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龍遊大唐之貞元記事》第86章
  第86章

  饒是那漢子見勢頭不好,撤手極快,鋒利的刀刃依然將一心求死的沙北頸項間拉開一條長長的口子,一滴一滴的鮮血沁出滑落。

  那漢子見狀,惱羞成怒的將幾近瘋狂的沙北一腳踢翻在地,招呼另一個人也上前來,分開左右將他緊緊摁住,將手中滴血的肉條向沙北口中塞去。

  沙北緊閉雙唇,喉中發出嘶啞的嗚嗚聲,那血一滴滴的落在他的唇上,眼見齒關已是不堪那漢子大力擠捏,直欲失守。

  正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帳篷外面傳來陣陣嘯叫之聲,一個粗豪的聲音大叫道:“賊子敢爾”下一刻,簾幕一閃,已有一人進了帳中。

  拋卻手中肉條,那漢子反手抓過身側地上的彎刀,口中暴喝一聲,劃出一道詭異的弧線向那人砍去。

  “來的好!”後進之人口中說道,身子一側,腳下後移半步,避開寒芒,更抬右腿順勢將身形控制不住前衝的漢子一腳踢出帳外,看也不看,複又左腳發力,撲向另一個猶自摁住沙北的漢子。

  這漢子見勢不對,虛晃了三兩招,尋了一個空子,逃出帳去,這人也不追趕,略略檢視了因憤怒和恥辱而漲的滿臉通紅的沙北後,向外高叫一聲道:“師弟……”

  隨著這一聲高叫,片刻之後,一個身著官服的年輕官員急急走了進來,口中關切問道:“正使大人可都安好?”

  “本官一切安好,多謝崔大人救命之恩。”顯然,此時業已起身的沙北認出了眼前這個衣衫略顯不整的“救命恩人”是誰。

  “沙北大人莫要客氣,我等救援來遲,實在慚愧!”崔破長籲一口氣後,含笑說道。

  從他適才入帳時候的惶急,再到他凌亂的衣衫,和此時聞知自己安好的神情,沙北頓時對眼前的大唐少年官員產生了無限好感,正要開口說話,隻覺唇上有一股淡淡的血腥味道,頓時想起適才情形,不及招呼,已是面色慘白的衝出帳去,伏在雪地上就是一陣淋漓盡致的狂嘔。

  不一時,整個營地的嘶喊、喧嘩聲已是漸漸平息。大多都是蒼白著臉色的黑衣大食使團重新集合起來,所幸那群該死的“吐蕃人”極力逼取情報,而唐人救援又很是及時,所以除了有三人因激烈反抗導致重傷以外,並不曾有人員死亡。可惜的是,唐人第一撥趕來救援之人實在太少,雖是驚走了敵人,卻不足以生擒,不過已知凶手是誰的沙北對此卻是並不在意。

  又喧鬧了近一個時辰,整個營地安靜了下來,重新安排了防務之後,大唐和蕃會盟使崔破與大食譴唐正使沙北進行了長達兩個時辰之久的晤談,其間,崔破手書了一封致自己嶽父——大唐安西節度留後的書信,交由沙北轉交。

  待他們雙雙走出營帳時,天邊已是晨曦微露,將崔破送至自己營區門口時,沙北微一招手,已然有人牽了一匹身量長大,頭角崢嶸的紅色駿馬上前。

  “我大食自與貴國譴使交好以來,歷次必有名馬相贈,此番也不例外,只是由於和約未成,所以不曾進獻貴國天子陛下,此次多承崔大人救命之恩,無以為報,願以這名馬“烏達”相贈,還望崔大人莫要推辭“沙北一邊用手磨挲著烏達的頭,一邊對崔破說道。

  似這等兩國使節之間的相贈,一般斷無推辭的道理,崔破也即含笑收下,道謝過後,又說了一句:“還請沙北大人勿忘兩月之約”隨即揮手作別,轉身回營去了。

  待崔破回營略事休憩,再起身時,前方的大食營地已是空空如也,早已拔營而去。

  自此,大唐和蕃會盟使團的行進速度逐漸放慢,尤其是自第三日傳出會盟使大人身染重恙以來,派過信使快馬告知吐蕃會盟延期以後,更是以每天二十裡的速度悠悠前行,此舉大得隨行禁軍將士的支持,卻不免使一乾老吏憂心不已,恐怕會盟使崔大人此舉必然會使吐蕃借機訛詐。

