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龍遊大唐之貞元記事》第114章 朝會
  第114章 朝會
  還是要票票兒,現在新書榜上,競爭太激烈,真的迫切需要大家支持!感謝龍遊四方、M28、那一眸的風情、相見不如不見、街市小混混、緊到張不帥……等老書友對我長而久之的支持!謝謝!
  ~~~~~~~~~~~~~~~~~~~~~~~~~~~~~~~~~~~~~~~~~~~~~~~~~~~~~~~~~~~~~~~~~~~
  “富貴險中求”一時間,這句話在無數朝官心中滾動不休,正當有人按捺不住欲要出列陳奏之時,卻見禦座之上本是靜觀論辯的皇帝陛下微微揮手道:“此事常、崔兩位卿家所言皆有道理,朕自有決斷,諸位卿家且都平身,再議他事吧!”

  聞言,四人拜禮而退,常袞固然是滿心鬱悶,但他為相多年,畢竟還有些宰相氣度,只是看了一眼楊炎,臉上帶著陰惻惻的笑容退回班列而去;崔佑甫是個講求修身的,所以此番一如往日般喜怒不動於顏色;而那門下侍郎張鎰就少了這份度量,盯向楊炎的眼神只有無比怨毒,看來此事於他實在是銜恨已深。反倒是楊炎本人隻視這眼神如無物,臉上帶著淡淡笑容退回,但論這一份氣度也比那張鎰好過了許多。他這表現倒是讓崔破一陣迷惑,史書所載中自己這位座師最是心胸狹窄之人,但觀他今日表現卻是大相徑庭了。

  “莫非史載有誤”崔破正心下如此揣測,卻猛然看見那適才還是滿臉和煦的楊炎眼中精光暴閃,下一刻為極力忍耐滿腔的仇恨,他那俊秀的面容竟有絲絲扭曲。

  順著他的眼神看去,政事堂中副相劉晏移步上前,手持芴板道:“啟奏陛下,現有新任魏博節度使田悅奏請朝廷為其叔父,故節度使田承嗣賜於諡號的奏折已經到省,因茲事體大,政事堂不敢擅專,還請陛下聖心裁定”說完,自袖中抽出一份奏折由中官呈上。

  只是聽到田承嗣的名字,李適已是面色不善,待接過折子,也不過略掃了一眼後,便即“啪”的一聲合上,沉吟半晌後冷聲說道:“此事卿家以為如何?”

  “依大唐禮部式,職事官三品、散官從三品以上逝後皆得賜諡號,田承嗣於大歷八年得大行皇帝詔命賜於正二品鎮軍大將軍的武散官銜,在此之列,當得賜諡號才是,所為難者倒是這諡號該如何擬定才是?”劉晏微皺雙眉說道,看來對於關系到這樣一個敏感人物的身後哀榮之事,卻是讓素以心思靈動著稱的他也萬分為難。

  “依劉卿家的意思,這田承嗣是該賜予諡號嘍?”李適語氣未變的問了一句,見劉晏微微點頭,乃轉向常袞道:“常卿家又以為如何?”

  就這田承嗣之事常袞早與劉晏有過會議,皆認為此事關系四叛鎮,過於敏感。當此之時不應過分刺激四鎮才是,是以也是認為諡號該賜。眼見陛下垂問,乃應聲答道:“臣也以為這諡號當賜”

  李適聞言後卻不接話,只是轉頭向崔佑甫看去,這新任的中書令大人也不待發問,乃開言答道:“臣亦以為該賜才是”萬分難得的與常袞達成一致。

  此後,陸贄等人皆曰當賜,李適端坐禦座之上,雖是面無表情,但一旁侍奉的霍仙鳴分明見到自己這位主子緊握的掌指上已是隱隱發白,分明是在強壓怒火,不免心下大急。

  面如古井無波的李適看著殿中這些被他寄予厚望的重臣,失望中夾雜著憤懣之情陣陣襲來,他又何嘗不知道此事關節所在及群臣心中所想?只是自他入住東宮的這數十年來已經隱忍的太久,忍到一旦登基他就不願再做半分退讓,一則是心中不願,再則也怕自己一個隱忍退步,難免朝堂之中又起對藩鎮的姑息之風。尤其是對田承嗣這樣一個昔日曾追隨安史二人造反,後見勢不對,又買主求存之人更是如此,若是沒有田承嗣歸順朝廷後又三叛三降,更勾連三鎮聚兵以抗朝廷,河北之地當也不至於糜亂至此,每每想到這樣一個首鼠兩端的人物居然能活到八十余歲而得善終,李適已是感覺蒼天不公,恨不得他晚死幾年,將之擒來京中千萬萬剮以告宗廟,他又那裡肯賜他諡號?
