多人,織田義信卻派了前田利家、佐佐成政、池田恆興等人幫忙。可以說此時負責任何一道的軍勢,都能挑出好幾個有資格擔任大將的武士。
從九州出發,到8道同時被進攻,全部在一天內發生,並且在當天,就被織田軍強行登陸,並攻破了距離最近的城池。不能說朝鮮部隊太弱,雖然他們真的很弱,但織田軍的強大卻也是無法忽視的。最少,朝鮮軍隊完全沒有任何辦法阻攔大量船隻對城池的炮轟。
在歷史上,日本國的部隊登陸朝鮮後,采取的是三路並進直指朝鮮三都,開城、漢城和平壤。目的明確,就是要在最短時間內徹底摧毀朝鮮政權,讓其無法組織部隊進行抵抗。
只是對於如今的織田義信來說,雖然他不會無視三都的重要性,但他最重視的,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義州。所以在登陸平安道後,他立刻命織田信奈率軍1萬開始進攻平壤,自己則率領剩下的部隊開始向義州進發。
而在20萬大軍登陸朝鮮後,海軍大將大祝鶴除了留下部分船隻幫忙進攻臨海城池外,剩下的船隻則迅速返回九州,開始繼續運送後勤、守備等部隊前往朝鮮。
日本國的入侵很快就驚動了朝鮮朝廷,嘛,其實想不驚動也很難,畢竟攻打京畿道的大將丹羽長秀在登陸後,就直奔漢城而去了。
“怎麽辦?!怎麽辦?!你們倒是想想辦法啊!”李鈞慌亂的看著下方的文武百官,這位22歲的國王哪裡經歷過這個?或者說整個朝鮮國有多少年沒有經歷過戰事了?別說李鈞,就算是下方的滿朝文武也慌了神。
“殿下!臣以為如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先守住漢城!”柳成龍站出來大聲說道。
一句話,頓時讓慌亂中的諸人找到了主心骨,隨後不久,一名將軍就被推舉出來總領漢城防禦。隨後,在領議政柳成龍的主導下,朝廷開始試圖派人出城,前往各地打探情報,同時又派人前往釜山問責。顯然,朝鮮朝廷在慌亂過後,錯誤的估計了眼前的形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