  ……  ……  ……  ……

  西北重鎮長武
  灰黑的長武城正是神策軍駐軍八鎮之一,城中僅有人丁五萬余,其中兩萬俱是彪悍的神策軍士,它與興平等其他七鎮共同形成一條環形鎖鏈,十四萬大唐最為精銳的神策軍駐扎其***衛著後方京畿重地,並牢牢鎖住吐蕃東入中原的通道。

  天尚未午,長武城鎮軍將軍府外,門子老楊懶洋洋的躺在門口的胡凳上,眯著眼睛愜意的享受著春日的陽光,一聲急驟的馬蹄聲傳來,讓做過五年騎兵的他詫異的睜開眼睛。

  “這是什麽馬?步幅如此之急”老楊嘀咕了一句,饒有興趣的向蹄聲傳來的方向看去。隻一眼,這個老騎兵已是兩眼圓睜,瞪的老大,良久之後,方才癡迷對已到眼前的這匹,身量直比普通馬兒高出一頭的異域名馬評價了一句:“真他奶奶的好馬!”

  馬上的騎士頭戴一個壓的很低的大大竹笠,使老楊難以看清他的模樣,不過從下馬時的矯健來看,來者應該年歲不大,身上的穿著也是一件普通的麻布儒服。

  “看著也是普通,只是他怎麽會有這麽好的馬?”沒來由的老楊腦海中蹦出了這樣一句話,正在他這般思量的時候,耳邊傳來一聲清朗話語:“煩請老哥幫我通報一聲”隨之遞上的是一張清雅的淡黃色名刺。

  因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積功九轉而榮升為鎮軍將軍的李相成,接過老楊遞過的名刺,隨意的瞅了一眼後,一愣起身道:“他怎麽到了這裡!”怔了片刻後,見老楊還在傻乎乎看著自己,忙揮手道:“快請,快請!”

  這場持續了近一個時辰的密談,使老楊有機會將那匹全身火紅的好馬從頭到腳的欣賞了個遍,在他眼中,這匹馬要比吐蕃、回鶻所產的名馬好過很多,以至於那騎士辭出之時,他終於按捺不住的問了一句這馬的出處。

  “大食”那騎士隨口答了一句,隨後翻身上馬,絕塵而去,直到遠遠的連影子也看不到了,老楊才滿臉遺憾的嘀咕了一句:“原來是西海濱龍的種,怪不得如此不凡……”

  這騎士一路不停的穿州過縣,直到十三日後,他自益州劍南道節度使韋皋府邸辭出,疲倦的臉上方才露出一絲笑容,撫mo了愛馬片刻,換回聲聲雷鳴般的豹嘶,複又翻身上馬,出北城急馳而去。

  …… …… …… ……

  和蕃會盟使崔大人的病一直纏mian了近月時光方才痊愈如初,在接到中書省四道催行公文後,使團的行程陡然加快,過隴右道岷州、蘭州,這日已經到達鄯州所在。

  這幾日的一路疾行隻讓整個使團疲累不堪,早早用飯過後,俱都入房安歇。惟有崔破在師兄的陪同下,上街觀望此地民風。

  鄯州距吐蕃轄下大非川也不過數日距離,所以這鄯州街市上多有辮發裘衣的吐蕃趾高氣昂的行走,本地百姓見了他們往往退避讓道,稍有遲緩,多是馬鞭臨身,崔破強拉住幾度意欲暴起的師兄,回轉驛站而去。

  第二日起身,使團折而往南,向柏海行去。

  這一路越往南行,種種情形愈是不堪,殘破的官道兩岸俱是唐人房屋,卻是久未修繕,已蔽舊至不能遮擋風雨,許多毛裘蓬首的漢人百姓透過房屋的縫隙觀望著這支隊伍,他們的眼神中有茫然,又憤怒,又有絲絲深深隱藏的期盼。

  這晚,使團一行到達小縣龍奇,崔破正要下令進駐驛站,卻見隨行的戶部王亮主事上前道:“崔大人,這驛站也就不用去了,咱們找個合適的地方安營駐扎吧!”

  “這是為何?”崔破詫異問道

  崔破這一問換回王亮一個艱澀的苦笑:“此縣距離吐蕃太近,雖名為我大唐所有,其實控制權全在吐蕃,本縣人丁都已經被他們擄掠挾裹而去,地方官都沒有了,還有什麽驛站可住!”