  只是群臣之志不可奪,若是自己第一次大朝會時便一意孤行,只怕殿中正不斷記錄的起居郎手中那如刀史筆少不得要給自己寫下“不善納諫”四字,這對向以太宗為效仿對象的他亦同樣是不可忍受之事,是故他也只能強自壓抑心中怒火,渾然不聽殿中禦史大夫杜佑的慷慨陳辭,隻將眼光散散的向群臣巡視而去,直到看到列於文官隊列最後的一個身著深綠朝服的少年官員身影,方才精神一震。

  “也許,他能讓我聽到一點特別的?”不期然之間,李適的腦海中冒出這樣一個想法,一待杜佑說完,他更不遲疑的宣聲開言道:“工部崔員外郎,你以為此事又當如何才好?”

  一言即出,滿殿嘩然,群臣都想不到陛下何以會開言向這樣一個小臣發問,區區一個工部員外郎,從六品的職銜,除了一些在大朝會中有特定職事的小官員外,這個被陛下當殿點名的崔員外郎也就是最低的一等了,倘若不涉及到具體司務,平日裡也就是來湊個人數,那裡會有發言的機會。

  崔破適才看到座師楊炎盯向劉晏時的怨毒眼神,不禁暗暗感歎歷史終究還是沒有出錯,同時又在心中急急謀劃該當如何化解二人之間的矛盾,以避免悲劇重演,只是一時之間毫無頭緒,心下不免有些心煩意亂,於劉晏所言也就隨意的聽了幾句,他既知此等事情定然是問不到自己,也就少加留意。

  此時待聽到皇帝金口相詢,又有合殿人的目光緊緊盯著自己,崔破收回心思,手持芴片緩步出列之間,心中已是諸般念頭電閃而過,他也知眾人皆曰這諡號應賜,而皇帝陛下卻是不願賜予,所以才會有現在點名讓自己陳奏之事,但自己又該如何答對才好。

  “啟奏陛下,臣以為這田悅為其叔父請賜諡號一事實乃無理取鬧”行禮過後的崔破端持芴片,開言就拋出了這樣一句讓李適心中暗喜,卻激起滿殿嘩然之話語。不待有人攔阻,他複又續言道:“這諡號之賜,乃是朝廷對臣子一生功業之平定,而田承嗣的功業又是什麽?其人初隨安史叛賊謀逆,後見天兵勢大,乃賣主史朝義以求榮,得被朝廷封為魏博節帥;無奈他卻不肯忠心事主,後又三叛三複,更交通平盧三鎮陰事朝廷,隻使四鎮之地百姓民不聊生。如此人物朝廷又當如何為之擬諡?若是擬定的諡號考語太差,不免大違田悅節度上呈奏折之本意;若是考語太好,天下悠悠萬民之口,朝廷顏面又將何存?以微臣之見,此折可予駁回,另譴一中使申明朝廷之意,如此於朝廷、魏博都稍存些體面豈不是好?”

  一待崔破將話說完,殿中群臣議論蜂起,其實眾人中對田承嗣有著好感的可謂是微乎其微,所慮者不過是怕因此事激起四鎮之變,再動刀兵罷了,此時一聽這番建言,雖未知此策是否能夠奏效,但不予賜諡本身的條陳倒實在是與我心有戚戚焉!再加之陛下傾向明顯,眾臣卻也不肯再出面討這個沒趣,即便是事有不諧,引發四鎮反彈。也自有這新科狀元頂著,何不樂得清閑。是以崔破此言即出,再無一人出班說話。

  這番話隻讓禦座上的皇帝陛下心中大喜,隻覺大合心意,再略等了等,見無人出班反對,乃漫聲道:“崔員外郎這謀國之言正合朕意,此事且先如此辦理便是,眾卿更有何事要奏”

  這新皇登基的第一次大朝會本是禮大於實,本不是處理政事所在,是故兩事之後,並無人再出班奏事,見及此狀,於禦座側侍奉的霍仙鳴跨前一步用尖利的聲音道:“有本早奏,無本朝散”

  當下殿中群臣又在常、劉二相帶領下拜伏於地,口中山呼“恭送陛下”不絕,直待李適下了禦座自便道出殿回宮而去,眾人方才起身避往兩側,依官階依次出殿而去,今日朝會至此正式結束。

  待崔破與幾位員外郎緩步出殿之後,整個麟德殿中更無別人,因此地乃是宮城所在,眾人不敢喧鬧逗留,皆是一片靜默著向皇城而去。

  到得承天門前招呼了在此地等候的滌詩,崔破見天時尚早,複又往工部衙門一行。

  來到工部司,一乾正在辦公的小官吏見他到達,忙也起身見禮,只是人人皆是遠遠站定,卻無一人願上前寒暄。崔破倒也不以為意,拱拱手還了個禮後,喚過一個戰戰兢兢前來的小計吏,著他去取過歷年一些文卷之後,便轉身入了自己的公事房中。

  待那計吏抱了文卷過來,崔破本擬詢問一些司內之事,但一見到他那滿臉的惶急之色及頻頻右顧的眼神後,便也息了這個心思,揮揮手任他辭出,自己則埋頭於那一堆泛黃的案卷之中。

  案卷中所載多是某年某月修繕某座城池之事,後面則是詳盡的關於其地環境地理的分析及各種技術參數,只看了兩頁,崔破已經是頭昏腦漲,正欲合卷而起,卻見房門輕推,卻是昨日對自己不理不問的李郎中跺步走了進來。

  見是他來,崔破心下微微一愣,但動作卻不怠慢,起身一禮後,微笑說道:“郎中大人有何事吩咐?”

  那李郎中卻並不接話,只是用若有所思的眼神將崔破細細打量,良久之後,方才開言問話道:“在晉州募練新軍和出使吐蕃的那個狀元就是你?”

  一聽這話,崔破簡直是要為之絕倒,昨日相見之時,他還曾親口言道:“崔大人世家出身,又是一榜狀元,自然才華天縱,那裡還需要本官指手畫腳”不成想一日之後便又問出如此問題。口中卻是答道:“正是下官”

  “這狀元郎一年就有一個,不過是些善於鑽營權貴之門,能吟幾首歪詩的文人罷了。說到底還是於國於家無益”想是也覺得自己這話說得唐突,那李郎中隨口解釋了一句,複又大有興趣的看著崔破說道:“倒是你這個狀元嘛!還能辦點實事,崔大人為我紹介一下你這晉州練軍之事如何?”

  “李郎中本是文臣,緣何會對練軍之事如此感興趣?”崔破見他那一言及練軍便兩眼放光的模樣,乃詫異問道。

  “本司主務便是建造、修繕城池,而本官可謂是與城池打了半輩子交道,這城本是為防禦所用,然則天下本無不破的堅城,總須軍、城結合才能發揮其最大功用。只是這不同種類、戰力的軍隊所適用的城池又是不同,是故本官歷來對新建之軍大是感興趣,聞聽崔大人這晉州招募的州軍皆是青壯,而且操練上更是不計耗費,種種操練科目層出不窮,本官早有意往觀一趟,只是司務纏身難以脫身,所以直拖到今日也未能成行。若不是今日朝散後聽他人言及,還想不到原來這晉州州軍的主將竟然是到了我這司中”一口氣說到這裡,李郎中似是也覺離奇,忍不住微微一笑。

  見他當著自己面肆意表達對進士科取士的不屑,崔破並不惱怒,心中反是一陣輕松,隻覺這李郎中倒也是率真之輩,更沉迷於城池之上,必然不會過於勾心鬥角。此後的日子倒也不象自己昨日所想那般難處,一念至此,遂也面帶和煦的為他一一解說晉州州軍之事。

  “若如你所言,則晉州城池的城門還需拓寬才是,最少也要容六馬並過,如此一旦州城被圍,便更利於似你這等機動之力強的軍隊快速反擊;再則如你所說軍中神射手多,那麽城牆還須再行加高,擴大城前可控制范圍,才能更好做到人城合一的防守”聽崔破介紹完畢,那李郎中略一沉思後即提出兩點建議。

  拓寬城門崔破倒是很容易理解,只是這將城池加高還能有什麽竅要他卻是苦思不得其解,乃開口問道:“這城池難道不是越高越好?”

  ~~~~~~~~~~~~~~~~~~~~~~~~~~~~~~~~~~~~~~~~~~~~~~~~~~~~
  請支持新書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