  看著死寂的龍奇縣城,崔破也只能無奈的在城中擇一空地扎營。

  天色漸暗,崔破正在帳中整理文書,卻見門外值守禁軍軍士帶了幾人進來,未等崔破看清他們的模樣,這幾人已是伏地叩首痛哭不已。

  一驚之下,崔破細細看去,見眼前五人皆是須發如枯草的老人,黑瘦的身軀上穿著因漿洗過多而成紗布狀的唐服。

  疾步上前,崔破一一扶起地上的老人,吩咐軍士上茶後,崔破開言問道:“幾位老丈,此舉卻是為何?”

  這幾個顫巍巍的老者又抽噎了片刻,其中一人答道:“大人有所不知,小老兒幾人已有八年不曾見過我大唐官吏,激動之下,一時失了禮數,還請大人不要怪罪”

  將幾盞茶一一分送各人,崔破方才驚詫道:“八年!”

  “正是八年了,大歷六年秋收剛過,吐蕃人就突然來了,他們殺了本縣於大人,搶光了我們的糧食,這還不算,更將老弱之人要麽一刀殺了,要麽斷手鑿目,棄之不理,其他人都一股腦的驅逐南去做奴隸,幾萬人號啕大哭的南去,吐蕃人卻是看的哈哈大笑。出城十五裡到虎跳崖的時候,那吐蕃將領下令,準我們分批上崖,東向哭辭鄉國,當場跳崖的就有一千多人,那個場面真是慘哪!小老兒沒跳,結果就被押送到了吐蕃南邊放羊,直到去年,實在是年老放不了了,才將我驅逐。他們幾個,情形也是差不多”簡略的介紹了經過,說道傷心處,這老人又是一陣痛哭失聲。

  “啪!”的一聲,實在是聽不下去的崔破拍案而起,一邊繞室疾走消解胸中怒氣,一邊口中道:“賊子欺人太甚”

  他這一聲拍案隻讓那幾名老人一驚,放下手中茶盞,五人又是拜服於地,適才那老人接言說道:“大人息怒,本縣現有人丁八百七十六口,八年來未敢忘唐服,我等五人今日來此,正是想問一問大人,朝廷可還掛念我們?這大軍什麽時候才能到……”

  送走幾位老人,和蕃會盟使崔大人帳中的燭火徹夜未熄。

  一路向南,三日後,使團一行正式抵達柏海。傳令其他人稍事休憩,再整衣衫,以備入城後,崔破獨自策馬馳上旁側山丘,向眼前這個簡陋的劄陵糊畔小城看去。

  “崔大人在看什麽?”卻是隨後而來的王亮主事開言問道。

  “我在看這城,也在看這路”崔破未曾回頭輕輕答道,只是他的聲音是如此的空寂、遼闊。

  “城?路?”王亮愕然不解問道。

  “正是,就是在眼前這座城中,一百三十余年前的貞觀十五年,時任吐蕃讚普的松讚乾布迎接到了他那來自大唐皇室的新娘,美麗賢淑的文成公主;六十年前的中宗景龍四年,這座城又迎來了另一位同樣美麗賢淑的金城公主。兩位公主入吐蕃帶來的不僅有我大唐‘海內一家’的善意;有《毛詩》、《禮記》、《左傳》、《文選》這等國粹;更有桑苗、蠶種及數千釀酒、製磨、燒陶工匠。正是這些,在極短的時間內,使這個仍舊處於氏族部落製後期,連造紙都不會的民族極大的發展起來。”隨著崔破這緩緩低沉的敘說,王亮眼前似乎出現了兩隊藍天白雲下,行走在碧草連天高原上的雄長隊列,兩位乘著鑾架的盛裝公主,引領著浩浩蕩蕩工匠一路走過。

  “這座城兩位公主來過,數千我大唐各業最為傑出的工匠來過,如今,我們踏著他們昔日走過的道路,也來到了這座城中。唯一不同的只是,他們是帶著和平而來,而我們卻是為企求和平而來”一言至此,崔破口中發出一串譏誚的輕笑。

  聽到這番話語,王亮主事隻覺胸中淤積的緊,似有千言萬語要說,卻又一句也說不出來,沉吟良久後,開言道:“往日貞觀十年初通和好,遠降文成公主入蕃;已後景龍四年重為婚姻,金城公主因茲降蕃。自此以來,萬事休貼,舅甥修其舊好,同為一家”說完,見崔破眼帶迷茫之色,乃跟上一句解釋道:“此乃《唐蕃會盟碑》碑文”

  “好一個‘萬事休貼’,好一個‘同為一家’,我大唐也是時候該變一變了”言畢,一叩馬腹,崔破驅馬直衝下山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